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中有这样一幕,三儿子传杰被捉弄,又是灌水又是让他憋尿,结果落下了尿床的毛病。
药铺家的小女儿给他熬一碗刀螂籽喝,说是治病的,后来倒是没再演尿床的剧情,估计是好了。
这个刀螂籽在民间还是用的挺多的,尤其是小朋友五六岁了还爱尿床的时候,有经验的家长就会弄一些来,除去杂质,蒸透,干燥,煮水喝,效果明显。
其实这刀螂子就是一味中药,学名叫做“桑螵蛸”,明代还被叫做“禁尿巢”。
听名字就知道是治疗遗精尿频的一把好手。
以桑螵蛸为君药的桑螵蛸散,不仅能治疗小朋友的尿床,对成人的夜尿频、小便淋漓不尽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小便频数是排尿次数增多,时欲小便的症状。
小便的产生依赖于津液的正常生成、输布和排泄,而这一过程是诸多脏腑相互协调、密切配合而完成的。
其中尤以脾、肺、肾三脏的综合调节为首要。
《成方便读》卷4:“夫便数一证,有属火盛于下者,有属下虚不固者。但有火者,其便必短而赤,或涩而痛,自有脉证可据。其不固者,或水火不交,或脾肾气弱,时欲便而不能禁止,老人、小儿多有之”。
小便频数分新病与久病,新病小便频数,尿急、尿痛、小便短赤者,多乃湿热蕴结膀胱,膀胱失约所致。
治宜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久病小便频数,色清量多,兼以神情恍惚,健忘,多乃水火不交,肾无心火之温煦则水寒,心无肾阴之滋润则火炽。
治宜调补心肾,固精缩尿,而水液运行与脾肺关系密切,临证时应注意固护脾肺。
桑螵蛸散出自于宋代寇宗奭编撰的《本草衍义》,由桑螵蛸30g、茯苓30g、当归30g、煅龙骨30g、炙龟板30g、石菖蒲30g、远志30g、人参30g共八味中药组成。
方中桑螵蛸甘咸而温,补肾助阳,固精缩尿,为君药;
龙骨敛心安神,收涩固精;龟甲益阴气而补心肾,可助君药补肾之功,并为臣药;
远志、石菖蒲、茯神安神定志而交通心肾,因小便频数,易耗伤气血,故以生晒参大补元气,当归补血,共为佐药。
诸药合用,交通上下,共奏补肾固精,涩精止遗,养心安神之功。
桑螵蛸散是平补的固摄剂,无论男女均可服用。
在女性身上出现月经先后不定期,白带量多或淋漓不止,容易头晕头疼、心悸出汗等症状也可服用。
桑螵蛸散目前未见成药,因此在自行炮制时,注意药品质量,切勿用生桑螵蛸或已经孵化的卵鞘入药,生品虫卵没有被灭活,已孵化的卵鞘失去了“固摄”之力,均会影响疗效。
除了可以治疗小便频数,如稠米泔,遗尿滑精的泌尿及生殖系统症状,还可治疗心神恍惚,健忘失眠,或溺后遗沥不尽,或睡中遗尿,或梦遗失精等的症状。
(来源:中医岐黄)
二、陈潮祖:此方治各种痛症,偏热可用!
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
组成:柴胡10g,当归12g,白芍30g,白术12g,茯苓15g,甘草6g,丹皮12g,焦栀10g。
用法:加薄荷、生姜,水煎服。
主治:肝脾血虚发热,或潮热晡热,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涩,或怔忡不宁,或舌赤口干,或月经不调,肚腹作胀,或小腹重坠,水道涩痛,或白带时多时少等证。
证析:本方所治诸证,属于肝郁化热,耗损阴血,肝阳偏亢,疏泄失调病变,证象可从气血津液各个方面反映出来。
气郁化热,阳气不能正常出入少阳三焦,遂呈潮热、晡热。时日稍久,热耗阴津,遂呈舌赤口干。
目为肝窍,肝阳偏亢,虚火上炎,遂呈头痛目赤。
肝郁血虚,影响心体失养,心神不宁,遂呈怔忡、不寐。
肝失疏泄,气郁不舒,壅于腠理三焦,则胁肋胸腹作胀等证见矣!
气病及津,阴津不能正常升降出入,则自汗盗汗,小腹重坠,水道涩痛,白带时多时少等证见矣!所述经行参伍不调,带下多少不定,是其肝气郁结,经脉时挛时舒表现,可以作为辨证依据。
病机:肝郁化热。
治法:清热疏肝法。
方义:肝气郁结,疏泄失调,是诸证病机。治宜调气疏肝;病性属热,法当清其郁热,只有清热与疏肝并举,才合此证机理。本方体现清热疏肝法则,正是针对此种病机而设。方中柴胡长于疏肝理气,舒展少阳三焦气机,得薄荷辛凉宣发相助,畅气作用为之增强;焦栀清肝经气分之热,牡丹皮清肝经血分之热,与柴胡、薄荷相伍,能呈清热疏肝功效;配当归养血活血者,补肝之体,行血之滞也;配白术健脾者,补脾之虚,防肝之侮也;配茯苓渗湿者,气郁其津,乃借此导湿下行也;配芍药、甘草柔肝缓急者,借此舒缓经隧,协助柴胡、薄荷调理肝之疏泄也。肝郁得疏,肝热得解,营卫理而疏泄调,则诸证瘳矣!
本方是由逍遥散加牡丹皮、栀子而成,古今方书均将本方附于逍遥散下一带而过,不作正方。本书列为正方,是因所治证候展示了肝系疏泄失调可以涉及气血津液各个方面;在方剂结构上展示了疏肝药与清肝药合用配伍形式,可以开人眼界,启人思维,仅作附方,易为学者忽视。
应用:本方加减可以用于下述几个方面(详见陈潮祖:这是一首让人开眼界的方剂,但易被忽视一文):
1、头痛、目涩。
2、胸胁、脘腹、腰骶胀痛、痛经。
3、自汗、盗汗。
4、小腹坠胀,小便涩痛。
5、带下赤白。
6、月经不调。
7、眼科用此方治青盲、暴盲、目涩、头痛。
歌括:
丹栀逍遥芍当归,柴苓术草姜薄随,
肝失疏泄呈郁热,清热疏肝莫失机。
(来源:陈潮祖医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