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记原文中,取经团队里面的几个人,沙僧的笔墨是最少的。这也给人一种沙僧可有可无的感觉。可能受影视剧的影响,大家觉得沙僧忠厚老实、任劳任怨,事实上并非如此。沙僧是最利己主义的一个人,相对来说,他比猪八戒都还要自私。当然了,性格并非一成不变,每个人都是需要经历事情,然后慢慢有所变化。
整体上来讲,沙僧在取经路上,主动出力的时间不多。李白能想到的就是水战的时候,譬如黑水河、通天河,他会主动下水索战。其它时候,除非是没有了大师兄,他就不得不出来,比如宝象国打黄袍怪。
如果从付出劳动力这个角度来说,沙僧是有点令人瞧不起的。因为他完全属于混经验,跟着唐僧可以免受飞剑穿心的折磨,而且武功也确实不咋地,孙悟空和猪八戒早期那样当面点他,说他不挑担,他也能厚着脸皮假装没听见,属实让人喜欢不来。过于利己的人,只想占便宜,难免令人讨厌。
但沙僧又是团队里不能少的一个,这就令人困惑了,要看明白沙僧,其实也是需要一颗强大的心脏,要能包容他人。否则,就不算修心。
现实社会有不少人,都是利己主义。利己其实没有什么问题,问题的关键是那个分寸。如果一个人过于利己,你看不起他,就完全不去了解他,那么也是一种“着相”。就像很多老板都很小气,员工就看不起,觉得这些老板有点钱,完全没有同情心,没有宽容度,对老板不屑一顾,这样的很容易忽视掉——能做老板的人,都是非常聪明的人。也许他人品不怎么样,但千万不要低估了人家的智商。
沙僧话少,但绝对是智商在线的。他最清楚要借力,所以取经路上,他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调和矛盾。像一个没有本事的和事佬,但恰恰这才是人家的本事。
譬如说红孩儿一段,沙僧对于人情世故的把握,要甩孙悟空、猪八戒几条街。
红孩儿想抓唐僧,先变了一个光溜溜的孩子挂在树上喊“救命”,唐僧听见以后,几次想要闻声寻人,看看怎么一回事。孙悟空知道是妖精作怪,变几次警戒,和猪八戒、沙僧抡起武器把唐僧拥护在白龙马上。红孩儿见唐僧没有上当,就放弃了。重复了几次,唐僧就弄得有点生气了。
这个就像“狼来了”的故事一样,每个人的耐心都有限度,偏偏唐僧的耐心不够,就以为孙悟空故弄弦虚,夸大了风险的情况,责备孙悟空。结果就是红孩儿弄一阵风,把唐僧给摄走了。
孙悟空见唐僧没了,万般无奈,也赌气,说师傅总不听劝,就想要散伙。猪八戒本来就是一个时刻想着分行李的人,见孙悟空都泄气了,也欣然同意。
这个时候,就是沙僧出来劝和的,提醒孙悟空:我们本来就是罪人,受观音菩萨教化,将功折罪,如果现在半途而废,不仅违背了菩萨的善果,而且坏了自己的德行,惹人家耻笑。
孙悟空原本就是发牢骚,猪八戒也属于附和。这种事情就跟恋人赌气、夫妻拌嘴一样,事情不大,但情绪很大,就在气头上。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人出来劝解,就真的很可能散伙了。一旦散伙,面子上挂不住,下不来台,就真的会有缝隙,回不了头。
经过沙僧的调和,孙悟空立马承认错误,猪八戒也表示“确实不该散”,然后三个人才齐心协力,商量怎么找唐僧。
虽然沙僧的劝解,主要是处于他的利己,因为他知道一旦散伙损失最大的就是他。但他这个做法产生的效果,对于取经团队来说是非常好的。有始有终本来就是修行之人最基本的、也最难做到的。
往往是越想要坚定的人,蒙生退堂鼓的时候最不容易拉回来。孙悟空虽然责任心最强,但每个人都会有懈怠的时候,都会有灰心丧气的时候,这种关键时候若没有人拉一把,没有人递一个台阶,就很危险了。
接下来,孙悟空从土地、山神口里得知这个红孩儿是牛魔王的儿子,于是自信满满,表示师傅绝对不会有事,因为自己和牛魔王是结拜兄弟,论辈分是红孩儿的叔叔。
