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到了你
作者:韩瑞清
金秋十月,是五谷飘香的丰收时节。此时此刻,长空万里,蔚蓝辽阔,一碧如洗,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也飘扬在祖国各地的城市、乡村。今天,是祖国的七十五周年华诞!海内外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无不感到心潮澎湃,幸福无比,自豪无比。
在这举国欢庆之际,我想到了那些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了的先烈,也想起了那些为保卫家园而献身的家乡子弟……
我的家乡景县,位于冀东南的冀鲁交界之地。自秦置县,出过西汉大儒董仲舒、盛唐边塞诗人高适,更有北魏、北齐时期的望族封氏、高氏等。自古以来,景县人既有燕赵豪侠之气又兼齐鲁儒者之风。每当在国家、民族和家乡面临外族入侵的生死存亡之际,景县人都会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拿起武器,用鲜血、生命捍卫国家、保护家乡。
张俊峰烈士,是民政部公布的全国三百名著名抗日英烈之一。1912年8月,张峻峰出生于景县青兰乡东堡定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30年他在北京北方中学读高中时,就在党的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同志影响下入了党,是景县最早的党员之一。1932年他和刘建章等人,在景县王谦寺高小一起创建了景县第一个共产党支部,组织开展了景县“乡师学潮”。
抗战爆发后,他遵照党的指示弃教从戎,奔赴抗战第一线。1940年,张俊峰赴129师轮训队学习军事知识,结业后担任冀南军区五分区第27团参谋长。在任27团参谋长期间,张俊峰指挥了范庄、大屯等战斗,积累了战斗经验,谱写了景县武装斗争史上的光辉篇章。
1942年日军“五一大扫荡”开始的时候,张俊峰时任冀南五分区政治部副主任。他当时已经先后参加了上百次战斗,屡立战功。
1942年5月,日寇纠集数万兵力,对冀南抗日根据地实行疯狂、灭绝人性的“铁壁合围”大扫荡。5月21日拂晓,驻扎在武邑县任角村一带的八路军27团指战员与刚刚汇合的武邑县抗日游击大队二中队战士们尚未吃早饭,何村村南、任角以东不断传来急促的枪声。侦察员报告,敌人正从东、南两个方向围上来了。张俊峰立即下命令,把部队拉出去,从任角村沿交通沟向东北突围。这时,交通沟内挤满了逃难的近千名群众,为掩护群众撤离,我军与敌人展开了激烈交火,几千名日军依仗人多的优势,步兵、骑兵一起向我军横冲直撞地扑来。
“同志们,我们已经无路可退,因为我们的身后,就是生我们养我们的老百姓!让我们拿起枪来,死战!死战!死战!”张俊峰慷慨激昂地动员战士们。
为掩护群众和机关转移,张俊峰身先士卒,组织了五次突围,但因敌人严密火力交射封锁未能成功。在最后一次突围中,他脱掉上衣,一只手托着集束手榴弹,一只手端着冲锋枪,从战壕里一跃而起,率领几十名战士向着敌人的火力点冲去,成片的敌人倒在他面前。张俊峰和战士们吸引了敌人的火力,群众和机关人员成功突围。张俊峰不幸头部中弹,壮烈牺牲,时年30岁。
王泊生,景县王谦寺镇郑古庄村人。1930年考入省立泊镇师范学校,并参加了反帝大同盟。1931年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秋转入中国共产党。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奔赴延安,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政治教员。1940年起历任中共束鹿县委副书记、中共冀南区第一地委宣传部部长、第一地委代理书记、第二地委书记、第六地委书记兼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副政委、冀南军区第五军分区政委。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冀南抗日根据地反“扫荡”作战。
1942年10月27日,在河北省枣强县齐扬村召集县委会议时,被日军包围,突围时负伤,他一手捂住伤口,一手举枪还击。当他击毙两个日军,准备再举枪射击时,一个日军从背后向他射击,王泊生中弹牺牲。时年27岁。
1942年10月底,冀南行署为王泊生举行葬礼。当时的冀南行署负责人王任重撰写了《沉痛的悼念》一文,以此缅怀他朝夕相处的战友、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优秀干部王泊生。
韩化南,1915年出生于景县后留名府乡韩黄古庄,1932年考入景县乡村师范学校,1933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3月,在景县县委领导下,于韩黄古庄韩化南家成立了“景县各界抗日联合会”。4月,韩化南任中共景县县委书记。在他的领导下,景县党的队伍发展壮大,开辟了以王谦寺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县战委会、县青抗先、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等各种抗日救国团体相继建立,诞生了第一个共产党领导的县抗日游击政府,建立了抗日游击区和地方抗日武装,整顿并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村级抗日政权,实现了党对抗日斗争的全面领导。
1940年,韩化南调任中共隆尧县委书记,1941年调任冀南五地委民运部长。1943年4月,在景县木客村一带做群众工作时被捕。他受尽敌人的严刑拷打,坚贞不屈,没有暴露党的任何机密,被敌人押到石门集中营活埋,时年28岁。
宫树桐,1916年出生,景县温城乡宫高村人。1933年入景县乡村师范学校读书。他上进好学,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任重是同学和好朋友,他毕业后一直以教书为掩护,秘密进行革命工作。
受组织派遣,他于1937年冬考入国民党黄埔军校第14期学习。毕业后入国民革命军80师任作战处少校。他沉着机智,不顾自身安危,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给我党我军秘密送出大量军事情报,为人民的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
上海解放前夕,他把父母妻儿送回老家景县。然后接受组织安排,离开了大陆。此时他已是国民党军队高级将领。1950年5月,由于叛徒出卖,宫树桐被捕。在狱中,敌人逼他说出同党,交代他的“上线”和“下线”,面对无数次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他忠贞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尚品德和对新中国的热爱与忠诚。1952年6月24日,宫树桐同志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时年36岁。
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家乡仁人志士还有曾任景县县委书记的王青、在龙华牺牲的石嘉植(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之一)、景南县县委委员、农会主任李春元、景南县县委书记王俊杰、景北县抗日政府秘书周绍农、中央航空学校飞行教官、暂编驱逐队队员吕基淳(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南下战斗中牺牲的烈士有马瑞昌、韩延年、周子惠、马希贞、米兰芬、刘学诗以及成千上万个有名和无名的革命先烈……一个英名就是矗立在人民心中的青山一座,一名英烈就是永垂千秋的青史一页,一段故事就是傲雪斗霜的红梅一朵!
75年沧桑巨变,75年岁月峥嵘,我们伟大的祖国日新月异,与时俱进,已经步入新时代,跨上新征程,我们可爱的家乡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今天的一切一切,都是革命先烈用青春和生命换来的,你们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也染红和锻铸了这铁打的江山!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家乡不会忘记!
作者简介:韩瑞清,男,1963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公务员,景县文联主席。爱好文学,从1986年开始,在当地省市级报刊发表散文、小小说、纪实文学、旧体诗词、现代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