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链接
收听开心世界主播 林琳娜 朗读音频
加州大学精神病学教授卡梅隆·瑟帕,做过一次试验。受邀参加试验的都是硅谷一众创业公司的高管。他们平时工作繁忙,还要承受各个方面的压力。所以一空下来,他们不是抽烟,就是喝酒,或者去各种社交场所缓解压力。
但瑟帕却要求他们,在试验期间暂停这些娱乐活动。结果很长一段时间,高管们都出现了记忆衰退和注意力涣散的症状。每次开会开到一半,他们就开始走神;看材料也是看了几行,就耐不住性子。独处时更是会感到莫名焦躁,整个人都变得坐立难安。
瑟帕表示:
“快节奏的娱乐方式会刺激多巴胺加速分泌,让你持续感到精神上的愉悦。可一旦离开这些带来快感的东西,你就会极度不适应,进而感到焦虑和空虚。”瑟帕所说的这种现象,其实就是“多巴胺戒断反应”。
纽约大学教授尼尔·波兹曼,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奶头乐理论”:
“只要让穷人们沉溺于廉价的快乐,他们便会丧失斗志,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更加便于统治。”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美国的各种文娱产业迅速发展,最终也确实达到了社会阶层固化的目的。
而这背后的原理,便是利用了能让人产生愉悦感的“多巴胺”这一物质。
几十年来,国内外的众多研究表明:戒断多巴胺,是一个人改变自己的最快方式。
所谓“多巴胺”,实际上是由人脑分泌,并负责传递脑内信息的物质。
多巴胺的直接作用,便是激活人的脑神经,让人感受到愉悦、兴奋等情绪。在生活中,能让我们产生多巴胺的方式有很多。
比如在烦恼时抽根烟、在无聊时刷个短视频,实际上都是促进多巴胺合成的方法。除此之外,人在恋爱时脑内也会产生多巴胺,让人感觉到“幸福”、“快乐”。
多巴胺,这小小的物质,如今充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便是我们手机软件上一个小小的通知红点,都含有促进我们产生多巴胺的设计目的。
如今,各种新鲜的娱乐方式层出不穷,它们以其快速、强烈的刺激,不断促使我们的大脑分泌多巴胺。
人们对于新鲜、有趣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的,当接触到这些娱乐活动时,我们大脑中的多巴胺分泌系统就会被迅速激活,给我们带来愉悦感和满足感。
但问题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对这种新鲜的刺激逐渐习惯,想要获得相同程度的愉悦,就促使我们产生更多的欲望。
一个最最浅显的例子,便是玩电子游戏。许多“网瘾少年”一开始基本都是偶尔尝试,打算“浅尝辄止”。
但随着游戏带来的刺激不断重复,原来玩游戏的强度便会让他们感到乏味。这时候,他们就需要更高强度的刺激,比如挑战更高难度的关卡、投入更多的时间。
不止游戏瘾,咱们常见的烟瘾、酒瘾,也都是这样产生的。这种对低级快乐的追求,会逐渐变成一种上瘾行为,让更多的人陷入多巴胺陷阱,难以自拔。
“多巴胺上瘾”看似无害,但实际上会从各种方面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
过度依赖多巴胺,会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各种问题。
即便抛去本就对身体有害的烟酒,长时间沉迷于即时满足的娱乐活动,缺乏运动,可能会让人走两步路就气喘吁吁,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据统计,有超过30%的久坐不动的人群,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体能下降问题。这种不良的生活习惯,还会提高人们患上心脑血管疾病等健康隐患。
除此之外,过度依赖多巴胺会使注意力涣散。
习惯了快速切换的娱乐刺激的人,往往难以集中精力,去完成一项需要持续专注的任务。
同时,大脑也会因为缺乏深度思考、学习,而逐渐退化萎缩。研究表明,长期沉迷于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人群,大脑的某些区域活跃度会明显降低。
在日常生活方面,过度依赖多巴胺会使人安于现状、懒于思考。
其实,何止是网剧。种类繁多的手游,不用安装注册,点击就能玩,几秒钟给你爆个装备,几分钟让你升一次级;脑洞大开的网文,一章一个反转,三章一个大高潮,而且动辄几百万字的篇幅,足够你从早刷到晚;还有算法根据你喜好推送的热销商品,平台根据你兴趣推送的热搜八卦。
人们满足于眼前的短暂快乐,不愿意去尝试新的挑战和改变,被平庸的生活绑架。长此以往,人们很容易失去对未来的规划和追求,陷入一种消极的生活状态。
为什么要进行多巴胺戒断?
