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镇”兴】第139期:工业旅游先锋小镇——法国维特雷(Vitré)

文摘   2025-01-24 12:23   上海  



法国维特雷

工业旅游先锋小镇











......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推动红色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工业旅游、旅游演艺等创新发展,促进非遗主题旅游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城市与区域实验室(CCRL)联合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共同推出【乡村“镇”兴】专栏,持续关注国内外典型乡镇的发展,旨在为国内乡镇的建设提供案例研究。




“有幸看到一座完整的、同质的哥特式城市,其中一些仍然存在,巴伐利亚的纽伦堡和西班牙的维多利亚;或者甚至更小的标本,只要它们保存完好,如布列塔尼的维特雷,普鲁士的诺德豪森。”

——维克多·雨果 《巴黎圣母院的驼背》  








图 1900年的维特雷


维特雷(Vitré)是法国西北部布列塔尼省的一个小镇,其历史建筑数量在法国所有城镇中位列第37名,已被法国文化部指定为具有艺术和历史意义的小镇。维特雷规模虽小却是一个小型的工业化城镇。在经济危机中幸存、专注核心优势并向旅游业转型,维特雷小镇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本文将从维特雷小镇的基本信息景点产业发展等方面展开介绍,聚焦于小镇工业转型旅游业的开发路径,为中国乡镇建设提出可借鉴的发展模式与经验。



01.

简介

Introduction







1.地理区位

维特雷镇(Vitré,48°07′24″N,1°12′34″W)是法国布列塔尼地区Ille-et-Vilaine省的一个小镇。它是布列塔尼的东大门,毗邻诺曼底、缅因州和安茹。


图 维特雷在法国的位置


2.气候

维特雷是温带气候,全年多雨,年平均气温为11.6°C(52.9°F)。小镇年降水量约为770毫米(30.3英寸),相对湿度最高的月份是十二月(86.04%),相对湿度最低的月份是七月(69.38%)。


图 维特雷各月气温降水分布


3.发展历史

10-15世纪:起源

Vitré这个名字可能来源于高卢罗马人名Victor或Victrix。公元1000年左右,布列塔尼公爵杰弗里一世任命他的心腹Riwallon Le Vicaire为首任维特雷男爵,并委托他守卫这片成为“布列塔尼进军”缓冲区的战略要地。

自13世纪以来,维特雷汇集了中世纪城镇的所有元素:城堡、宗教建筑(教堂、学院教堂)和郊区。

15世纪,城堡的功能从防御转变为当地贵族Jeanne de Laval-Châtillon和她的女儿Anne de Laval的舒适住所,与此同时,小镇也在发展,小镇中心建造了木墙房屋和(非皇家)豪宅。

15-19 世纪:从黄金时代到老城的衰落

维特雷是公国最繁荣的城镇之一,在16世纪达到顶峰,当时海外贸易商行会在整个欧洲出售他们的麻织物和样品。亨利四世于1598年来到维特雷,对小镇资产阶级社会的奢华生活方式印象深刻:


“如果我不是法国国王,我想成为维特雷的资产阶级!”


在17世纪,维特雷的男爵搬到了当时风靡一时的凡尔赛宫廷,小镇的发展放缓,维特雷的衰落就这样开始了。因此,这一时期小镇修建的建筑很少,除了一些宗教建筑,如奥古斯丁修道院(1620年)、奥古斯丁修道院(1675年)和城市宫殿,如塞维涅酒店。维特雷的衰落一直持续到18世纪,直到19世纪中叶铁路的修建,小镇的衰落才逐渐好转。从1793年到1804年,农民武装抵抗持续开展,这使得小镇逐渐成为其所在省的副中心。

19 世纪:火车站的建设和第 70 步兵团的到来

1830年代,该市决定拆除南部防御工事,开放封闭的城市,因此,这时期通往En Haut、Gâtesel和En Bas三条大道的大门被陆续拆除,这使得封闭的城市向南进行了城市化。正是在这个时候,现在进入城市的主要通道的大道被绘制(北面的rue de Fougères,西面的rue de Brest,boulevard de Châteaubriant和boulevard des Rochers)。

维特雷车站于1855年竣工,采用新哥特式小城堡的形式,位于小镇的中心。维特雷是一个铁路枢纽,1857年4月15日在巴黎-布雷斯特线上开通了第一个连接,1867年在富热尔开通了第二个连接,1874年在拉盖尔什-德布列塔尼开通了第三个连接。

