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蓝|贵州高原来回 2345

文化   2024-08-27 21:21   广东  


    8月14日至8月27日,做了一个深圳到贵州的来回,得了14天的黔中清凉。

    15日的定时发布之后,因特意没带笔记本电脑,到27日回家后才更新。

    8月14日,G2946次深圳北到贵阳北,10:05发车,下午4点前到达贵阳北。应约,下地铁贵阳1号线到观山湖公园站。随即等车去红枫湖后湖,与老友张G夫妇,老戚,老王,老杨游艇转红枫湖,然后,老戚,老王,老杨三个各挂一个跟屁虫下湖游泳。我与老张喝茶聊天。湖边农家一顿晚餐。

  8月15日,从贵阳市奔袭花溪,为了一顿花溪牛肉粉。随即继续奔向青岩古镇和中铁·青岩健康小镇看喜山文化艺术中心的展览。一行十人左右。感觉,青岩古镇红尘万丈,高度商业化。既如此就没必要卖门票了,让游客多多益善,有助于商业。因为持有广东良民证且满60岁,俺双重无须买票。喜山文化艺术中心,贵阳几位老友的老同学王六一,作为资深文化研究专家,正在办丝绸之路文物展,还有一个明清古家具展,更有一个他精心收藏的列国洋娃娃Doll展。

    8月16日,老友老周为张G夫妇饯行,他们次日离筑城赴昆明,我也忝陪末座。

    8月17日,没啥事,奔去遵义一趟。主要目的是体验一下黔北遵义市,也兼着去看看国军102师师长柏辉章的故居。该栋楼房,后来以中共遵义会议会址而出名。我没能进入,或者说我决定不进去,纯因为展馆方要求每个参观者都要扫美团的码,登记为美团会员。我一怒之下,就没进去,周边绕一圈看看。将另写一文说此事。

    8月18日,没事,歇着。或者说享受贵阳的凉爽。

    8月19日,原先贵州文化薪火乡村发展基金会的老朋友,相约花溪湿地一日两餐。聊天,遛弯。尽兴。有袁,李,杨,刘,曹,贾,于,柯,高,邹十位。都为黔东南州的乡村教师培训,乡村教育以及乡村卫生站做过贡献。

    8月20日,晚餐陈大律师SH兄做东,北京方明,北大老潘,贵阳几个文史界朋友出席,我也忝陪末座。餐前,近午我就出门,一路摸到贵阳富水路那边民生路蔡家街街口,找到贵阳著名的小吃金牌罗记肠旺面当午餐,然后一路重新认识贵阳的部分大街小巷,最后也是徒步到晚餐地点。

    8月21日,没事歇着。享受贵阳的凉爽。

    8月22日,在贵阳富水路附近的黔城故事午餐,老友老杨请几位亦师亦友的老同志吃饭。方明也在。晚餐另一老友老马做东。

    8月23日,老杨举行家宴,请几个老朋友吃饭,我也跟着蹭了。

    8月24日,是个周六。没事。于是早餐后出门去逛贵阳地标建筑甲秀楼,顺便看到8年前水还浑浊不堪的南明河(乌江支流),水质相当清。想出六个字,楼甲秀,河澄明。

    8月25日下午,应约去老友高宁家,参观他的中外电影摄影机收藏,主要是便携式或手提电影摄影机。这方面的收藏量之丰富,不仅是贵阳第一人,贵州第一人,而且还是中国第一人。北大老潘也一起参观。他精于照相机,还发明制造了潘氏广角镜。晚饭也是老高做东。

    8月26日,两车奔去安顺平坝县,先看天龙山五龙寺(传吴三桂之父在此出家)以及天龙屯堡。1987年11月在天龙屯堡俺看过一场地戏(军傩表演),2006年也上山到过五龙寺。但是两处一起看,今日是第一次。中午在天龙屯堡午餐。餐后即奔老友成-朱夫妇的山间乡居。安顺传统石板屋顶黔中老式房子的外观,内部则有些城市家庭的家具用具。独门独户,离最近的邻居五六十米,远一点坡下的则在百米开外。大门朝西开。门前一片玉米地和西红柿地。我开玩笑说,在这住几天,立马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且可采菊东篱下,悠然赏环山。离开时,老成夫妇和另外俩朋友,掰下三个玉米给我,我欣然手下。门前地里刚摘下来的,次日傍晚就带着黔中山里的味道到深圳了。

    晚上赶回贵阳,在号称世界最大小区,贵阳花果园,吃老友老王推荐的虾酸牛肉,贵州独山美食。因为老王在独山长大。

    8月27日,早餐后买了十根贵州的旱黄瓜,黄瓜味很足。又看到老玉米,得,再买四根。下午1:47分的G3735次车,在5点17分进深圳北站,从贵阳出发,第一站停的是肇庆东,广西没停。然后佛山西,广州南,林则徐烧鸦片的地儿,最后到深圳北。从黔中的清凉,回到了烈日炎炎下湿度高的珠三角。

       这黄瓜和玉米,很有可能昨天8-26还长在贵州的地里。27日就到了社区的菜店,给我买下后,当天带着贵州高原的绿色清香,到了珠三角。

    14天的主要动静,向各位汇报如上。

    感慨有三。深圳贵阳高铁,前一阵涨价,动车因此改为高铁,即D改为G,但是去程最高时速仅在296,没有到达300。而国人常识,高铁一般要在350时速。回程最高时速306。估计妥协在,车票贵了,车速也提了一点。也通过减少停站减少了在途时间。

    其二,贵阳公交车和地铁上,看到学生和小孩,与各自和大人交流,绝大多数讲贵阳本地话。相比吴语区的孩子都是别别扭扭的苏普,沪普,浙普,很为贵州的方言感到高兴。

    其三,贵州高原的云,让我有很深的印象。

    2024/8/27,急就于21:17。

贵阳,甲秀楼

老友成-朱夫妇的平坝县山居。

这三根玉米,出自前景的玉米地,

带着贵州高原清香的旱黄瓜和老玉米


邹蓝新山海经
经济学研究员/教授,散文作者,前中国社科院、国家体改委、中信研究所研究人员、UNDP\x5cUNESCO和英国大学、香港工作,研究西部发展和国际经济。关注水与环保,西部和农村反贫困,主要内容:经济文化社会观察,旅行笔记,环保和反贫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