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长三角 | 加强联结互通,促进区域合作

文摘   2025-01-13 17:05   上海  



一周长三角



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持续关注长三角、长江经济带与中国区域协调发展,致力于构建专业、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助力“政产学研”科研生态链建设。作为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三省一市汲取力量,踩准节拍共赴新征程。


研究院对长三角三省一市本周发展动态整理如下。


2024年1月6日——2025年1月12日





上海




上海发布行动方案 

以医疗级场景为核心 

抢抓脑机接口技术发展机遇

2030年前全面实现临床应用


为抢抓脑机接口技术发展机遇,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同意,《上海市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昨天发布。


  《行动方案》提出,2027年前,推动5款以上侵入式、半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完成临床试验,面向失语、瘫痪等患者,实现部分语言和运动功能恢复;引育5家以上具有脑机接口核心技术与产品研发能力的自主创新企业、10家以上产业链上下游国内骨干企业。2030年前,脑机接口产品全面实现临床应用,产业链核心环节自主可控,打造全球脑机接口产品创新高地。


  市科委介绍,脑机接口是通过神经工程手段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信息交互的交叉前沿技术,在医疗、康养、教育、娱乐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全球科技竞逐的重要赛道。《行动方案》以医疗级场景为核心,以战略产品为导向,重点推进侵入式、半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与产品的落地应用,鼓励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与产品发展。


  侵入式技术是通过神经外科手术,将电极等信号记录装置植入硬脑膜下的大脑皮层,进行高通量的神经信号采集。半侵入式技术是通过微创手术,将电极植入颅骨下、硬脑膜外的部位。与侵入式技术相比,非侵入式技术安全性更可控,风险更低,但目前功能较为有限。其产品形态通常是穿戴式设备,将采集脑电信号的电极附着在头皮上,提取神经元活动混合并经过颅骨衰减后的信号。


  根据《行动方案》部署,上海将充分发挥产业配套支撑条件好、临床资源丰富等优势,推进产品研发。市科委支持各类创新主体联合医疗机构,开展运动控制、言语合成、神经疾病治疗、视觉重建等侵入式、半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研发与临床试验。面向康复、教育、娱乐等领域,鼓励企业开展非侵入式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培育脑机接口产业链主体,开展柔性电极、低功耗神经信号采集及刺激芯片、医疗级植入式电池、植入式硅胶、馈通等关键材料与零部件研发,加快产业链国产化。基于本市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产业基础,协同开展脑控康复用人形机器人和外骨骼、机械臂、义肢假体等外围设备研发。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等持续开展前沿与颠覆性技术研究,探索新赛道。


  上海将构建共性技术研发服务平台。《行动方案》提出,通过建设脑机接口柔性电极微纳加工平台、动物实验平台、高质量脑电数据集与开放共享平台、上海市脑机接口重点实验室等布局,吸引全球脑机接口原创成果在沪孵化转化,为企业产品快速迭代研发提供概念验证服务。


  为推动临床试验与应用示范,《行动方案》要求强化科学监管,积极落实《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建立脑机接口科技伦理审查专家复核工作机制。鼓励代表性医疗机构建设临床试验基地、临床研究病房、临床试验预备队列,支持企业开展脑机接口产品临床试验。支持康养、教育、娱乐等领域龙头企业,积极挖掘脑机接口应用需求,打造典型场景,促进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应用示范。


  为健全产品标准与检测体系,上海将积极推进脑机接口产品的医疗器械基础标准、方法标准制定;推动脑机接口检测技术研究、检测工具研发、检测平台搭建,提升测试能力,优化测试服务。对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第三类医疗器械,落实专人专班辅导机制,开展跨前服务,提升审评审批效率。


  为培育产业创新生态,《行动方案》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学术岗位人员参与企业研发和创业孵化,大力支持国际人才引进;鼓励有条件的区建设专业孵化器与产业集聚区。上海还将建立脑机接口产业联盟,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对接,加快培育这一未来产业生态。


来源:解放日报


长三角船舶过闸系统互联互通工作首次推进会在沪召开


为稳步推进《长三角区域港航发展重点合作事项清单(第一批)》落地,2025年1月7日,长三角船舶过闸系统互联互通工作首次推进会在沪召开。沪、苏、浙、皖港航管理部门和船闸管理部门出席。会议由市港航中心副主任李昭英主持。市交通委港监处、办公室等相关负责同志到会讲话。