1867年7月14日,该站的建设允许驻军抵达。驻军是第70步兵团,十年后,他们被安置在与雷恩Mac Mahon军营相似的营房中。


图 第 70 步兵团前兵营(1877 年)

20 世纪:Vitré 的兴起

1926年,小镇失去了副县的地位。两次世界大战波及到了维特雷,但维特雷在很大程度上幸免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大部分历史遗产得到保留。

战后,在法国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的背景下,维特雷小镇在1950年代发生了极大的发展和扩张。从1945年到1973年,与许多其他法国地区一样,维特雷受到农村外流现象的影响,在小镇的西部、东部、北部,尤其是南部地区,沿轴线建造了许多定居点,这个时期的住宅建筑同时作为城市发展的一部分而建造。

小镇的郊区有农业、纺织、鞋业或精细化工等领域的大型企业,员工人数超过100人,还有大型超市。目前,工业区的发展仍在继续(主要在南部和东部,也有在农村)。1970年代,随着南面7公里的四车道高速公路的建设,众多产业的涌入,加速了该市的经济繁荣。小镇的失业率在区域比较中非常低,在全国比较中甚至更低。然而,工业中大约40%的工作岗位比较不稳定,此外,维特雷的经济区越来越多地受到海外公司搬迁的影响。目前,该镇继续通过外围的独户住宅和工业区进行扩张。在镇中心,以旧城区为基础的小团体形式,城市在进行一定的更新。


图 维特雷历史悠久的市中心


4.人口基本情况

在1560年左右的文艺复兴时期,小镇有7800人左右,在1762年小镇人口达到了14000名居民,集中在大约50公顷的中世纪城市区域,人口密度接近30000人/平方千米,这个密度是如今小镇的三分之一,但在当时,这是一个非常高的人口密度。

1789年,在法国大革命前夕,人口达到10850人,革命后,人口显着减少;1861年,在第二共和国时期,小镇人口达到8904人。这之后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1911年),人口稳定增加到10613人。一战和经济危机导致人口再次下降到806人(193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再次繁荣,人口逐渐增加,到1999年人口已达到15313人。


表 维特雷人口变化


5.经济发展状况

维特雷是一座拥有12000名员工的工业城市,有着布列塔尼地区最低的失业率(约5%),这意味着当地几乎实现了居民充分就业。


6.交通设施

维特雷是法国少数几个在整个网络中提供免费城市交通的城市之一,该网络包括9条公交线路和72个站点。小镇位于洼地的斜坡上,东西走向的维莱讷河和巴黎-雷恩铁路线在此经过,在布列塔尼的东部边界,维特雷被一条高速公路穿过。



02.

景点

Scenic Spot







1.维特雷城堡

维特雷城堡,地处欧洲法国巴黎第八区,是第一座11世纪时期的城堡,在13、14和15世纪时被重建。城堡的入口处有一个吊桥和一个小城堡,两个带有突堞的大塔楼位于小城堡的两翼。在城堡的南角,矗立着主城堡,或者称为圣-罗兰(St-Laurent)塔楼,在城堡的东北角,矗立着玛德莱娜(Madeleine)塔楼,在城堡的西北角,矗立着蒙塔费朗(Montafilant)塔楼,一般导游带领参观时会从蒙塔费朗(Montafilant)塔楼进入。这些不同的建筑由一个围墙连接起来,而这些围墙又通过其它的塔楼而得以加固。


图 维特雷城堡

历史沿革

维特雷城堡由男爵罗伯特一世兴建于11世纪末,地址选择在一个可以俯视维莱讷河流域的岩石岬角,采取罗曼式建筑风格。在13世纪上半叶,男爵安德烈三世重建了三角形式,周围由护城河环绕。在他去世后,土地归属拉瓦尔家族。15世纪时城堡被扩建,在这一时期防御工程被最终完成,特别是配备有双吊桥和炮孔的门楼圣洛朗塔(tour Saint-Laurent)和玛格达莱妮塔(tour de la Madeleine)。然而,在1487年,拉瓦尔的盖伊十五世未经战斗就向法国军队打开了城堡。