有谁觉得自己肯定不会上瘾,互联网就有一百种方式让谁欲罢不能。
博主杨熹文在读大学时,就发现过这样一种情况。一个寝室的室友,很少有看同一部纪录片或是同一本名著的。却经常有追同一部网剧,玩同一款游戏的。只因纪录片和名著需要时刻思考,而且一旦缺乏专业知识,就很可能看不进去。相比于此,游戏和网剧没有任何门槛,谁都可以乐在其中。
心理学家拉姆塞·布朗:
“世界上如果存在控制所有人的代码,那一定就是多巴胺的代码。只要让你的大脑持续收获快感,我们就能用极小的代价,让你去做特定的事。”
娱乐至死的时代,很多人早已堕入多巴胺的陷阱,只是自己仍浑然不知。
知名游戏工作室UE,曾以每年12万美元的高薪,聘请游戏体验师。工作室提供配置顶尖的电脑,舒适的环境,还有美味的工作餐。而体验师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玩各种游戏。
知乎上有人提问:为何不直接让内部员工玩,还能省下一大笔钱?评论区中有位从业人员的回答,让我记到了现在:
“游戏设计者的目的,是让玩的人上瘾,而不是自己。”其他娱乐产品的设计者何尝不是这样。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严格控制子女使用iPhone和iPad的频率;扎克伯格的女儿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被允许申请脸书的账号;知名网文作家@流浪的蛤蟆,对网文的阅读只占到他总阅读量的5%。
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正是深知这些产品的成瘾性。而普通人一旦接触,就很容易沉迷于此,变得安于现状,懒于思考。哪怕生活有种种不如意,也很难会有去改变的动力。
想起曾在图书馆经常遇到的一位考研女生。
女生的桌上堆满了辅导书,笔记本电脑里则是播放着课程讲解视频。但她总是稍微学一会儿,就拿起身旁的手机,一看就是好几分钟。有时我经过她身边,发现她不是在逛朋友圈,就是在给微博明星点赞。后来我们在路上偶遇,我顺便问了她考研的成绩如何。
结果女生嗫嚅了半天,最后表示自己没怎么复习,索性就没去参加考试。董宇辉曾说:“高级的快乐会给你设置重重障碍,但低级的快乐却会直接给你想要的。”玩手机、刷短剧、暴饮暴食的快乐触手可及,却都已暗中标注了价格。走两步路就气喘吁吁,看半小时的书就烦躁无聊,工作起来度日如年。
臃肿的身材、涣散的注意力,退化萎缩的大脑,都在明目张胆偷走你的野心和不甘。一个人只要沦为多巴胺的奴隶,就注定被平庸的生活绑架一生。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感觉:
如果一早起来,先去做喜欢做的事,比如刷手机、玩游戏,那么整个早上大概率会被荒废。相反,如果先去做应该做的事,比如晨跑、看书,尽管一开始会觉得很难熬,可坚持下来就会感到异常满足,时间似乎也一下子变得充裕起来。
要戒断多巴胺,我们首先要学会区分“短暂快感”和“延迟满足”二者的区别。
多巴胺带来的,是一种“短暂快感”,猛烈而迅速。
打个比方的话,多巴胺带来的快感就像烟花,光彩绚丽,却又转瞬即逝。
它可能是沉迷于游戏时,体会到的新鲜、刺激;也可能是不停浏览社交媒体、短视频软件带来的片刻满足。
然而,当这些快感消退后,留下的往往是空虚和懊悔。愉悦褪去,我们会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却没有得到什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而延迟满足,则是由另一种物质——内啡肽带来的,更为深沉和持久的满足感。
内啡肽的作用原理与多巴胺类似,但不同的是,内啡肽带来的并非即时的快感,而是需要长时间的沉淀才能发挥作用。
相比之下,内啡肽带来的快乐,就像是一颗经过精心培育的种子,需要我们耐心等待,付出努力和时间,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
