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蓝|北大老潘说电影《芙蓉镇》2368

文化   2024-09-20 00:02   广东  

       老潘说电影《芙蓉镇》(贵州之行4)

   贵阳,820日晚餐,陈大状约请一些老友餐叙。出席有不少贵州老朋友,还有老孙老潘等多位。我正好到贵阳,也被陈大状邀去,忝陪末座。

   都是多年的老朋友,酒兴浓时,话题跟意识流一样,互相接来接去,就说到了改开的八十年代中前期的文化艺术方面。老潘多年前主持沪市宣传部。他说,谢晋的《芙蓉镇》项目,是他批复后投入拍摄的。电影一公映,影响巨大。其他方面不说,就连湘西永顺王村镇,就此更名芙蓉镇,而且电影拍摄的当地若干外景地,以及米豆腐,都成为游客的喜好。

   大家笑说,王小帅电影《寻枪》把贵阳远郊的青岩镇也给抬了出来。文学和电影电视作品感染力强大的,具有如此点石成金的能力。欧美也一样。阿凡达带热了新西兰好几处名胜。

   餐后我把上影厂1976106日之后有重要影响力电影查了一下,《天云山传奇》,还有《巴山夜雨》,都是我印象很深的电影,当时叫好又叫座,响应了时代的需求,说出了群众唾弃极左,拥护改革开放促发展的心声。

   老潘说,当时厚泽部长主张三宽,他在上海就落实三宽。在芮杏文书记支持下他发起的上海文化发展战略讨论,给上海和全国学界,贡献了一条新的思路。至今想来无愧于时代。实际上呢,老潘也给贵州文化做了点贡献。

   我曾看到报道,20231118日,上海籍资深摄影艺术家,国际全景摄影家协会(IAPP)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贵州学派专家委员会总顾问潘维明摄影作品展“黔影贵摄—潘维明入黔摄影42年大观”,在贵阳市花果园博央艺术国际交流中心六悦美术馆开展。朋友告诉我,四十多年前,贵州风光的第一张彩色图片,是老潘拍摄的。

   老孙也感慨说,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这批随着改革和时代变迁脱颖而出的中青年,到今天都鬓毛衰白,进入老境。大家也都随着时代和时局的变迁,从最早的激进革命派,转变成持重的改革派,再变而成谨慎的改良派,到今天基本都成了保守派。所谓保守派,只是个人的内在保守,保守住自己的改革改良的初心和自己的为人准则。某种意义上算穷者独善其身吧。还要维持好健康,等以后机会喝一次大酒呢。

   贵州在座的各位朋友们,当时也在各自岗位上,着力推进贵州的改革开放讨论,为贵州的改革和发展鼓与呼,献计献策,并在实际工作中推进之。忆及当年,都不胜唏嘘。

   198712月贵州中青年理论工作者与上海社会科学院在贵阳郊区花溪共同主办的东西部中青年对话,我从北京赶到贵阳参加,躬逢其盛。也对当年贵州中青年理论工作者的思想活跃程度留有深刻印象。

   陈大状见此顺水推舟,就此请大家各自清理一下各自对当时工作的回忆,下次再餐叙以此为主题聊聊天。对此大家都积极响应。

老潘用的是他持有专利的潘氏广角镜widepan (借来的图)

      贵阳,甲秀楼与南明河。以下两图芙蓉镇,米豆腐都是借来的。




邹蓝新山海经
经济学研究员/教授,散文作者,前中国社科院、国家体改委、中信研究所研究人员、UNDP\x5cUNESCO和英国大学、香港工作,研究西部发展和国际经济。关注水与环保,西部和农村反贫困,主要内容:经济文化社会观察,旅行笔记,环保和反贫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