从15世纪末,改建转向提高城堡的舒适性,包括兴建画廊和一个文艺复兴风格的圣堂(1530年)。由于黑死病在雷恩肆虐,布列塔尼议会曾经三次到城堡避难:1564年、1582年和1583年。从1547年到1605年之间,维特雷城堡成为庇护新教的堡垒。1589年,城堡抵挡了历时5个月的围困。1605年,城堡成为特雷穆瓦耶家族的财产。城堡在17世纪被遗弃,开始衰落,在18世纪末圣洛朗塔局部倒塌,火灾又摧毁了住宅。


2.城墙

维特雷城墙是在13和17世纪之间建造的防御工事,用于保护维特雷和布列塔尼镇免受“法国王国”的侵害。城墙位于布列塔尼边境附近,靠近缅因州、安茹和诺曼底,占地8公顷,长500米,宽200米。维特雷城墙是布列塔尼十三世纪保存最完好的的防御工事。

城墙沿着岩石高原的轮廓建造,且建设是根据救援的防御优势和约束条件进行的。维特雷位于Armourican地块中,这是米色砂岩和片岩(泥质岩、黑色云母粉砂岩,局部含铁质鲕)带的交界处,城墙便是由这些材料建造的。


图 维特雷城墙及其附近的塔楼

历史沿革

城墙由安德鲁三世男爵于1240年建造,并随着15世纪火炮的发展而加固。维特雷是一座新教城市,富裕而繁荣,但在宗教战争期间,天主教联盟的袭击摧毁了古城以东的一部分塔楼和城墙。16世纪末,小镇在城墙附近建造了一座堡垒。19世纪南部的防御工事被摧毁,用来连接老城区和现代社区。目前城墙经历了翻修,所有防御工事已于2014年1月15日被列为“历史古迹”。


图 防御工事地图


3.圣母院教堂

维特雷的罗马天主圣母院教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1世纪的大学教堂,该教堂由维特雷的罗伯特一世于1060年左右捐赠,它在15世纪和16世纪完全重建,只剩下旧教堂的圣礼礼拜堂。1467年建造了北过道,随后几年建造了北侧教堂。在1480年至1500年之间,建造了耳堂和南唱诗班教堂。南侧有七座山墙,分两期建造,分别在1480年至1500年和1530年至1540年之间。西立面建于1580年左右,1586年的原始雕刻木门叶仍然保存在门户上。石尖顶于1858年更新。

因此,目前的建筑主要建于15世纪、16世纪和19世纪,这期间,风格从华丽的哥特式过渡到文艺复兴时期。这座教堂1840年作为历史古迹,被列入法国建筑古迹的首批列表之一。


图 圣母大教堂


从罗马天主圣母院教堂的外部结构来看,朴素的西门由三座山墙构成,山墙由巨大的扶壁加固。中央山形墙被一个大型的五面板窗饰窗刺穿,其下打开了一个凯旋门状的门户。拱形门户由细长的柱子构成,这些柱子站在高高的底座上,上面有一个带有三角形山墙的柱子。雕刻的木门可追溯到1586年,饰有浮雕,浮雕的外侧是使徒彼得和保罗,中间是使徒约翰和安德鲁。


图 圣母院教堂西门


南大门建于1530年至1609年之间,中殿南侧的七座山墙由附有尖顶的扶壁分隔。大门的石头装饰及其几何图案可追溯到文艺复兴早期。雕刻的木门可以追溯到1609年。顶部装饰有描绘天使报喜场景的浮雕,下方是使徒托马斯和约翰(左)以及彼得和保罗(右)的半身像。


图 南门的报喜场景、使徒半身像、天使雕像


外檐由1490—1500年左右的砂岩雕刻而成,并附在南门的扶壁上。讲坛篮上装饰着人物和头像。三叶形拱门的楣带沿着上边缘延伸,由镶嵌着螃蟹的龙骨拱门构成。中间的边缘下方是一个三面头,象征着三位一体。


图 外檐


从罗马天主圣母院教堂的内部空间结构来看,三殿的中殿分为六个开间,位于八角形柱子上的高尖拱廊带有朴素的大写字母,将中央中殿打开到两个过道。侧面过道上覆盖着带肋的拱顶,拱顶的基石上装饰着布列塔尼和维特雷勋爵的纹章,拱顶的肋骨靠在描绘天使或动物的牛腿上。

圣礼礼拜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2世纪,最初是罗马式前身教堂的中殿。与主中殿一样,它由一个木制尖桶拱起,东墙上有一扇高高的三面板窗饰窗,其彩色玻璃可追溯至19世纪,描绘了圣母升天。


