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少不读水浒,老不看三国。因为水浒里面动不动就是砍杀,很血性,很冲动。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年轻人心智尚未成熟,遇到事情容易情绪激动,被情绪左右,看水浒里面的快意恩仇,比较不容易控制情绪。而人年老以后,见过了世态炎凉,遭受过人情冷暖,并且越老越没有安全感,对于得失是很在意的,这也是为什么越老越爱钱,越怕死。而三国里面都是勾心斗角,都是算计,看三国对于老年人来说,体力跟不上,就偏爱操控,使用计谋蛊惑他人来达到目的。
冲动往往只能满足当下的情绪宣泄,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人的一生是延续的、连续的,并非片段的、割裂的。因此每个人最终都要走一步看三步,脾气一上来就不管不顾的毛病最后都会给人带来无穷的麻烦。
很多事情,可以不认同,但要尝试去理解。理解事情背后的逻辑,才能更好的从事情中去吸取教训,给自己的人生更科学的参考价值。
水浒传里面,人们骂的最多,最气不过的就是宋江心心念念招安。觉得宋江就是一个腹黑之人,为了一个官位而不惜埋葬梁山兄弟的性命。说通俗一点就是对于做官有一种执念,把混入体制当成最高的人生追求。
表面上看,好像宋江确实是这样的。一心想着招安,招安后特别积极主动讨好朝廷,卖力征讨各种叛乱。事情真的是如表面那样简单吗?恐怕未必,今天李白就聊一聊宋江的招安。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就是,无论什么人,都必然受到他身处的时代背景、社会规范限制。宋江在官府当差,但严格意义上并不是官员,宋江正儿八经是一个押司,属于吏。所谓贪官污吏,官和吏是有区别的。简单讲就是官员由朝廷委派,数量有限。但第一个地方的官员要开展工作,就必须有一批手下办事的具体人员,这些人员就是吏、衙役,通过招募而来。
吏是官府和老百姓之间的重要桥梁,具体的事情都要通过吏来执行。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印象中的吏都很可恶,凶神恶煞耀武扬威。因为他们是具体的执行人,给钱就松,没钱就严,某种程度上,他们也掌握着一定的地方权利,可以简单理解为官员的“打手”,也可以理解为朝廷的“临时工”。
如果干的好,吏是有机会转正,提拔为官的。做官是古人唯一的政治目的,也是证明人生价值最主流的方式。所以,想要当官,在古代来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就好像如今的社会,想要发财,也是符合如今社会发展阶段的价值追求。
宋江在县城里面做押司,按照小说描写的情况来看,在衙门当差其实也很不容易,一旦出了什么差错,就可能牵连家庭。所以宋江也钻了空子,跟家人早早划清界线,谋划了一条退路。可以简单理解为假装和家人闹翻,得到公证,从此和家人没有瓜葛。
独身一人,干什么都没有牵绊,大不了就是自己砍头。这就是水浒社会里的基本法则。而宋江做押司的时候,也确实仗义疏财,结交好汉、救济贫困。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不敢说锄强扶弱,但至少遵循着某一种社会大义,在当时的条件下,会主动去帮助穷苦,就是一种善。
而帮助晁盖等人躲避官府追捕,这个属于江湖义气,虽然今天的社会不提倡,不过在当时来说,也是一种合乎大众标准的“好汉”。这种行为给宋江带来了很好的口碑,江湖上人人称赞“及时雨”,就是对宋江人品的一种肯定。这也是为什么别人听到他的名号,都赞不绝口,哪怕素不相识,也甘愿为他卖命。这个就是当时的一种普遍的价值观,至于这种价值观是否符合今天社会的科学,是另外的话题了。
如果宋江能够安安稳稳做他的押司,或者说时来运转通过考核混上一个官做,是很符合宋江个人的人生追求的。这也是为什么宋江早期虽然出于江湖义气帮助晁盖等人,但坚决不和晁盖上梁山的原因。
一直到后来题写反诗,差点被砍了,幸亏梁山好汉前来劫法场,救了宋江出来,宋江才走投无路,不得已上了梁山。这个时候的宋江,已经彻底断了后路,正常途径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了。
而且上了梁山以后,宋江也不是他自己一个人了。他身边围绕着一群好汉,他作为头领,也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问题:大家今后怎么办?
