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雪功
作者介绍:张锡纯(1860-1933),字寿甫,中国近代杰出的中医临床家。思想家、教育家、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成为继《伤寒论》以来最受医者欢迎的中医经典著作之一,被称为“医学中第一可法之书”,而张锡纯先生也被称为“中国近代医学第一人”。
临床实验派大师张锡纯在发掘传统药物配伍精蕴、增强药物主治功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临床疗效方面,匠心独具,运用自如。兹略举几例药对,浅析如下,以供研讨。
一、阳升阴应 黄芪对知母
1、温补凉润治大气下陷
李东垣治中气下陷,其意在脾,故用黄芪、白术、陈皮之类。张锡纯治大气下陷其意在肺,故用黄芪、知母、桔梗之类。
大气下陷以呼吸短气或努力呼吸似喘而非喘为要点。既无咳吐痰涎或寒饮停聚胸膈之象,又非脾胃气虚,食少,腹胀,便溏之症。此时最宜温补升提与凉润之药对用。
单纯大气下陷,张氏常以黄芪对知母,配以桔梗、升麻、柴胡之升陷汤治疗。
兼见肢体痿废,则加当归、乳、没之类。兼见气滞血瘀,胁下撑胀,则合柴胡、桂枝、当归、乳、没之类。
张氏认为:黄芪既善补气又善升气,唯其性稍热,常恐其有生热之虞。知母味苦性寒,液浓而滑,有寒润滋阴之功。知母得黄芪,使药性分毫不觉凉热,黄芪得知母,使阳气上升而有阴液滋润。“二药并用,大具阳升阴应,云行雨施之妙。”
2、金水相生治虚热诸证
张氏总结多例经验认为“凡阴虚有热,其稍有根柢可挽回者,方中重用黄芪、知母,莫不随手奏效。”
如其治张媪身热劳嗽,脉数八至,屡治不效,而以黄芪18克,知母24克为方,数剂见轻。
临床肺肾气阴不足所致虚热之证甚多,张氏多有治验。
如其以黄芪、知母配以花粉、葛根、山药、五味子、生鸡金之玉液汤治元气不升于肺,肺气不能生水之消渴病。
配柴胡、白芍、乳、没等之气淋汤治上焦气化下陷,郁而生热少腹坠痛之小便淋涩。配硝石、朴硝、鸡金、硼砂等为丸治劳倦过度暗生内热所致之砂淋证。
他指出,“黄芪能大补肺气以益肾水之上源,使气旺自能生水,而知母又能滋肺之津液,俾阴阳不致偏胜,即肺脏调和而生水之功益著”。
二、清热复阴 石膏对人参
1、治伤寒温病身热脉虚
张氏在江笔花、吴鞠通、徐灵胎等重用石膏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到:“石膏生用治外感实热,断无伤人之理,且放胆用之,亦断无不退热之理。”而“外感之余津液灼耗,人参兼能滋津液”,其“为外感内伤兼顾之要药”。
不论伤寒温病,凡热入阳明脉象无洪滑之象,或热实脉虚,或脉有实热而至数甚数或细数者,“以人参佐石膏亦必能退热”,并以脉象虚数程度来调整人参与石膏的用量。
张氏认为,“湿疹疹点初见即靥,脉似洪大,按之不实,或产后温病阴伤,或肺病咳吐脓血日久身热不退,皆邪实正虚气化虚损之象。”非人参与石膏并用不能托深陷之热外出”。人参得石膏“能于温寒大热之际立复真阴”。
2、治痢疾身热不休
自《素问》“汤癖便血,身热则死”之说起,古今医家对痢疾身热不休皆视为险证。
张氏认为,痢疾赤白,周身壮热,或服凉药而大热不休,皆热邪随痢深陷,永无出路之征,“以人参助石膏能使深陷之邪徐徐上升外散,消解无余。加白芍、甘草以理下重腹痛,山药以滋阴固下,连服数剂无不热退而痢愈”。
