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东部帝国 AD474 - AD555

文摘   历史   2024-05-12 19:49   澳大利亚  



地中海地区的悠久历史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这片土地上山区与平原之间的互动交织,塑造了多元的地缘政治格局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自古以来,自主权和统治权始终是围绕着山区和平原展开的博弈主题。受限于古代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力量的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形这一简单因素。平原地区凭借肥沃的土地和便利的海运条件逐渐繁荣富足,却也因易攻难守而历经战火洗礼。山地则因生存环境恶劣而造就了彪悍迅猛的民风,即使被征服,其居民也依然桀骜不驯。


占据政治和文化主导地位的平原国家与山地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相互作用之中,这使得控制权难以持久稳定,即使对外宣称完成了征服,也往往只是政治妥协下的权宜之计。这种关系更像是持续不断的谈判,双方力量之间存在着一种独特且不断变化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也体现在精神层面。大多数平原居民普遍认同的意识形态倾向于将山区和平原之间的政治和军事边界视为“野蛮人”和“文明人”的分界线,然而这种观念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即使山地部族顽强抵抗政治管束和军事威胁,他们似乎也对来自平原的各种文化和经济力量持开放态度。




最后的全帝国皇帝

AD474 - AD491


在经历了近两年的暴政和混乱之后,帝国的皇位再次落入“蛮族”芝诺之手。罗马帝国衰亡史的作者爱德华·吉本对芝诺的评价并不高,认为他是一位软弱无能、毫无建树的统治者。然而,作为外邦人的芝诺能够在危机四伏的罗马皇庭中维持长达十几年的统治,必然有其过人之处。


芝诺登基不久,便面临着一场重大的政治危机。来自意大利的使臣们觐见皇帝,宣称代表西部大将军奥多亚塞,并带来了西部皇帝所使用的冠冕、仪仗、袍服以及代表西部帝国的鹰旗。使者高声宣布,祝贺伟大的奥古斯都芝诺成为帝国唯一的皇帝,奥多亚塞将听命于他。



端坐在君士坦丁宝座上的芝诺怒火中烧,但考虑到东部帝国当前的混乱局势,他只能选择忍气吞声。为了维护皇帝的威严,他表面上表示帝国重新统一是一件好事,并册封奥多亚塞为统领意大利的贵族。然而,躲在达尔马提亚行省的前任皇帝侄子尼波斯却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他依然声称自己是合法的西部皇帝,并不断与东哥特人接触,希望借助他们的力量夺回意大利。


正在谋划复辟大业的尼波斯收到了皇帝的使者,得知自己将永远不得前往君士坦丁堡,手中的军队也被严格限制。奥多亚塞为了迎合芝诺的计划,对外宣称尼波斯依旧是皇帝,但他的统治范围仅限于达尔马提亚,拉文纳则不在他的管辖之内。芝诺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安排,是為了防止废帝尼波斯与奥多亚塞联手入侵巴尔干地区。


AD480 - AD484

帝国内部最大的不安定因素尼波斯最终被手下将领刺杀,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芝诺的内部压力。然而,作为一位非罗马人皇帝,他的统治始终受到贵族和公民的挑战和怀疑。以至于安特米乌斯的儿子马尔西安连续两次公然反叛挑战他的权威,最终被皇帝卫队联合伊索里人军队平定。


成功解决罗马人的内部问题后,芝诺把重心放在制衡蛮族势力上。自从匈人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后,东哥特人就成为帝国最大的边防隐患。此时哥特人有两大派系,色雷斯系与默西亚系,双方的领袖都叫狄奥多里克。东部帝国并没有足够的实力去解决他们,只能继续惯用的以夷制夷政策。然而,平衡的倾斜很快就被一场滑稽的事故打破。色雷斯系领袖在驯服一匹狂躁野马之时,不幸落马,坠马地点刚好有一柄长枪,导致驯马者当场被插死。这一悲剧促使东哥特部族联合,也成就了未来的狄奥多里克大帝。


