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8日,由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系和内科党总支共同举办的纪念张孝骞诞辰127周年暨第十一届内科住院医师临床论文及科研转化汇报会在内科楼多功能厅举行。此次活动旨在弘扬和传承张孝骞教授的学术精神,促进内科住院医师临床思维和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展现青年医师的实力和风采。
杜斌副院长,内科学系前辈李学旺教授、许莹教授,科研处白桦处长以及内科学系、内科党总支、各专科领导、临研所科研骨干和内科学系中青年骨干医师应邀出席了汇报会。
比赛正式开始前,杜斌副院长发表致辞,他指出今天的汇报会不仅是对张孝骞教授的纪念,更是对他一生坚守“治人而非仅治病”理念的传承。病例汇报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科研素养是优秀住院医师必备的基本功。杜院长鼓励青年医师,以前辈们为榜样,以本次汇报会为契机,坚守从医初心,不断提升临床技能,积极投身临床研究,为医学的进步和人类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 杜斌副院长致辞
本次大赛分为临床病例和科研论文两个赛道,吸引了内科和兄弟科室的40余位青年医师踊跃报名。赛前经过专家评委的严格盲审初筛,每个赛道遴选出9名优秀选手进行现场展示和评选。评委根据选手的展示内容和临场表现进行打分,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两个赛道各决出1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和3名三等奖。
▲ 汇报会现场
▲ 临床病例赛道选手风采(左右滑动查看)
在科研论文赛道中,选手们充分展示了多元化且深入的研究成果。其中,临床研究涵盖诸多重要课题,如针对奥布替尼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特发性多中心型Castleman病开展的回顾性分析,以及聚焦中国风湿免疫病死亡负担所进行的系统性研究等;基础研究领域亦不乏亮点,例如关于ALDH2乳酸化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急性肾损伤中的内在机制探索,以及LGG/p40对免疫相关结肠炎所起保护作用的深入探究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泽源医师凭借队列研究,敏锐洞察到PCI术后血浆RIPK3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之间的紧密关联。随后,借助细胞实验与动物模型,深入揭示了细胞外RIPK3作为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一系列复杂病理进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此项研究立足临床实际问题,借助实验手段详尽阐释作用机制,充分彰显出协和青年医师扎实的专业素养与卓越的科研创新潜力。
▲ 科研论文赛道选手风采(左右滑动查看)
比赛过程中,内科各专科、内分泌科及临研所的专家评委们为选手提供点评,分享了他们对各项研究成果和临床表现的深入见解,帮助选手们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科研视野和临床思维。
▲ 许莹教授(左)、庄俊玲教授点评
比赛结束后,内科学系李雪梅主任对选手们的出色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表示青年医师是医院未来的希望,学术研究和临床能力的提升是每位医者不断追求的目标。她鼓励大家继续努力,不断突破自我,在未来的医学道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 李雪梅主任总结发言
▲ 为获奖选手颁奖
文字 / 王伦 张志宇 郭潇潇
图片 / 王伦 张志宇
编辑 / 惠敏 李蓉真
审核 / 孙雪峰
执行主编 / 葛郁平
主编 / 康红 李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