  会上,三省一市分别介绍了船舶过闸系统情况,交流了长三角区域船舶过闸系统初步互联互通的工作设想。


  会议原则通过了《长三角船舶过闸系统互联互通工作协议》,就2025下半年开展互联互通联调联试并在第三届长三角区域港航发展联席会议上发布成果等阶段性工作目标达成共识。下阶段,三省一市就互联互通技术问题开展进一步更深入的研讨与协商。


  本次会议标志着长三角船舶过闸系统互联互通工作正式启动,向长三角区域港航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又跨出了坚实一步。


来源:上海市交通委




江苏





省财政统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

五千万元支持长三角科技创新联合攻关



近日,由江苏省财政厅、省科技厅对接协调,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工作专班牵头,组织实施了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计划。经专家评审,长三角地区新立项基础研究联合项目15项,其中江苏省牵头实施7项;新立项技术攻关联合项目29项,其中江苏省牵头实施12项。省财政统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共安排项目经费5000万元,支持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项目顺利实施。

生物医药,开启健康未来钥匙。由南京师范大学黄和院士牵头负责的“非模式产油微生物高效制备油脂类化合物的基础研究及应用”项目,旨在提升非模式产油微生物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定制化生产能力,构建高效生产7种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细胞工厂,打造微生物合成油脂的国际先进研发平台和人才队伍,有效推动产业发展。

癌症的精准治疗一直是重大临床医学问题。由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牵头负责的“基于功能多肽的靶向药物”项目,针对重大疾病靶向、长效控释药物研发的迫切需求,拟开展基于功能多肽的靶向药物研究,设计合成多靶点多结构的多肽靶向药物,从多角度协同提升药物的抗肿瘤效果,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功能多肽的靶向药物技术平台,从而提升我国的肿瘤治疗水平。

集成电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由南通越亚半导体有限公司牵头负责“Chiplet先进封装应用之硅桥嵌埋FC-BGA封装载板开发”项目,开发的硅桥嵌埋FC-BGA封装载板可以实现Chiplet的高密度互连,达到高阶芯片相当的性能。该项目将弥补国内高阶芯片制造能力的差距,解决了高端封装载板技术被少数国际巨头所垄断的“卡脖子”问题,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高功率微波器件是现代通信、雷达、卫星传输、电子战和微波武器等高科技领域的核心部件,氮化镓(GaN)已成为高功率微波器件的首选材料。然而,随着GaN器件的功率、频率和集成度不断提高,导致设备发热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不仅会影响设备的性能,还会降低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牵头负责的“面向高功率集成电路的微纳尺度热传导物理机制、表征及热管理研究”项目有望攻克这一难关。

人工智能全面重塑未来生活。由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负责的“语音对话大模型关键技术研究及多行业场景应用”项目,拟突破多语种信息处理、多维度音频理解、多人复杂环境、全双工端到端交互等语音对话大模型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预期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亿元,并且带动上下游产业新增产值10亿元。

如何使机器人能够准确地感知自身在空间中的位置和姿态,是智能机器人实现高精度操作的核心要素。由江苏细胞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牵头负责的“面向智能机器人高精度操作的位姿感知芯片及微执行器”项目,将提升机器人在复杂、多变环境下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操作精度,实现对精密作业的高效、准确控制。通过技术转化和产品销售,将产生直接经济价值超过2000万元,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省财政厅表示,长三角科技创新一体化促进了区域资源的高效整合,加强了区域间的合作交流。通过联合攻关,充分发挥各地优势,推动了科技成果的共享与转化,提高了创新效率,并为各地科技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助力科技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

来源:新华日报


长三角铁路2025年春运 

预计发送旅客9700万人次


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铁集团)获悉,长三角铁路2025年春运方案正式出台。春运40天预计发送旅客970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242.5万人次,同比增长5.1%,创历年新高。长三角铁路部门在启用高峰运行图的基础上计划增开旅客列车398.5对,高峰期单日最高将开行旅客列车超1700对,积极应对春运出行大客流。

