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最近看过的最美好的新闻之一。9月25日,余秀华诗歌舞蹈剧场《万吨月色》世界首演在上海YOUNG剧场正式发布。
当日,诗人余秀华现身上海,朗诵了自己的诗歌《万吨月色》。这首诗被改编成了同名诗歌舞蹈剧,即将在11月“2024秋是国际戏剧季”首演。
该舞剧由国际知名舞蹈制作人法鲁克·乔杜里操刀。法鲁克·乔杜里作为导演,对余秀华的作品进行了深入解读,并将其中的意象转化为舞台象征。11月15-17日,诗歌舞蹈剧场《万吨月色》将亮相YOUNG剧场,此后还将开启世界巡演。法鲁克说,这部作品是送给全世界的礼物。
她有一个倔强坚韧又诗意沛然的灵魂。
在舞剧《万吨月色》预告片里,余秀华说:“ 我的身体是残疾的,我的灵魂是完整的,灵魂的律动和身体的律动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
余秀华是在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位特殊的女诗人,她的生活和创作常常被描述为“摇摇晃晃”。这种描述不仅反映了她身体上的残疾,也象征着她在人生道路上的艰难与不稳定性。然而,正是这种“摇摇晃晃”,让她成为了一位独特的诗人,用诗歌表达着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命运的坦然接受。
余秀华是一位因脑瘫而行动不便的女性,她的生活中充满了挑战和困难。由于残疾,她年龄很大了还不会走路,只能借助拐杖。最开始是双拐,人家笑话她走路难看,她就变成了单拐。再后来,单拐也不用了,面对自己的身体残疾和社会偏见,她就这样一路摇摇晃晃地走来。
余秀华的诗歌作品《摇摇晃晃的人间》,展现了她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情感的直白表达。她的诗歌因其真实、坦诚和直率而受到读者的喜爱。尽管她的身体状况限制了她的行动,但她的诗歌却让她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她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命运的坦然接受,这使她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她的魅力因什么被无限放大?
据英国导演法鲁克·乔杜里介绍,自己是从2017年开始读余秀华作品的。“她从磨眼里,取出支离破碎的自己。她从残疾里,取出一个轻舞飞扬的自己。”余秀华的这首《阴影》激发了法鲁克的创作冲动。
他认为余秀华在诗中传达着一个处境特殊的女人在寻求被外部世界接纳时的脆弱和挣扎,她的文字热情,坦诚,无所畏惧,毫不退缩,这些特点吸引了他。
余秀华笔下的自己是一个身体残疾、情感丰富的女人,常常被当作异类,生活在拒绝她的社会里,就像“阴影”,既真实存在,又不被看见。
法鲁克说,他从余秀华的诗中读到了自己作为巴基斯坦裔移民在英国社会里的处境:“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影子,我生活的这个社会拒绝着我,我是影子般的存在。在这个意义上,余秀华的诗让我感同身受。”他想到把诗里的“阴影”意象转化成某种新鲜的舞台象征——让诗人在光与暗交错的空间里跳舞,在不同尺寸的“阴影”下舞蹈,表达不同生命阶段对“阴影”的感受。
余秀华的口齿不够清晰,但是文字掷地有声。她的身体不够协调,但是与躯体抗争的舞动却有着惊人的张力,是矛盾与自由交织与呼唤。她也曾长期困惑于“他人的眼光”,但是在承受过偏见与伤害之后,她放下了“被认可”的执念,拥抱不完美的自己,实现了自我和解。这种勇气和坦然让我们深受感动。也因此,她比绝大多数人都更“做自己”,她的魅力也因做自己而被无限放大。
期待摇晃的她在广阔空间翱翔。
《万吨月色》的创作根植于余秀华的七首诗,正如她的表达,这是一部关于“分裂”和“缝合”的作品。和余秀华共同创作《万吨月色》,是法鲁克作为编导第一次和身体残障的表演者合作。他说:“无数的影子在缝合,在她分裂的身体间。”这句话道出了余秀华的内心世界和她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为了这台舞剧,法鲁克曾寻到余秀华生活的村庄,鼓励她以舞者的身份走上舞台。这个名为《万吨月色》的特殊舞台项目持续数年。终于将在上海首演。法鲁克把余秀华的诗和他编导的现代舞比作一对结合起来的翅膀:“我们一起飞翔,翱翔在不可预测的广阔空间。”
在发布会宣传片中,看到余秀华上阵舞蹈。舞台上还有两名分别作为隐喻代表光明和阴影的意象的专业舞者围绕着余秀华,处在光明中的舞者美丽无瑕、人人向往,隐在阴暗中的舞者幽深难测、焦虑不安。这是对余秀华的内心世界和她的诗歌意象的直观再现。
我想很多人会如我一样,很想看余秀华的舞剧《万吨月色》,这是余秀华首部跨界舞蹈作品,是从她的诗歌出发,融合诗词、舞蹈与视觉设计等艺术语言的一次创新表达。尽管目前还难以判断到底观看感受到的是噱头还是震颤,但依然会很期待。是啊,不管是像《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那样的决绝和无畏,还是同《我身体里也有一列火车》一样的坦然和从容,亦或者只是看看她的现在,无论如何,期待看到属于她的一个能令人耳目一新的充满生命力、疗愈心灵的作品。
薛小华
2024.9.26有感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