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镇”兴】第136期:资源利用与支柱产业生态融合的典范——伯利兹奥兰治沃克小镇(Orange walk)

文摘   2025-01-21 12:21   上海  


导语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依托种养业、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和乡土文化等,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更好彰显地域特色、承载乡村价值、体现乡土气息。

——《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城市与区域实验室(CCRL)联合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共同推出【乡村“镇”兴】专栏,持续关注国内外典型乡镇的发展,旨在为国内乡镇的建设提供案例研究。


奥兰治沃克小镇,亦被称为霍尔帕廷(Holpatin),为今天伯利兹的第四大城镇。奥兰治沃克小镇有三大重点产业:生态旅游业,甘蔗制糖业与朗姆酒产业,其发展蓬勃,是资源利用与支柱产业生态融合的典范。

基本信息

1.地理区位

奥兰治沃克小镇(Orange walk,18° 53' N,88° 34' 15.71'' W)位于中美洲伯利兹城北部,新河西岸,毗邻伯利兹与墨西哥的边境,是奥兰治沃克区的首府、行政和商业中心,也是伯利兹的第四大城市。小镇周遭有多个自然保护区与古迹遗址,从小镇可以轻松前往如“弯树”野生动物保护区(Crooked Tree Wildlife Sanctuary)、及拉马奈(Lamanai)玛雅遗址等著名景点。

图:奥兰治沃克地理位置


2.气候、地势

奥兰治沃克小镇地属热带,为热带草原性气候,年平均温度较高,可达27.27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达66.65毫米,一年中约131天的时间里处于雨季,干湿分明,温暖宜人。其地势平缓,平均海拔仅23英尺(约7米),周边地区亦坐落于近海平原,无山脉遮挡,日照十分充沛。

图:奥兰治沃克地形图


3.发展历史

“奥兰治沃克(Orange walk)”得名于过去茂密的橘子树林,这些树林拥抱环绕着流经小镇的新河。小镇是丰富而古老的玛雅文化发展地,也是许多文化的避难所。如今,梅斯蒂索人(西班牙裔玛雅人)、玛雅人、华人、东印度人和克里奥尔人等构成了文化多元、包容的小镇,西班牙语、英语和克里奥尔语在这里被广泛使用,奥兰治沃克也成为了整个伯利兹人种、文化最丰富多元的城镇。

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1.人口基本情况

伯利兹中央统计局2010年的人口与住房普查显示,奥兰治沃克小镇总人口为13700人,其中6726人为男性,6974人为女性。家庭总数3378户,平均家庭规模4.4人每户。人口密度约725.3人每平方公里。官方发布信息称,奥兰治沃克小镇近年来人口稠密度逐渐增加,2019年人口估计约为22000人,增速达2.7%,高于伯利兹1.9%的全国人口增长率。


2.经济基本情况

奥兰治沃克小镇是伯利兹最强大、生产力最高的经济体之一,甘蔗制糖与朗姆酒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小镇的几大企业也是伯利兹全国该行业最领先的企业之一。

据伯利兹中央统计局数据,在劳动力经济就业方面,得益于支柱产业糖业和酒业提供的充足就业机会,奥兰治沃克小镇在这方面的表现远胜于全国平均水平。2013-2018年间,奥兰治沃克小镇的总失业率、男性失业率、女性失业率都显著低于全国同期水平,并且在五年间,小镇的三项失业率都有下降趋势。这也表明小镇的经济发展持续向好,居民就业和收入都得到更好的保障。

