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亨盖里
Ruhengeri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幸福之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大地上城镇寥若晨星、衰败破落;今天的中国,城镇繁星璀璨、繁华时尚。中国经历了世界近现代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从1949年至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10.6%提高到63.9%,城市数量由132个增长到687个,建制镇数量由2000个增长到2.1万多个。”
——《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城市与区域实验室(CCRL)联合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共同推出【乡村“镇”兴】专栏,持续关注国内外典型乡镇的发展,旨在为国内乡镇的建设提供案例研究。
╱ 导语╱
本期【乡村“镇”兴】将从卢旺达国家一座火山深处的小镇——鲁亨盖里出发,深入探究当地的历史文化、生产发展、土地变革、特色景色、人文风俗等,总结分析其经历灾难后近几十年经济巨变的内在原因,牢牢把握当地人民乐观顽强的精神内核,探索出一条能够适用于中国小镇的发展之路。
小镇简介
(一)地理位置
鲁亨盖里省(Ruhengeri)位于北纬N:39°54′59.50″,东经E:116°23′49.66″,是卢旺达的前12个省之一,位于该国北部地区。北部与乌干达接壤,西北与刚果民主共和国接壤。在古卢旺达就被称为“鲁亨盖里”,现在也通常被称作“穆桑泽”镇或者是“穆霍扎”(Musanze)镇。
图 鲁亨盖里地理位置
鲁亨盖里省面积1,651.2平方公里,其中1439.2平方公里是居住区,剩下的部分为山区,包括海拔4507米的死火山卡里辛山。鲁亨盖里地区之所以成为卢旺达主要的一个旅游景点,是因为其便利的地理位置:以东是著名的姊妹湖——Ruhondo湖和Berera湖;以西是著名的卢旺达火山国家公园,公路直通基加利和邻国马干达,这样四通八达的交通条件吸引了不计其数的游客来到这里旅行、远足或是休整,小镇的旅游业、农业、手工业等也因此得以发展起来。
图 鲁亨盖里道路交通
(二)气候条件
鲁亨盖里有着优厚的气候条件:虽然紧挨赤道,但这里的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受海拔高度影响这里并不酷热,同时降水量较高,因此这里的气候类型属于比较适宜居住的热带草原气候。
鲁亨盖里平原面积广阔,土地平坦肥沃,而让这里的土地异常肥沃的最重要的原因,来源于它的火山灰。与维龙加火山公园毗邻,让这里拥有火山多次历史喷发堆积形成的深厚的火山灰,这些火山灰形成的土壤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非常适合粮食作物和牧草生长,因此,鲁亨盖里乃至卢旺达农牧业的自然资源条件简直可以说是得天独厚,这也促成了卢旺达成为一个农业国家。
图 鲁亨盖里小镇2022年每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图 鲁亨盖里2022年每月平均降水量
图 鲁亨盖里的年平均降水量在全国的占比
千岛之城,旅游胜地
(一)旅游业概况
来到鲁亨盖里这座小城,大部分人会惊讶地发现这里与其所设想的非洲大相径庭。干净整洁的街道,路边鳞次栉比、各具特色的小屋,百分之八十的树林覆盖率,阳光穿过微风,深吸一口这座宁静小城的空气,惬意的舒适感打破了很多外来游客对非洲脏乱穷的狭隘偏见,甚至产生这里是否是一个欧洲的美丽小国的想法。“非洲大陆的瑞士”的美誉,绝对是实至名归。
图 鲁亨盖里小镇风光
(二)火山国家公园
鲁亨盖里镇是卢旺达五座维龙加火山的所在地,构成了著名的维龙加地块中的八座,即卡拉新比山、萨比尼奥山、加辛加山、比索克山和穆哈布拉山。著名的灵长类动物学家黛安·福西(Dian Fossey)写道:“在中非的心脏地带,高得比流汗还厉害,是一座古老的火山,高耸近15000英尺,几乎覆盖着丰富的绿色雨林—维龙加。
火山国家公园是卢旺达的四个国家公园之一,是卢旺达山地大猩猩的家园,坐落在鲁亨盖里小镇周围,保护着壮丽山脉的峻峭山坡,而这些山坡树林正是山地大猩猩的家园,也是包括常绿林、竹林、草地、沼泽、常青灌木等在内的高度融合的山脉生态系统。成片的原始森林连成的绿色和薄雾缭绕,是人类工业文明暂未涉足的处女地,是野生动植物栖息安家的天堂。