但沙僧马上泼了一盆冷水——说三年不上门,亲戚也不亲,更何况孙悟空和牛魔王几百年都没来往,人家未必就会认你。
沙僧这个话特别难听,但百分百是真话。现实社会就是如此,这个由不得人们喜欢不喜欢。就好像,有些人自我感觉良好,觉得朋友多,交情深厚,随便问一下,就有朋友能够周济,就会来帮忙。假如别人质疑他,他肯定不高兴,肯定认为他的朋友一定是“真心的”。但事实就是,真要开口求人,才会发现处处碰壁,原本以为借个三万五万小意思,实际情况是三千五千都未必借的来。
沙僧说得是什么?是人类社会的常情,普遍的现象。几百年了,没有来往,逢年过节没有个走动,没有聚一起联络,感情就会生疏。你孙悟空觉得当年和牛魔王情投意合,但这种一厢情愿,未必就是牛魔王也认可的。
果然,孙悟空前去找红孩儿要人时,摆弄自己是牛魔王结拜弟弟,一口一口喊红孩儿“贤侄”,红孩儿一点情面都不给。
拉关系,有时候最伤自尊。你觉得一段交情能值钱,别人很可能完全不买账。就像刘姥姥带着板儿见王熙凤,一口一个“你侄儿”,让王熙凤很不舒服,周瑞家的提醒刘姥姥,你孙子算什么侄儿,人家二奶奶正经的侄儿都数不过来。
当孙悟空和猪八戒在红孩儿的三味真火面前败阵回来时,讨论着红孩儿的本事,还是沙僧在一边哈哈笑,说孙悟空和猪八戒瞎忙。
虽然沙僧没本事,但他看问题的思路是清晰无比的。说既然五行相克,红孩儿的火厉害,那就用水去克火。
这个主意虽然没有见效,但逻辑是正确的。只不过红孩儿的火不是凡间火,才导致龙王他们的水无法扑灭。效果不如意,但不能否定沙僧看问题能把握核心,智商在线,逻辑也清晰。
等猪八戒被抓、孙悟空被烧个半死,沙僧想要去红孩儿的洞府打听打听情况,孙悟空阻止了,并毫不客气说:还是我去,你不济事。留沙僧看守行李马匹,沙僧也没有争辩,生气不生气不知道,但是沙僧稳如老狗。
自己确实本事不够,但总归心是齐的,是团结的,这样被大师兄瞧不上,能完全不在意,沙僧这份功力可不能小瞧。
为了团结,沙僧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事该做,但只要还有余地,他就不会去跟人发生矛盾。包括真假美猴王里面,沙僧去花果山请孙悟空归还行李和文书,假孙悟空便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马,要自己去取经,沙僧首先打死的是假沙僧,为什么呢?因为不允许别人冒充他,毁了他的前程。
除了利己,沙僧是否就完全没有了优点呢?也不是,沙僧虽然脸皮厚,但也是会被打动的。譬如宝象国黄袍怪一段,沙僧被黄袍怪抓了,百花羞方了唐僧,给了唐僧一封信要带去宝象国求救,被黄袍怪怀疑。
黄袍怪质问沙僧,是否有书信带去宝象国,沙僧是冒着自己被杀的风险,替百花羞遮掩,撒谎说没有书信。这一段把沙僧铁骨铮铮知恩图报、视死如归的气概体现出来了。沙僧并非完全自私自利,在大事大非和善恶之间,他也会选择佛家的善。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很难改变的观点,有私心,但是经过事情的教化,最终是能够开悟的,面对这样的人,要多一点耐心,等着他们自己慢慢抛弃身上的不足,从内心里认同正确的价值观。
多看见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尽量去包容别人的不足,其实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考验。你看不惯、瞧不上,有时候并非对方有问题,很可能是你自己还放不开。所谓海纳百川,讲得也是这种道理。不必去苛求每一条河流都清澈,而应该坦然接纳,要相信最终都能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