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拾贝 | 韩冰教授:索乐匹尼布有望成为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wAIHA)新的治疗选择

文摘   2025-01-20 12:00   北京  

近日,由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韩冰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张凤奎教授和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张连生教授共同牵头的索乐匹尼布治疗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wAIHA)的II期临床研究结果在《柳叶刀-血液病学》(The Lancet Haematology,IF=15.4)上重磅发表,韩冰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陈苗教授实施完成了本中心研究。

研究背景

wAIHA 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导致的贫血,目前治疗选择有限。脾酪氨酸激酶(SYK)是一种非受体酪氨酸激酶,是 Src家族的成员,在造血细胞中广泛表达,对免疫功能至关重要。索乐匹尼布作为一种创新的SYK抑制剂,通过阻断依赖于SYK的B细胞受体信号传导和抑制巨噬细胞内 SYK 活性,保护红细胞免受破坏。

研究方法

索乐匹尼布治疗wAIHA的II期临床研究,是一项在中国13个研究中心开展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该研究旨在评估索乐匹尼布在wAIHA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共纳入21例患者,以3:1的比例随机分组,分别接受300mg每日一次的索乐匹尼布或安慰剂治疗,完成8周双盲期后,所有患者进入至少16周的开放标签期,接受300mg每日一次的索乐匹尼布治疗。研究的主要终点是24周血红蛋白的总体应答率,次要终点包括8周总体应答率、24周持续应答率、8周和24周对溶血标志物影响、激素减量比例等。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 24周索乐匹尼布治疗的总体应答率为67%,持续应答率为48%。在8周双盲期,索乐匹尼布组和安慰剂组的总体应答率分别为44%和0%。对于既往接受过CD20单抗治疗的患者,索乐匹尼布同样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24周总体应答率和持续应答率分别为63%和38%。这些数据表明,索乐匹尼布在中国wAIHA患者中呈现出令人欣喜的总体和持久Hb应答。

索乐匹尼布对Hb水平表现出显著的改善效果。截至第8周,索乐匹尼布组的中位Hb水平较基线的增加幅度大于安慰剂组,到第3周时,应答者的中位Hb水平已达到≥100 g/dL。截至第24周,Hb水平较基线仍然保持升高趋势。

同安慰剂相比,索乐匹尼布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平均网织红细胞绝对值、乳酸脱氢酶(LDH)和总胆红素均较基线有所降低,触珠蛋白水平较基线水平上升,索乐匹尼布组患者对补救治疗的需求也有降低。第24周,有10%的患者成功减少了糖皮质激素的剂量。索乐匹尼布治疗提高了FACIT-F评分,改善疲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索乐匹尼布组的不良事件(TEAE)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当,大多数为1-2级,未发生严重的TEAEs,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作者介绍

 

通讯作者 韩冰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任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红细胞疾病组组长;国际IPIG工作组核心成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组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罕见病学组PNH组长;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红细胞疾病学术工作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MDS和MPN工作组第二届委员会副组长;中国女医师协会MDS疾病组副组长;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红细胞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

 

通讯作者 张凤奎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临床首席专家,医学博士,血液内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任贫血诊疗中心主任国家新药临床试验机构主任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会长、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兼任《中华血液学杂志》副总编。

 

通讯作者  张连生

国家血液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分中心暨甘肃省血液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兰大二院血液科主任,首席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兰州大学萃英学者,甘肃省优秀专家、教学名师、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美国MD Anderson肿瘤中心客座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红细胞疾病专业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分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止血与血栓分会主委,中国医院协会血液科分会副主委,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免疫学会临床流式细胞术学组副主委,甘肃省血液学分会主委,甘肃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主委,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临床实践教学指导分委会委员,兰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血液学杂志》等杂志编委。

作者  陈苗

编辑  惠敏 李蓉真

审核&策划  刘晓清

执行主编  刘慧婷

主编  李雪梅 康红

+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原文


大内和协
北京协和医院大内科公众号,联系邮箱:PUMCHDANEIKE@126.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