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镇”兴】第134期:地狱之门——土库曼斯坦达瓦扎小镇(Darvaza)

文摘   2025-01-14 21:43   上海  

导语

坚持规模适度、突出特色、强化功能,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支持具有区位优势或独特资源的小城镇强化要素资源配置,发展成为先进制造、交通枢纽、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专业功能镇。支持远离城市的小城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增强服务乡村、带动周边功能,发展成为综合性小城镇。

——《“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城市与区域实验室(CCRL)联合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共同推出【乡村“镇”兴】专栏,持续关注国内外典型乡镇的发展,旨在为国内乡镇的建设提供案例研究。

图 地狱之门夜景

达瓦札是坐落于土库曼斯坦阿哈尔州的卡拉库姆大沙漠中的一个贫穷的小村落,因为一个被当地人称为“地狱之门”的天然气巨坑而被人知晓。地狱之门,即达瓦札气坑,是一个终日燃烧着无法熄灭的大火的巨坑,与它恐怖的名字相符,这个大火坑里的火焰在近50年里一直没有停止过燃烧。每当夜晚来临时,这个大火坑就是在漫漫黄沙中的唯一光源,熊熊燃烧的火焰甚至在几公里外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危险而又迷人的壮丽景色吸引了世界上很多的探险家前来此处。

本期【乡村“镇”兴】将介绍土库曼斯坦位于地狱之门旁的小镇——达瓦扎(Darvaza),通过研究达瓦札村落以及其所在州的概况和发展历程、“地狱之门”达瓦札气坑相关的成因、历史事件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结合达瓦札村落所在卡拉库姆沙漠的地理位置及地理条件,探索达瓦札的发展和“地狱之门”这一独特自然景观以及土库曼斯坦国家政策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将带给我们关于建设类似的处于极端地理条件,或是拥有独特自然景观的特色小镇的相关启示。


一、小镇概况

(一)地理位置

达瓦札(Darvaza)(40°15′N ,58°26′E)是位于土库曼斯坦阿哈尔州的一个村落,处于卡拉库姆沙漠的中部,在阿什哈巴德以北约260公里。达瓦札的土库曼语是Derweze,意为“闸门”。

图 达瓦扎地理位置

土库曼斯坦全国划分为5个州(省)和一个直辖市。这个直辖市即为土库曼斯坦的首都阿什哈巴德(Ashgabat City),5个州(省)分别为阿哈尔州(Ahal Province)、巴尔坎州(Balkan Province)、达绍古兹州(Daşoguz Province)、列巴普州(Lebap Province)和马雷州(Mary Province)。5个州之下有16个市和46个区。而达瓦札就位于阿哈尔州。

图 土库曼斯坦行政区划

达瓦札位于卡拉库姆沙漠的中心地带,周围全都是一望无际的沙漠。卡拉库姆沙漠的面积约为350000平方千米,从东到西横跨约800千米,从南到北宽约500千米。

卡拉库姆沙漠分为三个部分:北部高起的一部分、中央处于低洼处的沙漠、以及东南部有一连串盐沼地的卡拉库姆沙漠。卡拉库姆沙漠北部高起的那部分,表面已经被猛烈的风侵蚀。卡拉库姆沙漠的中部平原从阿姆河(Amu Darya)开始,以和河流一样的坡度一直延伸到里海(Caspian Sea)。约有不到10%的地区由月牙形沙丘(barchans)组成,在这些沙丘之间有许多洼地(takyr),它们被厚达9米的粘土覆盖,成为了该地区的集水盆地以收集稀少的降水;这些盆地中收集到的水使甜瓜和葡萄等水果的种植与生长成为可能。

除了这些月牙形沙丘,卡拉库姆沙漠还有各种龟裂地和盐沼地等。沙漠的河流和湖泊等水资源十分稀少,不过在阿姆河、捷詹河、穆尔加布河等流域的附近有绿洲。沙漠的大部分地区可供放牧,沙漠南部建有卡拉库姆运河。此外卡拉库姆沙漠还有硫磺、石油、天然气等丰富的矿藏。

图 土库曼斯坦地形图


(二)气候

土库曼斯坦位于亚洲内陆,其地形特点导致了非常显著的大陆性气候,温度在一天之内会表现出巨大的温差波动。土库曼斯坦一年的平均气温为14-16°C,夏天的温度很少低于35°C,并且在卡拉库姆沙漠的东南部,最高温度在阴天都可以达到50°C。相比之下,在冬季,位于土库曼斯坦最南部,与阿富汗接壤的Serhetabat的温度将会降至-33°C。降水主要发生在春季,且因为地区不同差距也很大,西北部沙漠的降水约为每年76.2毫米,而山区的降水为每年304.8毫米。