2025年铁路春运自1月14日起至2月22日止,节前15天,节后25天,共计40天。今年春运,学生流、探亲流、务工流和旅游流交织叠加,形成以返乡返校、探亲访友、短途通勤等刚性需求为主,假期文旅出游等个性化需求为辅的春运客流格局。

为满足广大旅客出行需求,上铁集团将适需增开多个方向旅客列车398.5对(直通旅客列车250对、管内旅客列车148.5对),重点对热门方向进行运能补充。其中增开直通旅客列车采用基本、应急两套梯次运力方案,增开管内旅客列车采用基本、夜间两套运力方案。其中,恢复开行长三角去往青岛、福州、北京、荆门、怀化、重庆、榆林、聊城等多个热门方向直通旅客列车。

来源:南京晨报



浙江



 

开发者联盟成员赋能,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出资示范区2个项目

 

近日,示范区开发者联盟成员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完成对吴江区环太湖生态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一期)和示范区(嘉善)绿色高质量发展项目的出资,推进示范区生态产业融合发展,激活经济绿色发展新动能。

吴江区环太湖生态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一期)

吴江区环太湖生态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一期)毗邻示范区的太湖东岸和大运河吴江段。该项目通过服务于区域内水系治理和土壤修复,以及传统纺织产业的腾退升级和创新发展,进而助力长三角生态绿色发展、太湖及大运河保护,推动区域传统产业新质提升,推进地方生态产业融合发展。

该项目是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在苏州市落地的首单项目类投资,由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与东方国资、新吴城资本、盛泽投资等吴江区国有企业共同合作实施,主要聚焦吴江高新区(盛泽镇)的生态保护修复和产业转型升级等项目,一期总投资约88亿元。

项目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程,构建生态屏障,从源头上减少对太湖和大运河(吴江段)的污染排放;通过腾退低效污染纺织产业相关企业,促进纺织企业绿色转型升级发展,推动吴江纺织产业由“织造基地”向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绿色产业升级发展,助推苏州加快打造世界级高端纺织产业创新集群。

示范区(嘉善)绿色高质量发展项目

示范区(嘉善)绿色高质量发展项目位于示范区先行启动区。通过支持该项目,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助力区域生态修复和新质生产力培育,激活经济绿色发展新动能。

该项目是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在浙江省落地的首单与地方政府合作项目,由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与嘉善县祥符荡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嘉善县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地方国有企业共同合作实施,项目总投资约64.6亿元。该项目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原则,聚焦祥符荡创新中心的生态保护修复和低碳园区建设等项目,将生态修复内容与各个产业项目紧密融合。

项目注重恢复和延续传统水乡特征,构建蓝绿共栖、林田共生的生态环境,围绕祥符荡周边开展水系连通、水环境生态修复、护坡护岸整治等治理工作,对周边的生态本底进行修复改善,提高区域环境承载能力。在祥符荡创新中心区域内,项目依托浙江大学绿色发展学科集群,建设高校科创科研基地、产业培育基地及科技产业孵化载体,全力构筑“学科会聚﹣创新策源﹣成果转化﹣绿色发展”的生态系统,打造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的重要引擎。

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与示范区两区一县共同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在改善环境质量的同时,按照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动相关产业迭代升级,打造具有示范性的绿色高质量发展项目,更好赋能示范区发展,奋力塑造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


来源:长三角示范声


杭州西部最大农批市场建德新农都1月12日开业


1月12日,杭州西部最大农批市场——建德新农都农产品批发市场(简称建德新农都)盛大开业。

该市场位于建德市更楼街道湖岑畈村,占地面积72亩,建筑面积8.29万平方米,2023年8月开工建设,总投资额约2.88亿元,由浙江新农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开发、运营。

“建德新农都是城南新区第一个签约落地、第一个建成运营的项目,正式开业后,我们还会举办一系列年货节活动。”更楼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从1月11日起,现场发放超百万消费券以及礼品,除了歌舞表演及幸运抽奖外,还有看电影、婺剧表演、电竞比赛等一系列活动,丰富周边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居民们提前感受浓浓年味。

“从家过来很方便,东西也很丰富,性价比高,今年的年货就在这里买了。”现场来采购的建德居民表示。

围绕打造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智慧农批市场,建德新农都集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等批发零售于一体,覆盖建德、淳安等周边的“农”字头城市商业综合体,具备城乡大仓基地、平急两用等功能,将极大满足市民日常批发零售采购需求。