 同时,小镇的贫困率仅为24.9%,为伯利兹全国第二低,根据购买力平价(PPP)调整后的人均收入中位数约为12000美元。

图:伯利兹与奥兰治沃克失业率对比


3.教育与医疗基本情况

奥兰治沃克小镇的教育质量在伯利兹国内名列前茅,拥有较高比例的优质教师,且学生标化考试成绩地区间横向对比较为优异。但奥兰治沃克小镇的教育普及度却并不乐观,据伯利兹中央统计局数据显示:一方面,小镇的识字率仅为72.6%,为全国内仅次于蓬塔戈尔达(Punta Gorda)的第二低水平;另一方面,小镇的5-13岁校外儿童比例为24.1%,为全国第二高,居民入学率远未及伯利兹平均水平。据观察,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受教育学龄儿童的背景分化较大。由于小镇丰富的文化多样性,许多不同人种都在小镇定居,而他们后代的受教育情况与家庭贫富程度关联性较大,因此造成了教育普及度较分散较低而教育质量反而较好的现象。

作为奥兰治沃克区的首府,北部地区医院和北方医学专家广场医院两所大型私立医院坐落于奥兰治沃克小镇,为小镇居民提供了质量极高的医疗保健服务。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小镇婴儿死亡率为千分之8.5,接近同期发达国家水平(2010年美国婴儿死亡率约千分之6.7)。同样,小镇中还有11家小型诊所和11家药店,药店密度已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水平。


4.城市管理与建设

伯利兹城的政府形式由民主执政与两院制立法机构构成。不同于其他城镇,奥兰治沃克小镇当地为促进社区的积极、良好发展,专门成立了小镇地方规划工作组(WLPG),由市长与多名议会官员、社区代表组成。在保证政府执行力与专业性的同时,充分听取了居民意见。日前,地方规划工作组正在规划、推进许多基础设施项目的落地与执行,如主要十字路口的升级、公交车站的增建、升级中央公园和提供免费互联网等多项利民项目。


5.文化与社会

文化艺术活动与特色节日丰富多样,满足了小镇居民对于文化生活等的精神需求。每年11月份,小镇都会举办塔可节(Taco Festival),来自伯利兹甚至世界各地的人们会齐聚于此,享受多种多样的塔可饼;节日当天,组织者也会举办玛雅球赛“Pok-ta-pok”;糖城朗姆酒节、狂欢节游行等都更加体现了奥兰治沃克小镇多元、狂野的小镇风俗文化。

此外,小镇议会为了满足居民的日常闲暇活动需求,也建设了许多公园与体育中心,7座休闲公园与3块综合体育中心,进一步服务于群众体育锻炼与放松心情的需要。

再者,奥兰治沃克居民中约65%是罗马天主教徒,22%是新教徒,其余由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和摩门教等组成,宗教文化呈现多样性,各宗教文化亦和谐相处。小镇在宗教文化方面,也做出了许多努力,各式教会的组建与教堂的修建正是社会面求同存异的体现。


6.对外活动

作为奥兰治沃克区的首府,小镇积极推进对外友好合作与交流,近年来接见了许多来自各国的商务、观光等交流团。由于毗邻墨西哥边境,每年有一百多万人途径奥兰治沃克进入墨西哥,奥兰者沃克也与墨西哥政府合作建立了商业自由区,为居民生活交易提供便利。

基础产业发展现状

1.伐木业历史及现状

作为英属殖民地,伯利兹的桃花心木(红木)非常适合作为英国的独特气候下家具与火车车厢的原材料,这也导致了17、18世纪英国殖民与伯利兹伐木业的兴起。

由于奥兰治沃克小镇周边森林资源丰富且地临新河,其被设立为最重要的伐木营地之一。从18世纪开始,伐木业便在奥兰治沃克小镇兴起并迅速发展。早期,产业以砍伐离河最近的树木为主,随着时间推移,用于制作精美家具的桃花心木成为了原木的主要来源。20世纪初,奥兰治沃克小镇的红木伐木业达到顶峰,所伐红木大多来自于周边森林,如现今的里奥布拉沃保护区(Rio Bravo)。当时小镇的主要收入也来源于桃花心木伐木业。