维龙加
图 维龙加火山
(三)追踪山地大猩猩
著名的旅游特色项目——寻找山地大猩猩,自然应运而生。山地大猩猩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生物资源,被评为全球十大濒危的稀有物种之一,主要分布在乌干达、刚果和卢旺达三国交界处的维龙家山脉地区,全球仅仅有800只左右,比我们国家的野生大熊猫的数量还要少。政府每年颁发一定数量的许可证,费用这几年也是水涨船高,但是依旧会有许多游客趋之若鹜,并且大部分人都会觉得物有所值。
山地大猩猩是以家族的方式聚集的,每个家族都会至少会有一个“银地大猩猩”带领,导游会告诉游客追踪不同的猩猩家族将会有不同的路线。大猩猩是最接近人类的灵长类动物之一,尽管它们外表凶猛强悍,但内在却是十分的聪明、友好,高度群居的生活让它们学会了团结协作,每个家族都会有一位最强壮勇猛的佼佼者领导——银背大猩猩,以至于在这片区域“占山为王”,占据食物链的顶端。
图 山地大猩猩
追踪大猩猩也是一项非常有趣的体验,前提是一定要在向导的带领下。游客们行走在美丽的迷雾森林中,高大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浓密的绿荫,沿途是时而飞翔时而停歇,五彩斑斓的小鸟,偶尔会有几只顽皮大胆的猴子从游客的头顶掠过,猛然低头说不定会发现这一带山区独有的野牛和野象所留下的散乱足迹,游客们将会情不自禁地沉浸在野生自然森林的魅力中。在导游的指导下慢慢靠近猩猩家族,游客将会了解到不同猩猩个体之间的可爱差异,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或许游客就会突然明白为何珍古道尔对于大猩猩是如此的迷恋与折服。
图 游客追踪大猩猩
除了亲近通人性的大猩猩,火山国家公园里还有更多丰富宝贵的自然动植物资源,并且都被政府很好地保护着。火山深处的鲁亨盖里的郊外,有座由喷发后的火山岩浆固化后而天然形成的桥,无论是谁参观这一火山遗迹,都一定会不得不惊叹于火山运动的鬼斧神工。
人文社会概况
(一)风土人情
卢旺达的官方语言是卢旺达语、英语、法语和斯瓦西里语,尽管语言不通会让游客在旅途中遭遇小小的阻碍,但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居民勤劳善良,礼貌待人,绝对治愈游客之前旅游一些不愉快的阴影。
在鲁亨盖里的一个文化村,游客还会被邀请加入到当地人的歌曲和击鼓表演中,和当地人一起品尝传统的食物,这绝对是了解卢旺达的文化、习俗和历史的好机会。
在鲁亨盖里的传统里,香蕉果汁长期以来一直是卢旺达派对的核心,经常会在婚礼或者其他庆祝活动中分享。如果游客来到这里,一定不会拒绝与村民以传统的方式一起准备酿造香蕉果汁。尽管它在商场里随处可见,但制作自己的啤酒是一项充满爱的劳动。
图 游客在村民家里酿香蕉果汁
(二)安全保障
也许是痛苦灾难的记忆太过难忘,也许是借鉴兄弟国家——中国的安保系统,鲁亨盖里的安全保障措施十分到位,卢旺达还被评为是“非洲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在2020年世界国家安全系数的排名上,卢旺达位居世界第九,因此来到鲁亨盖里游客完全可以放下来到非洲城市的戒备和担心。而且这里的深夜,不管多晚家家户户都会亮起一盏灯,为的就是能够照亮道路,给路边的行人或是驾驶的司机一种安全感,真正做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图 鲁亨盖里菜市场
(三)环保意识
鲁亨盖里人大多信奉基督教,再加上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政府的大力倡导,造就了这里居民极强的环保意识。最突出的表现在于全国禁用塑料袋,如果游客选择去当地市场采买特产,最好带上自己的环保袋子,所收到的绝对不是像国内一样五花八门的塑料袋,而是本地老板的特色纸袋。如果游客在本月的最后一个周六走上街头,就会碰到很多拿起清洁工具打扫的人们,不管是大街小巷,一眼望去都只有宽阔整洁的街面,和随风而飘的几片落叶。
图 鲁亨盖里山间小路
历史转折
(一)灾难前因
