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这首诗,语言清丽,意境苍凉,感情真切,可惜很多人没读过!

文化   2024-10-17 21:00   四川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墙起白鸥。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唐.杜甫《秋兴八首·其六》


此诗慨叹安史之乱以来,长安城满目疮痍。诗人在万里之外的瞿唐峡口,回想往日玄宗游幸曲江的盛况,对自古帝王州的今昔盛衰变化,不胜感慨。


全诗虚实结合,意境阔大而深远。



本期分享杜甫《秋兴八首·其七》。此诗追忆长安昆明池的景观,想象它经过战乱之后的 飘零破败,抒发了诗人重返长安而不能的心情,也是第四首 “故国平居有所思”的内容之一。全诗如下: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唐.杜甫《秋兴八首·其七》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遥想汉武帝曾在昆明池上练习水兵,一面面战旗迎风击鼓。


昆明池:当年汉武帝为拓疆,训练水师而凿。池中刻有织女、牛郎和鲸鱼像


首联追记昆明池的开凿历史,借汉指唐,亦古亦今,从自古带到本朝,是对唐盛世的怀恋。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石雕的织女静静地伫立在池边,空对着一天明月,只有石雕的鲸鱼的鳞片似乎在秋风的吹拂下兀自抖动;


颔联写池畔景物,石像石刻在秋月秋风中似乎都有了感应;其写作佳处在于,“虚”和“动”这两个字,用得生动,极富韵味:


①“虚”有空对之意,写出了昆明池中织女空对夜月、辜负清秋美丽的月色;


②“动”抖动。生动传神地描绘了石鲸的鳞片似乎在秋风中兀自抖动的画面,以静化动。


③“虚”和“动”,一静一动,描绘出昆明池清幽凄冷的环境气氛,烘托出诗人凄凉寂寞的心情,也暗示唐王朝国运衰颓的现实。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湖面上漂浮的菰米如黑云一片,任其沉落;荷花渐次凋落,莲蓬结子,上面凝聚着一颗颗闪光的冷露,却无人采摘。


菰米: 菰草结 的籽。菰(gū): 一种在浅水中多年生的水草,嫩茎经某种菌寄生后膨大, 叫茭白,可食用; 秋天结籽,其状如米,故曰菰米。


颈联写昆明池荒凉衰败的景象。其写作佳处在于:


一“漂”、“冷”的动态与“黑”、“红”的色彩组合成的画面,给人以优美宁静的感


二“漂”字:①写出了菰米在水中漂浮,也暗示诗人飘零辗转的凄苦;②对国家战乱情状的忧虑。菰米、莲房无人采摘这一细节,点染出清秋的冷落与凄凉;


三“冷”字,写得极为含蓄,不仅表现了秋天之寒凉,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凄寒之感。


四“坠粉红”不仅象征着美好事物的逝去,而且还影射了国运的衰颓和自己人至暮年理想不得实现的无奈。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通往长安道路高峻险要,只有飞鸟才可以通过;浪迹于此地只能做一个闲散的渔翁。


尾联折回现实夔州,于秋景中注入感兴,塑造了一个政治失意,飘零江湖,却心忧国事的诗人形象。其写作佳处在于,以对仗作结,无限凄恻之意寓于其中:


前一句“关塞极天”不仅实写夔州山川险阻,也暗示了诗人仕途上的坎坷艰难,忧心国事却报国无门。


后一句,①诗人自比“渔翁”;②运用对比,用江湖的阔远与渔翁之渺小形成对比,表现了诗人飘零沦落,处境凄凉的悲惨命运。


结语:诗人驻足夔州,心念长安,将唐朝的“昔盛”与“今衰”结合,将诗人暮年漂泊与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契合。


全诗语言清丽、意境苍凉,感情真切!

3首顶级绝美古诗,背下来,你也可以文采飞扬、落笔生花


“烟锁池塘柳”,最广为熟知的十个下联,哪一个堪称“最佳”?


苏轼人生最后一首诗,禅意十足,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公众线上书籍
分享古今文学,体验诗词之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