从19世纪到20世纪中后期,桃花心木一直是奥兰治沃克乃至伯利兹最主要的出口产品,但由于森林资源消耗的不可逆性和伯利兹森林管理部门相关限制措施的出台,如今产量已大大减少。过去大片临近小镇的的原始森林地区已被设为保护区,基于此的生态旅游业已取代伐木业,成为更科学的环境资源利用方式。


2.生态旅游业

对于伯利兹,旅游业一直是国家GDP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据伯利兹中央统计局数据,2008年至今,旅游业生产值占GDP总额基本稳定在4%,在酒店与服务业产值中占比也超30%。

在整个伯利兹成中,奥兰治沃克是热度最高的旅游目的地。奥兰治沃克小镇不仅是玛雅文化的重要保留地与发展地之一,也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自然森林所在地。据伯利兹央行的旅游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疫情之前即2019年,每年到伯利兹旅游人数稳步上升,2014-2019 CAGR(年复合增长率)达8.33%;游客平均停留天数稳定在6天左右,酒店入住率在38%左右波动。2019年后,受疫情影响,2020年旅游并居住的游客数量锐减,2021年又迅速反弹,同比增长59.00%。而游船上岸的游客人数依旧低迷,减少约38.73%。其中,所有游客中美国游客占比平均超60%,是第一大游客来源国,危地马拉次之。

作为伯利兹的旅游胜地之一,奥兰治沃克承载了伯利兹大部分的游客。其中,小镇附近的拉马奈遗址(Lamanai)、里奥布拉沃自然保护区(Rio Bravo)和“弯树”野生动物保护区(Crooked Tree Wildlife Sanctuary)是绝佳的去处。历史文化、自然美景和野生动物的完美结合也造就了奥兰治沃克独特的生态特色。凭借着天然的地域优势,奥兰治沃克小镇在糖业和酒业外,同样迅速发展着生态旅游业,其也越来越成为小镇的重要产业之一。

表:伯利兹相关旅游指标


图:旅游业GDP占比变化


奥兰治沃克小镇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其绝佳的地理位置与便利的交通。小镇兼具三大交通优势,高速公路、航运与机场。奥兰治沃克小镇的高速公路为北向的中心干道,连接伯利兹城等多个中心城镇;小镇毗邻的新河也为居民与游客提供了中短距离航运的服务;通过高速公路。伯利兹国际机场到奥兰治沃克小镇的车程业缩短至两小时左右。在地理位置上,小镇被几大景点所围绕。距离里奥布拉沃(Rio Bravo)自然保护区距离最短,仅1.6英里(约2.6公里),而距“弯树”(Crooked Tree)野生动物保护区27.6英里(约44.4公里),行程约55分钟,而距离拉马奈遗址车程约1小时10分钟。较短的车程使得游客可以以奥兰治沃克小镇为歇脚点,轻松往返于周遭的美景与古迹间。

图:拉马奈神庙

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1.甘蔗制糖业

甘蔗最早由墨西哥尤卡坦的移民引入伯利兹,如今制糖业已经成为伯利兹出口的主要收入来源。糖是伯利兹出口额最大的产品之一,约占其GDP总额的5%。2019年,伯利兹出口了19.93万长吨、价值共计136.36百万美元的糖,约占当年伯利兹总出口额的48%。

图:伯利兹各产品出口额


奥兰治沃克的糖厂是伯利兹唯一经营的糖厂,为伯利兹糖业有限公司(BSI)所有。其负责处理几乎伯利兹全国的甘蔗产量,是全国制糖业的基础。其对奥兰治沃克乃至伯利兹都有巨大的社会重要性,是小镇最重要的经济与就业机会贡献企业。

在奥兰治沃克,甘蔗的种植面积超四万英亩,其中糖厂从5000多名独立甘蔗种植者处获得甘蔗。糖厂每年研磨130万吨甘蔗,平均日铣削吞吐量约6800吨。其生产的糖不仅覆盖整个国内市场的需求,剩余量更作为原料和食品级糖产品出口至英美。其中,据伯利兹工商协会2019年数据显示,82%的糖出口至英国,9%出口至美国。