为了巩固统治,皇帝在帝国各处开展修复工作,其中巴尔干地区的基督徒信仰宗派复杂,多位早期使徒曾在这个地区建立教会,这也导致天主教、正教、异端相互倾轧。为了联合帝国内的基督徒,皇帝召开和解会议,号召全帝国内的基督徒放下成见成为一家人,并颁布Edict of Henotikon(联合敕令)。这一强制措施并没有给基督教宗派带来稳定,反而激怒了时任教宗斐理斯三世,他宣布绝罚所有支持这份敕令的东部会教,导致了东西教会第一次对立与分裂。


AD485 - AD491

芝诺最后几年的统治也没有几分安宁,左膀右臂的大元帅因皇族内斗被殃及,举兵反叛,双方爆发激烈的内战,导致许多士兵丧生。此外因错误的宗教政策,皇帝希望所有居住在犹太地区的撒玛利亚人改宗基督教,而导致长达数十年的叛乱,严重削弱了帝国在东方的实力,以至于居住在境内的亚伯拉罕子孙更加倾向对自己友好的波斯帝国。


就在混乱的当下,芝诺再次遭受背叛。奥多亚塞见机开始入侵达尔马提亚与默西亚行省。芝诺在帝国内疲于奔命,难得喘息,他对意大利行使主权的幻想破灭了。这时,朝臣献策,让皇帝指派祸乱巴尔干地区的东哥特酋长狄奥多里克入侵意大利,让蛮子们自相残杀,罗马人能坐收渔翁之利。后续入侵意大利的结果已经在之前的文章中详细叙述,这里将不再赘述。在意大利争夺战结束后,芝诺得到了狄奥多里克的承认,成为帝国唯一的皇帝。东哥特人所管辖的地区也认可皇帝的权威(只是形式上)。


由于卫队的保护,周围罗马人的敌视并没有对芝诺政权产生太多困扰。然而,在小利奥死后,皇帝没有生育一位拥有合法继承权的男性。待到晚年身患重病,奥古斯塔终于可以不再忍受这位蛮族夫君,任由病情发展不受控制,最终病逝。此外,还有传言,奥古斯塔将病重半昏迷的芝诺强行放在预制的石棺之中,即便皇帝在石棺中苦苦哀求也无人响应。




芝诺作为皇帝的后半生毁誉参半,但也有一些有趣的故事流传下来,他在第二次登基后不久,在玩一款当时十分流行的桌游,Tabula(双人棋)后留下了一首诗得以传世

与现代西洋双陆棋盘的形状相同,但不同的是,线条将棋盘分成两边的十二个部分。每位玩家有十五枚颜色相反的棋子。掷三个六面骰子来指示移动。



希腊语原文音频

δήποτε γὰρ Ζήνωνα πολισσοῦχον βασιλῆα, παίγνιον ἀφράστων ἐκτελέοντα κύβων, τοίη ποικιλότευκτος ἔλεν θέσις, εὖτ᾽ ἀπὸ λευκοῦ, τοῦ καὶ ὀπισθιδίην εἰς ὁδὸν ἐρχομένου, “ ἑπτὰ μὲν ἕκτος ἔχεν, μίαν elvaros' αὐτὰρ 6 σοῦμμος δισσὰς ἀμφιέπων loos ἔην δεκάτῳ" 0΄ ὅς Te πέλει μετὰ σοῦμμον ἔχεν δύο, μουνάδα δ᾽ ἄλλην ᾿ ψῆφον τὴν πυμάτην ἀμφιέπεσκε δίβος. τ᾿ ἀλλὰ μέλας δισσὰς μὲν ἐν ὀγδοάτῳ λίπε χώρῳ oo καὶ τόσσας ἑτέρας és θέσιν ἑνδεκάτην" ἀμφὶ δυωδέκατον δὲ διέπρεπον εἴκελοι ἄλλαι, καὶ τρισκαιδεκάτῳ ψῆφος ἔκειτο μία' δίζυγες ᾿Αντίγονον διεκόσμεον: ἀλλὰ καὶ αὐτῷ ἶσος ἔμιμνε τύπος πεντεπικαιδεκάτῳ, ὀκτωκαιδεκάτῳ “τανομοίϊος" εἰσέτι δ᾽ ἄλλας εἶχεν διχθαδίας τέτρατος ἐκ πυμάτου. ᾿ αὐτὰρ ἄναξ λευκοῖο λαχὼν σημήϊα πεσσοῦ, καὶ τὴν ἐσσομένην οὐ νοέων παγίδα, τριχθαδίας ἀδόκητα βαλὼν ψηφῖδας ἀπ᾽ ἠθμοῦ, πύργου δουρατέου κλίμακι κευθομένῃ, δοιὰ καὶ ὃξ καὶ πέντε κατήγαγεν" αὐτίκα δ᾽ ὀκτὼ ἄξυγας εἶχεν ὅλας πρόσθε μεριζομένας. δ. τάβλην φεύγετε πάντες, ἐπεὶ καὶ κοίρανος avToOS τ ἢ κείνης τὰς ἀλόγους οὐχ ὑπάλυξε τύχας.