图 圣礼礼拜堂


在15、16世纪南门上方的三扇彩色玻璃窗是教堂建成时唯一保存完好的窗户,它描绘了耶稣进入耶路撒冷的情形,年份为1537年。旧窗格的片段已保存在另外两个窗口中,在窗户的窗饰中可以看到大约1500年被钉十字架的场景。在另一张窗户上,可能是1473年处决的天使报喜场景的细节,显示了大天使加百列。


图 耶稣进入耶路撒冷场景(1537年)

      图 耶稣受难场景(约 1500 年)

图 大天使加百列(约1473年)    


在19世纪,教堂配备了许多来自各种彩色玻璃作坊的彩色玻璃窗。


图 彩色玻璃窗 


2007年,在北后殿教堂发现了描绘念珠奥秘的壁画遗迹,这些画作可追溯到1619年。


图 壁画


从设施方面来看,四大祭坛,米迦勒祭坛、塞巴斯蒂安祭坛、圣弗朗西斯祭坛和雷恩主教圣梅拉尼乌斯的祭坛,都装饰着17世纪的绘画和雕塑。教堂有两个16世纪的圣水坛,一个是汉白玉盆,另一个有一个花岗岩底座和一个大理石碗,上面刻有1593年的日期。新哥特式风格的讲坛于1855年由建筑师Charles Langlois设计。


                 图 圣水坛

图 讲坛                  


皮埃尔·休伯特(Pierre Hubert)的壁龛坟墓是在1498年用砂岩建造的。墓碑上刻有死者斜倚的身影。1888年,雕塑家让玛丽·瓦伦丁(Jean-Marie Valentin)为教区牧师吉尔斯·奥布里(Gilles Aubrée)创作了另一座坟墓,死者跪在他的祈祷椅上。Gilles Aubrée为教堂制作了新哥特式家具。


    图 皮埃尔·休伯特的壁龛坟墓

图 吉尔斯·奥布里墓        


4.多模式立体交叉道项目(TETRARC)

在竞争中,维特雷以削减就业机会为代价度过了危机时期,但是由此伴随而来的是当地支柱性产业遭受重创。在意识到自身的发展局限之后,小镇迅速开启了旅游开发转型之路,拓展了经济发展新天地,多模式立体交叉道项目(TETRARC)也因此而来。


图 TETRARC停车场


伴随着维特雷现代化的建设步伐,小镇旅游业得以迅速发展。进出小镇的汽车数量与日俱增由此又引发了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的困局。为了能更高效率地利用土地,减少小镇的建筑密度,维特雷小镇独具匠心地设计了集约型的立体交通建筑,集立体停车场、人行步道与火车站于一体,在既能满足小镇的基础停车需求之外,又增添了一道绿色景观,使之成为小镇迎接外来游客的又一“门面”。


图 TETRARC停车场


-别出心裁设计,连接绿意、景点、空间

依着山势,可容纳620辆车辆停放的停车场建筑层层跌落,屋顶平台上植被繁盛生长,生机勃勃。小镇通过阶梯状的绿地设计,将停车场用地灵活地转化成了小镇的绿化空间。与此同时,还在停车场顶部搭建了人行天桥,来回穿行的游人可以在天桥上观赏当地标志性建筑——建于公元1000年的维特雷城堡。这座天桥还很自然的将旧停车场、火车站站台、新停车场以及位于附近的维多利亚公园等原先被铁路分隔开的空间,又连接到了一起。


-注入特色元素,让建筑融于小镇

此外,为了融合小镇的古老气息,设计师们在停车场及天桥的设计上,还注入了当地古典建筑元素,用拼接在一起的短木块打造出了当地民宅瓦片屋顶的形状,通过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象的交相辉映,让外地的游客们能够迅速融入到小镇的氛围中。


图 TETRARC停车场


-镶嵌现代灯具,打造现代气息

到了夜晚,随着嵌在围栏内部的灯管以及停车场内的灯具亮起,这座桥又散发出浓郁的现代感气息。对当地居民来说,即使无需停车,这块多功能用地也不失为一座实用的公共设施。

图 TETRARC停车场



03.