BSI在糖厂附近建立了独立的发电厂生产可再生能源。产出的绿色能源不仅为奥兰治沃克小镇的制糖业务提供动力,也向全伯利兹的公共电网出口本土能源,满足了国家15%的电力需求,保障了小镇的能源需求,也加强了伯利兹的能源安全。糖厂不仅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也积极为种植者提供技术援助。过去几年里,BSI为奥兰治沃克小镇与塔山种植区的近5400名甘蔗种植者专门建立了推广服务计划,提供各种技术援助与培训,帮助农民提高甘蔗生产力与效率,降低种植与生产价值链成本,进一步促进奥兰治沃克小镇甘蔗种植未来发展增速提效。


2.朗姆酒制造业

朗姆酒是伯利兹最具标志性的当地饮品之一,伯利兹境内共有三家朗姆酒酿酒厂,而其中最著名的两家均坐落于奥兰治沃克,分别是Cuello Distillery和L&R Liquors。Cuello酿酒厂位于奥兰治沃克小镇,几十年来一直专注于生产优质烈酒。它是一家家族企业,家族族长Ignacio Cuello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酿造浓朗姆酒。后来,Ignacio Cuello的儿子在奥兰治沃克小镇独立创办了另一家著名的朗姆酒厂商,即L&R Liquors的前身Old Master Rums。

伯利兹朗姆酒通过双蒸馏发酵后的新鲜甘蔗汁制成,而伯利兹最大的甘蔗种植、生产中心便是奥兰治沃克小镇。Cuello Distillery的优质酒在与Cuello玛雅遗址位于同一处的著名酿酒厂生产。在过去的10年里,其生产的加勒比系列朗姆酒渗透了当地的朗姆酒和鸡尾酒业,并已成为伯利兹最畅销的朗姆酒系列。

图:Cuello加勒比系列朗姆酒


图:L&R Liquors金朗姆酒


奥兰治沃克小镇当地具有着浓厚的朗姆酒文化。自2012年,小镇每年都会举办特色的朗姆酒节,为游客提供伯利兹最好的朗姆酒体验。朗姆酒节中,各大朗姆酒企业都派代表携产品参与,为游客提供了一段展示、品尝不同朗姆酒的美好时光。

另一方面,小镇L&R Liquors朗姆酒企业与其他酿酒厂达成联盟,建立了“伯利兹朗姆酒大道”,并邀请游客在奥兰治沃克了解烈酒蒸馏的历史与过程。它正努力向伯利兹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开放,并希望在全球竞争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一代代传承推广的朗姆酒文化深深扎根于奥兰治沃克小镇,这样的文化也激发了朗姆酒企业及员工的主动性,以“主动研发+文化反馈”的模式滋养着小镇的朗姆酒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启示

1.构建不同产业间的产业链生态有机融合

奥兰治沃克小镇两大支柱产业甘蔗制糖业和朗姆酒制造业在产业链生态上达成了有机融合。一方面,作为伯利兹的中心甘蔗种植区,奥兰治沃克小镇每年生产大量甘蔗及蔗糖,而朗姆酒主要通过双蒸馏发酵后的新鲜甘蔗汁制成。小镇的朗姆酒企业自然而然可以向上游甘蔗种植及制糖企业采购甘蔗原材料。两者相辅相成,朗姆酒企业可以付出较低成本获取优质原材料,而这不仅保障了甘蔗种植者的固定收入下限,也为甘蔗制糖企业提供了原材料出售所得的稳定经营现金流。另一方面,糖、朗姆酒产品的出口外销与朗姆酒文化的对外宣传都能够帮助对方企业进行进一步的市场拓展与营销增收。这促成了两大支柱产业企业产业链生态的融合与互助,小镇通过提供两大支柱产业在发展根基上的政策与交通方面优惠以及就业劳动力上的联合培训等推进了这一有机融合过程。