皇帝芝诺,手握骰子, 轻轻一掷,命运难测。 

棋盘黑白,棋子交错, 胜负难料,令人彷徨。 

七点朝上,六点为王, 八点居中,四点成双。 

三颗骰子,落入陷阱, 八个棋子,尽数失去。

世人皆应,引以为戒, 命运无常,不可轻视。 

即便皇帝,无法逃脱, 命运捉弄,谁能预料?





在芝诺皇帝去世后,东罗马帝国仍处于波恩角战役之后的阴影中,努力修复一系列的失败政策。尽管四面楚歌,但依靠边疆精良的要塞、高超的政治手段,以及埃及不断供应的粮食,这个庞大的帝国勉强维持着运转。由于芝诺没有子嗣,帝位的选择再次牵动了全帝国的人心。与西方帝国早已形同虚设的元老院不同,东部帝国的政治结构融合了东方王庭的元素,使得元老议员既是朝臣,也是荣誉称号。在奥古斯塔与支持她的元老议员的共同推荐下,以强干与廉洁著称的帝国大臣Anastasius(阿纳斯塔修斯)登上皇位。


阿纳斯塔修斯出生于今日阿尔巴尼亚第二大城市都拉斯,在罗马时代被称为底耳哈琴。这里曾是海路连接意大利、陆路通往君士坦丁堡的战略重镇,也是庞培战胜凯撒的战场。阿纳斯塔修斯英俊潇洒,风度翩翩,乐善好施,对朋友十分慷慨。此外,他情商很高,擅长处理政务,在宗教神学方面也颇有建树。即使在61岁高龄当选皇帝时,他也依然保持着良好的个人形象,并热衷于锻炼保持身材,很难将他与实际年龄联系起来。


AD491 - AD493

阿纳斯塔修斯登基之初,东罗马帝国面临着严峻的内忧外患。帝国财政空虚,官僚机构腐败,宗教派系斗争激烈。多瑙河外的蛮族不断侵袭,东方的波斯帝国也虎视眈眈。为了稳固权力,新皇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 向居住在乡村的罗马公民施以赏赐,以争取民心。
  • 派发银币给正在服役的军团士兵,提高军队士气。
  • 迎娶了41岁的前任奥古斯塔,达成了政治均衡。


然而,阿纳斯塔修斯针对伊索里人的政策却引发了叛乱。帝国公民仍然憎恨伊索里亚人,而阿纳斯塔修斯却流放了几位身居高位的伊索里亚人,其中就有帝位的潜在争夺者先帝亲哥哥朗尼努斯。在帝国军政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伊索里人自然不会满意这个结果,很快一场针对新皇帝的叛乱爆发,史称伊索里战争(长达6年)。几位叛军领袖都是跟随先帝多年的老将,部队士兵也基本是清一色的伊索里亚人。


