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心法】带状疱疹疼痛难忍,重用这味药效果就来了!

文摘   2024-10-17 00:01   重庆  


《长沙药解》云黄芪:“善达皮腠,专通肌表”,说明了黄芪作为引经药,在皮肤病的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病毒潜伏于体内,在免疫力低下时被再次激活,皮肤出现红斑、水疱,同时神经节被侵犯,产生神经痛。带状疱疹属于中医典籍“蛇串疮”“腰缠火丹”等范畴。


各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各有不同,《诸病源候论·甑带疮》记载为:“甑带疮者,绕腰生。此亦风湿搏血气所生。”巢元方认为是风湿邪气侵袭,搏结于气血而致。带状疱疹在老年人中发病率更高,并且后遗神经痛的出现频率也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



其原因可能是老年人脏腑功能低下,气血津液不足,正气相对亏虚。而病久伤气,又加重了气虚的表现,可能出现气短、乏力等症状。老人素体本虚,又受邪气损害,治疗应注重补其虚损。



大剂量的黄芪治疗本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益气扶正,助祛除病毒邪气。

第二是防止久病伤气,此时使用黄芪能够缩短病程,使疾病向愈。

第三是黄芪与其他行气活血药物同用,祛瘀而不伤正。


病毒邪气侵袭,伤及气血,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此为不通则痛。针对气滞血瘀者,大剂量黄芪能够行滞通痹,使气血运行顺畅。患者素有气虚,或疾病久治不愈,病久气血俱虚,不能濡养腠理肌肉,此为不荣则痛。



气血俱虚者,黄芪能够补气以助生血,濡润腠理皮肤,使疼痛得减。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黄芪多适用于肺脾气虚证,取其补虚、扶正的作用。



举一个案例杨某,女,76岁,主诉:左胁肋部红斑、水疱伴疼痛1个月。



1个月前劳累后左胁肋部出现红斑、水疱,伴有疼痛,后疱疹逐渐结痂、消退,局部皮肤疼痛。

舌暗红,苔薄白,脉涩。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中医诊断:蛇串疮,气滞血瘀证。



生黄芪50g, 生地黄30g, 桃仁10g, 红花10g, 当归10g, 蜜甘草6g, 炒白芍30g, 柴胡10g, 枳实10g, 高良姜9g, 醋香附12g, 荜茇6g, 小茴香6g, 醋延胡索20g, 姜黄9g, 丹参30g, 焦山楂15g。

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一周后,患者自诉疼痛缓解,疼痛时间较前减少,舌暗红,苔薄白,脉涩。


守前方7剂,煎服法同前。2周后随访,患者疼痛基本消失,病情无反复。



患者老年女性,素体正气亏虚,病毒侵袭后正气不能胜邪,发为皮疹。邪气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局部疼痛,结合舌脉,辨证为气滞血瘀证,治以行气化瘀、通脉止痛之法。重用黄芪,取其益气托毒、行滞通痹、扶正祛邪功效,气机通畅则疼痛缓解。方中以黄芪为君药,气能生血,故黄芪与当归、白芍合用能够补气生血。气能行血,与桃仁、红花、当归、丹参等活血药物同用,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与枳实、香附、延胡索、小茴香、姜黄等行气药物合用,能够理气活血。黄芪可助柴胡升发阳气,透邪外出;气属阳,大剂量黄芪也有补阳功效,与高良姜、荜茇、小茴香合用,温通止痛。

临床应用应注意见效即止,疼痛缓解后就停用黄芪,以防补阳太过。

(来源:明医公开课)


二、陈潮祖:此经方擅治身体一侧偏痛,尤有效果


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大黄10g,制附子30g,细辛6g。
水煎,分3次服,1日量。
应用:
1 本方用途有二:①治寒积便秘。
②治痛证,疼痛以胁下、胸、腹偏于一侧为主,但亦不必拘泥。其他部位疼痛亦有宜于此者。
究其疼痛原因,不外因寒而致经脉拘挛,同时引起气郁、湿痹、血瘀。
此方大黄能够"破癥瘕","调血脉,利关节";附子长于温经散寒,除湿宣痹;细辛长于辛通气机,搜剔寒邪。
故对寒邪凝结而致经脉挛急,气血津液运行障碍的疼痛,均投之有效。
2 《方函口诀》说“此方主偏痛,不拘左右,凡胸下自胸胁至腰痛者宜之。凡顽固偏僻难拔之积,皆阴阳错杂,非常例所拘。”
这里说明两点:①本方以治疼痛见长;②大黄与附子配伍能治顽固偏僻难拔之积。
3、《类聚方广义》说“此方实能治偏痛,然不特偏痛而已,亦治寒疝胸腹绞痛,延及心胸腰痛,阴囊焮肿,腹中时时有水声,恶寒甚者,若拘挛剧者,合芍药甘草汤。"
进一步说明本方所治痛证,一是拘挛性疼痛,二是气血津液不通。
4、《蕉窗杂话》治外伤会阴疼痛,"常致小便涓滴不通,只出少许血,先用桃核承气汤佳,若不效,可用大黄附子汤。此证用附子,通利极速。"
这里说明了三点:
①疼痛不发于胸、胁、腹部,而是外伤会阴。
②方中大黄的作用是活血。
③大黄得振奋心阳的附子推动血行,能够增强活血效力,故通利极速。
5、《橘窗书影》说“一病人,腰脚拘急,痛甚,两脚挛急不能起,昼夜呻吟,余与芍药甘草辛附汤(本方合芍药甘草汤),经二三日,痛全安。
盖此证属寒疝,而寻常疝剂缓慢难奏效。余平日治寒疝,用此方及附子理中汤。
治热疝,用四逆散加茴香、茯苓;及大柴胡汤加茴香、甘草,皆咄嗟奏效,古方之妙如此。"
又云:"一男子,左脚肿痛挛急,难以屈伸,数月不愈。医多以为风湿,余诊之曰:非热非痹,病偏在筋脉,乃合芍药甘草汤大黄附子汤服之,以当归蒸荷叶矾石为熨剂,数旬而愈。”
说明此方长于治疗筋脉拘挛疼痛,与芍药甘草汤合用,尤有效验。
——本文摘自《中医治法与方剂》

合欢中医
中药合欢,解郁安神。合欢中医科普中医中药养生保健知识,传承中医,交流传播中医药学术,欢迎关注点评。心情好,心态好百病不生,《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