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核甘、微苦,性温,归肝经、肾经、脾经、三阴经,有理气止痛、驱寒、散滞的作用,主治疝气、疼痛,也主治睾丸肿痛,能够主治胃脘痛,也治疗痛经以及产后腹痛。 |
一、功效与作用:行气散结、祛寒止痛
荔枝核,中药名,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干燥成熟种子。荔枝核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行气散结、祛寒止痛等功效。
1、行气散结:荔枝核具有行气散结的作用,可用于寒疝腹痛、妇女血气刺痛、睾丸肿痛等病症。治疝气疼痛时,可将适量荔枝核焙干研末,开水送服,或者将炒荔枝核、大茴香研末,晨用黄酒送服;治血气刺痛可与香附子研为末,盐酒送下。
2、祛寒止痛:荔枝核性温,具有祛寒止痛的作用,可用于缓解胃脘痛。治疗心腹胃脘久痛,屡触屡发者,可将荔枝核、木香研为末,以清汤调服。
二、食用方法
入药:将荔枝核与木香研为末,以清汤调服,可治心腹胃脘久痛。
【药理知识】
【中药名】荔枝核 lizhihe
【别名】荔仁、枝核、大荔核、荔仁。
【药用部位】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的成熟种子。
【产地分布】生于荒地或路旁,我国多栽培。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及云南东部。
【采收加工】于夏季采摘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及肉假种皮,洗净,晒干。
【药材性状】长圆形或卵圆形,略扁。表面棕红色或紫棕色,平滑,有光泽,略有凹陷及细波纹。一端有类圆形黄棕色的种脐。质硬,子叶棕黄色。气微,味微甘、苦、涩。
【药理研究】具有降血糖、抑制乙肝抗原等、降肝糖原作用。
【化学成分】含脂肪酸、氨基酸、聚合花素类、α-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3-羟基丁酮、别香橙烯、葎草烯等成分。
------功效与配伍-------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微苦。归肝经、肾经。
【功效与作用】行气散结、祛寒止痛。属理气药。
【临床应用】用量4.5~9克,煎服。用治寒疝腹痛、睾丸肿痛。荔枝核l枚,锻存性,酒调服。治心痛及小肠气(《本草衍义》)。
【使用禁忌】无寒湿滞气者勿服。
【配伍药方】仅供参考
①治心痛及小肠气:荔枝核慢火中烧存性,为末,新酒调一枚末服。(《本草衍义》)
②治心腹胃脘久痛,屡触屡发者(惟妇人多有之):荔枝核3克,木香2.4克。为末。每服3克,清汤调服。(《景岳全书》荔香散)
③治妇人血气刺痛:荔枝核(烧存性)15克,香附子(去毛,炒)30克。上为细末。盐汤、米饮调下6克,不拘时候服。(《妇人良方》蠲痛散)
④治妇人心痛脾疼:荔枝核灰存性为末,淡醋汤下。亦治男子小儿卒心痛,蚌粉汤下。(《普济方》)
⑤治狐臭:荔枝核焙干研末,白酒适量,调匀徐擦腋窝,每日2次。(《福建药物志》)
注意事项
草木小课堂公众号祝您身体健康
适宜人群:寒疝腹痛、妇女血气刺痛、睾丸肿痛、胃脘痛患者
禁忌人群:无寒湿滞气者
不宜同食:辛辣刺激食物
荔枝核属于中药材,药用期间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提示:请勿个人随意用药,需遵医嘱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欢迎分享给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