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县作协第1525期】吴志刚:成长记

文摘   文化   2024-10-12 06:59   河北  
成长记
文/吴志刚


循环在朝八夕五中,颓然在柴米油盐间,时光在不经意中流逝,转瞬到了夕阳晚秋……过去的岁月,应该努力地把脑海间的储存记下来,闲下来自己翻翻看看,字里行间充满着的酸甜苦辣,那曾经经历过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让文字成为自己的念想。


1967年阴历11月(奶奶说是阴历11月,父亲说是阴历10月,到如今我的生日是哪一天无从知晓,后来考学填表,生日自己定在:1967年11月16日),我呱呱落地,不久母亲感染风寒,一病不起……


母亲撒手丢下我们去的那年姐姐五岁,我刚满一周岁,望着还在趴在娘身体上哭着闹着要吮乳的我,人们伤心感叹,奶奶(1904-1996)把我抱在怀里哭得撕心裂肺:“喊一声孩儿他娘你的心真狠啊!叫一声我苦命的孙子今后依靠谁呀!……”


那时的人们生活相当贫困,能喝上玉米粥都是奢望,奶奶却四处淘换好消化的小米熬成粥喂我,攒个鸡蛋蒸成鸡蛋羹增加点营养,每当我淘气哭闹时就让我嚼她干瘪的乳头,拍着哄着……


爷爷去世的早,父亲在生产队劳动,挣工分维持着家计,奶奶支撑着这个不完整的家庭,我长在奶奶的怀里、背上。直到我会下地走路了,奶奶还是攥住我的手不松开,生怕我摔跤,在我三周岁那年奶奶又请了个道妈儿,给我挂了锁子,祈求保佑我长命百岁,还给我起了个乳名叫锁儿。



从我记事起,就知道晚上睡觉一直搂着奶奶睡,我淘气了一天,晚上把冰凉的脚丫伸到奶奶松软温暖的肚皮上焐着,躺在奶奶的臂弯里……奶奶时常给我念叨:母亲身体不高,脸盘较大白静,大眼睛,扎着两条粗辫子,干活做事从不甘落后,用奶奶话说是“气肚子”。家里没有母亲的照片,这就是我对母亲的印象,模糊而又清晰。


“不行,再说桩亲两个孩子怎么办,不能落到后娘手里,要同意你出去过去,把孩子留下……”我记事以来第一次听到奶奶和父亲嚷吧。缘由:媒人过来想给父亲说个后伴儿,父亲和奶奶商量此事,望着刚刚懂事的两个孩子,奶奶眼泪啪塔啪塔的掉,就是拧着没有吐口,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此后,父亲再也没有张罗后伴儿,终其一生。


记得那是我六、七岁时的腊月,一个午后伙伴儿找我去玩儿,村东水坑里结满了冰,水深处有4~5米。溜冰是孩子们冬天最快乐的玩儿头,我们两个一前一后滑冰嬉戏,刚到坑中间处,喀~一声,冰裂了一道大缝,我直接就掉了下去,同伴没滑到中间,吓的当时不知所措了,呆在了原地。可巧的是一块冰正卡住我的脖子,我露着脑袋在水里挣扎,大声的呼叫着奶奶~奶奶……在这危急时刻,邻居张大爷去挑水路过,听到了呼救声,急忙招呼村邻前来救人,我清楚地记得是叔叔用胳膊砸破冰层把我抱了出来,捡回了一条生命。


奶奶接过浑身滴水的我,又疼又急,褪下我的裤子,在屁股上啪啪地抽了几巴掌,把冰冷的我裹在怀里抱回了家……到如今,我知道这几巴掌里融入着奶奶的疼和爱。


过了年,奶奶和父亲商量,说我天天跑野马,到处废劲也不是个事儿,和老师商量在学校“挎篮子”,跟着一年级学习,一个阶段下来,老师直夸我聪明,这样直接正式跟着上一年级了。


