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罗马波斯百年争斗 AD502 - AD630 Part3

文摘   2024-09-18 10:14   澳大利亚  


莫里斯皇帝在他的军事著作《战术》中提到:波斯民族邪恶、虚伪、奴性十足,但同时又爱国且服从性强。波斯人因恐惧而服从他们的统治者,这使他们对艰苦环境,糟糕饮食、辛苦劳动的忍受力远远强于其他民族。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更喜欢通过计划和指挥来实现目标,强调秩序,而不是勇敢和冲动的行动。


由于他们在炎热气候下长大,更容易忍受口渴和缺乏食物的艰难条件。波斯人在围城时极其强大,但在被围困时更加强大。他们极其善于忍受伤病,并勇敢地应对不利情况,甚至将这些情况转化为自己的优势。他们在谈判中极其顽固,不会主动提出任何提案,即使他们认为这些提案对自己至关重要,也会等到对手提出为止。


波斯士兵普遍穿戴锁子甲,手持弓箭,配上格斗剑。他们比其他所有好战的民族更擅长快速弓箭射击,尽管他们单兵战斗力并不强。出征时,他们在设有防御工事的营地扎营。当战斗临近时,他们用壕沟和削尖的木桩围绕自己。他们不会将行李车留在营地内,而是挖掘壕沟,以便在战斗失利时作为避难所。他们不允许马匹自由放牧,必须亲手投喂饲料。



波斯人普遍将部队分为中、左、右三部,中军配有约500名精锐的长生军老兵。他们的阵线纵深不统一,但尽量在阵线前两排或方阵中安插骑兵,并保持阵型前锋的均匀和密集。行李车距战线不远,以方便补充箭矢和更换马匹。在对抗长矛兵时,他们会迅速退至崎岖地形,使用弓箭还击,这样长矛兵的冲击就会被崎岖地面削弱。在战斗开始前,他们喜欢在崎岖的地形上扎营,并推迟战斗,尤其是在知道对手已做好充分准备时。当战斗来临时,特别是在夏季,他们通常选择在一天中最热的时刻发起攻击。他们希望利用太阳的热量和延迟行动来削弱对手的勇气和士气。

波斯人非常害怕寒冷的天气、雨水和南风,这些都会降低他们弓箭的效力。他们不擅长对付协调有序的步兵方阵,这种阵型必须在没有任何障碍的平坦地区布置,使我方长矛兵能够轻松冲击。由于近距离战斗和肉搏战时,箭矢的效果很差,并且他们也不擅长使用长矛和盾牌,这导致他们的近距离作战效率降低。事实证明,对波斯人发动冲击是有效的攻击方式,因为他们不懂斯基泰人那样的打了就跑战术,冲击会迫使他们混乱。波斯人的侧翼和后方防御薄弱,因为他们的阵型缺乏防御来抵御大规模的侧翼攻击。在夜间对他们的营地发动突然袭击也是有效的,因为他们不擅长军营规划建设。 


我们的军队应按照战斗手册中的编队布置。应选择在开阔平坦的地形上作战,如果可以的话,避免任何可能打乱阵型的沼泽、沟渠或灌木丛。当军队准备好进行决战并列阵时,不要延迟攻击。一旦进入波斯人弓箭射程内,应立即发起步兵冲锋,阵型必须均匀、密集、有序,并迅速进行,因为与敌军接战的任何延迟都意味着他们会有更多的时间射出箭矢,伤害我们的士兵和马匹。


如果必须在非常崎岖的地形上作战,最好不要让整个战线上的士兵都骑马作战。当长矛兵攻击波斯弓箭手时,除非他们保持匀称稳固的阵型,否则他们会遭受严重的箭矢伤害,无法近身战斗。由于这种原因,当军队尚未做好战斗准备,就不应决战。相反,应在有利的地形上进行骚扰和袭击。敌军或我军的部队不应发现推迟决战,因为这会鼓励一方而使另一方胆怯。在撤退过程中,不应对敌军的前锋进行攻击,而是转向其侧翼和后方。只要不打乱追击时的阵型,波斯人很容易暴露侧翼与后方。波斯人不像斯基泰人那样无序地追击,而是小心且有序地进行。正因为如此,正如前面所说,转身反击的部队不应攻击敌军前线,而应确保攻击敌军的侧翼。