比如,许多人为了学习一门新的语言,而坚持每天早起背诵单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能够流利地与他人交流,这种成就感、满足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有趣的是,最善于利用多巴胺的人,往往正是最重视戒断多巴胺的人。在这个社会,最残酷的现实之一便是:穷人沉迷多巴胺,富人追逐内啡肽。
比如苹果手机、平板电脑的创造者——史蒂芬·乔布斯,在生前的一次采访中便透露:“在我们家,没有一个人使用iPad。”
作为这些电子产品的创造者,乔布斯却不让自己的孩子长时间玩手机、电脑,而是让他们去读书、运动。
不仅如此,基本上所有的电子产品公司高层,都十分严格地限制孩子的电子产品使用频率。就连腾讯老总马化腾,也不让孩子长时间上网冲浪。
在他们眼中,内啡肽带来的快感是一种更“高级”的愉悦,是精神层面的愉悦。相比于沉迷多巴胺,他们会更积极地引导孩子拥抱内啡肽。
即便是身处多巴胺“包围”的我们,也可以摆脱多巴胺的控制,寻求更加高级的内啡肽带来的快感。
让你轻松收获快乐的东西,并非生活的奖赏,而是命运的枷锁。
摆脱多巴胺泡沫的裹挟,才能真正改变自己,找回对生活的控制感。
作家常先刚开始接触写作时,特意给书房的门配了一把锁。每当他走进书房,就会让家人把门锁上。狭隘封闭的书房里,没有香烟,没有手机。唯一的电子设备,是用来打字的电脑,而且还没有上网功能。
起初他觉得待在书房里的每一秒都是煎熬。有时他甚至恨不得像猫一样,伸出手指去抓门板。不过家人严格按照他的要求,除非他写满一章,否则绝不给他开门。他于是不得不按捺内心的焦躁,倒逼自己把心思放在写作上。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自己的效率有了明显提升。原本四五千字的内容,自己写写停停,要折腾一整天。但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两三个小时就能写完。而也正因如此,他只用短短4个月的时间,就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畅销书。
戒断多巴胺的决心,不是忍出来的,而是逼出来的。
做不到不玩游戏,就在看书时把手机锁进抽屉里;做不到不上网刷剧,就索性在工作的时候断掉网络。
没有人能真正抗拒多巴胺的诱惑,但我们可以给自己创造一个远离低级快乐的环境。当你捱过戒断初期的煎熬,终会品尝到坚持过后的回甘。很赞同这样一句话:“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
任何一种向上的人生,都要克服重力。
而多巴胺戒断,就是让一个习惯走下坡的人向高处前行。开始的每一步都很难。但唯有如此,才能最终让人生进阶更高的层次。
一个人沦为多巴胺奴隶,就注定平庸生活挷架一生,多巴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神经分泌递质,身心需求,可以使生活愉悦,可以获得幸福感,但多巴胺也是一把双面刃剑,有利有弊,弊端是把控不好,沦为多巴胺的奴隶,特别是今天网络信息时代,游戏机、手机、微信等精神生话娱乐至死,同时物欲横流时代,吃喝玩乐,追求物质享乐,舌尖上的美味。
多巴胺戒断并非易事,这个漫长的过程,是对我们恒心、毅力的考验。但倘若能够不懈坚持下去,便可以战胜多巴胺,重新掌握我们的人生。
对于如何戒断多巴胺,生物学专家建议:可以通过养成阅读、运动等习惯,克服对多巴胺的依赖。
相比于获得短暂快感,这些实现周期长、收获成效慢的方式,能让我们在收获满足的同时,实现自我的成长、超越。
然这个过程充满挑战,但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摆脱多巴胺的“陷阱”,迎接全新的自我,开启更加精彩的人生。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需要多巴胺,也要防止多巴胺泛滥,同时更需要"内啡呔″,今天不好好工作,怕苦怕累,贪图一时快感,明天就会徒悲伤,就要为了生活,努力赚钱,让生活更美好。
喜欢这文章吗?欢迎关注,点赞,转发,评论,让我们用生命影响生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