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刀:裁枝剪叶 截江取水
文化
2022-09-13 21:23
天津
裁枝剪叶 截江取水
——古诗中的剪刀
魏暑临
(本文刊载于《语文报》2022年第37期。)
剪刀作为生活中习见的工具,似乎很难引起人们的往古之思和咏诗之情。剪刀起源非常久远,最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世纪的古埃及。中国人使用剪刀,已有洛阳西汉墓中出土的距今2100多年的古物作为实证。剪刀的形制决定它便于相对轻巧的操作,而不像刀劈斧砍那样雄健。南梁刘缓的《冬宵寒闺诗》云“箱中剪刀冷,台上面脂凝”,说明在很早的时代,剪刀已经进入闺房,用于女红了。我们自幼熟诵的唐代贺知章《咏柳》名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将无形的春风比作裁量得宜的剪刀,写出春意如同出自人工,表现春色的可爱可喜。明代黄周星《唐诗快》评价说:“尖巧语,却非由雕琢而得。”认为这个比喻虽尖新奇巧,却浑然天成。其中“尖巧”二字非常好,很符合剪刀锋利的特点。贺知章利用剪刀锋利的特征,展开尖巧的联想,针对和煦的春风,用人工的比喻,写成天然的诗句,这体现了唐人高处,也延展了剪刀的诗意。但贺知章可能不是最早把剪刀和春意联系起来的诗人,或者说未必是早期这样做的唯一诗人。与他基本同时却略早一些的宋之问有一首咏剪綵花(一种人工花饰品)的诗,后四句说:“蝶绕香丝住,蜂怜艳粉回。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这诗是立春这一天创作的,写那人造花香艳逼真,仿佛先于群芳吐露春意,而这早来的春意正是剪刀“催”来的。这个“催”字用得很妙,虽然不像“裁”那样具体,却正得含蓄多情之致。此后很多诗人都延用贺知章的比喻,但终归显得笨拙,如宋代梅尧臣有句:“春风骋巧如剪刀,先裁杨柳后杏桃。”一个“骋”字,显得太用力,太着意,而且杏桃的形态毕竟不像柳叶那样细长尖利,也就距离剪刀较远了。清代金农咏柳诗说:“千丝万缕生便好,剪刀谁说胜春风。”是反其意而为之,以赞叹春风固有的生命力。但从另一角度讲,如果连裁枝剪叶都不承认,那么剪水裁波可能就更无法设想了。水虽可见却无形,尤不能剪裁,而杜甫的《戏题画山水图歌》在赞美画工妙诣的最后竟然说:“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真是出奇之笔,“快”而且神了。并州是古代生产剪刀的名区,故而有“并剪”之说。另有吴地也同样驰名,故称“吴刀”,古诗中也多见,但因为没遇上杜甫那样的好手,终于没有像并州快剪刀那样的妙句,其剪刀的质量或许不次,在诗中的名气却逊色很多了。
作者简介:
魏暑临,天津人,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天津市诗词学会理事、天津市红楼梦研究会理事、南开大学吴玉如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天津市弘一大师李叔同研究会会员等。著有《书坛巨匠吴玉如》《“津门三子”与荣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