2.打造产业文化+反哺产品创新

奥兰治沃克小镇的朗姆酒文化浓厚,尤其体现于每年面向世界举办的朗姆酒文化节和朗姆酒企业联盟所建立的“朗姆酒大道”,对外展示奥兰治沃克朗姆酒的历史与生产过程。在朗姆酒文化的熏陶下,更多的游客开始熟知来自伯利兹奥兰治沃克的朗姆酒系列,小镇乃至伯利兹的朗姆酒消费者也开始自发地参与到朗姆酒产品鉴赏与生产改善建议层面,进一步刺激了朗姆酒企业及员工的生产与研发积极性,促进一代代朗姆酒系列的迭代和其他融合烈酒的产品创新,增强企业未来发展的内源动力。


3.生态保护措施与可持续发展

奥兰治沃克小镇最早的支柱产业为伐木业,但不节制的伐木严重破坏了当地森林生态,也使得森林资源一度匮乏,如今伐木业几乎已被完全禁止。如今小镇的生态旅游产业同样对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造成了威胁,但伯利兹与小镇森林管理部门接连出台法律法规对此作出了限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发展的不可持续性,也保障了长期发展的可实施性。

结论

本文主要介绍了伯利兹奥兰治沃克小镇有关地理区位、发展历程、人口经济、教育医疗、城市文化和对外活动等基本情况,并聚焦于小镇三大重点产业——生态旅游业,甘蔗制糖业与朗姆酒产业展开有关发展现状与运营模式的分析,其中后两者为小镇的特色支柱产业。基于对三大产业发展模式的分析,笔者发现生态旅游业在经济与生态环境上均存在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局限性,而制糖业与朗姆酒制造业由于对奥兰治沃克产区的甘蔗产量依赖度较高,也面临着资源供给潜在的不稳定性问题。当然,小镇的两大支柱产业对于相似类型的资源型小镇颇具启发,两大支柱产业的产业链生态有机融合、产业文化构建反哺产品矩阵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都具有高度借鉴意义。


供稿|上海财经大学世界特色小镇课题组成员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实验班2020级本科生余秉桐

校对 | 岳心怡 审核 | 潘雪婷 编辑 | 李晨


如若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相关推荐

【乡村“镇”兴】第135期:海滨文旅城市——拉罗歇尔(La Rochelle)
【乡村“镇”兴】第134期:地狱之门——土库曼斯坦达瓦扎小镇(Darvaza)
【乡村“镇”兴】第133期:火山深处的繁华——卢旺达鲁亨盖里(Ruhengeri)
【乡村“镇”兴】第132期:熊本熊养殖基地——日本熊本县(熊本県)
【乡村“镇”兴】第131期:阿尔卑斯山下的小提琴之乡——德国米滕瓦尔德(Mittenwald)
【乡村“镇”兴】第130期:离自然最近的地方——尼泊尔博卡拉(Pokhara)
【乡村“镇”兴】第129期:怡居的温柔乡——法国亚眠(Amiens)
【乡村“镇”兴】第128期:西非热土的花生小镇——塞内加尔考拉克(Kaolack)
【乡村“镇”兴】第127期:沐浴佛光的千年古都——老挝琅勃拉邦(Luang Prabang)
【乡村“镇”兴】第126期:国际知名港口小镇——马尔萨什洛克小镇(Marsaxlokk)
【乡村“镇”兴】第125期:艺术与历史之城——法国博凯尔小镇(Beaucaire)
【乡村“镇”兴】第124期:咖啡之都——老挝巴松镇(Paksong)
【乡村“镇”兴】第123期:中泰葡混血彩色小镇——泰国普吉镇(PhuketTown)
【乡村“镇”兴】第122期:特色海湾旅游小镇——菲律宾爱妮岛(EINido)
【乡村“镇”兴】第121期:刻印着历史痕迹的旅游胜地——马来西亚太平镇(Taiping)
【乡村“镇”兴】第120期:湖区文旅特色小镇—英国莱克赛德小镇(Lakeside)