AD603 - AD608

边防军在巴尔干的动荡导致了602年莫里斯的垮台。同年十一月,福卡斯篡位并处决了莫里斯及其全家。福卡斯随后派遣使者带着金银前往泰西封,通知波斯罗马已经迎来新的领袖。库斯老二世见到罗马使节,怒斥罗马人对莫里斯家族的残暴行径,但对是否继续遵守原有合约则保持沉默。


福卡斯登基后不久,借机调走了功勋卓著的将军纳尔塞斯,结果引发了奥斯若恩地区的叛乱,莫里斯的忠诚士兵迅速集结。库斯老二世收到纳尔塞斯举兵的邀请后,迅速向叙利亚发动进攻。为显示自己的正当性,沙阿宣称莫里斯的长子逃离了君士坦丁堡并投奔他的宫廷,波斯万王之王将履行承诺,保护罗马凯撒,并像他父亲一样,出兵帮助他夺回帝位。


贪图荣华富贵的纳尔塞斯最终轻信莫里斯许诺,死在君士坦丁堡,福卡斯终于稳定了东方战区,开始人员调配工作。失去盟友的库斯老二世并没有停止进攻,迅速带领士兵包围达拉要塞。福卡斯在帝都毫无根基,只能火线启用侄儿Domentziolus(多门齐奥卢斯),先任命他为贵族,后提升为宫廷大臣,最后上任东部大元帅。这位新帅毫无军中根基,也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东部战区依旧消极。



达拉要塞在遭到围攻至少九个月后,于604年夏天陷落于库斯老二世之手。在结束这场耗时费力的围城战后,库斯老二世决定停止进军,巩固现有成果,并遵循爷爷的法令,将指挥权交给心腹将军Shahin(沙欣),而后返回泰西封。在与莫里斯的协定中割让的亚美尼亚也开始面对波斯人的入侵,整体的吞并过程十分缓慢。这个地区有着大量的崎岖山地,亚美尼亚在罗马政府的强制移民政策后已经没有多少人口。


AD609 - AD613

福卡斯的统治因猜忌而动荡不堪,最终彻底垮台。610年10月,希拉克略家族祖孙三代共同出动,夺取帝位,希拉克略加冕为皇帝。然而,这并未标志权力斗争的结束。福卡斯虽然“意外”登基,但他在位近8年,提拔了大批军中好友和家人,势力盘根错节。



希拉克略与福卡斯残余势力持续对峙了一年多,局势剑拔弩张。在叙利亚和亚美尼亚驻守的福卡斯亲信们离开驻地,试图报效恩主,发动叛乱。然而,叛乱势力缺乏公民支持,很快被平定。平定叛乱后,希拉克略派遣使者试图与库斯老二世达成和平协议,沙阿却拒绝了请求,并处死了罗马使节。面对一个内部分裂、削弱的敌人,波斯军队展开全面征服变得更加容易。


波斯军队从两线发动进攻,南线由大将沙欣率领,目标是从叙利亚进入安纳托利亚腹地;北线由大将沙赫尔巴拉兹指挥,旨在控制整个高加索地区。沙欣的南线军迅速攻占卡帕多细亚首府凯撒利亚,并持续向西推进,隔年占领了安纳托利亚腹地的重要城市马利泰尼。面对咄咄逼人的波斯军队,希拉克略任命长子为共治皇帝,召集残部重新整编,绕过波斯主力奇袭叙利亚。沙欣意识到自己深入敌境过深,选择战略撤退至补给稳固的占领区。


希拉克略率领两位将军来到安条克,企图将此地作为基地,利用罗马海军的优势稳定补给,进而击溃驻守的波斯军队。然而,波斯大将沙赫尔巴拉兹带着增援部队前来与沙欣合兵一处,凭借之前的胜利气势,在安条克城外击败了希拉克略,使其蒙受重大损失。这场失败让近东地区防线全面崩溃,皇帝担心失去埃及粮仓,便将巴勒斯坦的边防军调往埃及镇守。




