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7、8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225°时为立冬节气。立冬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今年立冬开始时间是11月07日06点19分49秒,立冬结束时间:11月22日03点56分16秒。
随着秋风的最后一缕温柔,时光轻抚过岁月的琴弦,引领我们步入了冬季的门槛。立冬,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9个节气,作为四季轮回的又一个起点,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蕴与自然哲理,如同一位智者,静默地向我们诉说着关于结束与开始的双重寓言。
旧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按气候学标准,“立冬为冬日始”的说法与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基本相符。实际上,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外,各地的冬季并非都始于立冬日。我国最北部的漠河以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9月上旬就进入冬季了,而长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节气前后才真正开始。“立”,在甲骨文中描绘的是人立足于大地之上的形象,寓意着稳固与确立。而“冬”,其甲骨文形态犹如绳结之末,象征着一年的终结,万物收藏,静待来年。二字合并,“立冬”便成为了一个承前启后的节点,既是对秋收成果的肯定,也是对未来希望的播种。在这个时节,自然界似乎按下了暂停键,万物进入休养生息的状态,为来年的勃发蓄力。冬天的沉寂,是为了在春天更好地绽放做准备。在民间习俗中,立冬亦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从天子的迎冬祭祀到百姓家的“暖炉会”,无不体现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庆祝。食物在这一天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无论是北方的白菜豆腐,还是南方的鲈鱼荞麦,都是人们顺应季节变化,以食养生,以食传情的方式。正如《诗经》所言:“我有旨蓄,亦以御冬。”美食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慰藉,是对即将到来的寒冬的一种温暖预演。立冬之际,不妨让我们放慢脚步,感受这个季节特有的静谧与深沉。在这个看似静止实则蓄势待发的时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内心的园丁,播下希望的种子,期待在下一个春天里,收获满园芬芳。正如泰戈尔所言:“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立冬,便是这绚烂与静美之间的桥梁,提醒我们珍惜当下,展望未来,以一种更加平和与智慧的心态,迎接生命中的每一个季节。古往今来,立冬不仅是农事活动的转折点,亦是文人墨客笔下抒情达意的素材。白居易以“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勾勒出南国小阳春的温婉,陆游则用“吴中霜雪晚,初冬正佳时”展现了北国初冬的宁静致远。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南北地域的差异之美,更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与对生活细微之处的热爱。冬天是沉淀与积累的时节,就像种子要经历寒冷的考验,为第二年的破土而出积蓄力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当时间的脚步来到冬日,仿佛岁月之歌由饱满响亮转向舒缓悠扬。人们在冬天休养生息,呵护着内心对未来春天的憧憬。中医理论中有“冬主藏”的概念,指的是冬季是万物闭藏、人体应减少活动、注重保养的时期。其实,这与“冬练三九”的锻炼理念并不矛盾,因为“冬练三九”更多是针对特定人群(如习武者)的锻炼方式,而不是普遍适用的生活方式。古人认为通过在寒冷天气中锻炼,可以增强体质和提高对寒冷的适应能力。虽然“冬练三九”强调在冬季进行适度的锻炼,但其目的是为了增强内在的阳气和提高身体的抵抗力,而不是违背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这种锻炼方式通常包括静坐、站桩等内功练习,而非剧烈运动。
时节虽有冷暖,处处皆有清欢。节气里隐藏着中国人的浪漫和智慧。立冬是一个节气,也是一首悠扬的诗,一幅淡雅的画,一曲关于生命循环与希望重生的赞歌。在这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时节,让我们学会聆听岁月的声音,体会生活的韵律,用心感受那份属于冬日独有的宁静与美好。
薛小华
2024.11.8
图片选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