皇帝派遣帝国两位哥特裔元帅统领一支数量庞大的野战军扑灭叛乱。双方在距离君士坦丁堡只有100公里的地方决战,史称Battle of Cotyaeum(科蒂亚乌姆战役)在科蒂亚乌姆战役中,伊索里亚人虽然英勇作战,但最终还是战败,一位领袖战死,幸存的士兵与将领逃回山区老家坚守不出。此后,双方陷入了漫长的拉锯战。伊索里亚人盘踞在山区,不时袭击帝国军队和边民,成为帝国核心领土中的一根刺。


皇帝采取软硬兼施的政策,试图彻底平息叛乱。他派遣使者劝降,许诺伊索里亚人高官厚禄,但遭到拒绝。他还试图收买叛军将领,但收效甚微。帝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双方摩擦不断持续了6年,最终因叛军主要领导者战死,以及皇帝一定程度的妥协而告终。



AD494 - AD498

伊索里战争期间,光复曾经的西部领土的希望已经渺茫,东罗马帝国只能将希望寄予未来的皇帝。这份希望的起点就是稳定帝国的政治,确保税收以及边防的稳定。为此,皇帝阿纳斯塔修斯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计划。在帝国政坛摸爬滚打大半辈子的阿纳斯塔修斯深知,混乱会导致政府职能全方面的弱化,这直接体现在税收的不稳定上。


阿纳斯塔修斯登基时,继承了一个已经陷入困境超过一个世纪的货币系统。在第三世纪,通货膨胀失控,使得银币几乎没有贵金属含量,因其价值的丧失,实际上已经转化为帝国鼎盛时期的铜合金币。而君士坦丁大帝通过成功建立以金为锚定物作为帝国税收系统的关键,恢复了税收的稳定性。然而,君士坦丁大帝死后,纳姆斯铜币开始继续贬值,一个世纪后,这种低值货币的正常重量不到半克,大小比大多数指甲还要小。


帝国在近30年几乎连年面对内部起义与叛乱。皇帝认为与税收负担有关,为了进一步的取悦人民,皇帝将君士坦丁大帝创立的一项以金银为征税对象的税收,Chrysargyron(金银税)废除。在东哥特王国和西哥特王国继续存在,直到6世纪晚期。



AD499 - AD507

缓解内政问题后,老敌人波斯人又开始在亚美尼亚地区蠢蠢欲动,双方爆发了持续数年的边境冲突,两国都没有派出大军进行会战,只是对一些城市的归属问题与边防设施建设有着不同态度,这种没有任何意义的对抗之下双方互有输赢,最终再次签订和平条约为此现状。


面对日益严峻的边境形势,帝国边防军已经很难抵御入侵者,君士坦丁堡遭遇兵临城下的状况时有发生。为了进一步拱卫帝都,阿纳斯塔修斯皇帝决定建造新的一道防御工事,称阿纳斯塔修斯城墙。


这条城防从黑海沿岸的恰塔尔贾的埃夫吉克港开始,横跨色雷斯半岛,一直延伸到马尔马拉海岸西部距离古代塞林布里亚(今天土耳其锡利乌里西部)6公里处。全长56公里,均高5米。城墙由巨大的石块和砖块建造而成,外设壕沟和拒马,是当时世界上最坚固的防御工事之一。阿纳斯塔修斯城墙的建造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也为君士坦丁堡提供了可靠的保护。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这座城墙抵御了无数次敌人的进攻,成为帝国北方的重要屏障。




AD508 - AD518

78岁高龄的阿纳斯塔修斯皇帝身体依旧硬朗,他的奥古斯塔也是如此。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变化,完成了许多改革后,老皇帝认为是时候推行自己的宗教观点。作为基督一性论(异端)的支持者,他推举了支持这一观点的修士担任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然而,他低估了人民的情绪,即便反腐成功,稳定边疆,修建各种罗马公共设施,都无法改变公民们遵守迦克墩信经的底线。


