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中不花钱的五大调水神器!

百科   2024-10-22 05:10   河南  


编辑 | 水产研究社
最新首发 | 了解最新水产养殖知识,关注:水产研究社

在养殖池塘中,以微生物芽孢杆菌为基础的腐生食物链(或细菌呼吸食物链)和以藻类为基础的光合食物链,是构成其生态系统天然生产力的两大来源。

从光合食物链和呼吸食物链(或腐生食物链)中可以看出,养殖池塘天然生产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藻类、微生物(细菌)、生物絮团(细菌)、原生动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

(1)藻类 

是池塘光合作用的产物,与太阳辐射(光照时间、光照强度)相关联。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同化水中无机营养素,完成自身增殖。藻类又被食物链后续环节摄食,形成光合食物链。

(2)微生物(细菌) 

是池塘水呼吸的产物。细菌同化的主要是有机物,即养殖动物粪便、残饵以及水生生物尸骸等。

饲料投入量越大,上述有机物越多,池塘水体中的细菌密度越高,细菌生物量越大。细菌被食物链后续环节摄食,形成腐生食物链。

平时我们使用最多的芽孢杆菌就属于这种,芽孢杆菌做为调水净水利器,同时具有预防蓝藻爆发,辅助肥水,降解氨氮亚硝酸盐,分解残饵,预防青苔的多种功能,并且由于是菌剂,又具有生物性安全性于一体的多功能调水产品是每个水产养殖户离不开的产品。

细菌除了被原生动物直接摄食外,多数还会附着在悬浮有机碎屑上,形成生物絮团

生物絮团可以被滤食的养殖动物直接摄食利用,所以生物絮团是细菌作为养殖池塘天然生产力的又一主要形式。

(3)原生动物 

是单细胞真核生物,摄食细菌、藻类、有机碎屑等。包括纤毛虫、变形虫、鞭毛虫等,其中纤毛虫是大多数淡水水体中的重要生物类群之一。

(4)浮游动物 

养殖池塘最为常见,常指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

轮虫是常见的后生动物,个体小,体长一般在0.1~1毫米之间。

由于生殖潜力大、世代间隔时间短,轮虫在水体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多数轮虫是滤食动物,且为广食性,可以摄食细菌、藻类、小纤毛虫和有机碎屑。

虽然轮虫个体非常小,但它们的过滤能力非常强大,每小时可以过滤1000倍于自己身体体积的水量。

这意味着轮虫能消化大量的食物颗粒用于生长,并将能量往上一级营养级传递。

枝角类是一类身体透明的小型甲壳类浮游动物,主要摄食藻类和细菌等,是广食性的滤食动物,能滤食的食物颗粒大小范围大,其肠道内含物可以很好地定性反映该水体中藻类和细菌的种类组成。

由于可利用的食物颗粒大小范围很广,所以除了摄食藻类和细菌外,还可以摄食轮虫、纤毛虫和桡足类幼虫等。

桡足类几乎分布于所有淡水水体中,其食性更为多样,可以摄食藻类、细菌、原生动物、轮虫、有机碎屑等。

(5)底栖动物 如寡毛类、螺类、河蚌等。

寡毛类是淡水底栖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虾、蟹、鱼类等经济水产动物的优良天然饵料。

池塘寡毛类俗称水蚯蚓,水蚯蚓生活在池塘底部淤泥中,吞食淤泥,从淤泥中食取腐屑、细菌和底栖藻类,有时也摄食丝状藻类和小型动物。

如颤蚓每天食泥量达本身容积的8~9倍,这样大量吞泥而又排出,有助于改善池底组分和有机物的利用。

同时底部沉积物多的地方往往缺氧,而水蚯蚓则从淤泥中伸出大部分身体,不断摆动造成水流,以便获得更多的氧,有利于水体有机物质的分解,有助于池塘底部的净化作用。

螺类也是常见的淡水底栖动物,是蟹、鳖、青鱼等经济水产动物的优良天然饵料。

螺类生活在池塘底部淤泥中,依靠其腹足缓慢移动,摄食腐屑、底栖藻类、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小型动物。

以上五种紧密结合互相依存,其中藻类、细菌(生物絮团)是天然生产力最基础、最根本的营养级,生物量最大。

邻近一级的有原生动物、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底栖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等,这些都是比藻类、细菌高一级营养级,直接以藻类、细菌为食,生物量仅次于藻类和细菌。

我们平时在水产养殖中,如果遵循水体的自然生态规律,从最开始的清塘后补水后,先通过肥水培藻,就是提供水体充足的藻类以及原生动物、浮游动物来为我们肥水下塘的鱼虾蟹提供充足的开口饵料;

后期的定期补充微生物菌剂芽孢杆菌就是不断分解平时投喂过多的残饵来维持整个水体的平衡稳定。


水产研究社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水质调节,技术交流,生态养鱼,养虾,养蟹,健康渔业,您值得信赖的水产小帮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