若温病兼下痢,周身灼热,下痢赤白,呕恶腹痛,则再加白头翁、银花、秦皮、地榆、三七、鸦胆子之类。
三、滑涩化合 滑石对山药
1、治上焦燥热下焦滑泻
张氏认为,山药汁浆稠粘,能滋阴又能利湿,能滑润又能收涩。滑石质滑而软,性凉而散,清热兼能利湿,善引邪热自小便而出。“二药相伍,原有化合之妙用。”
其治候案,发热懒食,日泄十余次,以山药滑石配杭芍、甘草、麦芽、萸肉,一剂而泻止。
治汤姓温疹,灼热异常,疹点密布,口唇干裂而大便溏泻,则配以石膏、连翘、蝉蜕、杭芍、甘草之类,翌日而诸证见愈。
张氏指出:“寒温外感诸证,上焦燥热,下焦滑泻无度,最为危险之候,可用滑石与生山药各两块煎汤服之,则上能清热,下能止泻,莫不随手取效。”
2、治温病余热未尽
张氏治温病余热未尽而应用滑石,在于引邪外出。
他指出:“外感大热已退而阴亏脉数不能自复者,可于大队滋阴药中少加滑石,则外感余热不致为滋补之药逗留,仍可从小便泻出,则病必易愈”。
如其治刘氏温病迁延20余日,午后发热,便秘5日一行,舌干无津,脉细数6至之证,始终以山药滑石配合玄参、地黄、杭芍、枸杞等滋阴药物及人参石膏药对,5剂而灼热全愈。
张氏经验:“凡治外感之热兼有虚热者,恒生山药与滑石并用,泻热补虚一举两得”。
四、升降相引 人参对赭石
1、治虚劳喘咳
张氏治虚劳喘咳常以人参赭石药对组成应证方药。
若偏于阴虚,发热喘咳,脉数而弱,则配生地、玄参、天冬、山药、牛蒡子之类。
若阴阳两虚喘逆迫促,元气将脱,脉浮微数,按之即无,则配龙、牡、萸肉、山药、杭芍、苏子之类。
张氏认为,赭石微凉重坠,有镇摄之功,虽降逆气而不伤正气。人参补助气分,然有升补之性,与气逆不利,“唯与赭石同用,始能纳气归根”,“其证之上盛下虚者皆可参赭并用以治之”。
2、治胃气虚弱呕、呃、噎膈
张氏经临床体察,确认治胃气虚弱呕、呃、饮食滞涩不下等病证,参赭并用“尤为万全之策”。其治中气衰惫,胃气下降的噎膈病,以参、赭配天冬、知母、半夏、柿霜、苁蓉、当归之类,“治愈者不胜录”。
张氏认为,“用人参以壮胃气,气壮自能撑悬贲门,使之宽展,赭石以降冲气,冲降,自挟痰涎下行,不虑杜塞,此方之所以效也”。
3、治吐衄过度元气上脱
张氏指出,吐、衄之证当以降胃为主,而“降胃之药实以赭石为最效”。吐血过多,恒以独参汤,但吐血之后多有虚热上升。
故“凡遇此证,恒用人参而以镇坠凉润之药辅之。”张氏于吐衄过度,脉象芤革或上盛下虚,或摇摇无根时,方剂中“凡用参者,必重用赭石”。
他认为人参得赭石,逆气浮火皆顺流而下,赭石得人参,下焦真元之气得峻补而顿旺。
(文中引文见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第2版,第9、9、304、286、301、844、286、689、213、148、818,214、346、818、23、313、313、315、315、313、301、546页,河北人民出版社,1977年。)
—版权声明—
•来源:中医书友会。本文摘自《山西中医》(1990)丨作者/陈雪功
•值班/王勤莉丨荐稿/小贾丨排版/宋衢丨校对/沈乾丨视觉/十三丨导读/依伊丨审核/居业。
•本文版权归权利人所有。仅供学习交流,请勿随意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