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百虫和敌杀死是两种不同的农药,它们在化学成分、作用方式以及毒性残留等方面存在区别。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敌百虫
敌百虫化学式为C4H8Cl3O4P属有机磷脂类化合物,是一种低毒的广谱杀虫剂。
敌百虫在水产养殖中多用于防治鱼体内、外的寄生虫病以及清除水中敌害生物。
如防治吸虫、线虫、棘头虫以及蠕虫和甲壳动物引起的鱼病以及杀灭水中枝角类、桡足类、蚌、钩介幼虫、水蜈蚣等害虫。
由于敌百虫对脊椎动物的低毒性、残留少,使用的安全浓度大,所以增加用药量,频繁使用的现象增多。
由此而导致的负效应也越来越明显,其主要表现在,鱼病的复发率增高,大量的敌百虫对鱼类健康产生了危害。
因为在低浓度的敌百虫水溶液中敌百虫会抑制胆碱脂酶的活性,而且还损害肝、肾功能及破坏体内遗传物质;
此外,过量使用敌百虫还会造成残留药物污染,对人畜安全造成一定影响。
在酸性及中性溶液中较稳定,但敌百虫在碱性条件下分解的产物敌敌畏,其毒性增大了10倍,其毒性以急性中毒为主,慢性中毒较小。
所以敌百虫与碱性物质混用时要慎重!
比如生石灰就不能与敌百虫同时使用,防止敌百虫遇碱水解生成敌敌畏增大毒性。因此用过解毒可以用有机酸解除敌百虫毒素。
如用90%晶体敌百虫和硫酸亚铁合剂(0.5:2>0.25ppm防治鲑中华骚和鱼虱并发症;用敌百虫和碱面合用<1:0.6)0.25ppm可杀灭三代虫、指环虫。
想要了解更多杀虫剂知识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查看之前文章:
二、敌杀死
敌杀死属于拟除虫菊酯类中的溴氰菊酯农药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包括从除虫菊属植物中提取的天然除虫菊酯(Pyrethrin)及经合成衍生而成, 对昆虫有强烈的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 而对哺乳动物和禽类毒性低, 主要作用于轴突膜上的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 引起去极化过程, 扰乱虫体神经的正常生理活动。
常用的有溴氰菊酯(Deltamethrin)、氰戊菊酯(Fenvalerate)、氯氰菊酯(Cypermethrin)、高效氯氰菊酯(Beta-cypermethrin)和高效氟氯氰菊酯(Lambada-cyhalothrin)等, 主要用于甲壳类寄生虫病的防治。
敌杀死有效成分是天然植物除虫菊中杀虫成分的人工合成物。具有用量少、低毒、低残留、高效等优点,被认为是更环保的选择。
溴氰菊酯是白色斜方针状晶体,熔点101~102℃,沸点300℃。常温下几乎不溶于水,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对光及空气较稳定。在酸性介质中较稳定,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因此可以用碱性生石灰或者氢氧化铁解毒敌杀死。
溴氰菊酯是菊酯类杀虫剂中毒力最高的一种,对害虫的毒效可达滴滴涕的100倍,西维因的80倍,马拉硫磷的550倍,对硫磷的40倍。
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触杀作用迅速,击倒力强,没有熏蒸和内吸作用,在高浓度下对一些害虫有驱避作用。持效期长(7~12天)。
配制成乳油或可湿性粉剂,为中等杀虫剂。
杀虫谱广,对鳞翅目、直翅目、缨翅目、半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等多种害虫有效,但对螨类、介壳虫、盲蝽象等防效很低或基本无效,还会刺激螨类繁殖,在虫螨并发时,要与专用杀螨剂混用。
溴氰菊酯属于中毒毒类。皮肤接触可引起刺激症状,出现红色丘疹。
急性中毒时,轻者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重者还可出现肌束震颤和抽搐。
对人的皮肤及眼粘膜有刺激作用,对鱼和蜜蜂剧毒。对滴滴涕产生抗药性的昆虫,对溴氰菊酯表现有交互抗药性。
三、两者杀虫作用方式
敌百虫:作为有机磷农药,敌百虫主要通过抑制害虫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起作用,导致害虫过度兴奋并最终死亡。这类农药一般具有较强的毒性,并且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
敌杀死:拟菊酯类农药如敌杀死,作用于害虫的神经系统,通过干扰神经信号传递来杀死害虫。
与有机磷农药相比,拟菊酯类农药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且通常对人类和非靶标生物的毒性较低。
四、毒性残留
敌百虫:敌百虫具有一定的毒性,并且在环境中的降解速度相对较慢。长期或大量使用可能会对环境和非靶标生物造成不良影响。
敌杀死:拟菊酯类农药如敌杀死,其毒性相对较低,对环境的影响较小,而且由于用量少,其残留问题也相对较轻。这种农药在当前绿色农业中被广泛推崇。
五、应用范围
敌百虫:敌百虫可以用于多种农作物上,包括蔬菜、棉花、果树等,用于防治多种咀嚼式和刺吸式口器的害虫。水产上主要用于鱼虾蟹虫害防治。
敌杀死:敌杀死的应用范围同样广泛,但由于其低毒特性,更适合在需要严格限制农药残留的作物上使用,例如蔬菜、瓜果等。水产上主要用于甲壳类虾蟹的虫害防治。
六、安全性
敌百虫:在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安全,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同时,敌百虫的长期使用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特别是对水体和土壤微生物的危害较大。
敌杀死:由于其较低的毒性和较好的环境友好性,敌杀死在安全性方面表现更佳。不过,任何农药的使用都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以保证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