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士,国家博士与状元 2342
邹蓝/文,图
陈正祥教授的《中国历史文化地理》下册589页(论及方志的文化和地理价值)有几句话,让我对中国现代历年博士教育和博士数量与古代的进士对比产生了兴趣。
陈正祥教授说,在科举中最受重视的为进士,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学位;大致有点像现代的Ph.D(哲学博士)。但大多数时期,所定标准较美国目前泛滥(东方大国“东大”现在显然泛滥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只能降一级看待)的博士学位为高。陈教授应该说的是人文学科方面,因为科举只考现在所谓的国学,经史子集等。
顺便说一句,越南语,大学生被称为举人。而博士,则称为进士。越南汉字废用也没有过百年,文化教育基本上跟着中国中央王朝走了近两千年。他们的如此理解,倒是可以侧面理解古代学位与现在的大致关系。
科举时代,读书人中举后,就有了当官的资格。文学形象范进中举就是这么个故事。至于进士,那还高于举人。
我基于陈教授的判断说,进士可能比不上法国早先三阶段博士(doctorat de troisieme cycle)时期的国家博士学位。这个国家博士doctorat d’etat,都是法国学界功成名就的人才进一步努力能有可能拿到的学位。如果简单类比,国家博士的持有者,学术地位上应该相当东大的名校校长或者院士。
已知清朝296年出了114个状元。这也就是说,还有114个榜眼和114个探花,总共342个。我之所以将一甲的前三名都列出,是因为这相当于三年一次科举考试的冠军、亚军和季军。有时加考一次,称为恩科。即科举制度中于正科之外皇帝特恩开科取士。可能清朝的这114个里头,就有恩科的状元。我不细究,那是历史学家的事。
三甲中的一甲考生,待遇是进士及第;二甲则是赐进士出身;三甲则是同进士出身。都是进士,也就是陈正祥教授说的相当于人文科的Ph.D 哲学博士。而前三的国家级状元、榜眼和探花,则有点像法国的“国家博士”。不过现在法国这两级博士也合一了。
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会试,是正科或称科班出身。会试后举行殿试。此外还有“恩科”。 恩科始于宋,明、清亦用此制。若正科与恩科合并举行,则称恩正并科。估计是皇上特别需要用人而开恩科。我觉得可能是皇上特别开恩的事,故称恩科。雍正刚入主大宝时,开了恩科取士,结果出了乌龙猫腻,自己助手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璐背黑锅给处死。电视剧里有这么一段剧情。后来我偶然在江阴的江苏学政衙门看到,张廷璐当过江苏学政。
一甲前三,起码榜眼和探花学问实力绝对不会与状元相差很多。因为殿选时,皇上的印象与好感,高于评分的第一。
清朝近3百年出状元114个。而现在泡沫状元多如牛毛。
顺便说一句,本乡本土的考试是童试,考中就是童生,算有了读书人资格,可以吃国家补贴了。然后参加省级乡试,合格者就是举人,有了当官资格。然后再是国家级的会试,合格者叫贡士,意思是为朝廷贡献的人才。最高的是殿试,一般是皇上主考。殿试没有合格不合格之分,只有名次之分,一甲二甲三甲。而一甲第一第二第三名,由皇上定夺,授状元,榜眼,探花之称。
科举时代,全国三年出一个状元。现在状元已经被大大庸俗化了。
我这就来估算一下全国地级市和省级行政区每年高考产生的所谓“状元”数量。
全国含港澳台,一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鉴于港澳台考生不参加大陆的统考,因而省级所谓“状元”数量,不含港澳台三个地方,则是31个;另外地级市和地区有293个地级市、7个地区、30个自治州、3个盟,合计333个地级区划。那又有999个(前三,包括二三名)。
大陆高考中,31个省级行政区每年会出现一个省级总分第一名,这就是现在喧嚣泡沫中的所谓省“状元”。
鉴于科举时代的一甲前三,状元之后有榜眼和探花。顺便调侃一句,武侠小说中有一个人物形象李探花,以小李飞刀著称,也是武侠世界中的一等一高手。估计这是中国最有名的探花。
高考每个省既然有一个所谓的“状元”,那么肯定也有第二第三这前三位。这二与三,我不用总分算,而是用各省区的文科总分最高和理科总分最高的所谓文科“状元”,与理科“状元”来替代。至于谁是榜眼,谁是探花。看官自己定。偏好文科的将文科“状元”看做是榜眼,偏好理科的将理科“状元”看做是榜眼都可以。
然后我们再来看地市级的总分第一和文科第一与理科第一,原理上也可以按现在泡沫说法说是地级状元,榜眼和探花。
再往下到县级行政区包括地级市的区,那就多如过江之鲫,我就不提了。校状元啥的,学校为自己声誉都会吹一阵,以为扩大高分中考生入读。
想想啊,31个省级行政区每年出93个“状元”,即31个总分第一,31个文科第一和31个理科第一。
全国333个地市级行政区,则会出999个第一(总分和文与理)。
考虑到省级“状元”一般也都持有地市级“状元”头衔,那么93个省级“状元”,也都含在999个地市级“状元”群里。那么全国每年都会有999个地市级“状元”进入高校,其中有93个持有省级“状元”的名号。
清朝296年才出114个真正的状元,另外还有114个榜眼和114个探花。总数也就342人。平均每年一个多一点。
现在的所谓“状元”不是泡沫状元是什么?
在全国从985、211到两年三年制的职业技术学院各档次院校里,当年新生中,估计每个年级可能都有全国无数的高中的校级所谓状元榜眼探花,也可能有县与区的状元榜眼探花,直到省级的前三。
在211的当年新生中,可能会有一些地市级的状元榜眼和探花。而多数地市级的和省级的状元榜眼探花,主要集中在985院校,尤其是老的名校比如清北上交人大浙大等等。县区级的状元等,可能主要在二本,乡镇级校级的前三,可能在大专等。
我认为,这999个人里头不全是小镇或街道做题家,其中肯定有思维敏捷的有天赋的孩子。但是最近有关高校和研究机构追踪一些高考“状元”的后来职业轨迹,发现没有一个走在各行专业的最前列作为领先人物。
家长多是为虚荣,学校当自己是优质教育的招牌,但真把泡沫“状元”头衔当回事的孩子,多半会在进了高校后幻灭。
比方说, 县区级运动冠军到地市级运动会,可能连名次都拿不上。而地市级冠军,大部分到省级运动会也不出彩。而省级冠军,到全运会,多数能进入决赛就不错了。
这就是县区级自我感觉不错的所谓“状元”,与地市级“状元”同班时可能面临的幻灭感。而地市级“状元”也是豪情万丈要大干一场的样子,到了985院校的班里,跟一两个省级“状元”同班时,也会觉得自己怎么着都赶不上人家。
越把自己的“状元”当回事,可能感觉就越糟糕。
进了高校,是低段位“状元”的学生,就应该把泡沫“状元”的虚荣放下归零,重新起步才对。
2023/11/21,2024/8/12巴黎奥运会闭幕日
巴黎Fontenoy广场联合国教科文UNESCO总部
伯明翰大学,1985
往事不堪回首,俺在该读书时,弄到乡下去劳动几个月,这是同班女同学的合影。那是男女授受不亲,合影都木有整个班在一起。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