1~4年级在本村小学,当时每个班30多个学生,还好,我的成绩总排在前面。记得当时公社在每个村学校选拔尖子生抽考比赛,每次基本上我能选上。上四年级年底期末考试,我在班里考了一个第二名,老师奖励了一个条格本,我过了一个最快乐的春节。过年人来客往,父亲和奶奶当着亲戚朋友的面夸我学习好,仿佛他的孩子长大一定能出人头地……


转眼该着升五年级了,这得去高小(指5~6年级)上学,这是几个村合片儿的学校了。当时教我的刘老师对我说:“该上高小了,还叫锁儿锁儿的不好听,到家让家长给你起个大号(学名)。”回家我告诉了奶奶,奶奶说:“有锁就得开,明天给老师说叫‘老开’吧。”结果我的作业本上写上了“吴老开”,到了学校给刘老师说了大号,结果惹得刘老师和全班学生哄堂大笑……后来名字是叔叔把我们堂兄弟几个用“志义刚强”排列,才有了我现在的名字。


这年冬天,我上五年级,感冒转成了肺炎,咳嗽憋气。奶奶这下慌了神,急忙请来了大夫给我瞧病,按药方给我抓了两副中药。只见她用砖排成三角灶,玉米芯生火用沙锅煎熬,火映红了奶奶的圆盘脸,奶奶寸地不离的守着并时刻叮嘱我,熬干和掉进烟灰是断不能喝的,会毒死人的。


煎好药,用小瓷碗盛,怕我苦,放两捏白糖,太热太凉都不好,用嘴慢慢吹吹,尝尝,再让我喝,有时嫌苦药味大不爱喝,这时奶奶是很严厉的。


药一般煎熬两遍,剩下的药渣奶奶总把它平摊在堂屋,用她的小脚在上面踩两遍,嘴里叨咕着什么,然后慢慢用笤帚把它扫到簸箕里倒到院里的椿树下。总不明白,为什么奶奶把药渣踩两遍?


成家立业了,奶奶也离开我去了。一天无意中在杂志中发现了——人们把药渣倒到地上,人过路踩上可以把病人的病带到路人身上,病人可以好起来。此刻我的眼睛湿润了,人性的爱莫过如此!


上初中,离开家出村到公社中学去上了。父亲姊妹多,家里穷,没上过学念过书,一个人靠挣工分养家,每天从早到晚地忙,无暇顾及我的学习。


好玩是学生的天性,这个阶段,我的贪玩却出了圈儿。随着岁月增长,我非但没有用心学习,弹玻璃球,摔元宝的兴趣远胜于课堂和书本。家距离学校有二里多地,没有交通工具,都是走着去上学,路上和同学还弹着玻璃球,可见当时的心思用在了哪里,这样不觉在初中浑浑噩噩地混了两年。


初二升初三了,拿着成绩单,看着自己的成绩,知道再上初三也是混天儿打发日子。想想为维持吃穿每日辛苦劳作的父亲,操持家务忙里忙外的奶奶,此刻似乎有了良心发现,我得好好学习啊!两年什么知识也没学到,怎么办?下决心从头再学吧。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我跟谁也没商量,推开了张跃忠校长办公室的门,进去就说要求从初一复课。


张校长翻看了一下我主科的成绩,数学、物理都不及格,语文63分,英语仅仅7分。张校长接着说:“成绩这么差啊。”当时我是羞愧难当,恨不能有地缝钻进去,我给张校长保证:“我会从头学起,不再贪玩了。”这样,张校长竟批准了我的复课要求,并给我写了一张条,把我分到了初一(1)班。现在想起来,张校长是我人生的贵人,关键时刻他拉了我一把,为以后我考学奠定了基础。