研究院简介

INTRODUCTION



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上海财经大学响应长三角一体化与长江经济带发展两大国家战略成立的高水平学术机构和高端智库。2019年4月,教育部长江教育创新带人文社科创新合作体秘书处与我院同时在上海财经大学成立,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许涛兼任秘书处秘书长与研究院院长,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中国城市百人论坛成员、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张学良兼任研究院执行院长。2019年12月,研究院成功获批成为上海一类高校智库。


研究院自成立以来,主动对接国家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开展高水平理论研究、决策咨询、社会服务、政策储备与人才培养。上报或完成中央及各地有关部门专报280余篇,其中获国家级、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60余篇,相关部门采纳160余篇,决策影响力凸现;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40余项,论文发表于nature子刊、《管理世界》等国内外权威期刊50余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重要媒体发表理论文章30余篇,出版《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中国城市群研究丛书》等系列著作,编制长三角系列地图与系列指数,并联合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及相关职能部门连续4年共同打造“上海与全国主要城市区域联动指数”,协办长三角国际论坛、主办60余次高端论坛、研讨会、学术报告,学术与社会影响力持续放大。同时,研究院创新性地将智库思政、智库党建与智库育人相结合,走出一条“智库党建”、“智库育人”新路径。



关注我们

电话:

021-65903058

邮箱:iyrs@mail.shufe.edu.cn


More Related Links

更多相关链接

往期推荐:

院内新闻 | 张学良教授一行走访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并调研金泽镇龚都村

院内新闻 | 张学良教授区域科学团队与叶超教授治理科学团队举办学术交流座谈会

院内新闻 |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联盟秘书处一行来访我院座谈

江浙沪四个支部党建联建|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驻沪办、浙江省驻沪办与我院四个支部党建联建活动顺利举办

《2025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选题启动会(线上)成功召开

2024年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大事件盘点

第三届世界特色小镇专项课题评审会暨第四届世界特色小镇专项课题宣讲会成功举办
智库育人 | 《区域协调发展国家战略的理论与实践》“交流与分享”课程开讲
我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教授参加沪苏湖高铁开通全媒体直播特别报道
院内新闻 |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贷办一行来访我院座谈交流
我院执行院长受聘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联盟专家顾问
调研动态 | 张学良教授师生一行走进东虹桥,实地探索“跨境电商与企业出海”新路径
智库党建 | 在行走中感知城市律动,聆听发展和声
我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教授受邀出席“通江达海 向新提质”南通科技金融与产业创新对接会暨第六届上证最佳分析师评选颁奖仪式
专家观点|我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教授在2024年度上海国内合作交流研讨活动上发布“2024上海与全国城市区域联动指数研究成果”
专家观点 | 我院张学良教授接受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采访谈“黄河金三角”
第四届世界特色小镇课题组成员招募开始啦!
专家观点 | 刘乃全: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协同,持续激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动能
专家观点 | 张学良:优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实现更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
智库文摘 |《解放日报》张学良:人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我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教授就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接受央视财经采访
我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教授在央视上海金融之夜发布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
会议回顾 | 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暨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学科建设研讨会顺利举办
院内新闻 | 我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教授受邀参加2024年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年会(RSAC’2024)并作主旨报告
专家观点 | 我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教授应邀出席中国区域经济50人经济研讨会
院内新闻 |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黄河处一行来访我院座谈交流
院内新闻 | 上海市发改委长三角处处长吕军焘一行莅临我院座谈交流
专家观点|我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教授受邀出席第二届高端智库支持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院内新闻 | 陕西省榆林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雄斌一行莅临研究院座谈交流
院内新闻 | 张学良教授受邀参加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专家座谈会
研究院师生一行赴上海横沙岛进行调研交流 
长江口战略协同区域发展研讨会顺利举行
智库育人 | 许涛:新时代的大学生暑期调研 怎么做?
调研动态 | 张学良执行院长一行赴浙江省湖州市进行调研交流
第50期讲座回顾 | 周成虎:用大数据认知世界
院内新闻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会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启动会成功召开
智库育人 | 世界特色小镇专项课题组受邀参加2024年千村调研案例集撰写动员会
院内新闻 | 《提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辐射能级研究》研讨会成功召开  
院内新闻 | 张学良执行院长一行赴中国进出口银行一带一路金融研究院进行调研交流
院内新闻 |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市级联席会议秘书处一行来访我院座谈交流
院内新闻 | 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我院院长许涛带领研究院师生党支部成员参加党建共建活动
院内新闻 | 长三角示范区执委会政策法规部一行来访我院交流指导
院内新闻 | 我院成功举办“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与长三角一体化”研讨会
院内新闻 | 陕西省发改委、世界银行来访我院座谈交流
院内新闻 | 研究院黄赜琳、杨嬛教授与张麒博士后获批3项国家级课题
院内新闻 | 我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教授受聘为嘉兴市人民政府第八届咨询委员会特邀委员
智库文摘 | 张麒、吴胜男、张学良:减污降碳视角下空间密度的环境效应——突破行政单元的再讨论
院内新闻 | 浙江省衢州市智慧新城管委会来访我院座谈交流
院内新闻 | 我院联合统计与管理学院与上海市统计局地区统计处开展座谈交流