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三个民族:图西族,胡图族,特瓦族,16世纪图西族人建立封建王国。本来三个民族并无什么不同,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比利时接手了卢旺达的殖民统治,延续了德国的殖民政策,但为了便利,比方改用经济和财富来区分种族差异,给予图西族人贵族身份以及较好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等,并在图西族人中选任政界要职,来维持自己的统治。
图 图西族、胡图族、特瓦族的动画
阶级差异的体现,大大引起了胡图族人的不满,虽然也曾多次揭竿而起,但最终都迫于殖民者的强硬手腕只能作罢,冲突和多个流血事件在这片大地上重复上演。直到比利时在卢旺达的控制权力越来越弱以至力不从心,一场民主选举,使得胡图族以人数的巨大优势选举出了一位胡图族的领袖——哈比亚利马纳总统,图西族也不甘示弱,组建了爱国阵线。自此,胡图族与图西族的矛盾越发不可调和。因此可以说,卢旺达内战就是由政府控制的卢旺达武装部队和卢旺达爱国阵线叛军的大规模内战。
而鲁亨盖里作为维龙加山脉以南的北部城市省会,具备了充足的被突袭效果,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卢旺达爱国阵线首轮袭击的目标。再之,鲁亨盖里还是哈比亚利马纳总统、第一夫人和背后的强大家族的中心,大部分卢旺达人都把这里视作哈比利亚比马纳总统的政权核心,突袭这里足以表明卢旺达爱国阵线不屈不挠的战争斗志。
(二)大屠杀
对卢旺达鲁亨盖里小镇感到陌生的话,那么至少应当看过或者听说过一部举世闻名的电影——《卢旺达饭店》,该片取材于发生在1994年的卢旺达大屠杀,讲述了一位卢旺达胡图族饭店经理保罗·路斯沙巴吉那在种族仇杀中设法挽救1268位图西族及胡图族难民的故事。
图 《卢旺达大饭店》剧照
图 卢旺达人民逃难
上文所提及的内战,直到哈比亚利马纳总统飞机失事遇难,导火索彻底被点燃,自此拉开了卢旺达屠杀的序幕,在首富卡布加利用金钱、权力和媒体推波助澜的刺激下,胡图族极端分子彻底放开对图西族的仇恨,开启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活动。他们失去理智,拿起刀枪,挥向身边的图西族人民,哪怕曾经是朋友、师生、爱人,在这场毫无理智的杀人狂欢中只能被迫沦为发泄仇恨的牺牲品。仅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杀了80多万人,这其中包括图西族人以及温和派胡图族人,还有少部分特瓦族人也遭遇厄运。尽管并不如二战期间德国纳粹杀害犹太人数量之多,但卢旺达大屠杀的杀人速度要比那快得多,多到令人发指。直到1994年7月,卢旺达爱国阵线联合乌干达攻入首都基加利,推翻了胡图族政府,才终于停止了这场灭绝人性的屠杀。图西族重掌政权,现在的卢旺达总统卡加梅就是爱国阵线将领。
图 卡梅加总统
(三)灾后重生
这场卢旺达内战和种族大屠杀,给卢旺达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使这个原本贫困的国家雪上加霜,大批劳动力或丧失生命或逃难至别国,国家经济处于崩溃边缘,变成了一片人间炼狱。大屠杀还使这个国家的人口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全国14岁以下的儿童约占总人口的40%,许多妇女成为寡妇,大量逃亡邻国的胡图极端主义分子渗入邻近国家,给这些国家的安定带来负面影响。
在这场大屠杀当中,约有9.5万名婴幼儿侥幸存活却成为孤儿。如今,这个特殊的群体已长大成人,由于年幼尚不记事,不少卢旺达的遗孤时至今日对自己的生日、姓名、亲生父母、家庭住址等一切一无所知。在慈善机构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部分遗孤幸运地融入新的大家庭。在卢旺达,一些公益机构效仿国外的互助模式,设立了如同“青年村”一类的公益场所、专门接纳孤儿,村内一些家庭有十多个孩子,他们将养父母称为“爸、妈”,在“兄弟姐妹”的相互慰藉下抱团取暖。一些遗孤已经渐渐走出阴霾,树立了积极的人生目标: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世间没有太多涅槃重生的戏码,只有一代又一代勤劳踏实的人民在艰难的挣扎中,用双手创造新生的童话。如果说卢旺达前半部的国家画卷是“杀戮”、“仇恨”、“贫困”的话;那么后半部画卷的模样就是“顽强”、“奋斗”和“重生”。无数人倒下了,死于战争、饥荒等灾难,但剩下的人仍然坚挺,他们团结一致走出痛苦,将倒下同胞的记忆凝结成光,照亮前方的路。
