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月和平常的月,有何不同?苏轼仅用四句,境界高远,耐人寻味

文化   2024-09-13 21:02   四川  

中秋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来源于上古时期,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风行于宋朝以后。


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括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怀念家乡,怀念亲人之情,祈盼丰产、幸福,成为丰硕多彩、弥足名贵的文化遗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几句词,可谓脍炙人口。


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


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能启发人的艺术联想。


苏轼是一个性格很豪放、气质很浪漫的人。

当他在中秋之夜,大醉之中,望着那团团的明月,他的思想感情犹如长了翅膀一般,天上人间自由地飞翔着。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本期分享他写在中秋的一首七言绝句。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时任徐州知府,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共度了一百多日,并有了难得的中秋共同赏月的机会,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此诗写法上由景入情,抒发了作者兄弟手足之情。全诗如下: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宋.苏轼《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清寒,这里指月光清亮。


这两句描写了中秋月圆的美景,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对中秋月圆人团圆的欢乐喜悦之情。其写作佳处在于:


①“溢”本来写水,此处用来写月光,写出了月光如水一样满而流出的动感,突出了月光的清亮和动态美;


②“转”字,写出了一轮明月慢而轻地转动升入高空的过程;


③“玉盘”则通过比喻写出了月亮的浑圆,突出了月亮的形态美;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


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在何处观赏月亮呢?

结尾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团聚的珍惜和对未来相聚的渴求、期盼、忧虑和哀伤之情。

结语:这首诗记述的是诗人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写法上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 ;

归结到别情,表达与胞弟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快乐,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不得不分别,前途未卜的哀伤与感慨。

全诗形象集中,语言清丽,境界高远 ,耐人寻味!

李白一首《秋浦歌》真正体现了诗仙李白浪漫主义诗人的写作手法


百代文宗韩愈,竟对一棵枯死树木产生浓厚兴趣,挥笔一首枯树诗,道尽生命短暂的感慨


战乱后的杜甫,面对秋风萧瑟的季节,登高写了一首诗,极度渲染了孤独抑郁之感

公众线上书籍
分享古今文学,体验诗词之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