图 土库曼斯坦平均气温

卡拉库姆沙漠的气候与土库曼斯坦的气候大致相同,也属于大陆性气候,夏季漫长、炎热、干燥,冬季的温度变化较多但相对温暖。沙漠北部和里海沿岸地区7月的平均温度为26至28°C,卡拉库姆沙漠的中部地区平均气温为30至34°C。在1月份,卡拉库姆沙漠北部的平均气温为-4°C,南部为4°C,但沙漠一天之内的温差很大,温度可能在24小时内从-20°C波动到10°C。卡拉库姆沙漠的年平均降水量从北部的70毫米到南部的150毫米不等,降水主要发生在冬季和早春,其中一半以上发生在12月至4月,基本不会降雪。


(三)人口

土库曼斯坦2022年的总人口为620万,2020至2025 年的人口平均年变化率为1.3%。土库曼斯坦2022 年 0-14 岁的人口百分比为31%,10-24 岁的人口百分比为25%,15-64 岁的人口百分比为64%,65 岁及以上的人口百分比为5%。

土库曼斯坦的性别比例相对均衡,新生儿的男女比例约为1.04,15岁以下的男女比例约为1.03,15-24岁青少年的男女比例为1.01,25-54岁中年的男女比例为0.98,55-64岁群体的男女比例为0.89,而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男女比例为0.77。可以看到,随着群体年龄的上涨,土库曼斯坦公民的男女比例在逐渐降低。

图 2020年土库曼斯坦人口金字塔

据2000年统计,达瓦札所处的阿哈尔州的人口占土库曼斯坦全国人口的14%,占就业总人数的11%。以价值计算,阿哈尔州的农业产值占全国的23%,工业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31%。截止2005年,阿哈尔州的人口总数达到939700人,人口密度为9.67人/平方公里。

但达瓦札位于人烟稀少的卡拉库姆沙漠,在卡拉库姆沙漠,几乎每6.5平方公里才有一个人。卡拉库姆沙漠的人口主要由土库曼人组成,大部分是游牧民族。

原先的达瓦札村坐落在离“地狱之门”——达瓦札气坑相对比较近的地方,据1989年的人口统计显示,达瓦札村在当时的人口为1683人。但是在2004年,原先的达瓦札村落被废弃,所有村民被转移到了另一个村落,但仍有少数村民在相对远离地狱之门的地方建立了新的达瓦札村。现在,这个贫穷的村庄达瓦札约有居民350人,绝大部分是塔克族(Teke)的土库曼人,仍保持着半游牧的生活方式。


(四)经济

土库曼斯坦在2019年的GDP为452.3亿美元,其中农业占GDP比例为11%,工业占GDP比例为32.2%,建筑业占GDP比例为12.6%,交通运输业占GDP比例为9.9%,贸易占GDP比例为13.8%。土库曼斯坦主要产业为油气、纺织、建筑、农业、电力、化工、交通运输等。

而居住于卡拉库姆沙漠的游牧民族自古以来一直从事着游牧业,虽然现代的卡拉库姆沙漠已经有了新兴的产业形式,但过去的一些部落之间的区别和习惯还是被保留了下来。在过去,作为游牧民族的土库曼人的主要生产形式就是游牧业,其他的生产方式主要是渔业,土库曼人会沿着里海和阿姆河沿岸捕鱼。但是在现代,几乎所有人都定居在了集体或私人的农场里,并且渐渐发展成为了拥有天然气和电力的城镇,也有了专门的养牛队来照顾牲畜。而各种工业的发展,比如石油、天然气等等,吸引了其他民族的人口来到卡拉库姆沙漠,并且经济的发展也为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人们提供了新的定居点。

在现代工业还未发展的传统时期,卡拉库姆沙漠的居民们利用挖掘深井以及集水区来收集雨水,但是经过现代工业的发展,卡拉库姆沙漠现有的现代灌溉设备使沙漠也适合大规模地饲养牲畜。位于阿哈尔州北部的卡拉库姆沙漠已经成为阿哈尔州的畜牧业主要基地。

二战后密集的经济发展也为卡拉库姆沙漠地区带来了一场“工业革命”。沙漠里开始建起很多工厂,天然气管道、铁路和高速公路,以及火力和水力发电站,这些新型设备的出现改变了沙漠地区的面貌。卡拉库姆沙漠的自然资源也得到了开发,包括石油、硫磺、矿物盐等,由这些自然资源加工而成的建筑材料的生产量也得到了提升。

阿哈尔州的工业部门中以天然气工业为主,产量占土库曼斯坦全国的一半以上,其次为纺织工业和建材工业。阿哈尔州的谷物、葡萄、蔬菜种植业和果园业也十分发达,葡萄和蔬菜的产量占全国总量的2/3,谷物的产量几乎占2/5。在卡拉库姆运河开凿竣工以后,阿哈尔州垦荒造田,扩大了耕地面积。在新灌区,植棉业发展也十分迅速。阿哈尔州十分重视植棉业的发展,从棉花产季的第一天开始,官方会组织棉农激励活动,定期对领头的租客、采摘工、机械工和卡车司机进行鼓励,这对提高棉花产量非常重要。除此之外,阿哈尔州的养蚕业也较为发达。

