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华是华语乐坛和影坛的标杆,个人影响力很大。不过李白对于刘德华出演的电影都不怎么喜欢,纯粹是属于个人偏见,他的表演风格李白欣赏不来,所以也根本记不住他演过哪个角色。
可能年轻的时候,会觉得他很酷,电影里耍帅就能令人热血沸腾,但这种沸腾终究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消失,回过头来反而觉得曾经很傻逼,怎么会喜欢那样无聊的东西。就像年轻时候喜欢看古惑仔,喜欢警匪片,就图个热闹,并心向往之,但长大后又认为这些毫无价值,完全没有意义。
《解救吾先生》、《失孤》这两部刘德华主演的电影李白看过以后,才稍微对刘德华的演技有一点点好感,前几天看完《红毯先生》,李白的感觉就是,刘德华会因为这部电影,而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整体上来说,这部电影是相当不错的。可惜的是,这么优质的电影没有引发该有的关注和讨论,也说明时代真的变了。
先简单说一下电影的大概内容,该电影由宁浩导演,宁浩就是拍摄《疯狂的石头》一夜成名的那一位,疯狂系列有《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疯狂的外星人》几部,但最能代表他风格的还是《无人区》,把艺术和商业结合的很好,李白个人认为是仅次于《让子弹飞》的一部神作。
说老实话,李白也是冲着宁浩两个字,才去看得《红毯先生》。电影讲了一个顶流演员,为了拿电影大奖,深入农村体验生活,想要去了解农民,然后拍一部和农民题材的电影参赛的故事。
应该是,除了刘德华,恐怕找不到更加合适这个角色的演员了。电影亦真亦假,像是纪录片,由于演员甚至角色名字,干脆都是近乎直白对应现实生活的人物,对应影视圈这个行业,所以就更加给人一种,这部电影就是在讲这个行业的故事的感觉。
电影虽然很有深度,但看得很沉闷。里面没有宁浩那种特有的搞笑幽默,反而多了一份冷峻,故事情节也一点都不出彩,没有悬念,没有反转,都属于很平常的剧情。但在这些平常中,却藏着深深的讽刺和无奈的担忧。
电影要表达的内容还是很丰富的,但主要还是两个字:沟通。
明星是什么样的生活,普通人又是什么的状态,电影呈现给观众的,就是两个字:真实。
电影开头就是刘德华和妻子的对话,大明星刘德华离婚了,但是不能对外公开,因为明星很多时候都不是他们自己,他们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虽然很自私,但这种自私并非人们理解的那种为了名利,这只是行业里面普遍的规则。
刘德华很自我,和妻子有矛盾,他只会从自己的立场去考虑问题,从来没有想过要站在妻子的角度去想一想矛盾到底来自哪里。这也就导致夫妻的沟通遇到很大问题,相互越走越远。
如果一个人有原则性错误,另外一个没有,那么矛盾就比较好解决,生活也就很简单了。而现实生活往往都是——双方其实都没有什么问题,可就是合不到一处。这种情况才是最可悲的,也是当前社会最普遍的问题。
为了拿奖,刘德华想要去体验农村生活,接触农民。他的团队给他安排的行程,完全就是一种作秀,这也不是他想要的。这也是大多数明星都会面临的问题,公众看到的只是明星,但现实的明星其实是一个公司的一份子,他们的去哪里、说什么话,背后都是团队在运作,他们无法和普通人一样拥有自由。
记得迈克尔杰克逊曾经有一次采访,他说到甚至在家里面,都被要求穿什么衣服,妆不能随便卸。一句话,明星其实就是一件商品,很多时候他们真的没有什么选择。
现实中的刘德华是很敬业,很努力的。这一点在电影里也有呈现,他努力配合导演,配合演员,想要做到最好的效果,对待电影这份工作很认真。“爱岗敬业”原本是一个基本的职业操守和素养,可多少人只想要收获名誉和财富,只想要当明星的风光,却不肯为工作付出实实在在的劳动?