至暗时刻

AD614 - AD619


在安条克取得大胜后,波斯大将沙赫尔巴拉兹稍作休整便迅速南下,击败了当地孱弱的守军,攻占巴勒斯坦行省首府凯撒利亚。被罗马压制多年的犹太人看到了希望,纷纷向波斯人提供情报,期盼波斯国王能像居鲁士大帝一样,允许他们回到故土并重建第三圣殿。


耶路撒冷岌岌可危,城中矛盾尖锐。大主教试图通过和谈让波斯人撤退,并以全能上帝将降下灾祸为威胁,希望双方能体面收场。然而,波斯人根本不理会,迅速展开围城。城内百姓在缺乏粮食和装备的情况下,面临的只有血泪。被罗马人长期视为不可靠盟友的阿拉伯部族,也因皇帝迟迟未支付赏金,转而袭击巴勒斯坦和阿拉伯行省。耶路撒冷的陷落以及真十字架被掳让整个基督教世界震惊,希拉克略的统治岌岌可危。


在近东陷落之前,波斯人已控制了奇里乞亚门这一重要隘口,安纳托利亚再无险可守。虽然罗马军民齐心抗敌,但广袤的乡野已不再安全,波斯骑兵肆意驰骋。此外,波斯人开始建造舰队,企图夺取塞浦路斯岛以削弱帝国。岛上总督奋力抵抗,成功击退波斯人,这一胜利多少给希拉克略带来了一些慰藉。



地中海已经不再是罗马人的内湖,难以预测行踪的波斯舰队让皇帝处境更加艰难。君士坦丁堡凭借先人耗费巨资建设的防御工事,让北方蛮族与波斯人望而兴叹,但周边那些早已习惯罗马和平的不设防城市就没有这么幸运,这导致帝国沿海城市受到极大威胁,以至于Cyzicus(库兹库斯)这座帝国东方最大的铸币厂被迫停工,迁移至伊索里亚山区。


皇帝为了应对危机,将铜币减重25%,发行了新的银币赫克格拉姆。钱币背面有铭文“Deus adiuta Romanis”(上帝帮助罗马人们)。该银币只是作为应急使用,发行时间短暂,传世量极为稀少。


波斯人对小亚细亚和巴尔干沿海城市的破坏严重削弱了帝国经济,帝国长达近千年的免费面包政策也因此被迫中断。由于主力军被迫集中于保卫帝都,多瑙河防线几乎形同虚设。618年左右,阿瓦尔人围攻帖撒罗尼迦,虽然城市最终幸存下来,但代价惨重。


由于埃及与帝国的陆路已被切断,尽管帝国大将尼切塔斯驻守,但缺乏增援,他只能依靠尼罗河上的要塞勉强抵御波斯的进攻。随着主要城市相继陷落,尼切塔斯与亚历山大主教选择乘船逃离。经过将近一年的孤立防守,埃及自亚历山大大帝击败大流士以来,近千年后再次落入波斯之手。


波斯军队攻占亚历山大后继续南下,不到一年便占领了整个行省。这次征服对罗马帝国的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导致严重的混乱和经济衰退。波斯人在亚历山大铸造了一种带有库斯老半身像的货币,背面刻有十字,显示他们试图调和当地的舆论。



借助波斯的支持,犹太人在失去故土多年后得以重返家园,许多犹太人认为第三圣殿的重建即将开始,弥赛亚的降临也不再遥远。这一时期,波斯统治者对犹太人的支持使他们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自治权,甚至形成了一个以耶路撒冷为中心的犹太自治政权。这引起了当地基督徒的不安和敌意,双方的矛盾不断加剧。


然而,不久之后,波斯人出于政治考量,背弃了犹太人。波斯统治者意识到耶路撒冷和巴勒斯坦地区的基督徒数量庞大,并且他们在社会、经济和宗教上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波斯人转而与基督徒达成协议,依赖基督徒帮助维持当地的行政和秩序。犹太人一度期盼的复兴逐渐破灭,他们重新成为边缘化的群体。


在这段背弃的过程中,波斯当局采取了一系列压制犹太人的措施,取消了此前给予的特权,并试图削弱他们的影响力。犹太人的处境再度恶化,波斯对基督徒的倾斜政策促使他们在耶路撒冷再次被迫害,许多人被迫逃亡或隐居,重建第三圣殿的希望也随之破灭。