再上初一,自嘲一下:怎么也觉得比新生棒,毕竟有了两年的“基础”,数学也觉得不难了,英语也学进去了,一年下来成绩还行,升初二还是不错的分数呢。


关键的初二阶段,误走了人生第一个弯道儿。当时英语成绩略微弱,其他都不错,成了班里的学习佼佼者,老师器重,同学羡慕。


周四,晚放学值日扫地,她在我不经意间投过来一个纸团,当时我心里就砰砰直跳,急忙拾起来放到兜里,相互对视了一眼,看她也羞红了脸。


值完日,无人处急忙打开纸团:“你长得挺帅,学习也好,早就喜欢你……看了撕掉,回复。”这是人生收到的第一封情书,心里泛起了波澜,兴奋的心情难以形容。在那个年代,男女暧昧如果透出风声,这可是爆炸性的事。


回到家,晚上掏出纸条,一遍一遍重复读着,满脑子都是她的形象了,身材匀称,面容白皙,两条黑亮的粗辫直到肩头……撕下一片格纸回复:“你很漂亮,心地善良,我也喜欢你……”当晚失眠了……


以后每当晚上有村里放电影,隐蔽处就有我们偷偷说话的身影;周末说好地点,那里就有我们浪漫的时光……关系一直维持到初三将近毕业。老话:“一心不能两用。”结果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下降。


那时初三毕业中考,得先经过初选,初选没通过的也就完成了学业,面向社会了,或务农或去打工,她没有通过初选。虽然影响了成绩,幸运的是我通过了初选,直面中考,中考录取按成绩高低,先是录取中专,其次才是高中。


1985年的中考如期来临,可想而知我的成绩,不用说中专,就是县高中也没有够到,失落的心情可想而知,自己五年的时光付之流水,和她从此也就断了音讯。每每想起这段懵懂的初恋经历,既有甜蜜,又有苦涩,对当年的中考升学不能不说产生了负面影响。


姐姐上到初一就下学了,由叔叔和舅舅帮着料理几亩地,父亲在东北打工干建筑,比种地钱活便挣得也多。回到家,奶奶看我沮丧的样子说:“在家种地吧,攒攒钱翻盖房说房媳妇……”看着奶奶惦着小脚 83岁了还在为家操劳,我埋怨自己耽误了学业,又觉得无颜面对乡邻,打装行李(尿素袋里装了一床被子),一头扎到东北找到父亲,从此建筑工地有了我的身影,那年我18岁。


父亲知道了我的升学考试情况,并没有埋怨什么,只说了一句:“也好,学门手艺吧,一样养家过日子。”


父亲的瓦工手艺是和爷爷学的,虽说盖不了高楼大厦,住户房屋、围墙可不外行,当时定下心来,和父亲一块干建筑吧,把父亲的手艺也学过来,这也是家传了。


八十年代,村民出来干建筑打包工没有建筑机械,都是人工。刚刚放下书本笔杆的我开始了挖地槽,搬石头,运砖块,和大泥。累吗?累,苦吗?苦。但是不能让别人说怂,考不上学,我干得了力气活!


工地在吉林省辽源市,那时城市乡村住户都是起脊瓦房,那里土地疏松,地槽一般都是用石头砌。心里憋着一口气,干活也就不惜力气,哪块大哪块重去搬哪块,手打起了血泡。当天,有人背后就对父亲说:“这小子还行,能干。”


瓦房扣瓦需要先上一遍大泥,这里人为了保暖,用马粪掺土和泥,看着恶心,闻着味道就要吐,和泥还得卷起裤腿用脚把马粪踩烂,脏累对我来说不是事儿了,没有两次就适应了。


和父亲一起垒墙,除了干运砖、和泥的力工活外,学会了跑大趟,按砖也能齐头压缝,勾缝、抹灰也学了不少。到如今垒个围墙,抹水泥也轻车熟路,这都是那时的成绩。


到11月,这里就上冻了,建筑活告一段落,从7月下旬到11月,三个多月坚持了下来,身体强壮了,也淬炼了意志,盘点挣了400多元钱,也挺满足,当时一个教师月工资不过几十元。


