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几:漫步张马

文摘   三农   2024-07-03 20:23   上海  


漫步张马

高几

我漫步在美丽乡村张马村的田圩、绿道、泖岛,眼前跃动的是金黄的稻海、翠绿的林带和小巧且姹紫嫣红的野花。不施粉黛又质朴敦厚的农舍像大地母亲孕育的天然居所散落在村的各处,黄藤在枝头跳跃,白鹭在水上掠食,点缀也组成了这一方乡村乐土。

张马村位于我的家乡,虽在九峰之外,却处三泖之中,更因民善人美,成为江南朱家角的传奇。

到张马村,须经过沈太公路。

沈太公路原是碎石机耕路,两边大片沃野,或老翁牵牛而过,或壮年脚踩手扶拖拉机在田里耕耘,或农妇在路边扦豆,或鸭鹅在小河中嬉戏,数屡炊烟升起的农村景象,朴素得像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然后碎石路升级为水泥路,路平了,出行方便了,却多少留下了斧凿的痕迹;当水泥路升级为沥青路后,一切似乎在朝着更美好的方向前进,路面细腻平稳略带弹性,灵动如长长的黑绸,无论是车轮还是脚步,都喜欢流连于斯。一条路三段时期的形态,演绎了张马村由贫瘠粗犷返璞归真于千年前就筑成的江南水乡灵气的故事。

当我漫步在张马村,我会到“寻梦园”沉入浩瀚的紫色薰衣草海洋,寻觅香薰的来源;我会到“泖塔农情园”辨识瓜果蔬菜的种类,体味少年时的天真;我会到“田垄间”喝一杯手磨咖啡,让心潮归于宁静;我还会在遍野的田圩上、修长的绿道中徜徉,呼吸最自然最真实的空气,消遣最浪漫最自由的时光。我更会朝着泖塔的方向眺望。它不仅仅是矗立在泖岛的泖塔,它也是我心里的塔。因为它曾经是三泖之地的文明坐标,而今是张马村鱼米之乡的人文坐标。

张马村所处之地原来波澜壮阔,大泖、圆泖、长泖三泖汇流,东望大海,西去五湖。1100多年前,唐僧如海在泖中淤积之地筑塔建寺,是为泖塔的由来,历代文人骚客途经此处,或留或过,莫不额手慨叹,留下美文妙诗。如今,随着岁月涤荡、地质演变,泖湖沉淤,三泖仅剩圆泖一角,称为泖河,上接拦路港,下流黄浦江,留下别具一格泖岛泖塔之景,造就张马村之江南人文底蕴。

小时候,我亲见到这苍凉的古塔,只一眼,就把它牢牢烙在心头:斑驳的墙,朽断的椽,在大片已经落叶的桃树包围中,残瓦上立着细草,丝丝发抖。我站在泖塔的对岸,用泖河里的水,“为了泖塔,干杯!”

我对这座真实的塔产生了苍凉的敬意。我想象着桃花盛开中的它,那么青楞,那么单纯,还有着那么一点朝气。泖塔的断垣残墙在凄凄长草丛中诉说着历史的柔肠,沿着塔中的木梯攀缘而上,踩着的是沉重的回想。这个狭长的河中小洲承载着多么触人心动的文明。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劳作生息;至唐而达鼎盛。这是几千年的生命之洲啊!

我回味着塔成之初的泖塔,它应该是哪种颜色?怎样的姿态?它必定是傲慢而庄严的,它其实也和善而体恤,白天让人们沉静,夜晚“标灯为往来(船只)之望”,在晨钟暮鼓中守望一方乡土,护佑一方百姓。张马村就孕育在这一片祥瑞之中。

上世纪90年代,张马村泖岛被开发成太阳岛,让更多的人认识泖塔,认识张马村。1996年,泖塔被修复,再现靴脚式围廊柱础、起翘的屋檐等泖塔原貌,让中国古建筑艺术在张马村焕发新颜。1997年,泖塔被国际航标协会宣布为“世界航标遗产”,并列入世界历史文物灯塔。这一切,预示着张马村已经在跑道上蓄势待发,只等一声令下。

2014年以来,张马村以“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为主题,疏浚河渠,清理宅前屋后,种草栽树,塑造自然乡村形态。同时,开发并打造村落旅游、民宿产业,植入“最江南”人文元素,与更多的人分享“美丽乡村”成果。自此,稻香鱼肥、花艳水秀的和美景观重返三泖胜地,田头屋后又飘来田山歌高亢而朴素的旋律,这是劳动人民的旋律。

2019年,张马村成为国家4A级景区;2020年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如果没有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战略,如果没有张马人民的勤劳苦干,“美丽张马”何时能实现?

2023年10月,经过九个月的修缮,泖塔又一次荣光焕发,如海僧筑塔之时,大概也不会料到泖塔会有如此优渥。泖河里的水一如既往向东海流去,只有它千百年来目睹着所有的变化,只有它最懂泖塔的心曲。文明的进程一步步走来,曾经的“川鱼沙鸟,芙蕖菱芡,参差历落,钟磬之音泠泠然,与波浪相答”已经跃然而出。海洋越退越远,灯塔的光越来越近,“月出东海,波澄如镜,流光荡漾,直是浮金刹舍”的奇景已经不远。张马村的“田园张马”梦又一次启动。

“为了泖塔,干杯!”

“为了张马,干杯!”

“烟沙回驭日,香海逗帆初。雨挟涛声急,云濛树势疏。雨涯宁辨马,后夜忽闻鱼。不是毗耶室,匡床得晏如。”漫步张马村,跟董其昌一样在《泖塔坐夜》,真的很有味道。

2023年11月7日改成

高几作文
在岁月中慢慢老去,于是有了一些感悟、收获和遐想。虽然文字拙劣,都是一字一句用心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