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

文化   2024-11-10 20:43   江西  

伐柯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我觏之子,笾豆有践。

这篇《伐柯》是诗经中的一篇,主要是讲古人的婚姻礼制。婚姻是一件大事,大到什么程度呢?在四书五经里面就有相关内容,“夫婚礼,万世之始也”,把婚礼的社会地位抬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

现在人们说起古人的婚姻,大多数都是一种刻板的印象。譬如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给人的感觉就是婚姻不自由,父母包办,完完全全是封建陋习。这种片面的理解其实很不准确,婚姻关系到人类的繁衍生息,不仅仅是人生大事,而且是人类持续长远发展的大事,古人的生存环境和社会规则决定了他们对待婚姻的态度,不能用现代的眼光去要求古人的婚姻规则是否符合今天的科学要求。

这篇《伐柯》内容很短,充满着趣味性,反映出当时社会人们对于婚姻的一些理解。“柯”,指斧头柄。斧头作为一种生产生活重要的工具,分两个主要部件,一个就是铁器斧头,一个就是木头手柄,把手柄插入斧头,配紧配牢固,才能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一把趁手的斧头,需要根据斧头那个孔的大小来配合适的柄。用一把斧头来比喻夫妻,暗指男女搭配、匹配,紧紧团结成为一体,才能让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非常的恰当。

怎么获得手柄?必须有斧头(现成的)去砍伐;怎么娶到合适的姑娘,必须要有靠谱的媒人中介。这里就需要注意了,现成的斧头,其实暗指已经成家的人,可以是双方的父母、长辈,他们有了婚姻生活的经验,会把夫妻生活的各种情况告诉即将结婚的新人。而媒人属于牵线搭桥的重要环节,古人结婚要通过媒人,不是今天人们理解的那种红娘,职业媒人他其实有承担很大的社会责任,媒人也有一定的门槛和要求。

只不过后来很多的媒人其实不合格,为了中介费而乱点鸳鸯谱,这才是酿成婚姻悲剧的重要原因。不合格的媒婆把这份神圣的职业给亵渎了,导致后面的人对媒婆产生憎恨厌恶。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这一句很关键。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有自知之明,什么马配什么鞍,不要好高骛远。审视自身条件和实力,再去追求差不多层次的对象,这才是”门当户对“。门当户对其实是一种重要的筛选参考,因为古人的生活圈子相对没有那么广泛,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会直接决定人们的生活观、生活习惯。不是同一个层次的人,结合到一起,会对以后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古人成亲,有三个重要的步骤。首先是媒妁之言,即媒婆来说亲,把双方的条件都如实告知。然后是双方父母根据媒婆提供的信息,多方面了解清楚,甄别信息,作出决定。最后才是”彩礼“环节,双方给出聘礼等东西作为信物。

繁琐的礼节,是婚姻幸福的重要保障。婚姻不仅仅是两个新人的事,更是两个家庭,以及家庭背后牵扯到的家族的事。再说通俗一点,就是一种社会行为。敲锣打鼓张灯结彩,是宣告这件事情形成了,就有了“法理性”。

今天的社会,由于社会发展阶段的关系,法理性由政府部门出具的结婚证为准。说实话,今天的婚姻自由给了个体的人主动权,但削弱了个体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

婚姻是一种双向选择,斧头和手柄都有选择权,都要基于特定的条件和事实,去匹配合适的对象。这个匹配的过程需要有长辈教导,也需要有媒婆搭桥,更需要双方能够去遵守某种社会契约,诚恳履行相应的义务。

像最后一句“笾豆有践”,指女性能够按照当时的社会规则,把家庭生活管理的有条不紊,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招待客人,都能够有礼有节,合乎规矩。譬如说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回来了,饭菜能够齐备,锅碗瓢盆能够摆放恰当,干净整洁。

用一句话来说明,那就是“贤惠”。什么才是贤惠呢,就是笾豆有践。这个事古人的要求。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具体的要求。那男人呢?男人要主动去获取到结婚成家的条件,譬如说生产资料、生活资源,然后才能有底气、有资本去委托媒人。

随着社会发展,男女的条件都会有不同的具体要求。但婚姻的本质依然没有改变,或者说改变的不多。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团结一心,一起经营家庭。

有使用过斧头的人都知道,刚刚做好的斧头,不会那么好用。它其实也需要不断使用、不断去调整。

婚姻生活也是如此,要在具体的生活中,一点一滴的日常中,相互去磨合,去适应,去包容体谅和做出改变。

没有十全十美的婚姻,没有天造地设的夫妻。有的,都是相互尊重,共同珍惜为前提的,一种心甘情愿的配合。


慈俭化尘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你一起看不一样的风景。从来都没有失传的文明与传统,它只是换了一个方式存在,你如果没有看到,那可能仅仅是你还没有切换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