绝地反击

AD620 - AD628


第一阶段


波斯军队分散占领了罗马的大片领土,一时之间无法集结足够的兵力,希拉克略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反击时机。他和部将们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绕过波斯的主要防御工事,奇袭美索不达米亚,直捣波斯都城泰西封。为了确保这一计划成功,希拉克略联络了他在亚美尼亚的宗族,赢得了他们的支持,并得知了一条波斯守备薄弱的秘密通道。为了进一步巩固优势,皇帝还成功与波斯的宿敌西突厥可汗统叶护结盟,获得了突厥人的军事援助,从而为奇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确保计划的成功,希拉克略决定御驾亲征,亲自带领军队执行这一大胆的战略。他效仿古代的统帅,精简行军物资,以急行军的方式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但与古代不同的是,罗马军队的核心力量已从步兵转向了装备新式马镫的精锐骑兵,这使得他们在战术灵活性和机动性上有了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希拉克略亲征期间,元老院再次重新掌握了部分行政权力。



初步计划确定后,为了确保不会被偷袭,帝国财政支付大笔贡金给肆虐巴尔干地区的马背蛮族。次年,皇帝带着他的巴尔干军队来到奥勒良曾经驻扎之地,等待合适的季节到来,顺便训练新兵。这时,一支波斯边防军从亚美尼亚攻入,沿着黑海沿岸到达本都。皇帝并没有率军前去阻挡,而是攻入空虚的亚美尼亚,占据了一部分先前丢失的领土。波斯将领沙赫尔巴拉兹很快意识到后路不保之危险,迅速撤退。


希拉克略的军队并不急于应战,而是采用游牧民族的作战方式,佯攻撤退消耗敌人。双方最终在东比提尼亚遭遇,凭借精锐骑兵出其不意的突袭,罗马人赢得了Battle of Ophlimus(奥弗利姆斯之战。波斯人撤离了该地区,这场战斗并未决定性地改变局势,也没有造成严重的损失,但胜利极大地提升了罗马军队的士气。到夏末,皇帝已经组织起了一支经验丰富的军队。然而,皇帝在夏天不得不返回君士坦丁堡,以应对撕毁和平条约的阿瓦尔人威胁。


来自阿瓦尔人的持续压力迫使希拉克略返回巴尔干地区,邀约阿瓦尔可汗进一步谈判。谈判地点选在距离君士坦丁堡90公里的Heraclea(赫拉克利亚。凭借优秀的情报工作,皇帝得知阿瓦尔人计划伏击抓捕他。险些在谈判过程中成为阶下囚的皇帝,只能以一笔更大贡金为代价才得以脱身。


第二阶段


在处理完巴尔干地区事务后,希拉克略再次领军来到前线,准备落实与突厥人夹击波斯的计划。双方决定沿着阿拉斯河行军,以今天的阿塞拜疆为跳板,南下攻入波斯领土。另一个好消息从帝国谍报人员中传来(大概率是商人),库斯老二世正在南下的必经之路上训练新军;如果能奇袭成功,俘获波斯王,将局势一夜扭转,天下可定。


在罗马大军进攻期间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夏至时节,空气开始变得潮湿,给罗马军队带来了清爽的气息,军士们相信这是上帝的眷顾,预示他们必将获得胜利。在拜火教圣地塔赫特苏莱曼操练新军的库斯老二世完全没有发现数万罗马大军前来。等到兵临城下,波斯王也只能带着精锐先行逃跑,把那些训练不足的新兵推上前线阻挡罗马人。希拉克略迅速赢得胜利,因担心遭到埋伏放弃追击,转而掠夺并摧毁了这座伊朗人的圣城,以报复耶路撒冷陷落之仇。



在结束了劫掠行动后,希拉克略带领军队返回亚美尼亚的基地,招募新兵并准备过冬,同时等待来年春天西突厥可汗的大军前来支援。与此同时,库斯老二世因战败而面临来自朝中大臣的指责,为了防止叛乱,他动用了大量资金,召集三路波斯大军,试图合围驻扎在亚美尼亚的罗马军队。面对这种危局,新招募的罗马士兵开始逃跑,导致老兵们爆发哗变,要求希拉克略带他们返回帝国本土。