很多人理解不了招安,是因为觉得在梁山“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论秤分金银”是快活潇洒的生活。这种快活的生活也许适合李逵这样的粗人,但绝不适合宋江,因为宋江是有政治追求的,他的认知里,活着不仅仅是潇洒快活。
梁山好汉四个字,仅仅是一种乌合之众自娱自乐的精神虚荣。事实上他们就是一群草寇,并不符合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虽然不太恰当,不过也可以凑合着对比一下,譬如说今天某些诈骗团伙躲在缅甸,大陆法律暂时拿他们没有办法,他们可以逍遥快活,但终归是一种有违国法,且带累家族的行为。
所以宋江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基本上梁山人马打家劫舍的对象也具有一定的正义性,所过之处秋毫无犯。他不是要做草寇,而是有一个模糊的是非观。例如说贪官、恶霸,欺压百姓,祸害乡里,他们就积极去攻打,属于一种朴素的杀富济贫。
又譬如说过往梁山的行人,如果是官员,没有排场,没有财物,冷冷清清,那么就认定为清官,不仅不加害,而且很尊敬,善待他们过路。而如果是大车大箱卷很多财物的官员路过,则一个活口不留,尽情杀灭,因为他们认为这事贪官。
替天行道,为什么是一个模糊的是非观呢?因为本身梁山好汉,相互称兄道弟,他们也不见得就是好人。只要入伙,就是兄弟,只要兄弟的事,就无条件支持。换句话说,如果兄弟有错在先,要也是要替兄弟出头的。所以这种是非观是狭隘的、模糊的。
梁山的日子虽然快活,但终究是一群草寇。上不了台面,也无法光宗耀祖,三年五年可以,三十年、五十年怎么办?家里的后代子孙怎么办?所以一定要给兄弟们谋一个前途,这个前途最差也要是做一个合法的老百姓。
所有,如果有一丝可能,宋江都是要去争取一个合法身份。兄弟们可能不理解,但宋江不得不去做这件事。并且,梁山虽然有替天行道这样一句口号,但是并没有一个政治纲领,他们无法组建一个有效的行政机构去替代朝廷。李逵说“杀了狗皇帝,夺了鸟江山”,那只是愚夫之见,肯定不能当真。田虎、王庆、方腊,都组建了自己的统治架构,又是什么样呢?全部是匪患,全部都遭受到地方百姓咬牙切齿的恨。
对宋江来说,唯一可行的方式,就是向朝廷表明忠心,然后被招安收编。在宋江,包括智多星吴用眼里,朝廷只是被奸臣当道,铲除奸臣以后,皇帝还是圣明的人君。
学校不公平,老师教育不好,班长一个人逃学,问题不大。假如全班跟着班长逃学,班长但凡有点良知,都必须带着同学回到学校去,至于怎么和学校谈条件,是另外一回事。学校再不好,班长的眼见,也只能看到某个老师、某个校长的不合格,而不会怀疑到教育系统,更不可能有掀翻教育系统的胆量。
逃课三天五天,大家都不用上学写作业,快活是快活了,以后怎么办?
所以宋江要面对的问题,和其他兄弟需要思考的,并不在一个层面。不招安,他们永远都是草寇,是匪患。即便对周边百姓秋毫无犯,但大宋仍然是合法的、唯一的统治阶层。水浒里面几次提到宋江等人在陈桥驿驻扎,恐怕不是随随便便取的这样一个地名,赵家江山就是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宋江很可能是还不具备宋太祖的条件,他只能尽可能替朝廷去办事,希望得到朝廷的正式承认,给兄弟们一个名分。
但宋朝的问题,不仅仅是几个奸臣的问题,也就注定了他们即便是勇猛替国剿匪,在当权大臣眼中也仅仅是利用对象而已,追兔子的猎狗而已。梁山好汉一百多个,也有一些清醒明白的人,但其实都没有办法,至少南征北战,是以国家的名义在战斗,死了也是为国捐躯,算是一份荣誉,虚名,有时候就是如此重要。
当然了,从有水浒以来,就不断有争议。反对招安和赞成招安的人基本上都立场鲜明,相互看不上对方。李白认为,招安的思路是对的,只是具体的做法,还有值得探讨的地方。至于占山为王,圈定梁山这个地盘快活,绝对是目光短浅,无法作为的,除非,梁山这群人能够提出明确的、可行的政治主张,并且有类似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管理队伍方法。那么,梁山水泊或许能够成为井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