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最难修的是心性

文化   2024-12-16 20:45   江西  

在西游记原文中,唐僧师徒四人一路上都在遭遇磨难。最开始的时候可能是因为四个人不够团结,但中间由于长时间的相处与磨合,相互之间也逐渐熟悉毕竟了解,也达到过团结一心的状态,为什么依旧是要不断遇到挑战呢?
其实西天取经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很像,“团结”只不过是一个状态,它往往不持久,总是会有其它的情况出现,去打破“团结”。就像工作中、生活中,人们有时候经历一些挫折,在挫败中反思,在挫败中总结经验,然后找到了合适的方法去面对困难,战胜困难。但是,战胜了一个困难之后,又会面临新的挑战,接踵而来的就是新的问题。夫妻间、情侣间也经常是这样,为一个事情争吵闹矛盾,好不容易消除了误会,过不了多久的安稳日子,又会遇到其它的事情,再一次冲击和好的甜蜜恩爱状态。
一个人做了一件好事,体验到了助人为乐的成就感,并不意味着这个人还能一直坚持做好事,他总是会遇到别的事情,去冲击他固有的认知。甚至有时候遇到一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让他动摇助人为乐的决心。这些也都是属于特别正常的情况,团结是力量,但一盘散沙更是常态。
在西游记原文中,唐僧师徒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顺利过了通天河。算是一难的结束,但是紧接着,作者用一首词引出下一难。词曰:心地频频扫,尘情细细除。
作者为了提醒人们,要时刻把佛法放在心上,特意在这段故事里,再一次通过小细节生动的描写师徒四人团结—分裂—团结反反复复的过程,来说明人世间的真实状态圆满—遗憾—圆满,是不停变幻的。
通天河一段里面,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每一个人都很积极,既有猪八戒用草去包裹马蹄防滑、教唐僧横抗着锡杖避免踩到冰窟窿落水沉底,又有沙僧久居流沙河的经验,提醒唐僧“忙中有错”,以及多次下水和妖怪索战。还有孙悟空请来观音菩萨收金鱼精,以及最后老乌龟驮唐僧几个人过河时候,孙悟空为防止不测,脚踩乌龟头时刻警惕。
这些都表明,师徒四人齐心,就能无往不利。也正是因为有了取经团队的相互理解和配合带来的团结,每个人贡献力量,所以队伍才能强大,不偏移最初的目标——往西天坚定不移走去。
经过了通天河的莽撞,唐僧也学乖了,遇到高山拦住去路,便说:徒弟,仔细虎狼作怪、妖兽伤人。
而孙悟空也不再像之前那样,一副老子天下无敌的嚣张,而是听到师傅叫唤,赶紧带着猪八戒和沙僧,围着唐僧恭恭敬敬站好,表示:师傅别怕,我们三兄弟“性和意合,归正求真”,有我们三个在,你可以放心。
世上的事,往往就是这么奇妙!当你觉得安全的时候,别人觉得有危险;当你觉得危险时,别人又觉得安全。总之,很难调整到一个频道上,这也是为什么人与人的关系会复杂,每一个人的想法都相互影响又相互独立。
这边唐僧刚刚提醒大家小心,孙悟空又拍胸脯保证没问题。所以唐僧放怀前进,看到有楼台房舍,肚子就饿了,想要化斋吃。然而孙悟空前叫刚刚保证完没有问题,却发现这里的楼台透着凶气,便劝师傅不要到那里去。
简单讲就是:唐僧叫大家小心,孙悟空说放心,唐僧想吃东西了,孙悟空又说当心有妖怪。

那唐僧便会想:卧槽,什么话都让你说尽了。
唐僧一饿,就会生气的,所以孙悟空不得不去化斋。然而危险就在眼前,又不能违拗了师傅,就再三叮嘱沙僧保护好师傅不要乱走。
为了防止万一,临走前还回来画了个圈,让唐僧几个就在圈里不要出去,这圈铜墙铁壁,只要不出去就没有危险。
奈何,唐僧、猪八戒、沙僧,都是人。是人,就会有自己的想法,就不可能永远绷着一根神经高度警惕。于是,唐僧等了一会儿就不耐烦了,在那里抱怨,也不称徒弟,而是直接说“这猴子哪里化斋去了”,虽然比“弼马温”这个称呼好听点,但在猪八戒、沙僧面前说猴子,也表明了他强烈的不满了。
所以猪八戒马上心领神会,笑着迎合领导:他讲棍子画个圈就说是铜墙铁壁,假如真有虎狼来,我们都白白送给别人吃。
唐僧便问:悟能,如果是你会怎么办?
这里表面上看是唐僧在征求猪八戒的意见,实际上是唐僧的心思,不方便自己说,需要借助猪八戒的口来表达。猪八戒善于揣摩领导的心思,这也是他受到唐僧格外宠溺的主要原因。
猪八戒说:这个地方不藏风、不避冷,我们应该往西走,师兄如果来了,他驾云也能追上我们,有了斋饭再吃,在这里坐着脚都冷。
这话是说到唐僧心坎里了,别看唐僧是很有定性,可以和乌鸡国法师比坐禅,实际上唐僧这个人很爱乱走动。
事实上,孙悟空离开唐僧去化斋,用的时间很短,原文中明确写了一盏茶都没凉,其实就是说唐僧全然不顾孙悟空的交待,沙僧也没有把大师兄的再三叮嘱当一回事。
然后唐僧、猪八戒、沙和尚几个人才中了妖怪的计,被妖怪点化的庄院房屋给骗了。

于是,再回头去看这段故事开头,作者引用的一首词牌名《南柯子》,“心地频频扫,尘情细细除”,就会明白作者的良苦用心了。其实这样的劝诫,跟孔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是同一个道理,大道至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唐僧师徒四人,刚出狼窝,但又入虎穴,其实就和人们的生活现实是一样的,也许昨天刚刚志得意满做好了一件事,但是马上明天又会面临不可预料的意外。
如果孙悟空是一个家长,唐僧是一个需要教育引导的孩子,那么孙悟空可以说操碎了心,一而再,再而三的教,苦口婆心的劝,但唐僧总是反反复复,进步很慢,换成别人,都要气炸。
但是,教育成长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不断拉扯的过程,没有哪个孩子,是家长说一句,“画一个圈”他就老老实实能够听你得话去做的,孩子总是会以你想象不到的理由,踏出你画好的圈子,去尝试他自己的选择。往往都是要具体的妖怪来协助教育,唐僧才能真正长记性,这也是人们说得人教人气死人,事教人立竿见影。
频频扫、细细除,说得非常恰当。频频,说明心性里的东西是反复无常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的打扫,不能麻痹大意;细细,又指出尘世里的事情,是庞大复杂的,是无法一挥而就的,要有耐心,要务真求实,一点点去做,一点点去改变,更不可好高骛远想着马上就做到,就做好。

慈俭化尘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你一起看不一样的风景。从来都没有失传的文明与传统,它只是换了一个方式存在,你如果没有看到,那可能仅仅是你还没有切换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