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这首诗,诗体省净,耐人寻味,可以和其《枫桥夜泊》相媲美!

文化   2024-09-20 21:00   四川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其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堪称千古绝唱的《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流落到了江南,途经寒山寺,写下的一首羁旅诗。


诗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这首诗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甚至在日本也是很有影响。此诗问世后,寒山寺也因此名扬天下,成为游览胜地。



本期分享一首他写在安史之乱后,诗人结束吴越客游生涯,西去洛阳时创作的一首作品。其孤独之感可以和《枫桥夜泊》相媲美!


唐代白马寺规模宏伟,香火旺盛。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发生“安史之乱”,当年十二月,叛军攻陷洛阳。


安禄山在派兵西进的同时,于公元756年在洛阳称大燕皇帝,东都洛阳遭到严重破坏,白马寺也未能幸免。


经过这次浩劫,当诗人在一个秋雨之夜投宿白马寺,目睹兵燹之残状,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全诗如下:


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


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


——唐.张继《宿白马寺》


《宿白马寺》,诗题点明地点。白马寺:位于今洛阳城东十二公里处。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我国最早的一座官办佛寺。



“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


汉代白马驮经的事早已过去,只剩下断碑和残破的古庙留下遗迹。


白马驮经:传说汉明帝遗使去天竺(今印度)求佛法,有天竺僧摄摩腾和竺法兰至洛阳,同时有白马驮经而来,故所建佛寺名白马寺,白马驮经即指此事。


这两句写诗人入白马寺所见所感。其写作佳处在于,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诗人从眼前的断碑残刹想到以前白马驮经的往昔盛事。通过“空”、“见”二字的鲜明对比,极为巧妙的传达了他当时的感伤情绪,从中透露出浓郁的时代气息。


“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


这茅草房上吹起了萧瑟的秋风,一夜的淅沥秋雨给人带来了多少别思离情。


结尾两句写宿白马寺的感受。其写作佳处在于:环境渲染与衬托:破旧的茅屋,萧萧的秋风,沙沙的雨声,触发了诗人的思乡念亲的愁绪;


在前面环境的的渲染与衬托下,一个“浓”字,水到渠成,自然流露,伤时之恨,身世之感,羁旅之愁,都交织在了一起,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主要抒写了羁旅愁思。诗中通过“断碑”、“残刹”、“茅屋”、“秋风”、“雨声”等词语,我们可以感受到物是人非的凄凉,由此就产生浓浓的“羁思”之情。


全诗诗体省净,耐人寻味,准确传达出诗人当时的感伤情绪。

一首写在秋天的唐诗,虽鲜为人知,但语淡而味终不薄,耐人玩味!


苏轼5首超级治愈系诗词,抚平内心的不甘与困苦


将军不曾写诗,却因为一首送别诗而千古留名,这首冷门诗你多半没读过!

公众线上书籍
分享古今文学,体验诗词之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