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暑临 | “无所不读”与“读日无多”

2024-06-26 21:43   天津  
由慎读而致精读

魏暑临

(本文发表于《天津日报》2024年6月25日“满庭芳”版。)

“于书无所不读;凡物皆有可观。”这副对联很受文人喜爱,读来也的确使人深羡其中表达的胸怀与志趣。

“于书无所不读”是古人评价他人时总爱用的一句话,既是惯用的赞美之词,多少有点儿套话的意味,也就未必完全符合被评论者的实际。它当然是说读书广博,如《宋史》赞美钱惟演“于书无所不读,家储文籍侔秘府”,藏书既可与秘府相媲美,则其所读之书也应多是鸿编要典了。又如邹迪光《临川汤先生传》评述汤显祖“于书无所不读,而尤攻《文选》一书……于诗若文无所不比拟,而尤精西京六朝青莲少陵氏”,这里的“于书无所不读”和“于诗若文无所不比拟”一看就是宽泛的赞辞,但因为以广博为基础,又做到了对个别重要诗文的精研,博中有精,这个博也就显得很必要,而不是溢美之辞了。其实,“无所不读”似乎本就做不到,也不必做到,但古人所说的“书”多是指经典著作,至少是能登大雅之堂的图籍,与今天非常宽泛,甚至博杂到难以选择的“书”的范围颇有不同。当然,即便是近年有学者说“书读完了”,这个“书”的概念也是要有所限定的,不可能是所有的“书”。

对别人的赞辞,无妨溢美的成分,只要不是往自己脸上贴金,就能被读者接受。倘若把这句话高悬于书斋,即使出于他人笔墨,其实也是言自己之志;但我们仍以为这是雅辞格言,不会因为那书斋主人无法真正做到“于书无所不读”而妄加嘲笑,因为这里表达的更多是一种胸怀和向往。在对联中,“于书无所不读”与“凡物皆有可观”并举,也能证明这一点。

苏轼在《超然台记》一开篇就说:“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苏轼的思想通达深邃,首先震撼我们的是他的胸襟。但在现实生活里,做到“于书无所不读”恐怕远远要难于“凡物皆有可观”。至少,物皆可观,而书未必皆可读。况且,读书人对书的要求,即便无须选材惊人、动心骇目的“怪奇”,但品位高雅、引人入胜的“伟丽”还是要有的。

司马迁曾说庄子“其学无所不窥”,看上去与“于书无所不读”很近似,但细想来差别很大,至少所窥之学可以完全是客观审察的对象,而所读之书却需符合自己主观的品味。或问:不读书何以窥学?答曰:窥学必须读书,而读书不止于窥学。于是,我宁可认为“其学无所不窥”与“凡物皆有可观”更为接近,纵使所窥之学未必皆有可观。

无论如何,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要实现“于书无所不读”断然艰难的。这让我想起启功先生《频年》诗的两句:“饮余有兴徐添酒,读日无多慎买书。”“慎买书”的原因有可能是缘于书,也可能缘于人,这里侧重于人,因为“读日无多”。

我很爱这两句,却觉得如果写成条幅挂起来,恐有不宜,因为“读日无多”颇有残年之叹。而转变思路一想,即便是“读日方长”的青壮年,每日忙碌之余,读书的时间也普遍不多,“读日无多”四字也就未必限于老年。时间有限,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买书时的审慎有利于读书时的“可观”。

赵仁珪先生在《启先生作诗》一文中说:“据启先生讲,‘慎’最初拟作‘快’字,又改作‘不’字、‘戒’字,最后才选中‘慎’字。细想起来,只有这个‘慎’字,才最含蓄,最能道出老年人又想多读书,又不得不考虑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去读书的复杂心态。”在《当代旧体诗创作的两个根本途径——再谈读启功诗词所得的启示》一文中也提到此例,以说明启功先生写诗注重炼字。又在《启功诗文选赏析》一书中详细说明:“‘慎买书’三字,最初为‘快买书’——既然来日无多,就尽量多读点书吧,进取心虽然可嘉,但似乎不够豁达;又改为‘不买书’——索性不再读书了,虽很符合豁达的主题,但总觉得豁达得有些颓唐;又改成‘戒买书’——虽在分寸上留有了余地,但语意似又不明确。相比之下,‘慎买书’三字最为妥帖——在来日渐少的情况下有挑选地去读书吧,既积极又豁达,避免了上述三者的各自不足,诚为佳句。”

我一向对赵先生所述略感怀疑,推测其中或有误记的成分。老年人因时不我待之感而快买书,很真切,但若为了彰显豁达而一下子就变成不买、戒买,反差又太大,似乎不太符合诗心的实际;且“不买”难成诗语,也与该诗所谓的豁达主题相违和。

偶然在中华书局《启功给你讲宋词》一书的彩页中发现作者一张相对较早的札记,录联语“饮余有量徐添酒;读日无多快买书”,并附识语:“‘快’初作‘戒’,转念不如‘快’字;余生速读,究胜未读也。”可见诗人最初是想“戒”,持比较审慎的心态,改为“快买”,是为了“快读”,改得很好,酣畅之感也很难说就不豁达。当然,快买其实也不一定就意味着快读,且所谓“戒之在得”,买得越多,负担越重;“究胜未读”也未必就要快读,从容地读已经很难得了。

诗人写此手札时,尚未定稿为“慎买”。而从“快买”的“究胜未读”到“慎买”的终于精读,又是凝练而上升的过程。修辞的锻炼意味着思路的阐明。赵先生说《频年》一诗主题是“豁达”,又围绕“豁达”来分析几个修订的字,恐仍未见豁达之中的审慎和持重。我很怀疑诗人是先有了这一联,而后入于诗的;在入诗之前,联语中或许有比诗的总体主题更丰富的内涵。

手札中上联作“饮余有量”,饮酒的多少固然取决于酒量,但兴致勃勃,则非量之可限。这也正如读书,时间的量固然有限,但饱读的兴致却可不断高涨。虽然无法做到“无所不读”的饱读,却可以做到慎买而慎读的精读。因为“有兴”,对谨慎买来的书做到有条件限定的“无所不读”,仍然可以做到,也必然回味无穷。

魏暑临,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常务理事、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成语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天津市红楼梦研究会常务理事,天津市诗词学会理事,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天津市历史学学会艺术史专业委员会会员,天津市弘一大师-李叔同研究会理事,南开大学吴玉如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等。著有《书坛巨匠吴玉如》《“津门三子”与荣园》等。编著、整理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导读本》《望尘集》《龚晓山先生起居注》《随轺日记》《退省斋遗稿》《知乐斋诗草》等,参与编著《吴玉如全集》《〈唐诗三百首〉导读本》《新时代语文教育论丛》《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红楼梦与津沽文化研究》等。


延堂尚雅
天津·延堂·魏暑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