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门兜的时尚早晨
既然已经看到南门兜大榕树,那么南门兜就在左近了。
南门是福州古城的市集中心,“兜”在福州方言里有附近、在这里的意思,口音之妙,绝无仅有。果然,往前走不到百米,就看到“南门兜”三个字出现地铁站入口。
地铁站隔着八一七路的对面,是著名的乌山公园,一座乌塔就矗立在山丘上。乌塔,全名崇妙保圣坚牢塔,八角七层,角坐“垂脊佛”。跟老家四角五层同样始建于唐朝的泖塔比起来,更加膀阔腰圆。作为舶来品的塔,在中国以各种形式、造型出现,并且被赋予更多寓意,更加体现中华文化包容兼收的博大胸怀。
再往前走,看到巷口一块牌坊:朱紫坊,以为就是什么坊了,就走了进去。后来才知道,朱紫坊并不属三坊七巷,却更在三坊七巷之上。朱紫坊是一条古巷,位于安泰河南岸。巷跟河都不甚宽,路是石板路,河是静水河。石板路青青,静水河盈盈。幽静、简单,有一点像刚睡醒时朦朦胧胧那样的清新尘土气息。河边巷边有榕树,不下数十株,在凌晨阴暗的天色中,更像《古墓丽影》里的吴哥窟丛林。都是枝连根根连枝,枝桠垂髯的黛绿色大榕树。鸟们或鸣或扑棱其间,好像《第五元素》里的飞车穿梭在天空街道那样自由自在。
巷内有萨家大院、方伯谦故居等名人宅邸,古代亦是孔庙、县学等学院云集之地,因学子众多,有“路逢十客九青衿”一说。
朱紫坊因宋朝通奉大夫朱敏功四兄弟俱登仕门,“紫气盈坊”而名。安泰河原为罗城护城河,《榕城景物考》这样描述:“安泰河……为罗城南关,人烟秀错,舟楫云排,两岸酒肆歌楼,箫管从柳阴榕叶中出。”可见其时繁盛。榕阴匝地,巷坊交错,酒市笙歌,正是:“人在画楼犹未睡,满堤明月五更湖。”大概古代的学子都是唐伯虎那样的风流才子。
从朱紫坊出来,继续前行,从吉庇巷拐上南后街即到三坊七巷区域。三坊七巷是福州历史文化街区的代表作,近年来刻意打造,形成极大的人流气场。我们在清晨到达,街面还不热闹,店铺多还打烊,一株树冠被修剪成“心”形的大榕树周围,已经有人在拍照打卡。这是别具一格的榕树修剪法。如今单纯给人看传统老建筑讲曾经的老故事,未必能吊得起人们的胃口,通常人们的胃口是被美食和新颖不落俗套的东西吊起的。游人渐渐增多,上午十点钟光景,南后街及各个巷坊已被挤得水泄不通。
肉眼可见的三坊七巷不足以代表福州的历史底蕴,但南后街区域毕竟曾是名人的摇篮。冰心出生在隆普巷内,为千千万万中华好儿童点燃了“小桔灯”;林徽因祖籍衣锦坊,演绎民国才女风范,锻造出中华建筑艺术之杰出成就;郁达夫寓居光禄坊刘家大院,由此屐痕处处于闽浙皖一带山水,所著游记文笔之简净、学识之渊富、寓意之深邃虽霞客亦不能比。
在三坊七巷走马观花,于人群中刻意体会“到此一游”的感受,不失为一种真诚对待旅游的态度。在纪念品店里看到能代表此地的明信片,似乎又回到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寄一张给老家的自己,让旅程无限延续。
南门兜,古代福州城最热闹的地方,集中了福州的古城、山水、街坊和人。乌山有乌塔,于山有白塔,一西一东稳扎兜里,风水也好,风景也好,一一留住不放。
听说位于吉庇巷的“朱紫坊蹄髈”为网红餐馆,我们找半天几次迂回才找到,当然人满为患。不过荔枝肉、醉糟鸡跟厦门的海蛎煎一样滋味平平也未见长,鱼丸肉燕似乎也非行家所制。虽说美食并不会百分百适应每一个游客,但作为游的内容,吃当地美食是出游的必须环节。我们住的聚春园福州大酒店以佛跳墙见长,说不定会去点上一盅。
2024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