对于现存的达瓦札村落的少数居民来说,他们收入的主要来自游客们——那些来到当地旅游欣赏地狱之门壮观景色的人们。其次便是放牧骆驼所带来的收入。


(五)天然气及煤矿

土库曼斯坦矿产资源丰富,主要资源有天然气、芒硝、碘、有色及稀有金属等,另有少量天青石、煤、硫磺、矿物盐、陶土、膨润土、地蜡等资源。据《2018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统计,土库曼斯坦天然气探明储量19.5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四位。据土库曼斯坦官方统计,当地天然气储量逾50万亿立方米,其中世界第二大单体气田——复兴气田及其周边气田天然气储量合计逾27万亿立方米。土库曼斯坦具备每年开采天然气2400亿立方米、石油8000万吨的潜能。土库曼斯坦还储备着前苏联境内70%的碘和溴,以及硝、锶、钾盐(50亿吨)、食用盐(18亿吨)和硫酸钠等。

油气工业是土库曼斯坦经济的支柱产业。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储量位于俄罗斯、伊朗、卡塔尔之后,居世界第四。

土库曼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之一,拥有巨大的天然气储量——估计约为20万亿立方米,因此被称为“蓝色燃料(blue fuel)”。在一个目前估计有620万人口的国家,这些储量超过了国内对天然气资源的内部需求超两倍。因此,天然气出口成为土库曼斯坦国家经济政策的主要支柱。

表 土库曼斯坦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及出入口情况单位:bcm,十亿立方米)

达瓦札所在的阿哈尔州的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阿哈尔州的天然气预测储量丰富,是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的重要开采区,2019年阿哈尔州天然气年开采量占土库曼斯坦全国天然气总开采量17%(名列第3位)。阿哈尔州内的谢拉赫兹区多夫列巴特天然气气田是土库曼斯坦大型气田之一;德尔维泽区盛产硫矿;阿哈尔州还盛产石灰岩、石灰质砾石、石英砂岩、白云岩等建筑材料,尤其科佩特山区、山区地带盛产的石灰岩、石膏、粘土等工业建筑材料对土库曼斯坦的国家建筑行业具有重要意义。而达瓦札村落附近名为“达瓦札”的气坑就是一个充满天然气的巨型天然气田,被认为有大量潜在的宝贵的天然气资源。


二、小镇产业介绍

(一)工业

阿哈尔州是土库曼斯坦的大型工业中心之一,奥瓦丹杰佩气制油厂、捷詹化肥厂、阿巴丹燃气发电站、基普恰克大纺织厂、巴哈尔雷大型纺织厂、亚希雷克造纸厂、凯利亚塔水泥厂等土库曼斯塔的知名企业均分布在该州。其中造价1.35亿美元的亚希雷克造纸厂,装备有德国福伊特造纸技术公司生产的可以制作150米幅长纸张的造纸机,于2004年投产,是土库曼斯坦国内第一家造纸厂,产品不仅满足国内市场,还有部分产品出口至国外市场。自土库曼斯坦独立以来,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带动下,阿哈尔州门类众多的工业企业得以快速成长起来。目前,阿哈尔州在全国占主导地位的工业行业包括化肥生产业(56%)、棉纺织业(26%)、制鞋业(65%),阿哈尔州的工业建材堪称土库曼斯坦的龙头老大,全国约60%的建材由阿哈尔州生产。

表 阿哈尔州2017-2019年部分工业品生产情况


(二)种植业

阿哈尔州的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 是国家的传统的产粮区,被誉为国家的粮仓,农业总产值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左右。

阿哈尔州盛产棉花,同时粮食作物、蔬菜和水果的种植业也十分发达。土库曼斯坦全国蔬菜水果的年产量中,阿哈尔州种植的蔬菜占36%以上、甜瓜占35%以上、葡萄占80%以上。阿哈尔州的鲁哈巴特区是土库曼斯坦标志性的农业示范区,建有大型“鲁哈巴特农工综合体”,指在自己的田地上、温室里种植蔬菜与水果,采摘下来的蔬菜与水果直接送上加工生产线,且生产过程全部自动化。“鲁哈巴特农工综合体”的生产能力很强,生产率很高,生产的果汁、灌装西红柿等产品因质量上乘,远销世界各国。

表 阿哈尔州2017-2019年部分作物面积和产量

(三)畜牧业

阿哈尔州畜牧业以饲养骆驼、牛这样的大牲畜为主,也养羊、鸡、蚕等。阿哈尔州骆驼的年饲养量占土库曼斯坦35%以上,家禽的饲养量占全国26%以上。阿哈尔州繁育有著名的卡拉库尔绵羊,其所产的羔皮在国际市场上被称为波斯羔皮,与水貂皮并称为国际裘皮业的两大支柱。同时,阿哈尔州也饲养着世界著名的阿哈尔捷金马和土库曼阿拉拜牧羊犬。