工业转型旅游业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Tourism







1.承接巴黎产业外溢

在成为特色小镇之路上,维特雷的牌面一开始并不很好。1920年代,由于失去驻防和专区政府驻地的功能,维特雷人口数量停滞不前(1936年为8000人)。1950年代起,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推动布列塔尼大区整体食品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维特雷不断进步。当时的维特雷正好处于大区乳制品生产的核心位置,市内有一个大型乳制品加工厂和一个大型屠宰场。

在维特雷的发展历史上,畜牧业也曾催生这里的传统皮革业和制鞋业。但在上世纪60年代面对来自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的竞争,这两项传统工业在包括维特雷的欧洲大部分地区衰落。在维特雷传统工业中,只有一些致力于奢侈品鞋业、纺织业的家族企业在维系着生存。

1950-1960年间,标志汽车厂从巴黎地区迁到雷恩,促进了周边地区的机械工业和分包加工业的发展。维特雷承接了从巴黎、雷恩机械工业和分包工业的溢出,形成包括机械、分包加工、芯片业、印刷厂在内的现代产业体系,是典型的以大城市为依托的产业型特色小镇。


2.产业配套圈外人才

维特雷的崛起一方面源于地理位置,它处于巴黎大城市的1-2小时交通圈,开车到省会雷恩半小时,乘火车到巴黎只要两小时,具有承接大城市外溢产业和人才的基础。崛起的另一方面是由于产业配套,维特雷积极兴建与产业配套的高速免通行费交通物流网络,让城市之间的贸易往来十分方便,降低了企业的交通物流成本,同时集聚大量巴黎都市圈人才。


图 维特雷优越的地理位置


维特雷除了优良的交通条件、低廉的土地价格、良好的环境,还有一点是这里的雇员久负盛名的优秀品质——可靠、勤奋、受教育程度高。因为维特雷处于天主教影响的劳务区,因而没有几十年盛行于法国的工会传统。

在此背后,维特雷在省市级合作、平衡供需的就业管理等方面做出很大努力。比如围绕时尚的特色产业链,持续改善关联产业服务和配套,维特雷小镇出台促进传统手工业制造向奢侈品鞋业转型的多项产业配套政策,并根据就业贡献和经济贡献对小镇内的奢侈品鞋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

这一系列措施使得维特雷工业长盛不衰。40年间,维特雷的人口增加几乎三分之一,差不多是法国人口增速的两倍;维特雷1999—2008年间实现了14%的城区工业就业增长,而全国同期却下降10%,目前维特雷85%的整体就业率比41%的法国平均值高出一倍多。


图 维特雷的奢侈品鞋店


3.依托文化遗产开拓旅游业

伴随小镇现代化的步伐,小镇的旅游业得以迅速发展。利用小镇中世纪风格的古堡、优美的景色,维特雷迅速开启旅游开发转型之路。这座历史悠久的小镇,还保留着15世纪城市的许多特点,有许多建于中世纪的石头房子。最出名的景点是保存极好的、建于公元1000年的维特雷城堡和中世纪的城墙。这座中世纪老城被评为“历史与艺术之城”。

现在,维特雷城堡,这座布列塔尼大区最壮丽的城堡,有一个市政厅和一小型博物馆,大家无需门票便可免费参观。


图 维特雷城堡


小镇的面积终归有限,节约型开发成为主题。为解决旅游业带来的交通拥堵和停车困难,维特雷小镇建设集约型立体停车场——TETRARC停车场,加入建筑元素的设计理念,实现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象的交相辉映。在法国的维特雷小镇,与位于铁路一侧的旧停车场不同,新停车场阶梯状设计将一个小土坡分割多层,一部分位于地下,露在地面的部分看起来像铺上草皮的阶梯。


图 TETRARC停车场


从重视和支持悠久的手工艺传统,承接巴黎、雷恩外溢的产业需求,吸纳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让这些企业活跃于地方、区域或市场,再到发展旅游业,维特雷无形中形成自己的品牌影响力。



04.

发展经验

Development Experience







法国维特雷小镇是一个经济自给自足的生活享受型小镇。从农业到工业,从工业到服务业,维特雷小镇通过不断的产业转型使得它在一次次危机幸存下来,并在如今产业融合的时代走出了一条工业旅游的发展之路。它跟欧洲其它知名小镇不一样,它的知名度的来源并不是产业,而是舒适和优美的环境。它没有特别知名的产业,在国际上也不算经典案例,但在打造小而美、自给自足的小镇案例中有一定借鉴意义。


01 /

搭建与大城市的联系

维特雷通过紧密搭建与大城市的联系,形成了良好的现代产业体系,具体表现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维特雷承接了巴黎和雷恩的机械工业和分包工业,同时,维特雷也积极兴建与大城市之间的高速免通行费交通物流网络。