在帝国边陲色雷斯,一场军事夺权正在上演。帝国哥特裔将领Vitalian(维塔利安)成功取得完全指挥权,成为色雷斯地区大元帅。权力和野心的驱使下,维塔利安在士兵的支持下公开叛乱,矛头直指伤害基督教根基的皇帝。面对兵临城下的叛军,老皇帝不慌不忙地接见了叛军中的军官们,并给予他们许多礼物以及空头支票。叛乱首领无可奈何,只能返回色雷斯。然而,大权在手之人当实力不足时面对威胁,往往会选择权宜之计,待到篡逆之人松懈,自然会打击报复一雪前耻。皇帝派遣了一支数万人的大军前去围剿,双方大战数次,最终维塔利安获胜,收编了投降的部队。


再度兵临城下的大元帅与他的部下再次收到了来自皇帝的大笔黄金,得到废除基督一性论,承认维塔利安为全帝国大元帅的承诺。然而,在色雷斯等待皇帝让位的大元帅依旧是一场空,于是再次召集军队前往君士坦丁堡。这一次,皇帝做好了充分准备,在自己的好友指挥下赢得了海战的胜利。最终,教宗出面斡旋,许诺纷纷兑现双方达成和平。




没有人会料到阿纳斯塔修斯皇帝能统治如此长的时间。当他意识到自己来日不多时,开始考虑从三位年轻的家族成员中选择一位继承人。然而,这三位候选人都有着各自的个人问题,其中一人是同性恋,另外两人则贪婪成性,臭名昭著。


传说皇帝召来三位潜在的继承人,在大厅内摆放着三个沙发,其中一个藏有一封继承诏书。只要选对沙发的人就有资格成为继承者。然而,其中两个亲戚坐在同一个沙发上,而另外一位坐在另外一张沙发上,但藏有信封的沙发却无人选中。面对这个僵局,阿纳斯塔修斯灵机一动,决定下一位走进来的人就是继承者。结果,走进大厅的是他的老近卫军队长Justin(查士丁)。虽然阿纳斯塔修斯未曾料到他会成为继承者,但也接受了这个结果。


当阿纳斯塔修斯去世时,他留下了一套经过考验的行政班底、坚固边防和一支训练经良的庞大军队;也是最后一位死后封神的罗马皇帝。


查士丁来自色雷斯地区,早年曾是一位猪倌。虽贵族阶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但屠户家庭在古代也算中产。这让他加入帝国军队多了一份支撑保障,并凭借自己的忠勇和能力一步步向上成为一名将军。最终,他成为帝国禁卫军的队长,负责拱卫帝都保护皇帝。事实上,在经历维塔利安三次兵临城下的危机后,阿纳斯塔修斯将大部分的部队都安置在自己主导修建的阿纳斯塔修斯城墙沿线。查士丁是当时帝都内唯一掌握军队的官员。


AD518- AD527

查士丁,这位出身卑微的皇帝,其事迹在史书中寥寥,或许是由于其平民背景,同时代的史学家对他不屑一顾,他们更青睐于那些拥有显赫家世的罗马贵族登基执政。然而,尽管史书对查士丁冷嘲热讽,他却稳稳地坐稳了皇位,这与他身居高位的亲属的扶持密不可分。


继位伊始,查士丁便打开了国库,犒赏军中将士,以巩固自己的统治。而此前曾多次发动叛乱的蛮族将领维塔利安,满怀期待地回到君士坦丁堡,希望得到新皇帝的重用,然而他的盲目乐观最终酿成了悲剧,落得个被处死的下场。


查士丁从底层一步步爬上来,深知草根的不易,因此在政策选择上也普遍采取谨慎务实的态度。他是一位能花钱维持和平就不想耗费巨资去开战的统治者。他继承了先帝对波斯人的政策,同时为了维护和平,他还提防新崛起游牧势力的入侵,甚至主动帮助波斯人解决嚈哒人入侵的问题。


面对已经是西部地区最强势力的东哥特王国,查士丁也选择与之交好,甚至提升狄奥多里克大帝的女婿为执政官。另一边,他开始与教宗加强往来,试图修复先帝因异端问题而导致的紧张局面。然而,这却引起了东哥特国王狄奥多里克的误解,他认为这是针对信仰阿里乌派的基督徒,最终导致晚年多疑的哥特君主处死了许多罗马贵族,其中就包括著名哲学家波爱修斯。