三、地狱之门

(一)地狱之门概况

达瓦札气坑(40°15'N ,58°26'E),即“地狱之门”,位于阿什哈巴德以北266公里处的卡拉库姆沙漠之中。达瓦札气坑的直径约为70米,深度为20米,这个气坑正是得名于达瓦札村落,其中天然气的蕴藏量高居世界前列。

达瓦扎气坑的景色看起来非常壮观,十分吸引人,但同时也很吓人。游客可以欣赏到火焰在它的表面无休止地徘徊,有些火舌的高度可达15-20米,而这些被释放出的气体也非常危险,所以贸然接近气坑具有一定危险性,也因此,土库曼斯坦政府多年来也一直试图扑灭这个炽热的气坑。“地狱之门”这样一个骇人的名字是由当地人所起的,指的是坑内燃烧的火焰、滚烫的泥浆和橘红的焰色所带来的壮观景象。

图 地狱之门景色

达瓦札气坑是土库曼斯坦最神秘和最有趣的景点之一,每年都吸引着许多探险家和旅行者。如果人们在一个晴朗的天气走近达瓦札气坑,大部分人会认为它只是一个普通的地洞,不值得有一个如此阴沉恐怖的名字。但如果在傍晚早些时候到达地狱之门,就可以充分欣赏到达瓦札气坑令人惊叹的景色,气体穿过砂岩喷发到地表,被点燃之后,进一步加热了已经被加热过的空气,引起一阵热浪,随着夕阳西下,橙色的火焰慢慢沉入黑暗。

图 地狱之门燃烧中的全景图,摄于2011年

在达瓦扎附近还有两个气坑。与地狱之门不同的是,因为那里的气体压力过低,所以它们无法燃烧,但它们看起来同样壮观。第一个气坑被称为“泥坑”,在这个泥坑的底部是一团冒着气泡的灰褐色的物质,同时,泥坑底部也会出现冒泡的天然气,搅动着这些黏稠的像泥浆一样的物质。如图就是达瓦札泥坑底部的泥罐的照片,也就是泥浆被逸出的天然气气泡搅动时的样子。

图 泥坑和泥坑底部的泥罐

第二个气坑被称作“水坑”,因其不同寻常的明亮颜色也会被称为“翡翠坑”。水坑的坑底充满了绿松石色的液体。

图 水坑

在观察这些气坑的时候需要非常小心,因为气坑边缘的地表会碎裂。此外,在气坑的周围就可以感受到那里的高温以及闻到天然气的味道。即使是在现在,离火山口很远的地方都能闻到硫磺的苦味。越靠近火山口,空气中硫的浓度就越高。

达瓦札气坑与世界上许多自然景点都非常不同。首先,这里没有收费的停车场和步行道,没有栅栏,也没有售卖纪念品的亭子,这里只有一望无际的沙漠,带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以及一股隐秘的神秘。再者,在达瓦札气坑附近,方圆几公里内一个人也看不见。达瓦札气坑已经燃烧了50年,没有人知道这个隐藏在卡拉库姆沙漠中的气坑会继续燃烧到什么时候,也没有人知道这个被称为“地狱之门”的壮丽的美丽景色会存在多久,但在另外一种层面上,也许达瓦札气坑也值得被视为大自然所给的一个警告,警告人们小心对待来自自然的资源。达瓦札永不熄灭的火焰表明了土库曼斯坦的国土内拥有多么丰富的天然气,以及在卡拉库姆沙漠的深处还隐藏着多少未被发现的秘密。


(二)地狱之门成因及发展历程

地狱之门的发现是在1971年,前苏联的地质学家在当地进行勘探时钻入了一个存在大量天然气的大型地下洞穴。由于钻井时发生了意外,地下发生了塌方,里面所有的设备连同运输设备和井架一起坍塌了,最后形成一个宽70米,深20米的巨坑。在那场事故中没有人受伤,但是天然气从洞中泄漏了出来。地质学家担心这个巨坑向外释放有毒气体,影响到居住在达瓦札村的居民,于是决定采用“火攻”,燃烧这些气体。他们原以为天然气在短短几天后就会燃烧耗尽,没想到大火一直燃烧了50年,到现在也没有熄灭。

在2004年时,土库曼斯坦当时的总统萨帕穆拉特·尼亚佐夫(Saparmurat Niyazov)颁布法令要废除达瓦札村,由于天然气的破坏和安全原因,达瓦札村被迫搬迁。古老的达瓦札村被搬到离同名火车站更近的地方。拆迁后,村子里只剩下了几幢房子的地基。然而,达瓦札气坑一直到今天还在继续燃烧,没有人知道这样的火焰会持续多久,坑里的天然气最终是否会耗尽,或者地狱之门最终是否会被掩埋。据专家称,由于“地狱之门”的焚烧程度,如此宝贵的天然气资源在这样日以继日的燃烧之中被浪费,土库曼斯坦每年损失约500亿美元,这样的火灾代价太高了。