经济全球化下,经济活动的本地化趋势也愈益彰显,经济活动在空间上呈现出新的布局形态——都市圈。都市圈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各城市间功能性质互补、经济上相互依存、社会发展趋同。因此,中小城市、乡镇的发展越来越需与大城市相联系,进而大城市的活力可以散布到周边区域,形成良好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我国的小镇在发展过程中,应积极搭建与大城市、发达地区的联系,并在这种联系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融入区域都市圈,从而在规划政策、经济发展和人口活力方面实现与大城市共同演化。


02 /

完善高质量的基础设施

对外,维特雷积极兴建与大城市之间的高速免通行费交通物流网络,促进了区域间的人员、货物和资金往来;对内,维特雷兴建了多模式立体交叉道项目(TETRARC),让一个不起眼的停车场变成了一个集绿色景观和当地厚重历史人文景观的窗口,发挥了多功能复合效应。在维特雷小镇的规划中,高质量、复合型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小镇的整体服务水平,不仅促进产业发展,也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实现了宜景、宜业、宜居的三融合。

在小镇的运营过程中,良好的对外交通体系使得小镇经济发展与周边地区产生积极的联动效应,高质量的内部基础设施的规划统筹小镇的各个部分,使得小镇内部形成一个紧密的整体。研究表明,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以维特雷小镇的经验为参照,国内小镇应该积极发展内外交通建设,同时配套基础设施,充分考虑各要素之间的统筹协调,积极应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技巧。


03 /

把握产业融合发展的机会

维特雷小镇的产业发展之路经历了多个阶段,原先的主导产业工业经历了畜牧加工业、传统手工业、机械工业和奢侈品鞋业等多个阶段,此外也经历了主导产业从工业转型为旅游业的变化。维特雷在最新一次的产业转型过程中,将小镇的工业建筑与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促进了小镇的旅游业发展,同时旅游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推动了工业发展。

我们可以将维特雷小镇的旅游业模式称为工业旅游,维特雷小镇便是打造工业旅游的先锋小镇,其对于国内有悠久产业历史但在现代产业优势并不明显的小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于需要发展工业旅游的小镇,需要以小镇产业作为根基,以历史遗址和产业遗留作为吸引点,推动旅游的发展,通过旅游吸引客流,促进小镇产品的销售,并以产业为依托,推进特色小镇转向旅游。

如今产业融合机会的到来,产业融合成为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产业融合开辟了新市场,增强了竞争性和新市场结构的塑造,促进了资源的整合,带来了就业增加和人力资本发展。国内小镇应立足自身优势与特色,把握各产业之间的联系,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Summary

总结


研究发现,小镇在多年来的转型过程中始终专注核心优势并抓住时代机遇,最终走出一条工业旅游的特色发展之路。首先,小镇发展过程中,积极搭建与法国大城市巴黎和雷恩的联系,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建立了现代工业体系;其次,小镇完善了高质量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对外建立便捷的交通体系,对内建设多模式立体交叉道项目(TETRARC),进而形成良好的内外循环经济发展体系。最后,小镇在面临产业衰落时,多次进行产业转型,融合工业与旅游业,走出了工业旅游的特色发展之路。

鉴于我国制造业生产模式发生深刻变革,制造业特色小镇需要积极搭建与大城市之间的联系,接受良好经济辐射,并完善相应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产业融合潮流到来的今天,找准自身定位,把握核心优势,促进产业高效益融合发展,从而顺应时代来打造小镇的独有品牌,以获得长远的发展。





