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生死疲劳,从贪欲起

文摘   2024-10-08 17:54   江苏  


国庆假期读得最过瘾的书,还是莫言的《生死疲劳》。

《生死疲劳》创作于2005年,是莫言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用莫言的话说,诺奖的评委主要是因为读完了这本书,才把这个殊荣授予了他。


一会儿写人,一会儿写动物,人和动物的界限并很不清晰,令这本43万字的小说似乎匪夷所思,但很具民间文化特有的五彩缤纷,看得让人如痴如醉,还因其魔幻性,很上头,所以读起来不会有疲惫感。


此外,它的哲理性又令人舒畅——不仅是一部反映历史变迁的小说,还通过六次轮回的叙述,传达了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一部探讨生命意义和人性的作品。



直面苦难,总要不屈不挠地活着。


《生死疲劳》以地主西门闹的六次生死轮回为主线,不仅揭示了半个世纪以来,那就像叶与根一样紧密相连的中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更展现了人生的委屈与挣扎,以及对命运的深刻反思,是一部以六道轮回为叙事结构的长篇小说


小说的叙述者,一位在土地改革时期被枪毙的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带着满腔的仇恨和委屈,到了阎王那里为自己喊冤,一而再再而三地向阎王诉说自己的冤情,连孟婆汤对他都无效,阎王只得让他转世,并且是不断地经历着轮回,一世为人、一世为驴、一世为牛、一世为猪......最后又终于转世为一个有血友病的大头婴儿——蓝千岁。

西门闹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都未离开他的家族和那块土地——高密东北乡。最开始作为村里第一大富户被剥夺了生命的痛苦、烦恼、不甘和仇恨,到最后的平淡,几经周折,几经轮回,仿佛冥冥之中早有安排。而每一次转世都伴随着爱恨交织,悲欢离合,以及蓝脸一家三代人的“生死疲劳”。通过他的眼睛,准确地说,是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以高密东北乡为代表的农村变革。


和西门闹的一场场轮回同时进行着的是,在波澜壮阔的历史浪潮下,高密东北乡地方五十年的时代变迁和岁月变幻,也是每一个小人物诙谐又辛辣的生活和对命运的不甘。小说中人物的名字也十分具有时代特色,比如蓝解放、黄合作、黄互助、庞抗美、蓝开放和马改革,可以从中看到时代的印记


从小说中可以看到,西门闹的六次轮回过程,还是“人”的意识越来越淡的过程,刚开始变驴的时候“人”的意识非常强,到了“牛”这里就稍微淡一些,或许变“猪”的时候恰巧是“人”和“动物”的意识各占一半,非人非猪,半人半猪,之后人的意识越来越淡,最后再转世为人时,意识上已融合了。


尽管不同的投胎,有了不同生命形式,带来的却是不同的受罪方式和享受方式,正是这种不屈不挠而又逆来顺受的“苟活”,为五十年的当代史提供了一种抽象的叙事。


这种独特的叙述方式不仅让小说魔幻色彩拉满,更使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和人性的挣扎,也反映了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生死轮回的图像,展示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


从风风雨雨里走来的各类生命啊,都是向着阳光而来。荒诞的轮回故事,冷眼旁观一般描绘这片土地上的悲欢离合和兴衰演变,赋予了作品一种超越现实的视角和深刻的悲悯情怀。


小说通过这些轮回,跨越生与死,悲悯历史变迁中的无常命运,同时歌颂了生存于这片土地上的农民们世代相继、生生不息的执着生命力。


主人公跌宕起伏的人生,作者对生命的讴歌,让《生死疲劳》既具有寓言色彩,又充满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荆棘丛生,不怕!活着,只能直面困难,勇往直前!顽强生活,因为生命就是如此!