图 地狱之门景色

2013年,著名的旅行者和探险家乔治·科罗尼斯(Georges Kourounis)成为唯一一个成功下潜到火山口底部并采集样本进行测试的人。也因此,达瓦札气坑被列入了国家地理的名单。国家地理频道的纪录片《不可能的冒险》的其中一集“火焰之坑”就是以地狱之门和这位著名的探险家为主角。乔治·科罗尼斯设法找到了生活在火山口底部的一种在高温下也能生存的细菌。令人惊讶的是,这些细菌在地球表面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发现。这些微生物存在于一个炽热的火山口底部的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中,并且生存得很好。从天体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发现这样的生命形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太阳系之外的许多行星上都有着条件类似于地狱之门的气坑。在2014年7月16日,《不可能的冒险》“火焰之坑”这一集正式播出。


(三)地狱之门对周围环境及国家的影响

正如前文所述,如果让达瓦札气坑一直燃烧将会造成很多损失。一方面,不断燃烧的天然气将会对周围的环境带来不好的影响,被迫搬迁的达瓦札村落和在气坑附近硫浓度过高的空气,乃至于附近都可以闻到的硫磺的苦味正说明了这一点。一方面,天然气这种相当宝贵的资源,燃烧的每一秒钟都是另一种意义上资源的浪费,而天然气外销也正是土库曼斯坦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所以为什么要让达瓦札天然气坑一直燃烧而不开采呢?因为来不及开采。

这种现象在天然气产区还是很常见的。如果打了一口井并喷出了气,而附近既没有输送或储藏设备(或者能力不足),又不能封闭井口的时候,就会将其点燃。为了安全起见,让天然气坑持续燃烧比聚集大量气体后产生爆炸好得多。 

但从种种方面来讲,这样的火势势必对周围乃至整个国家造成很大的影响。2022年1月8日,土库曼斯坦总统认为火势会对环境与周遭居民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且浪费掉原本可开采外销的宝贵天然气资源,因此以生态破坏和经济问题为由下令扑灭地狱之门燃烧五十多年的火势。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同时强调,土库曼斯坦本可以从这些庞大的天然气资源中获得可观的利润用于改善人民的生活,但这些宝贵的资源目前却在不断地流失。


(四)地狱之门衍生产业

地狱之门因其骇人的名字以及壮丽的景观吸引了很多独具探险精神的游客们。这些喜欢神秘和不寻常的自然景观的游客们使地狱之门成为了土库曼斯坦——一个每年只有大约6000名游客的国家——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在过去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当太阳落入卡拉库姆沙漠的地平线之下时,总有大胆的探险家们见证被熊熊火焰照亮的沙漠的天空。

达瓦札气坑位于土库曼斯坦西北部阿哈尔州和达绍古兹州的交界处,阿什哈巴德以北 266 公里处,距离耶尔本特(Ербенте)定居点 90 公里,到达那里最方便的方式是租车。在达瓦札天然气坑以南几公里处,游客们可以在路边咖啡馆用餐,但最近的商店和其他基础设施都在耶尔本特。所以前往地狱之门的游客都要确保车的油箱油量,以及自行准备好足够的食物和饮料。

图 地狱之门附近的“游客中心”

在地狱之门附近散落着一些凉棚,这些凉棚组成了所谓的“游客中心”,对于贫困的达瓦札村庄来说,来到地狱之门的游客们所能带来的收入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这些留在达瓦札的少数人口的收入来源基本包括靠骆驼放牧和为过路的游客的卡车提供停靠餐饮服务,可以说,村落依靠着达瓦扎气坑的游客,以此为业,靠坑吃坑。

图 地狱之门周围的景象

可以说达瓦扎这个村落的发展是与达瓦扎气坑息息相关的。在气坑产生之前,达瓦扎村落只是土库曼斯坦位于沙漠之中的一个普通的小村落,在气坑出现之后,达瓦扎村落的生存环境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从自然环境来讲,在村庄周围熊熊燃烧的天然气对空气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原本处于沙漠之中就十分艰难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艰苦。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气坑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达瓦扎村落的知名度,以村落命名的达瓦扎气坑使得达瓦扎成为了也成为了拥有世界特色奇观的村落,而气坑中蕴含的不可估量的天然气也使贫穷的达瓦扎村落拥有了新的潜在发展路线。