供稿|上海财经大学世界特色小镇课题组成员、

上海财经大学银行与国际金融专业

2021级本科生岳心怡

校对 | 崔悦 审核 | 崔悦 编辑 | 玄泽源


如若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相关推荐





【乡村“镇”兴】第138期:多次产业转型的内陆城镇——法国维特雷(Vitré)
【乡村“镇”兴】第137期:历史悠久的渔村小镇——丹麦德拉厄(Dragor)
【乡村“镇”兴】第136期:资源利用与支柱产业生态融合的典范——伯利兹奥兰治沃克小镇(Orange walk)
【乡村“镇”兴】第135期:海滨文旅城市——拉罗歇尔(La Rochelle
【乡村“镇”兴】第134期:地狱之门——土库曼斯坦达瓦扎小镇(Darvaza)
【乡村“镇”兴】第133期:火山深处的繁华——卢旺达鲁亨盖里(Ruhengeri)
【乡村“镇”兴】第132期:熊本熊养殖基地——日本熊本县(熊本県)
【乡村“镇”兴】第131期:阿尔卑斯山下的小提琴之乡——德国米滕瓦尔德(Mittenwald)
【乡村“镇”兴】第130期:离自然最近的地方——尼泊尔博卡拉(Pokhara)
【乡村“镇”兴】第129期:怡居的温柔乡——法国亚眠(Amiens)
【乡村“镇”兴】第128期:西非热土的花生小镇——塞内加尔考拉克(Kaolack)
【乡村“镇”兴】第127期:沐浴佛光的千年古都——老挝琅勃拉邦(Luang Prabang)
【乡村“镇”兴】第126期:国际知名港口小镇——马尔萨什洛克小镇(Marsaxlokk)
【乡村“镇”兴】第125期:艺术与历史之城——法国博凯尔小镇(Beaucaire)
【乡村“镇”兴】第124期:咖啡之都——老挝巴松镇(Paksong)
【乡村“镇”兴】第123期:中泰葡混血彩色小镇——泰国普吉镇(PhuketTown)
【乡村“镇”兴】第122期:特色海湾旅游小镇——菲律宾爱妮岛(EINido)

研究院简介

INTRODUCTION



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上海财经大学响应长三角一体化与长江经济带发展两大国家战略成立的高水平学术机构和高端智库。2019年4月,教育部长江教育创新带人文社科创新合作体秘书处与我院同时在上海财经大学成立,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许涛兼任秘书处秘书长与研究院院长,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中国城市百人论坛成员、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张学良兼任研究院执行院长。2019年12月,研究院成功获批成为上海一类高校智库。


研究院自成立以来,主动对接国家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开展高水平理论研究、决策咨询、社会服务、政策储备与人才培养。上报或完成中央及各地有关部门专报280余篇,其中获国家级、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60余篇,相关部门采纳160余篇,决策影响力凸现;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40余项,论文发表于nature子刊、《管理世界》等国内外权威期刊50余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重要媒体发表理论文章30余篇,出版《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中国城市群研究丛书》等系列著作,编制长三角系列地图与系列指数,并联合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及相关职能部门连续4年共同打造“上海与全国主要城市区域联动指数”,协办长三角国际论坛、主办60余次高端论坛、研讨会、学术报告,学术与社会影响力持续放大。同时,研究院创新性地将智库思政、智库党建与智库育人相结合,走出一条“智库党建”、“智库育人”新路径。



关注我们

电话:

021-65903058

邮箱: iyrs@mail.shufe.edu.cn


More Related Links

更多相关链接

往期推荐:

院内新闻 | 张学良教授一行走访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并调研金泽镇龚都村

院内新闻 | 张学良教授区域科学团队与叶超教授治理科学团队举办学术交流座谈会

院内新闻 |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联盟秘书处一行来访我院座谈

江浙沪四个支部党建联建|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驻沪办、浙江省驻沪办与我院四个支部党建联建活动顺利举办