此外,该市场还辅以酒店客房、茶叶街区、电商直播、智慧冷链配送等配套设施,推动多元业态发展,也给市民游客带来多元的服务体验。

“预计可实现年市场交易额20亿元以上,创造税收千万元,可直接带动就业1500余人。”杭州建德新农都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翁礼刚表示,市场将有效发挥保障“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商品供应和稳定区域物价作用。

当天,萧山、衢州、长兴、诸暨、水产五大新农都农产品批发市场代表齐聚现场,“新农都市场大联盟”正式成立,将致力于打造立足省域辐射长三角具有权威性、引领性、影响力的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

接下来,建德新农都将以打通建德农产品产销瓶颈、助力共同富裕、推动乡村振兴为己任,聚力补齐建德乃至杭州西部区县(市)农产品流通公共服务短板,完善城区、街道、村社三级农产品流通配送体系,增强农业产品上行动能,提高农产品服务供给质量,为建德市打造“幸福宜居文旅共富”新图景注入新动力,为建德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每日商报



安徽




合肥都市圈交通网将优化升级

今年力争开通合肥至欧洲客运航线


1月11日,记者从2025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了解到,过去一年,我省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6000公里大关,连通长三角省际主通道基本实现八车道以上通行,合肥中欧班列覆盖到20个国家。新的一年,合肥都市圈交通网将优化升级,交通部门将加快G9912合肥都市圈环线高速、G3京台高速合肥至蚌埠段改扩建等项目建设,支持合肥国际港务区建设,推进兆河一级航道规划建设。

合肥都市圈交通网将优化升级

2025年,我省计划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200亿元以上,完工高速公路 750公里,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00公里、一级公路通车里程300公里以上。其中,要确保徐淮阜高速安徽段、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等15个高速公路项目如期完工,力促G0323济合高速宿州段、安庆海口长江大桥等15 个606公里高速公路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同步推进20个733公里高速公路前期工作。

今年合肥都市圈交通网将优化升级。交通部门将加快G9912合肥都市圈环线高速、G3京台高速合肥至蚌埠段改扩建等项目建设,支持合肥国际港务区建设,推进兆河一级航道规划建设。还将推动G4212合安高速凉亭枢纽至安庆互通段等高速公路繁忙路段扩容改造。

力争开通合肥至欧洲客运航线

2024年,我省新开通国际及地区客货运航线12条、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185.6%。2025年,我省将加快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芜湖专业航空货运枢纽港建设,新增2条以上国际全货机航线。优化合肥到省会城市航线网络,力争开通合肥至欧洲客运航线,稳步推进非洲航线开辟。亳州机场、蚌埠机场,建成泗县通用机场开通运营。

2024年,中欧班列(合肥)覆盖范围扩大至20个国家、156个国际站点。今年,我省将支持合肥中欧班列稳定运营、创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支持芜湖中欧班列二级节点建设。

此外,去年合肥推进网络货运行业服务和管理试点,平台企业总量居全国前列,完成运单4516.42万单、货运量12.12亿吨,同比分别增长45.24%、75.28%,典型货运企业配货平均等待时间由1-3天缩短至6-8小时,物流交易成本降低6%-8%。

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

2025年,我省将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推进“三网一中心一平台”建设,完善无人机国家监管平台与省服务平台数据对接。

据了解,“三网一中心一平台”中的“三网”,即低空航路航线网,开展低空空域分类划设和航线研究,实现空域资源与飞行需求的最佳匹配;地面保障设施网,供各类低空飞行器起降、备降、停放、能源补给及地面勤务等功能的通用机场及起降场地;低空智能信息网,为低空合作飞行器有序飞行和起降提供通信、导航、监视等功能,针对非合作飞行器实现感知和反制等功能。

“一中心”是低空飞行数据中心,打造低空飞行数字底座,为空域划设、航路航线划设、飞行仿真、飞行评估等提供能力中台。“一平台”是低空监管服务平台,为空域管理方提供管理手段,为运营方提供飞行服务。

