反内卷,一窍不通才是最好的自己?

文摘   2024-09-24 17:51   江苏  

在当今这个充满竞争与压力的社会,我们似乎常常被一种无形的力量驱使,追求掌握多种技能、拥有丰富知识为荣,仿佛这样才能在社会的舞台上立足。然而,卷得忘记自己,难道这才是最好的自己吗?还是说,有时候,固守一下“一窍不通”的状态,反而能让我们拥有自己,找到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让我们回到古老的智慧中寻找答案。


《庄子·应帝王》中的混沌之死寓言,讲述了一个无面目的神兽浑沌的故事。


原文: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南海之帝倏和北海之帝忽去浑沌那里做客。他俩看浑沌无面目,就帮浑沌在脸上凿出七窍,日凿一窍,七天后完工,完工后浑沌死。尽管这个寓言故事被置于文章末尾,作者未加任何阐发。但是也触动并启示我们,主观愿望的过度干涉,往往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效果。因为从故事的推演不难看出,正是南海之帝倏和北海之帝忽的好心,为浑沌凿出七窍,却导致了浑沌的死亡。


“混沌之死”中的七窍代表的不仅仅是感官,更深层次的是欲望,是对外界的好奇和追求。无欲则刚韧,欲满则灭亡,这并非说我们不应该有任何欲望,而是提醒我们,欲望过多,反而可能让我们失去内心的平衡。追求越多是否真的能让我们找到真正的自我?还是说,它只是在消耗我们的精力,让我们迷失在欲望的海洋中?


当我们深入思考后,会发现生活的真谛并非在于追求完美无缺,而是在于找到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有时,不跟随潮流,保持自己的对那些喧闹的热潮“一窍不通”的状态,反而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


保持“一窍不通”是保持敬畏。


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内卷”所困扰,努力提升自我以适应不断升级的竞争。生而为人,谁也不能不努力承担自己的那一份责任,应该做的是拒绝无休止的追求。

保持“一窍不通”并非意味着固守无知,而是意味着一种对生活的谦逊态度,一种对自我局限的接纳,是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敬畏,也是一种对自己的尊重。它鼓励我们保持对生活的敏感,对新知识的好奇,但同时也提醒我们,不要过度追求完美,因为完美往往是一种束缚,而缺陷和不完美才是常态。

当我们面对生活的挑战,面对自我提升的压力时,不妨放慢脚步,思考一下混沌之死的寓言。是否“一窍不通”才是我们内心的宁静之地?是否保持对世界的一份敬畏和好奇,比追求“卷王”更重要?毕竟,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无需模仿他人,只需成为最好的自己,那个或许“一窍不通”,却充满独特魅力的自己。

生活的基调是返璞归真。在这个充满竞争与压力的社会里,让我们学会放下过度的追求,尊重个体差异,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正如古人云:“大智若愚。”有时候,保持一份简单与纯粹,反而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成为那个“一窍不通”却充满独特魅力的自己吧!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庄子》用汪洋辟阖的语言告诉我们,换个视角观看,世界大不相同。


薛小华  2024.9.24读后感

东方慢游生活
不经意间说出的话才带有真实的味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