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冬鱼塘管理手册,养殖户必备!

百科   2024-11-20 05:10   河南  


编辑 | 水产研究社
最新首发 | 了解最新水产养殖知识,关注:水产研究社

水产养殖越冬过程中,由于大多数养殖鱼类摄食减少,活动减少,新陈代谢减缓,生长缓慢甚至停止,导致养殖鱼类在越冬期间鱼体虚弱,容易发生疾病甚至死亡,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那么如何在越冬期间增强鱼体体质,快速恢复活力呢?必须查明原因,把握注意点,提前预防。

一、越冬前准备充分

首先,要建好越冬池。在 11 月中旬前准备好,最好是长方形,背风向阳,面积适中,水深 3 米左右,池底平坦,淤泥厚10厘米以内。

先晒塘,再用生石灰带水清塘,每亩用 150~200 千克,或用生石灰干池清塘,每亩用150千克。清塘后过3天可以逐渐加满水,过7~10天即可放鱼。

注意鱼入越冬池时间不宜过早或过晚,过早鱼体体质消耗大,过晚则水温低,鱼体容易冻伤或发生水霉病。

二、越冬前强化饲养

越冬期可能长达3~5个月,进入越冬前30天左右需要进行强行饲养。冬季水温5℃以上时,鱼类仍然可以通过摄食增重。

越冬过程中适当投料比不投料在开春后成活率可提高20%左右。

越冬期间投料的配方应该有所改变,可以适当降低蛋白质的含量,增加脂肪、糖类的含量,同时提高维生素C、维生素E等的含量,这样可以显著增强鱼类的体质和抗应激能力。

三、越冬期间加强管理

冬季,特别是北方地区,冰封期过长,水与空气接触很少,水体中溶解氧含量较少而且水温较低,并且光线不足,导致水体中浮游植物繁殖量减少,光合作用产氧量下降,同时由于鱼类、水生生物、有机物的分解等消耗大量氧气,致使鱼类处于低溶氧水体中,极易出现缺氧严重窒息而死亡。

所以,越冬期间要定期检测水中溶解氧。一般确保在 5 毫克/升。如果发现溶解氧低于5毫克/升,必须及时增氧,可以注入新水

防止鱼类冬季缺氧的措施:

一是控制鱼类的饲养密度,保证溶氧充足,避免水质恶化。

二是冬季要适时捕捞,以降低养殖密度。

三是不要施有机肥。因为有机肥会消耗溶氧,使塘内缺氧。养殖户要经常巡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另外,冬季有些水体透明度下降,水质恶化。从而影响鱼体的正常活动。这时,必须及时调水。

在越冬初期,应该加强储备鱼体内的脂肪,增强鱼的体质,提高抗病抗逆能力,加强饲料投喂。既要使鱼吃饱,又不能造成污染、浪费。

投喂饲料要营养合理全面,避免单一,添加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效果更佳。在越冬中期,减少饲料投喂,可每星期投喂一次,选择晴天水温较高的时段进行投喂。

在越冬末期,鱼体质消耗较多,应该及时投喂,以恢复其体能,每天投喂1~2次。

寒冷的冬天常常使越冬的鱼受到冻害,所以越冬时一定要加强日常管理,要坚持观察水质和鱼情,如发生冰雪天气,及时处理冰雪。

还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设置人工屏障来抵挡风雨。

二是投放水草,让鱼在草丛中取暖驱寒。

三是注水增温,在气温不太低的晴天午后将经过日晒升温的浅水注入鱼塘。

四、越冬期间鱼病防治

冬季适宜低温的致病菌会大量繁殖,如果不及时防治,会使疾病蔓延,造成损失。

一般冬季可能出现的病症包括冻伤、白点病、白毛病(又称水霉病)、孢子虫病、斜管虫病、口丝虫病、竖鳞病等。

这些疾病一旦发现,必须及时处理,否则会导致蔓延,造成更大的损失。一方面鱼类进池前应该用食盐水药浴10~15 分钟。

鱼发病时,可采用食盐、生石灰、漂白粉、二氧化氯等药物予以防治。另外,夏秋季鱼病预防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越冬鱼的成活率。

总之,要想鱼类安全平稳地度过越冬期,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做好充足的准备,时刻绷紧神经,不放松每个环节,科学合理地进行管理。


水产研究社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水质调节,技术交流,生态养鱼,养虾,养蟹,健康渔业,您值得信赖的水产小帮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