鼓吹种族主义本就是荒谬的,若是因此而漠视道德和人权,更应该被谴责和惩罚。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安全”是仅次于生理需求的低层次需要,唯有和平,才能保障人身安全,和平也是一切发展之基,动力之源。没有战争,没有杀戮,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祈愿。
经济概况
(一)贫困水平
截至2005年,鲁亨盖里有780.43k人生活在1.90美元/天以下(2011年购买力平价),906.22k人生活在3.10美元/天(2011年PPP)以下。但如今,穆桑泽(鲁亨盖里)已经作为卢旺达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是除了基加利以外贫困率最低的,使其比其他地区具有更广泛的潜力。市民受教育程度高,道路通达率高,电气化率高,均表明这个地区的收入基础多样化。同样,游客的大量流动也保证了对该地区服务业、劳动业的持续需求。
图 鲁亨盖里小镇贫困水平
图 鲁亨盖里按居住地划分的贫困比例
从历史上看,减贫率与农业部门的增长,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密切相关。贫困和饥饿依旧持续发生在非洲农村的土地上,所以新技术的创新以及农业的发展绝不会止步于此。
(二)显著成果
在过去20多年里,得益于日益增长的农产品出口量,卢旺达这个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之一。从下文的图中可以看出,卢旺达GDP逐年递增,其国民生产总值已连续5年超过美国而跃居全球第2位,已进入世界中等收入行列,发展速度令人咂舌。根据卢旺达政府制定的“2050年愿景”计划,卢旺达计划在2035年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到2050年成为高收入国家。
图 2010-2019年卢旺达GDP统计
图 2010-2019年卢旺达人均GDP统计
虽然并不主要生产卢旺达的支柱农作物——咖啡和茶,鲁亨盖里小镇仍以玉米、爱尔兰土豆、小麦、豆类和园艺方面的比较优势在农业综合企业部门创造了显著的成果。
图 鲁亨盖里农作物生产价值占比
土地和人口发展矛盾
(一)人口增长概况
在经过卢旺达屠杀事件后的几年里,国家努力发展经济,国民奋力重建家园,让这里在短短十几年间的人口数量足足翻了数倍。在这个面积2600多平方公里的卢旺达小国,如今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密度第二大人口超过1000万的国家,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38.2人。
图 1998-2021年卢旺达人口总数表
国家目前的人口年增长率估计为3.82%。每1000名新生儿中第一年婴儿死亡率为40.2人,预期寿命为63岁,同前几年相比,人口增长率倒是平稳小幅度地浮动,而死亡率却是大大下降,预期寿命更是提高了约16岁。
图 1998-2021年卢旺达人口增长率
图 卢旺达人口死亡率
卢旺达第五次的人口和住房普查的报告中显示,鲁亨盖里的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大约在二十多万,女性的人口总量超过男性,总人口在全国的占比仅占3.6%。
表:鲁亨盖里男女人口比例
鲁亨盖里的城镇人口和居民人口在数量上也相差不大,但是除了首都基加利之外,鲁亨盖里和位于西部省的鲁巴武(Rubavu)是卢旺达城镇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大约50%的居民都居住在城市,近几年展现出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趋势。
表:鲁亨盖里人口城镇乡村人口比例
在民政局登记儿童出生,确立额儿童的法律地位以及其在成年之前获得姓名和国籍的权利。它赋予儿童得到父母、社会以及国家承认的权利,也能够在其权利被父母滥用时或者受到侵犯时受到保护的权利。因此登记是必不可少的程序。鲁亨盖里小镇的登记占比在各省份中并不突出,甚至处于垫底位置,但研究表明,近五年,随着民政局的增加,五年来小镇的比例从67%上升91%。
图 卢旺达北方各城市儿童出生登记占比
(二)人多地少的矛盾