《2025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选题启动会(线上)成功召开

2024年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大事件盘点

第三届世界特色小镇专项课题评审会暨第四届世界特色小镇专项课题宣讲会成功举办
智库育人 | 《区域协调发展国家战略的理论与实践》“交流与分享”课程开讲
我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教授参加沪苏湖高铁开通全媒体直播特别报道
院内新闻 |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贷办一行来访我院座谈交流
我院执行院长受聘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联盟专家顾问
调研动态 | 张学良教授师生一行走进东虹桥,实地探索“跨境电商与企业出海”新路径
智库党建 | 在行走中感知城市律动,聆听发展和声
我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教授受邀出席“通江达海 向新提质”南通科技金融与产业创新对接会暨第六届上证最佳分析师评选颁奖仪式
专家观点|我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教授在2024年度上海国内合作交流研讨活动上发布“2024上海与全国城市区域联动指数研究成果”
专家观点 | 我院张学良教授接受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采访谈“黄河金三角”
第四届世界特色小镇课题组成员招募开始啦!
专家观点 | 刘乃全: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协同,持续激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动能
专家观点 | 张学良:优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实现更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
智库文摘 |《解放日报》张学良:人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我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教授就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接受央视财经采访
我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教授在央视上海金融之夜发布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
会议回顾 | 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暨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学科建设研讨会顺利举办
院内新闻 | 我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教授受邀参加2024年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年会(RSAC’2024)并作主旨报告
专家观点 | 我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教授应邀出席中国区域经济50人经济研讨会
院内新闻 |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黄河处一行来访我院座谈交流
院内新闻 | 上海市发改委长三角处处长吕军焘一行莅临我院座谈交流
专家观点|我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教授受邀出席第二届高端智库支持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院内新闻 | 陕西省榆林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雄斌一行莅临研究院座谈交流
院内新闻 | 张学良教授受邀参加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专家座谈会
研究院师生一行赴上海横沙岛进行调研交流 
长江口战略协同区域发展研讨会顺利举行
智库育人 | 许涛:新时代的大学生暑期调研 怎么做?
调研动态 | 张学良执行院长一行赴浙江省湖州市进行调研交流
第50期讲座回顾 | 周成虎:用大数据认知世界
院内新闻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会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启动会成功召开
智库育人 | 世界特色小镇专项课题组受邀参加2024年千村调研案例集撰写动员会
院内新闻 | 《提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辐射能级研究》研讨会成功召开  
院内新闻 | 张学良执行院长一行赴中国进出口银行一带一路金融研究院进行调研交流
院内新闻 |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市级联席会议秘书处一行来访我院座谈交流
院内新闻 | 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我院院长许涛带领研究院师生党支部成员参加党建共建活动
院内新闻 | 长三角示范区执委会政策法规部一行来访我院交流指导
院内新闻 | 我院成功举办“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与长三角一体化”研讨会
院内新闻 | 陕西省发改委、世界银行来访我院座谈交流
院内新闻 | 研究院黄赜琳、杨嬛教授与张麒博士后获批3项国家级课题
院内新闻 | 我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教授受聘为嘉兴市人民政府第八届咨询委员会特邀委员
智库文摘 | 张麒、吴胜男、张学良:减污降碳视角下空间密度的环境效应——突破行政单元的再讨论
院内新闻 | 浙江省衢州市智慧新城管委会来访我院座谈交流
院内新闻 | 我院联合统计与管理学院与上海市统计局地区统计处开展座谈交流

院内新闻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综合规划处与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党委、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师生党支部书记开展联组活动

专家观点 | 刘乃全、张健: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
智库文摘 | 杨羊、吴胜男、张学良:高速公路能否促进乡村振兴?——基于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数据的研究
专家观点 | 张学良、李培鑫:共谋高质量发展 共建新发展格局

专家观点 | 张学良教授在苏州外贸中小企业促进会2024年度盛典作主题演讲

专家观点 | 张学良教授为市公安局党委中心组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专题辅导报告
智库文摘 | 张学良:中国收缩型县域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时空演进及收敛特征

智库文摘 | 张学良《光明日报》光明时评:长三角一体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样本

智库文摘|《上观新闻》张学良、刘晓畅:提升长三角区域安全发展能力,重在把握“生命线”“压舱石”和“定盘星”

《文汇报》两会特刊 | 服务国家战略,把课题与论文写到中国大地上

《文汇报》两会特刊 | 高水平推进长三角高等教育协调发展

调研动态 | 张学良执行院长一行赴浙江省湖州市进行调研交流
系列著作 |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周年新书正式发布   
2024年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大事件盘点
2023年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大事件盘点
2022年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大事件盘点
2021年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大事件盘点
2020年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大事件盘点
2019年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年度大事件盘点
【招聘啦】研究院校聘、院聘科研人员与行政岗同时招聘
第二届区域重大国家战略协同发展研讨会获主流媒体关注
新书发布|《东方门户——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出版啦!
新书发布| 空间的聚集:中国的城市群与都市圈发展
系列著作|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系列书籍
智库党建| 以智库党建为引领,探索智库育人新路径


千村调查


2024千村调查 | 我院师生赴浙江安吉、兰溪调研泰隆创业助跑项目
2024千村调查 | 河南鹿邑:探索传统平原农区工业化 助力乡村振兴示范新路   
2024千村调查|上海市青浦区:以党建网格打造乡村治理红色引擎
2024千村调查|福建三明:谱写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新篇章 
2024千村调查 | 乡村善治引领乡村振兴,"千村调查"3.0接续启航  
2024千村调查 | 陕西安康平利:茶旅融合发展,焕发乡村活力


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
“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旨在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推送研究院最新工作动态,包括论坛会议、研究成果、工作简报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