2025年,我省还将拓展低空场景应用,推动低空与工业应用、农林作业、物流运输、应急救援、旅游等融合发展。我省将做好空域分类划设,力争获批30个空域、40条航线。

来源:合肥晚报


省通航无人机科技公司荣获“长三角杰出建设奖”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全面促进长三角地区无人机行业交流,第二届长三角无人机安全与应用高峰论坛暨2024年长三角无人机安全管理联络机制表彰交流会,于近日在上海举办。

会上颁发了低空安全 “长三角杰出建设奖” 、“长三角杰出贡献奖”等奖项。

安徽省通航无人机科技公司凭借2024年在低空安全方面的突出表现,荣获“长三角杰出建设奖”(集体),

安徽省通航无人机科技公司主要负责同志,荣获“长三角杰出贡献奖”(个人),并入选长三角低空经济专家智库。

2024年,安徽省通航无人机科技公司不断加大对低空无人机安全管理的谋划布局,建立了全国首个省级低空无人机管理服务平台,积极探索形成了以无人机平台、行业场景应用、低空安防应用、教育培训应用为主的“一平台、三应用”业务板块,致力于加强对无人机新业态的研究,不断筑牢安全底座,加快安徽经验交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及时发现并坚决防范低空公共安全风险,助力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展翅腾飞。

来源:安徽日报

研究院简介

INTRODUCTION



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上海财经大学响应长三角一体化与长江经济带发展两大国家战略成立的高水平学术机构和高端智库。2019年4月,教育部长江教育创新带人文社科创新合作体秘书处与我院同时在上海财经大学成立,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许涛兼任秘书处秘书长与研究院院长,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中国城市百人论坛成员、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张学良兼任研究院执行院长。2019年12月,研究院成功获批成为上海一类高校智库。


研究院自成立以来,主动对接国家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开展高水平理论研究、决策咨询、社会服务、政策储备与人才培养。上报或完成中央及各地有关部门专报280余篇,其中获国家级、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60余篇,相关部门采纳160余篇,决策影响力凸现;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40余项,论文发表于nature子刊、《管理世界》等国内外权威期刊50余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重要媒体发表理论文章30余篇,出版《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中国城市群研究丛书》等系列著作,编制长三角系列地图与系列指数,并联合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及相关职能部门连续4年共同打造“上海与全国主要城市区域联动指数”,协办长三角国际论坛、主办60余次高端论坛、研讨会、学术报告,学术与社会影响力持续放大。同时,研究院创新性地将智库思政、智库党建与智库育人相结合,走出一条“智库党建”、“智库育人”新路径。



关注我们

电话:

021-65903058

邮箱:iyrs@mail.shufe.edu.cn


More Related Links

更多相关链接

往期推荐:

江浙沪四个支部党建联建|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驻沪办、浙江省驻沪办与我院四个支部党建联建活动顺利举办