查士丁一世在位期间任人唯亲,对自己的侄儿Justinian(查士丁尼最为信任。查士丁尼年少时便加入帝国军团,在行伍中历练,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当目不识丁的舅舅查士丁一世戏剧性地登上皇位后,他将部分军政大权都交给了这位年轻的侄儿。查士丁尼同样出身于农民家庭,作为归化罗马人后裔,拉丁语为母语,还能说一口流利的希腊语。这让他在与来自不同背景的大臣和民众交流时都毫无障碍。





六世纪一半的历史记载基本来自于著名的历史学家普罗科匹厄斯,他是一名传统的希腊史学家,在东部帝国身居高位,亲身经历了许多历史事件,使得他的史学作品的真实度极高。有关查士丁尼的诸多记载,以及东部帝国的对外战争基本出自他手。



查士丁尼一世,这位东罗马帝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与他的舅舅查士丁一世一样,都出身卑微,不受传统罗马贵族的待见。除了出身低微,查士丁尼的婚姻也备受争议。他迎娶了出身低贱的戏子Theodṓra(狄奥多拉)为妻,而狄奥多拉的家庭背景更是复杂不堪。她的父亲是一名棕熊饲养员,母亲早年就有作风问题,也曾多次改嫁。


为了让狄奥多拉能够名正言顺地成为皇后,查士丁尼向舅舅建议推出一项法案,宣布那些改过自新的戏子可以嫁给元老贵族阶层。这项法案的出台,打破了传统的社会阶层限制,也引起了许多罗马贵族的反对。然而,查士丁尼并没有因此而动摇。他深知,出身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能力和价值。他相信,狄奥多拉是一位才华横溢、意志坚强的女性,能够成为他治理帝国的得力助手。事实证明,查士丁尼的眼光并没有错。狄奥多拉在政治上表现出卓越的才能,与查士丁尼配合默契,为夫君的统治做出了重要贡献。



查士丁尼登基之前,就已经着力打造了一支强有力的行政团队,为日后的治国理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支团队由以下几位关键人物组成:

皇后狄奥多拉: 十分擅长识人度势,在社会底层历练多年,品尝过各种人间困苦,锤炼出坚强意志,皇帝和皇后是知己也是合作伙伴,经常在朝政方面扮演不同角色,唱双簧配合默契。

大元帅贝利萨留: 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与皇帝有着相似的成长轨迹与家庭情况。他不仅骁勇善战,而且精通战略战术,是查士丁尼最为倚重的将领。

行政总长约翰: 来自卡帕多细亚,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行政官吏。他擅长税务和行政管理,为查士丁尼的财政改革和行政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大宦官纳尔塞斯: 亚美尼亚人,掌管皇宫内寝和财务库,是一位精明强干的管理者。他忠心耿耿,为查士丁尼的统治稳定尽心尽力。

首席法务官特里波尼安:来自亚细亚行省的正统希腊人,在君士坦丁堡学习法律,后成为杰出的法学家。为罗马法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被誉为查士丁尼最睿智的合作者之一。


AD527 - AD532

罗马人从古伊特鲁里亚人引进竞技赛车已经超过1000年,这项运动早已融入罗马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娱乐活动。随着戴克里先引入朝拜体系和君士坦丁迁都,普通罗马人与皇帝之间的距离日益拉大。在基督教兴起后,奥林匹克运动会和残酷的角斗被禁止,赛车更是成为了全帝国内最广为接受的竞技娱乐活动,也是平民百姓难得一睹皇帝的机会。


平民通过参加赛车比赛,不仅有机会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更能得到贵族的青睐。古罗马人对赛车的热爱丝毫不亚于现代英国人对足球的狂热,这种狂热的喜爱也催生了许多赛车流氓,他们支持自己喜欢的队伍,常常在赛后引发斗殴事件。