斯的三路大军因指挥官之间各怀心思,未能有效协同作战。首先是训练不足的南方军团率先与罗马军队接触,面对步步逼近的波斯军队,那些与皇帝并肩作战多年的老兵们认为自己有义务捍卫罗马的荣耀。这一信念迅速提升了士气,罗马军队反击得力,击退了来犯的波斯军团。得知南方军团失败后,另外两路波斯大军依旧没有协同进攻,而是各自为战,结果接连败北。 


在连胜三路波斯大军后,希拉克略再次接到来自君士坦丁堡的紧急军情:阿瓦尔人纠集了庞大的军队,准备大举入侵帝国腹地。希拉克略不得不暂停对波斯的进攻,准备返回拱卫帝都。然而,败将沙赫尔巴拉兹并未放弃,他带着波斯残军紧紧尾随罗马军队,伺机寻找任何破绽。为了解决这个威胁,希拉克略出人意料地率军南下进入卡帕多细亚,发动突然袭击,赢得了Battle of Sarus(萨鲁斯之战,波斯军队几乎全军覆没。


第三阶段


希拉克略决定留在边境,继续威慑波斯军队,而只派遣一支老兵大队回到君士坦丁堡协助防御。凭借坚固的狄奥多西城墙和帝国绝对优势的海军,波斯人难以提供任何有效支援。蛮族缺乏攻城技术和稳固的补给线,大概率会无功而返,最终四散而去。事实证明,皇帝的预判是正确的。而在波斯国内,库斯老二世因连年战败、高额赋税、和东部游牧民族大举入侵的威胁,全国爆发了大范围的叛乱。 


与此同时,波斯大将沙赫尔巴拉兹虽手握重兵,却选择驻扎在叙利亚按兵不动,公然无视沙阿的命令。希拉克略几乎没有遇到抵抗,再次挺进亚美尼亚,这次他的目标是波斯的附庸——伊比利亚王国。伊比利亚王斯蒂芬一向支持库斯老二世的战争计划,因此成为希拉克略的下一个打击对象。根据十世纪亚美尼亚著名历史学家Kagankatvatsi(卡甘卡托瓦齐)的记载,西突厥可汗统叶护已经围攻了高加索的重镇第比利斯,随后希拉克略率领他的军队加入了突厥人。 


在第比利斯的攻城营地中,两位领袖会面。统叶护可汗骑马来到希拉克略面前,见到皇帝后亲吻他的肩膀并鞠躬,表现出极大的尊敬。作为回应,希拉克略拥抱了这位蛮族统治者,称他为自己的“儿子”,并为他戴上自己的桂冠。在随后的宴会上,突厥的首领们收到了大量贵重的礼物,而可汗则被承诺将迎娶希拉克略的独女Epiphania(伊皮法尼亚)。作为回礼,突厥可汗赠予希拉克略一支骁勇善战的辅助军,以加强罗马军队的实力。



罗马突厥大军轻而易举地攻克伊比利亚首府第比利斯,公开支持波斯的国王斯蒂芬被公开处决。希拉克略扶持上一任国王之子Adarnase(阿达纳尔斯)为新伊比利亚国王,作为惩罚,国王的权力被削弱,领土被分割。



第四阶段


当军队利用冬季休整期间重组后,皇帝希拉克略再次挥师前往高加索地区,率领军队一路南下,烧杀掠夺,成功突入波斯腹地。这一切使得波斯宫廷陷入恐慌。经历了长达15年的消耗战,库斯老二世的军队早已疲惫不堪。曾经追随他的老将大多已去世,老兵们所剩无几。无奈之下,库斯老二世不得不采取极端手段,通过释放犯人和强制服役等方式招募新兵。然而,许多地方的势力仍然选择按兵不动,观望时局。由于冬季将至,突厥人担心冰雪会封闭高加索山脉的通道,开始逐步撤军,计划来年再战。




面对盟友撤离,皇帝为了稳定军心发表演讲:“亲爱的主内兄弟们,你们要明白,这世上没有人能成为我们的真正依靠,唯有那位创造万物的上帝和祂所拣选的圣母(玛丽亚)与我们同在。祂要向世人显明祂的威严,因此祂会赐下祂的援助。” 



这时,已经无将可用的沙阿启用了一位以勇敢著称的贵族Rhahzadh(拉赫扎德)来统领泰西封外围的防御部队。尽管拉赫扎德并无丰富的军事经验,但他行事谨慎,一直避免与罗马军队交战,只是尾随他们,等待适当的时机。