《2025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选题启动会(线上)成功召开

2024年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大事件盘点

第三届世界特色小镇专项课题评审会暨第四届世界特色小镇专项课题宣讲会成功举办
智库育人 | 《区域协调发展国家战略的理论与实践》“交流与分享”课程开讲
我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教授参加沪苏湖高铁开通全媒体直播特别报道
院内新闻 |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贷办一行来访我院座谈交流
我院执行院长受聘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联盟专家顾问
调研动态 | 张学良教授师生一行走进东虹桥,实地探索“跨境电商与企业出海”新路径
智库党建 | 在行走中感知城市律动,聆听发展和声
我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教授受邀出席“通江达海 向新提质”南通科技金融与产业创新对接会暨第六届上证最佳分析师评选颁奖仪式
专家观点|我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教授在2024年度上海国内合作交流研讨活动上发布“2024上海与全国城市区域联动指数研究成果”
专家观点 | 我院张学良教授接受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采访谈“黄河金三角”
第四届世界特色小镇课题组成员招募开始啦!
专家观点 | 刘乃全: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协同,持续激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动能
专家观点 | 张学良:优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实现更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
智库文摘 |《解放日报》张学良:人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我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教授就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接受央视财经采访
我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教授在央视上海金融之夜发布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
会议回顾 | 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暨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学科建设研讨会顺利举办
院内新闻 | 我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教授受邀参加2024年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年会(RSAC’2024)并作主旨报告
专家观点 | 我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教授应邀出席中国区域经济50人经济研讨会
院内新闻 |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黄河处一行来访我院座谈交流
院内新闻 | 上海市发改委长三角处处长吕军焘一行莅临我院座谈交流
专家观点|我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教授受邀出席第二届高端智库支持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院内新闻 | 陕西省榆林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雄斌一行莅临研究院座谈交流
院内新闻 | 张学良教授受邀参加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专家座谈会
研究院师生一行赴上海横沙岛进行调研交流 
长江口战略协同区域发展研讨会顺利举行
智库育人 | 许涛:新时代的大学生暑期调研 怎么做?
调研动态 | 张学良执行院长一行赴浙江省湖州市进行调研交流
第50期讲座回顾 | 周成虎:用大数据认知世界
院内新闻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会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启动会成功召开
智库育人 | 世界特色小镇专项课题组受邀参加2024年千村调研案例集撰写动员会
院内新闻 | 《提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辐射能级研究》研讨会成功召开  
院内新闻 | 张学良执行院长一行赴中国进出口银行一带一路金融研究院进行调研交流
院内新闻 |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市级联席会议秘书处一行来访我院座谈交流
院内新闻 | 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我院院长许涛带领研究院师生党支部成员参加党建共建活动
院内新闻 | 长三角示范区执委会政策法规部一行来访我院交流指导
院内新闻 | 我院成功举办“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与长三角一体化”研讨会
院内新闻 | 陕西省发改委、世界银行来访我院座谈交流
院内新闻 | 研究院黄赜琳、杨嬛教授与张麒博士后获批3项国家级课题
院内新闻 | 我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教授受聘为嘉兴市人民政府第八届咨询委员会特邀委员
智库文摘 | 张麒、吴胜男、张学良:减污降碳视角下空间密度的环境效应——突破行政单元的再讨论
院内新闻 | 浙江省衢州市智慧新城管委会来访我院座谈交流
院内新闻 | 我院联合统计与管理学院与上海市统计局地区统计处开展座谈交流

院内新闻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综合规划处与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党委、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师生党支部书记开展联组活动

专家观点 | 刘乃全、张健: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
智库文摘 | 杨羊、吴胜男、张学良:高速公路能否促进乡村振兴?——基于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数据的研究
专家观点 | 张学良、李培鑫:共谋高质量发展 共建新发展格局

专家观点 | 张学良教授在苏州外贸中小企业促进会2024年度盛典作主题演讲

专家观点 | 张学良教授为市公安局党委中心组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专题辅导报告
智库文摘 | 张学良:中国收缩型县域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时空演进及收敛特征

智库文摘 | 张学良《光明日报》光明时评:长三角一体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样本

智库文摘|《上观新闻》张学良、刘晓畅:提升长三角区域安全发展能力,重在把握“生命线”“压舱石”和“定盘星”

《文汇报》两会特刊 | 服务国家战略,把课题与论文写到中国大地上

《文汇报》两会特刊 | 高水平推进长三角高等教育协调发展

调研动态 | 张学良执行院长一行赴浙江省湖州市进行调研交流
系列著作 |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周年新书正式发布   
2024年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大事件盘点
2023年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大事件盘点
2022年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大事件盘点
2021年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大事件盘点
2020年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大事件盘点
2019年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年度大事件盘点
【招聘啦】研究院校聘、院聘科研人员与行政岗同时招聘
第二届区域重大国家战略协同发展研讨会获主流媒体关注
新书发布|《东方门户——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出版啦!
新书发布| 空间的聚集:中国的城市群与都市圈发展
系列著作|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系列书籍
智库党建| 以智库党建为引领,探索智库育人新路径


千村调查


2024千村调查 | 我院师生赴浙江安吉、兰溪调研泰隆创业助跑项目
2024千村调查 | 河南鹿邑:探索传统平原农区工业化 助力乡村振兴示范新路   
2024千村调查|上海市青浦区:以党建网格打造乡村治理红色引擎
2024千村调查|福建三明:谱写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新篇章 
2024千村调查 | 乡村善治引领乡村振兴,"千村调查"3.0接续启航  
2024千村调查 | 陕西安康平利:茶旅融合发展,焕发乡村活力



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
“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旨在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推送研究院最新工作动态,包括论坛会议、研究成果、工作简报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