1959年的经典电影《宾虚》的片段


君士坦丁堡贵为帝都,其赛车场自然也是全国之最,占地2000多平方米,可容纳数万人。为了凸显皇室尊贵,赛场紧挨着皇宫,并有一条只供皇室使用的快速通道。在这个时期,有两支热门队伍,因着他们的队服颜色,分别称之为蓝队与绿队。查士丁尼大帝是蓝队的狂热粉丝,他经常出席蓝队的比赛,为他们呐喊助威。



作为执政者,查士丁尼深知市民暴乱的危险性,历任皇帝都会想尽办法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然而,一次大规模的聚会闹事,却最终酿成了不可收拾的局面。532年,在一次庆祝赛车比赛胜利的聚会上,蓝队和绿队的球迷发生了激烈冲突,演变为大规模的斗殴事件。查士丁尼逮捕了来自当红两队的冠军,指控他们聚众闹事掀起暴乱,并判处他们死刑。这两人因着个人的名气,在平民中的地位,得到了广泛的同情和支持。他们的死刑判决引发了民众的强烈不满,最终演变为君士坦丁堡历史上最大的暴动,史称Nika Revolt(尼卡暴动)


帝都周边没有野战部队驻防,边境将领们对此毫不知情。暴民控制了绝大部分城市,造成巨大破坏。皇帝有意派遣使者议和,面对提要求的机会,暴民公开要求皇帝罢免提高赋税的财政官约翰,首席法务官特里波尼安。逼迫前来谈判的元老,前皇帝阿纳斯塔修斯的侄儿Hypatius(希帕提乌斯)加冕为共治皇帝。希帕提乌斯的妻子知道此行凶多吉少,苦苦央求丈夫不要遵行皇帝借刀杀人的旨意;然而身为罗马人的荣誉还是驱使他离开皇宫。


躲在皇宫中的查士丁尼身边只有3千多人的卫队,他不清楚朝臣们的想法,于是萌发出退位自保的想法。奥古斯塔斥责了夫君的懦弱,并斩钉截铁的告诉他,她情愿穿着紫袍以奥古斯塔的身份死去,也不再愿意回归“戏子”生活。皇后将大将军贝利萨留召来,让他不惜一切代价平息动乱,给予他帝都守备军与皇帝卫队的指挥权。最终在短短的数天里有多达3万人被杀,被迫称帝的希帕提乌斯自然也成为刀下亡魂,皇帝下令禁止赛车比赛5年。



AD532 - AD537

在结束君士坦丁堡的尼卡暴动后,查士丁尼决心进一步巩固皇权,加强中央集权。然而,传统罗马法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法律体系庞杂混乱,缺乏统一的法律汇编,难以满足帝国治理的需要。经过数百年的积累,罗马法已经累积了数十万卷的法律条款、司法文件和案件卷宗。这些法律相互矛盾、遗失或废弃,使得法律体系庞杂混乱,难以查证和应用。虽然狄奥多西二世曾在100年前进行了一次法律汇编,但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当时编纂的法律只涵盖了部分内容,且存在许多错误和遗漏。


为了解决传统罗马法的困境,查士丁尼于公元529年下令编纂一部新的法典。这项浩大的工程由帝国最优秀的法学家共同完成,历时五年最终完成,称为《民法大全》(Corpus Juris Civilis)《民法大全》是罗马法史上最重要的法典之一,也是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它涵盖了罗马法的所有主要领域,包括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


民法大全分为四部分,拉丁文占三部,希腊语一部:

《Digesta(法学汇编)》全书中比重最大的部分,是由众多法学家对许多案件进行整理,汇编了大量罗马法学家的论述和判例,是主要的综合参考资料。

《Codex(法典)》整合了所有古共和时期到帝国时代,由元老院与皇帝们所颁布,能找到且能使用的法律条款,是罗马法实践运用的重要依据。

《Institutes(法学原理)》对经典罗马法律的诠释,简要介绍了罗马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是罗马法入门教材。