希拉克略选择在旧约圣经提到的大城尼尼微附近扎营。拉赫扎德判断,失去突厥援军的罗马军队不敢发起正面决战,可能会采取游击战术,寻找波斯防线的漏洞。出乎意料的是,希拉克略突然从南方发动了正面进攻,逼迫拉赫扎德不得不在尼尼微平原上集结他的军队,准备与罗马军队决一死战。拉赫扎德将他的军队布置成经典的波斯三翼阵型,并率领精锐骑兵率先发动突击。


希拉克略精通莫里斯的《战略》,他故意装作撤退,诱使波斯军队追击,从而导致波斯骑兵与步兵脱节,阵型混乱。抓住时机,希拉克略下令反击,罗马的重装骑兵从两翼发起冲击,对波斯步兵侧翼与后方发动奇袭。与此同时,罗马长枪兵聚集在一起,阻挡波斯骑兵的冲锋。波斯军队阵脚大乱,希拉克略如同百年前的凯撒,骑着他的栗色爱马Dorkon(多尔孔)冲到最前线,鼓励士兵奋战。 



在战斗进入高潮时,波斯将领拉赫扎德突然发起挑战,要求与希拉克略单挑,希望通过这一举动震慑罗马军队,迫使他们撤退。希拉克略勇敢地接受了挑战,双方策马相对,挥舞武器在战场上对决。在上帝的力量和圣母的庇佑下,希拉克略在一次冲锋中击败了拉赫扎德,一击斩杀了这位波斯将领。战斗并未就此结束。就在拉赫扎德倒下后,他的卫队并没有放弃,希拉克略被长生军士兵围堵,经过短暂交锋,希拉克略击倒一名。然而,另一名敌人突袭,手持长矛刺中了皇帝的嘴唇。尽管受伤,希拉克略仍旧将对手击倒。而他的战马多尔孔在混战中也受到了多次攻击,一次长矛刺中了它的大腿,一次重剑砍中了它的脖颈,所幸由于多尔孔披有厚重的具装,这些攻击并未造成致命伤害。 


随着拉赫扎德的阵亡,波斯军队的士气迅速瓦解,尽管他们没有立刻放弃,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然而,波斯的三位副将和许多军官纷纷阵亡,波斯士兵逐渐失去了斗志,最终全线崩溃。罗马军队随即发起追击,波斯大军几乎被全数歼灭。战后,按照罗马传统,希拉克略将拉赫扎德的盾牌和胸甲作为战利品带回,并以此象征帝国的最高军事荣誉—Spolia opima(最高战利品)



第五阶段


在取得尼尼微战役的决定性胜利后,希拉克略为了巩固胜局,派遣使者前往埃及找到波斯将领沙赫尔巴拉兹,表示罗马将支持他争夺波斯王位。同时,希拉克略将这一消息散播出去,引发了波斯境内的动荡。各地有实力的波斯将领听闻消息后,纷纷按兵不动,拉赫扎德残部与其他忠于库斯老二世的勤王军队逐渐向泰西封聚集。为争取时间,库斯老二世不得不迅速撤往东方山区,试图为集结新的军队赢得机会。


在这段期间,希拉克略带领他的军队在波斯境内欢庆圣诞节。他们在未遭抵抗的情况下进入库斯老二世位于达斯塔吉德的皇家别院,夺回了过去近百年罗马丢失的300多面军团旗,以及大量的财富和物资。别院中的珍贵财物包括乌木、丝绸、糖、香料和银块等。希拉克略下令焚毁这座城市,将其彻底摧毁,使其无法重建。库斯老二世在逃入山区后,试图组织残余的力量,保卫波斯首都泰西封。



为了促成和平,希拉克略给库斯老二世修书一封,写道:“我并非追击你以求灭亡,而是渴望和平。我无意摧毁波斯,但你的一再逼迫使我不得不采取行动。让我们放下武器,共同拥抱和平吧!免得双方两败俱伤。” 

库斯老二世并没有屈服,他继续派出使者召集部队,希望能够集结军队卷土重来。与此同时,波斯的贵族们却开始对库斯老二世感到不满。他们愤怒地抱怨:“我们的财产被搜刮,兄弟被驱赶作战,国库空虚,战争还要持续多久?我们的道路和关口还要被封锁多久?我们能忍受他对国家的压榨到何时?” 

