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这首《秋风》层次清晰,转承自然,寒冷凄绝,堪称“诗史”!

文化   2024-09-26 21:00   四川  

杜甫,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


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



本期分享一首他的《秋风》。诗人对秋风而伤世乱,所见所闻,寒冷凄绝,国家战乱不断,更给秋景增加了一重悲凉。全诗如下:


秋风淅淅吹巫山,上牢下牢修水关。


吴樯楚柁牵百丈,暖向神都寒未还。


要路何日罢长戟,战自青羌连百蛮。


中巴不曾消息好,暝传戍鼓长云间。


——唐.杜甫《秋风二首.其一》



“秋风淅淅吹巫山,上牢下牢修水关。”


巫山巫峡秋风淅淅,上牢下牢都在维护水关。


上牢下牢:上牢指巫峡,下牢指夷陵。古有“上牢下牢,楚蜀分珍”之说。


水关:水上关口。从杜甫《峡口》:“开辟当天险,防隅一水关。”这两句诗意和联系下文看,可知修水关是为防备战火沿江东下。


“淅淅”,形容风、雨的声音。这里指风声。


首联“起”,对秋风起兴。写作佳处在于,即点明了时间又引出“修水关”之事;


“吴樯楚柁牵百丈,暖向神都寒未还。”


夏天走水路去神都洛阳的吴楚商船,到现在秋凉了还没能返还。


柁(duò):舵。吴樯楚柁,吴楚之船。百丈:牵船缆绳。


“神都”指东都洛阳。


颔联“承”,写由“修水关”联想到走水路去东都洛阳的吴楚商船还未回还,表达了对受战争影响的百姓生活的担忧。其写作佳处在于:通过“暖向神都寒未还”,侧面说明时间已经很久了。



“要路何日罢长戟,战自青羌连百蛮。”


主要的交通要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止战乱?这战乱从青羌绵延至百蛮。


青羌,青羌:西南地区羌族一支(服饰尚青)。《华阳国志-南中志》(晋-常璩):“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


百蛮,泛指西南地区各部族。包括但不限于南诏各部。安史之乱起,南诏乘乱于至德元年(756)攻唐,曾控制大渡河以南,包括今四川西南部、云南全部及贵州西北部广大地区。战乱持续多年。


颈联“转”,交代商船“寒未还”的原因。长江要道上还有战乱,战火“自青羌连百蛮”。其写作佳处在于:


①“罢”字,用得极好。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生活的向往。②“青羌连百蛮”用得极好,说明战线拉得很长。


“中巴不曾消息好,暝传戍鼓长云间。”


巴州战事不曾有好消息传回来;黄昏时分边防驻军的战鼓仍然响彻云间。


中巴:指巴州。《方舆胜览》:《华阳国志》云:刘璋为益州牧,以垫江以上为巴郡,江州至临江为永宁郡,朐至鱼复为固陵郡,巴遂分矣。巴州居其中,为中巴。


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


尾联“合”,写巴州战事不利,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担忧。其写作佳处在于:“云间”二字,用得极为巧妙写鼓声之高,侧面反映了战事之激烈。


全诗层次清晰,转承自然。

7首词,带你读懂“一半侠骨,一半柔情”的贺铸贺梅子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7首诗词写尽一生悲欢离合,百读不厌


王国维回家见妻子色衰,写下一首词,结尾两句火爆全网,让人泪目不止

公众线上书籍
分享古今文学,体验诗词之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