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年8月2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第五次数字法院建设推进会(👈 点击查看更多),法官、行政机关负责人、企业代表、律师等在会上围绕应用场景实效作交流发言。现将相关内容予以摘编。今天推送第六期,由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市场秩序管理处处长刘炜分享参与预付卡协同治理的经验体会。
预付卡治理一直是民生领域的“难点”问题之一。2019年以来,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商委)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发布的《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管理规定》,牵头建设了全市统一的“单用途卡协同监管服务平台”,以信息互联互通、风险动态预警、精准分类监管三大基础功能为依托,建构多边治理体系。同时,紧紧依托市级“两网建设”和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建立全市发卡经营者基础信息库,进行行业基础画像,持续开展全方位日常监管工作。
在此基础上,市商委对已完成信息对接发卡经营者的经营基本情况、预收资金情况、风险防范情况等实现了实时监控。截至目前,上海市已信息对接的各行业头部企业共543家、发卡4.91亿张、预收资金余额总额达到326.99亿元。
去年年底,市商委收到市领导关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单用途预付卡协同治理”相关专报的工作批示。这份专报,是上海法院立足群众“急难愁盼”的预付卡治理问题,通过建设“预付式消费风险预警及协同治理”应用场景,充分发挥大数据精准赋能法院深度参与社会治理的效用,对预付卡消费纠纷深层次问题和系统性漏洞进行的研判分析,为行政治理提供的决策参考。
市商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认真研究要情专报。市商委市场秩序管理处由我带队专程到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与办公室、研究室、民事审判庭等部门进行会商,就如何落实好工作要求、完善后续沟通机制、加强协同监管等事宜进行了磋商。会上,法院还向我们推送了通过超大量级的数据碰撞筛查形成的数据清单。
从预付卡发行的特点来看,预付卡涉及的经营者、消费者主体数量庞大、监管要点繁多,而在监管主体上,是由商务、文化旅游、体育、交通、教育等部门按照各自行业主管权限进行多头监管,因此只有坚持数据思维、坚持数据共享才能实现预付卡的有效治理。
上海法院建设“预付式消费风险预警及协同治理”应用场景,通过法院内部司法大数据检索并实现与市商委、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数据碰撞,从司法角度全面展示了“预付卡”纠纷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解决了市商委在预付卡治理方面的需求,准确识别、预警苗头性隐患,解决数据孤岛带来的治理盲点、难点和堵点,有力助推实现预付卡前端、中端、后端的闭环治理。
在前端,我们根据法院提供的存在“换壳逃债”可能的自然人清单,对失信的自然人进行标注,限制其从事发卡业务;在中端,根据法院提供的未在市商委协同监管服务平台备案登记的企业清单,对未备案企业进行督促备案,纳入各主管部门监管范围;在后端,市商委作为预付卡主管部门与各行业主管部门等通过联席会议等制度实现对预付卡问题的及时处置,强化协同治理。
今年5月,由市商委牵头推动完成了《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管理规定》的修订,在本次立法修订过程中就吸纳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要情专报中的很多内容。
据我所知,上海法院正在推进建设配套的数据推送应用场景,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常态化推送,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其中,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向辖区推送相关数据后,得到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反馈,区委领导高度重视,并通过专题研商推动建立跨部门预付卡风险预警及协同治理机制。
从个案对社会治理薄弱环节的有限感知,到依托海量司法数据及内外部数据融合碰撞、对社会治理需求的主动挖掘,上海法院坚持数据思维、治理思维、系统思维,最大限度实现了数据功能,这非常符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
而“预付式消费风险预警及协同治理”应用场景的建设也为市商委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我们希望借着数字法院建设的东风,围绕预付卡治理问题,推动相关各职能部门间的数据互通共享,不断完善数据共享的路径和机制,加强与法院系统的深度合作,特别是与投诉相对集中区域的法院加强对接,通过前端加强监管、中端风险提示与预警、末端协同解纷的路径,实现预付卡领域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同时,我们也希望以此次合作为契机,不断加强与法院在其他工作领域的需求对接、数据互通、合作探索,在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等方面加大协作力度,共同为实现更高水平的社会治理而不懈努力。
END
来源:上海高院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