生活让你委屈吗?读读《生死疲劳》就坦然了。


《生死疲劳》题记:佛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小说开篇,拉开了生而为人宿命般的苦难悲剧的帷幕。生而为人,当无法遏制欲望时,也就不能完全避免痛苦。


西门闹放不下仇恨,受尽六道轮回之苦。西门金龙贪恋权势,最终命丧黄泉。蓝脸坚守执念,落得个众叛亲离。蓝解放为情欲纠缠,最后家败人亡。求而不得,爱而不能,弃之不舍,都是人生痛苦的来源。


莫言说,小说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他在承德参观庙宇时,偶然看到有关“六道轮回”的文字与图画。“在中国民间,佛教的‘轮回‘观点是一股很强的道德制约力量。有人犯错,不是说他会受到法律的严惩,而是说他死后会下地狱,来世做牛做马。这也是彻底中国化的佛教。


说,佛教认为人生最高境界是成佛,只有成佛才能摆脱令人痛苦的六道轮回,但人因有贪欲而很难与命运抗争。


而小说中的每个生命都被活在当下的欲望拉扯,又顺理成章被新的时代慢慢淘汰。看来轮回也是一种为“放下”的努力。


正如书里写的那样:“世事犹如书籍,一页页被翻过去。人要向前看,少翻历史旧账。


当看透了结局,也想清了因果,或许才能明白,所有的争取都不如适当地放下,缓解痛苦的最好方法,也就是从内而外的豁达。


弘一法师在《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中说:人最强大的时候,不是坚持的时候,而是放下的时候。


六世轮回之后是否就能看淡人生?


在轮回中,西门闹从愤恨到倔强,从认命到跟随,最后冷眼旁观,看透世间苍凉,逐渐看淡了生死,逐渐云淡风轻地面对命运的安排。莫言设计了小说中的六次轮回不仅是体现了佛教思想中“生死疲劳,从贪欲起”的观念,更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其实,小说里实际存在着两个轮回:一个是“小轮回”(人物生死的轮回),即西门闹从人到动物的轮回,“畜牲道”里的六道轮回;另一个是“大轮回”(土地所有制的轮回),即土地或土地所有制的轮回,从私有制到公有制再回到私有制,牵涉到土地、生产方式、人和土地的感情、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等诸多因素。


就此意义而言,这个“轮回”并不只是单指土改意义上的(当然包括土改),还包括“人和土地的关系”这层意思。


《生死疲劳》最终的结论似乎是:“一切来自土地的回到土地”,还有同土地一样深沉执着的是蓝脸所象征的那种人和土地的关系。虽然这在思想层面上很抽象,但在情感世界里,却给读者带来了一种丰富的具体性。


伴随着六次的轮回的五十年沧桑之后,西门闹是否就能看淡人生呢?也许只有主人公自己才看得清自己的内心吧。


人生总是几多坎坷,有时候我们被时间裹挟着迷茫前行的,有时候我们也会停下脚步看看走过的路,不管怎样,生活终将继续,那些曾经经历的,无论喜悦还是伤痛都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伴我们继续前行。


书看到结尾,你可能会突然有着悲哀,会发现大多数的人这一生其实都没有比西门闹转世的动物走得更远。


言在《食草家族》写道:“在这个城市,要么我是刺猬,要么我是乌龟,不是刺猬不是乌龟,就特别害怕别人对我笑。”道理很简单,深陷在现状中的人,想有自己的事业,想过得好,想要满足自己的欲望,却偏不敢让自己过于另类,尽管不堪压抑也要紧紧跟随,尽管不明就里也要信以为真,结果在欲望的裹挟下,让自己局限在了狭小的天地。而那些真正走出去的人,又很少能像留下来的人那样简单和平静。


“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再次回响,但话又说回来,又有几个人能够真正看开通透呢!又但是,不折腾,不疲劳,人活着到底又干嘛呢?还是自己感觉幸福就好吧。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看开了,通透了,简单了,就是幸福的啊。


迷茫的时候,不妨读读《生死疲劳》,在旁观中反省,洞察人生的辛酸与无奈,获得重生的“动力”。


真理解“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这16个字吧,把那些让我们陷入人生泥潭的起起落落的糟心境遇,变成人生动力,期待风雨过后的美丽彩虹。


开卷有益!


薛小华     读感

2024.10.8


东方慢游生活
不经意间说出的话才带有真实的味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