院内新闻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综合规划处与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党委、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师生党支部书记开展联组活动

专家观点 | 刘乃全、张健: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
智库文摘 | 杨羊、吴胜男、张学良:高速公路能否促进乡村振兴?——基于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数据的研究
专家观点 | 张学良、李培鑫:共谋高质量发展 共建新发展格局

专家观点 | 张学良教授在苏州外贸中小企业促进会2024年度盛典作主题演讲

专家观点 | 张学良教授为市公安局党委中心组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专题辅导报告
智库文摘 | 张学良:中国收缩型县域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时空演进及收敛特征

智库文摘 | 张学良《光明日报》光明时评:长三角一体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样本

智库文摘|《上观新闻》张学良、刘晓畅:提升长三角区域安全发展能力,重在把握“生命线”“压舱石”和“定盘星”

《文汇报》两会特刊 | 服务国家战略,把课题与论文写到中国大地上

《文汇报》两会特刊 | 高水平推进长三角高等教育协调发展

调研动态 | 张学良执行院长一行赴浙江省湖州市进行调研交流
系列著作 |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周年新书正式发布   
2024年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大事件盘点
2023年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大事件盘点
2022年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大事件盘点
2021年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大事件盘点
2020年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大事件盘点
2019年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年度大事件盘点
【招聘啦】研究院校聘、院聘科研人员与行政岗同时招聘
第二届区域重大国家战略协同发展研讨会获主流媒体关注
新书发布|《东方门户——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出版啦!
新书发布| 空间的聚集:中国的城市群与都市圈发展
系列著作|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系列书籍
智库党建| 以智库党建为引领,探索智库育人新路径


千村调查


2024千村调查 | 我院师生赴浙江安吉、兰溪调研泰隆创业助跑项目
2024千村调查 | 河南鹿邑:探索传统平原农区工业化 助力乡村振兴示范新路   
2024千村调查|上海市青浦区:以党建网格打造乡村治理红色引擎
2024千村调查|福建三明:谱写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新篇章 
2024千村调查 | 乡村善治引领乡村振兴,"千村调查"3.0接续启航  
2024千村调查 | 陕西安康平利:茶旅融合发展,焕发乡村活力


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
“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旨在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推送研究院最新工作动态,包括论坛会议、研究成果、工作简报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