但是气坑本身的存在并不能决定达瓦扎村落该何去何从,真正决定村落的命运的是土库曼斯坦政府对于气坑的态度。在2004年时,当时的总统尼亚佐夫乘坐专机飞过卡拉库姆沙漠上方,当他看见达瓦扎村落的贫穷时,说道:“下次经过,我不想再看到这样的景象。”可惜执行命令的人会错了意,直接导致了达瓦扎村落的废弃,大部分流离失所的村民转移到了另一个村落中居住,但也剩下了另一部分村民继续驻守在气坑旁。而这些留下来的村民依旧依靠着达瓦扎气坑维持生活,他们依靠着接待前往达瓦扎气坑的游客获得大部分的收入来源。


四、达瓦扎小镇发展经验

必须得承认的是达瓦札村是一个人口稀少且极度贫穷的村落。但即便如此,从这个村落的发展历程中,包括达瓦扎气坑的出现和村庄与独特自然景观的联系,我们依旧可以看见很多值得我们学习思考的经验与教训。在发展同类型的具有独特自然景点的小镇时,曾经在达瓦扎发生过的种种事件也可以成为参考。


01

对自身特色的利用

达瓦札气坑的存在对达瓦札小镇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有关气坑的情况与相关政策紧紧牵动着小镇的发展前景。目前存在的客观事实是,达瓦札天然气坑内的火焰目前无法被扑灭,在这样的情况下,资源浪费的另一面是丰富的旅游资源。土库曼斯坦和达瓦札完全可以利用“地狱之门”这么一个极富戏剧色彩的名字来宣传达瓦札气坑,打造一个成熟的旅游项目,利用这个旅游项目吸引全世界的探险家和那些喜欢探险的游客们。

但事实上是,虽然有这么一个恐怖又骇人听闻且戏剧性的名字,听说过“地狱之门”这个名字的人并不多。即使听说过,了解其具体情况的人也不多,甚至有人误以为地狱之门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各个来到地狱之门一睹其风采的游客,他们的信息来源大多是网络上网友的口口相传以及稀少的官方资料。虽然说,打造这么一个旅游项目的成本造价并不会低,因为需要考虑到沙漠本身恶劣的自然气候以及达瓦札气坑可能对游客身体所造成的伤害,但是潜在的收益或许会好过指望扑灭已经燃烧了50年的熊熊大火。但是土库曼斯坦本身作为继朝鲜之后世界上最难进入的国家,应该不会考虑投资旅游项目。

事实上,合理利用自身的特色特点,进行旅游项目的打造与宣传,对于一个小镇的发展来说大部分情况下是利大于弊的。中国现在已经有很多小镇利用这个方法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譬如江浙地区诸多水乡小镇、特色古镇,各种依托非遗项目发展的历史文化小镇等等。


02

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正如原先的达瓦札村落的废弃,达瓦札气坑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是小镇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这个燃烧的天然坑不断地释放有毒气体,原先的居民不得不搬离自己的村庄另寻出路。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天然气巨坑的出现是一种极端的、极少出现的个例,但将其视为自然界的一种警告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在最开始开采天然气的过程中没有出现塌方事故,或者当局用一种更好的方法处理了这个天然气巨坑,那么达瓦札村落或许已经靠着天然气的产出发家致富。

在自然界的每一次探索中,严谨与快速的应对措施是必要的,同时,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地狱之门之中大量的天然气能得到合理的处理,将这些宝贵的能源向外出口,50年间的积累能够为土库曼斯坦以及达瓦札地区带来不可估计的财富。

在发展中国的特色小镇时,注意环境的保护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建立与发展特色小镇的过程中,不可以罔顾对环境的不良影响进行建设。以及,对于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应该做好充分备案,在问题出现之时用尽可能完善的方法尽快解决。


03

对现代科技的应用

人才与新兴技术的发展,在近代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城市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土库曼斯坦具有一定的科技基础,但是对于现代科技的研究和应用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在卡拉库姆沙漠之中,现代科技的应用就更少了。但即便如此,阿哈尔州依旧依靠现代科技与现代工业的建造使卡拉库姆沙漠成为了本州畜牧业的主要基地之一,大大提高了沙漠本身微薄的生产力。

对于达瓦扎村落来说,落后的经济状况使得现代科技的应用几乎成为不可能。也因此村庄错过了很多发展的机会。如果在2004年村庄惨遭废弃之时,政府能够注意到达瓦扎潜在的资源储量,并且因地制宜合理建设达瓦扎村落,运用现代科技设备提高生产力,提高生活环境质量,达瓦扎村落完全可以拥有一个与现在完全不同的命运。

人才与技术的发展具有正外部性,对于这些因素的投资能够带来超出预期的结果。因此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结合小镇自身的情况,合理投资新兴技术产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五、总结

达瓦札这个村落因为达瓦札天然气坑——即地狱之门的存在而为人知晓。地狱之门的产生可以说是一个意外,并且在50年间熊熊燃烧的大火对于土库曼斯坦以及达瓦札地区的发展来说或许并不是一件好事。但地狱之门这样独具一格的自然景观仍旧为人类带来了一场震撼人心的视觉体验,达瓦札小镇这样独特的案例也仍旧为特色小镇的发展带来了可参考的价值。