回到家,奶奶看到自己的大孙子比几个月前结实粗壮了,高兴的合不拢嘴,对父亲说,我正让他马婶给张罗媳妇呢。


当时村里人外出推销银行、单位财会办公用品很红火,二十天左右就能赚几百甚至上千元钱,但并不是人人如此,赔路费的也大有人在。


心里想:“咱又不比人家短胳膊少腿,在家待着何不也出去试试?”拿定了主意,用自己挣的钱买了推销的货品,就等过两天和叔叔他们几人一块儿出去了。



11月初,节气虽然还没有立冬,早晚已经很凉了,晚饭后去叔叔家闲说话,正好村支部书记高叔和村会计徐叔来串门,他们和叔叔关系很好。高叔看到我就问了几句,当知道我过两天也想出门去推销办公用品时,沉吟了一会对我说:“锁儿,不能光看到别人出门挣几百块钱,这个不能长久,你才十几岁,应当考虑长远一点啊,上学也不是学不来,脑子笨,依我看回去复课上学才是正理儿。”徐叔也说:“对啊,回去上学去吧,考个学为自己谋个前程……”此刻忽然想起了《触龙说赵太后》课文中的一句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回味了半天,重新上学的念头活动了。对着叔叔说:“我买的货怎么办啊?”叔叔说:“这些货转给我们吧,明天去学校问问,上学去吧。”现在回想:不得不佩服高叔、徐叔,还是他们阅历深,经历广,看的远,在我面对人生选择时给我点破了蒙在眼前的窗户纸。


第二天上午,硬着头皮去了中学,找到了燕老师,他是复读班的班主任,也是自己以前的语文老师。低着头推开燕老师办公室的们,嗫嚅着说出了想来学校复课,看看学校还要吧?燕老师看着我说了一句话:“你早就该来复课,收拾一下明天去复读班上课吧。”“燕老师,你看书本桌凳我什么都没有了,怎么办?”“你背个书包过来就行了,今天我给你准备准备……”师恩难忘,人们往往认为只是平常的一句话,当你经历了风雨,才知道恩师的可贵;获得了成功,才知道恩师的伟大。


回到学校已是11月9号了,上了三天课,学校举行其中考试,几个月没有看书了,心里真的没底,跟着考试吧。成绩下来,复读班35名同学,我竟然排名第15,当然应届生班级成绩无法和复读班去比。念到这里燕老师说了句:“还行,没有忘光。”


当天下午快放学,我敲开了燕老师办公室,站着面对燕老师说了一句至今不忘却又不知天高地厚的话:“老师,看期末考试吧,我拿复读班,不,全校第一。”燕老师看了看我,顺口说了句:“有目标去做吧!”


当年复读的目标就是取考冀县师范,确定了为之奋斗,爆发了我学习的动力,成绩突飞猛进。女排郎平的一句话我当做自己的座右铭,至今未忘:“苦,是一付灵丹妙药。它虽然苦,但苦尽甘来,胜利的鲜花将在汗水中绽放。”年终期末考试,数学、物理、化学三科满分成绩兑现了对燕老师承诺的话。那天看到燕老师会心的笑着对我说:“你有希望。”


复读班我的老师:语文,燕国忠老师;数学,贾春栋老师;物理,刘振起老师;化学,卢新春老师;英语,葛淑芹老师;法律常识:吴国彩老师。每分进步都和老师的辛勤工作分不开;点滴成长都与老师的谆谆教导相关。感谢您,我的恩师。


不负众望,1986年我的中考成绩相当理想,以全县前30名的成绩被冀县师范录取,圆了我的梦想,也实现了人生质的飞跃。此刻父亲是欣慰的,奶奶反而不高兴,说了句:“哎!托他马婶说的媳妇看来得等几年了……







作者简介:吴志刚,河北冀县师范毕业,89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小学教师,景县作协电刊执行主编。



























景县作家协会
实施精品战略 打造精英队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