《Novella(新律)》收录了查士丁尼登基后颁布的新法律,为希腊语。



本次整和主要是对于法律条款、诉讼案件以及元老院的敕令,进行希腊化注释修订,成为新的帝国法律权威,那些所谓额拉丁古老遗物,如十三铜表法,全部予以废弃。民法大全是帝国法庭唯一能运用的法源,也是法学院的唯一教学材料。皇帝正式凌驾于法律之上,既是法律的主人,也是法律的创造者。


他关闭了运行近千年的雅典学院,将其藏书和学者迁至君士坦丁堡皇家学院,并扩建皇家学院,使其成为全帝国最高学府。皇家学院保存了大量希腊先贤与罗马共和时期元老的作品,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作为罗马皇帝自然需要负责公共设施的建造,受尼卡暴动影响,帝国都内的最大教堂受到冲击损毁严重。皇帝在国库中拿出一大笔决心修建一座绝无仅有的伟大教堂,这就是日后的Hagia Sophia(圣索菲亚大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采用了许多创新的建筑技术和设计,包括巨大的穹顶和广阔的内部空间。它是世界上第一座用大理石、砖块和圆拱建造的穹顶建筑,对后来的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与同时期古代中原王朝大量使用绘画不同,罗马人偏向Mosaic (镶嵌艺术),俗称马赛克艺术。随着光复战争的不断捷报连传,雄伟的圣索菲亚大教堂,集合当时西方世纪最著名的数学家与建筑家,调集数万劳工,仅仅耗时5年就完成了建造。



时的东罗马帝国依然有大量的异教徒和非基督徒生活,他们中大部分是当时的知识分子,如哲学家和医生。异端教派的气焰已经消散,但基督一论性依然存在。当皇后狄奥多拉在公元548年去世之时,她请求丈夫查士丁尼大帝不要迫害基督一论性信徒。查士丁尼尊重了妻子的遗愿,没有发动任何清除该异端的行动。


AD550 - AD555

在被疫情反复折腾长达7年的帝国终于得到喘息之机,税收与贸易得以复苏。皇帝查士丁尼一世能够再次召集一支大军,完成他收复失地的宏图伟业。在拉克塔里山战役中击败了东哥特人,意大利再次被纳入帝国版图。在收复意大利的同时,西班牙正处于内战之中,四分五裂。查士丁尼一世抓住机会,派遣军队进入西班牙,成功夺回了一部分行省。


就在此时,两位修道士带着一个大胆的想法觐见了皇帝。他们希望得到皇帝的资助,并决定徒步前往遥远的中国,探寻丝绸的奥秘。前往中国是一段漫长的旅程,通常需要7个月左右的时间。当时正值中国的南北朝时期,政治动荡不安,但两位修道士依然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抵达了中国。


在中国,两位修道士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偷学到了中国的蚕养殖技术和简单的丝织品制作技术。他们将蚕子藏在竹筒中,小心翼翼地带回了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两位修道士带回的蚕种和技术,为东罗马帝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仅仅50年之后,帝国已经在希腊建立了完善的桑蚕养殖技术,丝绸生产也逐渐兴旺起来。丝绸成为了帝国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为帝国带来了稳定税收。




西班牙与意大利战争后的帝国,虽然版图扩张到了历史之最,但其繁荣却浮于表。战争的创伤尚未弥合,各地天灾人祸频发,特别是贝鲁特地区的大地震和海啸,更是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皇帝的救援杯水车薪。这些灾难加剧了人民对当权者们的厌恶,也暴露了帝国外强中干的事实。 罗马百姓所期待的,并非是建立在战争和掠夺之上的虚假繁荣,而是安定的生活、公平的制度和可持续的发展。帝国的统治者如果只顾着扩张领土,而忽视人民的福祉,最终只会导致民怨沸腾,王朝倾覆。




限定在AU
独立作家、摄影人、古罗马与古典时代历史爱好者。 中国读过书,澳大利亚读过书。中国上过多年班,澳大利亚上过多年班。看过的多,就想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