作为坐落于如此巨大的天然气坑周围的村落,达瓦札的发展的一切都与地狱之门息息相关。如何处理好这燃烧了50年熊熊火焰的巨型潜在能源库应该成为达瓦札以及土库曼斯坦关于小镇以及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如果地狱之门得到了妥善的处理,那么达瓦札地区未来的发展将得益于天然气外销带来的收入或旅游产业的发展。我国小镇在发展时也可以着眼于在以环境保护为前提下的以宣传自身特色而打造的特色旅游项目、对于本身所拥有的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科技发展的应用这几大方面。

供稿 | 上海财经大学世界特色小镇课题组成员

上海财经大学日语专业2021级本科生 冯诗喻

校对 | 赵怡安  审核 | 韩慧敏  编辑 | 李晨


如若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相关推荐

【乡村“镇”兴】第133期:火山深处的繁华——卢旺达鲁亨盖里(Ruhengeri)
【乡村“镇”兴】第132期:熊本熊养殖基地——日本熊本县(熊本県)
【乡村“镇”兴】第131期:阿尔卑斯山下的小提琴之乡——德国米滕瓦尔德(Mittenwald)
【乡村“镇”兴】第130期:离自然最近的地方——尼泊尔博卡拉(Pokhara)
【乡村“镇”兴】第129期:怡居的温柔乡——法国亚眠(Amiens)
【乡村“镇”兴】第128期:西非热土的花生小镇——塞内加尔考拉克(Kaolack)
【乡村“镇”兴】第127期:沐浴佛光的千年古都——老挝琅勃拉邦(Luang Prabang)
【乡村“镇”兴】第126期:国际知名港口小镇——马尔萨什洛克小镇(Marsaxlokk)
【乡村“镇”兴】第125期:艺术与历史之城——法国博凯尔小镇(Beaucaire)
【乡村“镇”兴】第124期:咖啡之都——老挝巴松镇(Paksong)
【乡村“镇”兴】第123期:中泰葡混血彩色小镇——泰国普吉镇(PhuketTown)
【乡村“镇”兴】第122期:特色海湾旅游小镇——菲律宾爱妮岛(EINido)
【乡村“镇”兴】第121期:刻印着历史痕迹的旅游胜地——马来西亚太平镇(Taiping)
【乡村“镇”兴】第120期:湖区文旅特色小镇—英国莱克赛德小镇(Lakeside)

研究院简介

INTRODUCTION



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上海财经大学响应长三角一体化与长江经济带发展两大国家战略成立的高水平学术机构和高端智库。2019年4月,教育部长江教育创新带人文社科创新合作体秘书处与我院同时在上海财经大学成立,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许涛兼任秘书处秘书长与研究院院长,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中国城市百人论坛成员、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张学良兼任研究院执行院长。2019年12月,研究院成功获批成为上海一类高校智库。


研究院自成立以来,主动对接国家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开展高水平理论研究、决策咨询、社会服务、政策储备与人才培养。上报或完成中央及各地有关部门专报280余篇,其中获国家级、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60余篇,相关部门采纳160余篇,决策影响力凸现;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40余项,论文发表于nature子刊、《管理世界》等国内外权威期刊50余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重要媒体发表理论文章30余篇,出版《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中国城市群研究丛书》等系列著作,编制长三角系列地图与系列指数,并联合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及相关职能部门连续4年共同打造“上海与全国主要城市区域联动指数”,协办长三角国际论坛、主办60余次高端论坛、研讨会、学术报告,学术与社会影响力持续放大。同时,研究院创新性地将智库思政、智库党建与智库育人相结合,走出一条“智库党建”、“智库育人”新路径。



关注我们

电话:

021-65903058

邮箱:iyrs@mail.shufe.edu.cn



More Related Links

更多相关链接

往期推荐:

江浙沪四个支部党建联建|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驻沪办、浙江省驻沪办与我院四个支部党建联建活动顺利举办