有一些娱乐新闻,谁谁谁耍大牌,谁谁谁在片场又是多少助手伺候,受了点很小很小的伤,兴师动众,整个剧组都要停工等他。说穿了,这些都属于不良风气,可悲的却是这些演员占着有流量,有热度,偏偏还能左右着票房,票房又直接跟电影这门生意是否能有市场直接挂勾,市场反过来又必须选择流量。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观众越来越失望,电影越来越烂,好演员越来越没有市场,导演一口一口喂观众吃大便。
太多人要靠电影吃饭了,包括绯闻、造谣、蹭热度,所以真相是什么,在这个行业根本就不重要。但刘德华坚持要给大家一个真相,公关团队滔滔不绝展示她们的能力以及可能达到的结果,看得人背后发凉——这个社会怎么了?
记得周星驰的《美人鱼》里面也有一幕,两个漂亮的礼仪小姐推着一个鱼缸出来展示声纳的威力,鱼缸里面两条金鱼在声纳作用下瞬间爆炸染红一片,而两个礼仪小姐面带甜甜的笑——她们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摧残生命,反而认为她们展示的技术多么厉害。
就好像现实中,很多人捞偏门,或者搞灰产,发了财。他们完全不会觉得有问题,反而是认为这种一种本事,有钱就能受到尊重,就是成功。
刘德华来到农村的养猪场,养猪的农户是刘德华粉丝,临走送了一把杀猪刀给刘德华。
你认为的宝贝,你珍惜、你看重的东西,别人未必就会喜欢。于是刘德华随手就丢了,偏偏这把刀最后被发现了,成了刘德华事业负面新闻的导火线,多少人看似讨伐刘德华,其实都包藏着借助这种热度谋私利的祸心。
现实生活就是这样,因为有利可图,所以大家都喜欢把水搅浑。
《心迷宫》的导演,也拍了一部类似题材的作品《热搜》,《心迷宫》被观众评价为国产悬疑片天花板,这个导演也确实厉害,第二部《暴烈无声》同样出色,到《热搜》其实也走下坡路,一点都不热,原因就是时代变了,人心变了,你想要探讨的东西,没有人听了。
就像刘德华一直表达,可以加入“父爱”这个内容进去,导演完全没有兴趣。导演要的是大棉袄,是穷,是破,这些元素是拿奖的评审标准,讽刺至极。
《红毯先生》给的东西很多,很乱。有点像姜文的《一步之遥》,给的多了,反而不好消化。但宁浩同样的,即使给的多,他也用心去做了,所以这部电影其实可以看一会,暂停一下,好好思考思考,一小段情节,一些画面边缘的人物、景物,包括模糊处理的,其实都藏着一个故事,一个社会现实。
要沟通,其实很困难。
譬如说刘德华刮蹭了别人的车,他没有道歉,一走了之。他会觉得这种事情别人不知道,会觉得是小事,甚至会觉得是别人先堵了他的车,别人有错在先。所以后来别人砸了他的车时,他没有控制住情绪,也把对方的车给砸了。
等他最后想要道歉时,已经没有了机会。社会也不会想要知道真相,于是人们口口相传的,永远都是一个表象。
现实生活,所有的事情,几乎都是如此,大家听到看到的,都是一个表象,都是一个片段。
于是,刘德华儿子写检讨,道歉的“道”,写错了,写成“盗”,就更加耐人寻味了。看似巧合,却彷佛是某种“歪打正着”,世人都做了贼,偷了良知,偷了理解,偷了消除误会的诚恳。大家都只想要一个结果,而根本不去管事情是否合适,方式手段是否可取。
最后的问题:那该怎么办?
不仅仅是电影行业,还是现实生活其它各种各样的事情,大家都生活的疲惫,都在伪装,都在防备,有的人努力,却搞砸了事情;有的人投机,连累了无辜,这一切要怎么办?
电影的最后,刘德华骑上了平衡车,导演想要说得,可能就是:时代变了,跟不上也要敢于尝试去适应,要去掌握平衡。
嗯,平衡,阴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