在波斯内部矛盾加剧的同时,外部局势也愈加紧张。就在希拉克略向泰西封进军之时,波斯宫廷内部的贵族们兵行险招,发动政变,释放了被库斯老二世长期囚禁的贵族和王室成员。莫里斯的外孙Sheroe(谢罗埃)因其罗马血统和父王宠爱另一位妃子而被监禁,但此时他被推上了王位,加冕为喀瓦德二世。上位后,谢罗埃立即将所有兄弟处死,确保了自己对王位的控制,但他实际掌握的权力十分有限,各地将领仍然按兵不动,控制权几乎落入了支持他的贵族手中



混乱与和平

AD628 - AD630


喀瓦德二世成为万王之王后并没有多少权力,因常年的圈禁而没有任何党羽,在外静观其变的将军们并不接受他的调遣。支持他的大贵族们只是把他当做牵线木偶,最后逼迫他处死自己的父亲,表示共治只是罗马人的传统。


沙赫尔巴拉兹得知罗马在尼尼微的胜利后,迅速撤回埃及,试图自立为埃及之王。然而,当地人并不欢迎波斯统治。随着泰西封传来的坏消息,沙赫尔巴拉兹派遣使者联系希拉克略,表示自己所做的一切并非出自本意,而是奉命行事。他请求皇帝允许其返回波斯,并承诺赔偿所有对罗马的损失,归还真十字架。希拉克略考虑到吞并波斯并非易事,决定支持沙赫尔巴拉兹继任波斯王位,同时相中了沙赫尔巴拉兹信仰基督教的儿子作为联姻对象。


最终,沙赫尔巴拉兹成功攻占泰西封,并推翻了喀瓦德二世,随后归还了从耶路撒冷劫掠的真十字架。这一事件令希拉克略的声望达到顶峰,他亲自步行将真十字架带回耶路撒冷,象征着基督世界的胜利。





凯旋颂歌


普天同庆,高声欢呼上帝!让我们以喜乐侍奉主,满怀欢愉地进入祂的圣殿,欢欣鼓舞地敬拜祂!要知道,耶和华是我们的神,祂创造了我们,我们不是自我创造的。我们是祂的子民,祂牧养的羊群。带着赞美进入祂的殿门,怀着感恩进入祂的院子!歌颂祂的名!因为基督是主,祂的慈爱永远长存,祂的真理传承万代。天上欢呼雀跃,地上载歌载舞,海洋欢腾澎湃,其中的一切也都随之欢欣鼓舞!让所有基督徒献上赞美与荣耀,心中充满感恩,因祂的圣名而满怀喜乐!


曾经狂妄自大的库斯老二世,如今已被推翻,傲慢的王已覆灭。那个胆敢挑战神的狂傲者,如今已被击倒,打入了阴间。他的记忆将从人世间抹去。他曾以傲慢和藐视的言辞对抗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真神,以及祂圣洁无瑕的母亲,天主之母、永远童贞的马利亚。如今,这个不敬虔的罪人已堕入毁灭的深渊。他的恶行报应在自己头上,他的不义最终也落在了他自己的身上。” 



罗马与波斯之间的百年战争是一场漫长且残酷的冲突,耗尽了两大帝国的巨大资源和人力。无数生命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逝去,数不清的家庭流离失所。虽然战争中的战役有胜有负,但两大帝国在这一漫长的冲突中却未能从中获得任何实质性利益。战争让波斯内乱四起,权力争斗层出不穷,政局长期陷入动荡不安。与此同时,罗马帝国的国力也在战争中不断削弱,边防日益脆弱,内部矛盾加剧,经济陷入衰退。两国的持久对抗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也为未来的权力真空埋下了伏笔。正是这种权力的真空,为新的势力提供了崛起的机会,改变了地区的政治格局,开启了历史的下一个篇章。


限定在AU
独立作家、摄影人、古罗马与古典时代历史爱好者。 中国读过书,澳大利亚读过书。中国上过多年班,澳大利亚上过多年班。看过的多,就想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