《2025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选题启动会(线上)成功召开

2024年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大事件盘点

第三届世界特色小镇专项课题评审会暨第四届世界特色小镇专项课题宣讲会成功举办
智库育人 | 《区域协调发展国家战略的理论与实践》“交流与分享”课程开讲
我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教授参加沪苏湖高铁开通全媒体直播特别报道
院内新闻 |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贷办一行来访我院座谈交流
我院执行院长受聘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联盟专家顾问
调研动态 | 张学良教授师生一行走进东虹桥,实地探索“跨境电商与企业出海”新路径
智库党建 | 在行走中感知城市律动,聆听发展和声
我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教授受邀出席“通江达海 向新提质”南通科技金融与产业创新对接会暨第六届上证最佳分析师评选颁奖仪式
专家观点|我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教授在2024年度上海国内合作交流研讨活动上发布“2024上海与全国城市区域联动指数研究成果”
专家观点 | 我院张学良教授接受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采访谈“黄河金三角”
第四届世界特色小镇课题组成员招募开始啦!
专家观点 | 刘乃全: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协同,持续激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动能
专家观点 | 张学良:优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实现更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
智库文摘 |《解放日报》张学良:人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我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教授就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接受央视财经采访
我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教授在央视上海金融之夜发布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
会议回顾 | 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暨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学科建设研讨会顺利举办
院内新闻 | 我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教授受邀参加2024年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年会(RSAC’2024)并作主旨报告
专家观点 | 我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教授应邀出席中国区域经济50人经济研讨会
院内新闻 |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黄河处一行来访我院座谈交流
院内新闻 | 上海市发改委长三角处处长吕军焘一行莅临我院座谈交流
专家观点|我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教授受邀出席第二届高端智库支持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院内新闻 | 陕西省榆林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雄斌一行莅临研究院座谈交流
院内新闻 | 张学良教授受邀参加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专家座谈会
研究院师生一行赴上海横沙岛进行调研交流 
长江口战略协同区域发展研讨会顺利举行
智库育人 | 许涛:新时代的大学生暑期调研 怎么做?
调研动态 | 张学良执行院长一行赴浙江省湖州市进行调研交流
第50期讲座回顾 | 周成虎:用大数据认知世界
院内新闻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会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启动会成功召开
智库育人 | 世界特色小镇专项课题组受邀参加2024年千村调研案例集撰写动员会
院内新闻 | 《提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辐射能级研究》研讨会成功召开  
院内新闻 | 张学良执行院长一行赴中国进出口银行一带一路金融研究院进行调研交流
院内新闻 |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市级联席会议秘书处一行来访我院座谈交流
院内新闻 | 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我院院长许涛带领研究院师生党支部成员参加党建共建活动
院内新闻 | 长三角示范区执委会政策法规部一行来访我院交流指导
院内新闻 | 我院成功举办“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与长三角一体化”研讨会
院内新闻 | 陕西省发改委、世界银行来访我院座谈交流
院内新闻 | 研究院黄赜琳、杨嬛教授与张麒博士后获批3项国家级课题
院内新闻 | 我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教授受聘为嘉兴市人民政府第八届咨询委员会特邀委员
智库文摘 | 张麒、吴胜男、张学良:减污降碳视角下空间密度的环境效应——突破行政单元的再讨论
院内新闻 | 浙江省衢州市智慧新城管委会来访我院座谈交流
院内新闻 | 我院联合统计与管理学院与上海市统计局地区统计处开展座谈交流

院内新闻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综合规划处与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党委、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师生党支部书记开展联组活动

专家观点 | 刘乃全、张健: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
智库文摘 | 杨羊、吴胜男、张学良:高速公路能否促进乡村振兴?——基于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数据的研究
专家观点 | 张学良、李培鑫:共谋高质量发展 共建新发展格局

专家观点 | 张学良教授在苏州外贸中小企业促进会2024年度盛典作主题演讲

专家观点 | 张学良教授为市公安局党委中心组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专题辅导报告
智库文摘 | 张学良:中国收缩型县域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时空演进及收敛特征

智库文摘 | 张学良《光明日报》光明时评:长三角一体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样本

智库文摘|《上观新闻》张学良、刘晓畅:提升长三角区域安全发展能力,重在把握“生命线”“压舱石”和“定盘星”

《文汇报》两会特刊 | 服务国家战略,把课题与论文写到中国大地上

《文汇报》两会特刊 | 高水平推进长三角高等教育协调发展

调研动态 | 张学良执行院长一行赴浙江省湖州市进行调研交流
系列著作 |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周年新书正式发布   
2024年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大事件盘点
2023年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大事件盘点
2022年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大事件盘点
2021年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大事件盘点
2020年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大事件盘点
2019年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年度大事件盘点
【招聘啦】研究院校聘、院聘科研人员与行政岗同时招聘
第二届区域重大国家战略协同发展研讨会获主流媒体关注
新书发布|《东方门户——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出版啦!
新书发布| 空间的聚集:中国的城市群与都市圈发展
系列著作|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系列书籍
智库党建| 以智库党建为引领,探索智库育人新路径


千村调查


2024千村调查 | 我院师生赴浙江安吉、兰溪调研泰隆创业助跑项目
2024千村调查 | 河南鹿邑:探索传统平原农区工业化 助力乡村振兴示范新路   
2024千村调查|上海市青浦区:以党建网格打造乡村治理红色引擎
2024千村调查|福建三明:谱写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新篇章 
2024千村调查 | 乡村善治引领乡村振兴,"千村调查"3.0接续启航  
2024千村调查 | 陕西安康平利:茶旅融合发展,焕发乡村活力


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
“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旨在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推送研究院最新工作动态,包括论坛会议、研究成果、工作简报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