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澍伟 | 一位笃行致远的学问家——《书衣百影——章用秀著书集录》序言

2024-06-08 20:42   天津  
一位笃行致远的学问家

——《书衣百影——章用秀著书集录》序言
罗澍伟

三天前,和风温薰,春意正浓,我正准备下楼散步。用秀先生来电话说,他有一部《书衣百影——章用秀著书集录》正待问世。电子版已发到我的邮箱,要我在前面写几句话。

此事让我感到既高兴又荣幸。赶忙打开电脑,不顾屏闪,拜读竟日。这部书洋洋洒洒,近30万言,分明是用秀先生自1987年至2024年112部著述的封面书影和出版编年,书的序文或提要也附在中间了。掩卷凝思,全书脉络清晰而不凌乱,内容丰盛而不驳杂。有人说,用秀先生“著述等身”,真是一点也不假。我总以为,一个人的辉煌,并不在于宣染,而在于凝结。

我与“学富五车”的用秀先生交游有年,应该算是老朋友了,高攀一点说,还应当是“世交”。

记得六十余年前,我刚刚参加工作,最早认识的一位学究式的长者,便是他的伯父章邦宪(浙浔)先生。

那时的邦宪先生已经五十有余,幼读经史,曾受教于崇化学会;经纶满腹,治学严谨,几与老一辈的津门学人郭霭春等齐名。后来,专工先秦诸子,通读且烂熟于心。在那个尚不知电脑为何物的时代,先生的头脑就是电脑,钢笔就是键盘,用废弃的碎纸当卡片,自晨至昏,从不懈怠,最后竟以蝇头小楷,完成了一部近百万字的《先秦人物索引大辞典》,可以查询任何见于记载的先秦人物,页面显示记载此人的所有典籍和出处。功力之深,世人难比;嘉惠学林,莫此为大。

这部应用性很强的工具书,很快受到中华书局的青睐,拟分册出版,责任编辑就是著名学者、晚清名臣赵尔丰的哲嗣赵守俨先生。

怎奈此时恰恰赶上那个疾风骤雨的年代,不但该书未能面世,就连浸透了邦宪先生毕生心血的图书和手稿,也被查抄殆尽,甚或付之一炬。先生于此伤心已极,竟至无法承受,尝语我:“吾如大厦之将倾。”未几,便长辞世间,与遗著同去。闻后心情不胜沉重和惋惜。后来落实政策、退还查抄物资,大都是用秀先生协助伯父家属完成的,并由此得知了用秀先生的大名。

我总以为,“黑发勤学”的用秀先生,到如今炼就了浑身的学问,除了自己锲而不舍的努力,与书香继世的环境熏陶,是分不开的。

用秀先生的治学勤奋,笔耕不辍,在学术圈里是出了名的。直到现在,几乎每天都可以读到他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就是明证。年来,他的双眼出现了黄斑变性,近又杪一目,仍伏案劳形,不为间断。刚毅之力,的是令人钦佩。正所谓“书林有径勤为路,学海无涯苦作舟”也。用秀先生是用坚持、用刻苦、用著述,用自己的生命活力,博得了学术界的尊重。

用秀先生治学范围非常的广泛,可以说,是位“学富五车”的“通儒”和“硕儒”。举凡红色文化,传统文明,地方史地,名人轶事,文物鉴藏等等,无不涉猎,且研究有素,著述迭出,非常人所堪比。学问,在于积累,也是真正的人生财富。而朋友又是永恒的感动,尤其是学问上的朋友,难找,难舍,难忘,用秀先生即是其中之一。

用秀先生家无长物,只有丰富的藏书,平装线装,珍稀版本,名碑旧拓,报刊杂志,函件信札……虽多而不散不乱,插架井井有条,信手取来,方便快捷;两层楼的书房,外加一个封闭的阳台,处处显得格外整齐和明亮,满目琳琅的藏书,可以尽收眼底。朋友中藏书者不乏其人,但如此规模,品类齐全,又整理有序的,实不多见。用秀先生作为天津知名的文化学者、地方文献学家和天津十大藏书家之一,我以为当之无愧。

一般人很难想象,用秀兄并非出身于研究文史的专业学者。他在大学,读的是外国语;及至毕业,又先后供职中共天津市河北区委宣传部、台湾工作办公室和新闻中心。公余之睱,他耐得寂寞,长年累月,用自己奋发的张力,默默地为自己的人生积蓄力量,并以一种难以想象的韧性赓续无间。他心存宁静,气定神闲,很快便拉短了与学问的距离,延伸了做学问的时空,加重了自己的份量,进入了学者的角色。这是一种充实,一种厚重,更是人生的成熟。因为一个人要想真正成为自己,不是件容易的事。

人生四季,总是在不经意间轮迴。我们这一代,虽然没有了“日出之阳”,没有了“日中之光”,却仍保持着“秉烛之明”。已经无法再一次的开始,却可重构新的格局。用秀先生出生在1947年,于今已年近八旬,仍在紧紧抓住生活中的每一分钟,拥抱生活中的每一天,不言停顿,不言放弃,没有年事已高的疲惫,没有走向冬天的苍老,而是持续发挥着最大限度的光和热。这一切,应是他自己心中的默默期许,也是他用色彩勾勒出来的一抹人生晚霞。

在一定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雕刻时光的艺术大师。

在这春风吐绿,草木初萌,融融暖意,触手可及的时节,真心祝愿用秀先生——一位把全部精力和心血,都倾注到了自己热爱的事业中去的“百科全书”式的学问家——永远自爱坚守,砥砺前行,继续活出自己的人生精彩来。

罗澍伟

草于2024.3.31.是日风和景明

罗澍伟,天津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历史和天津历史的研究,主编有《天津简史》《近代天津城市史》《天津通志·租界》《沽上春秋》《近代华北区域的城市系统》以及《天津史话》等专著,发表论文近百篇,分别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曾任天津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兼任《历史教学》编委会副主任(常务),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理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事学术委员会特邀委员,天津市历史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党史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地名学会理事,英国剑桥传记中心荣誉委员,天津市文旅融合发展研究中心特聘专家。

章用秀,字定轩,1947年生,天津人。文化学者、天津地方文献学家、天津市十大藏书家之一。多年潜心于中华传统文化、天津地域文化、收藏文化和李叔同的研究。先后出版《天津地域与津沽文学》《天津的园林古迹》《艺术大师李叔同与天津》《天津工艺美术史》《天津书法三百年》《追寻李叔同足迹》《中国帝王丧葬》《戚继光》《古玩典籍探秘》《民国书法鉴藏录》《珍宝文玩经眼录》《名家收藏手记》《夕阳山外山》《大德善缘》《老天津善人善事》《天津老俗话》《沽上文谭》《析津联话》《津沽通衢海大道》《中国画收藏与投资》等专著100余部。其中《总统画家徐世昌》《天津绘画三百年》获“文津奖”,并获天津市优秀图书奖,《中国古今鉴藏大观》获山东省优秀图书奖。在国家、省市一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20余篇。曾为天津市李叔同——弘一大师研究会副会长、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常务理事、天津市历史文化保护促进委员会理事、天津市妈祖文化促进会理事、天津市海峡两岸民间交流促进会理事等。退休前先后任职于中共天津市河北区委宣传部、台湾工作办公室和新闻中心。


延堂尚雅
天津·延堂·魏暑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