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土地是卢旺达这个国家最大的资源,虽然是旅游城市,但鲁亨盖里小镇主要的产业支柱仍然是农作物、农产品等。从上文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人口稳步增长,土地却依旧有限,“人多地少”的矛盾逐渐成为小镇发展的最大问题。
鲁亨盖里的土地问题复杂,殖民主义、种族矛盾及后来的人口膨胀,使这个原本就狭小的小镇人地矛盾异常尖锐。其实这不仅是小镇发展的最大问题,也是整个国家发展的拦路虎,人口增多会给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造成严重阻碍。国家必须正视这个存在多年的问题,真正的认识并妥善解决它,才能从根源上断绝种族矛盾本质之争,为国家的进一步民生发展解决后顾之忧。
(三)应对措施和政策
1
农民应对方式
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农民将通过加强他们的耕作系统来做出反应,期望能够建立新的平衡。人口压力程度的变化将表现为农民如何使用他们的土地,他们种植的作物种类,他们提高生产或防止土壤侵蚀的方式,牲畜所有权以及土地使用权的模式。即随着人口压力的增加,新形式的土地使用权出现,土地具有以买卖为特征的市场价值。
其次,在人口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农民可用的土地较少,他们不得不指定一个更大的部分用于作物生产,减少休耕量或保留用于牧场、木材或其他用途的非耕地数量。引进要求较低的作物,即对贫瘠或土壤衰退更宽容的作物,仍然是农民适应的另一种机制。在卢旺达,虽然豆类、高粱、甘薯、木薯、桑德斯以及豌豆是主要的主要作物,但近年来,许多不同的块茎的重要性迅速增长。再之,预计高密度地区的农民将采用多种不同的技术来防止土壤侵蚀,从而提高土壤的生产力。
根据这些发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农民在不断增长的人口和有限的土地资源之间夹着。总的来说,农民已经做出了相应的反应,调整了他们的农业系统,以减轻人口增长的压力并维持生计。然而,即便如此,如果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显然需要有意识的政策干预。
2
调整农业结构
在《展望2020》中,卢旺达政府提出了应对土地不足且分散问题的解决方案,即“将土地重新整合并集中起来,创造出充足的空间以适应现代且高效的农业”。调整农业用地布局就需要对村庄格局进行调整。在历史上,卢旺达的村庄分散,为了使土地能够被充分利用,卢旺达政府采取了集中定居的方式,将原本分散的村庄重新组合成紧凑的村落。对此,政府规定要将拥有不足一公顷的家庭土地合并到更大的地块中。对于整合的土地,在所有权不变更的情况下,再承包给个人使用。
图 鲁亨盖里村庄
3
分配农业用地
除对土地结构进行调整之外,政府还重新向归国难民及弱势群体分配了农业用地。1994年的大屠杀导致卢旺达丧失了大量劳动人口,而流落在国外的难民作为潜在的劳动力,需要让他们回国并且耕作土地来促进国家的稳定和经济恢复。这也是政府强烈要求难民回国的原因之一。
另外,为充分解放妇女生产力,还赋予女性同男性相同的获得土地的权利,并且认定农村的寡妇、失去孩子的妇女同样拥有土地权。为了防止农村地区劳动力抛弃土地流入城市,成为无业游民,政府严格制定了人口流动政策,除非在城市拥有工作或者拥有正式住房,否则不允许农民进入城市。
政府还着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从1994年至今,尤其是2000年之后,从世界银行得到的涉及农业建设方面的项目援助高达13项,涉及水利灌溉、土地管理、粮食安全、农产品商品化等多项内容。经过努力,卢旺达可耕作土地占土地总面积从1980年的44.31%提升到2015年的73.4%,约192万公顷,效果可见一斑。
图 农民开垦土地
4
控制人口增长
为了控制人口增长,卢旺达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通过宣传计划生育方法、倡导晚婚晚育、提高卫生医疗水平等方法,推动人口生育率下降,从2005年的6.1%减至2020年的3.93%。虽然是只有2.07%的差别,但却是国家与国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无疑也肯定了政府颁布的政策的成功。
这个数字从全世界上来看不能说位列前茅,但仍然远超一些低生育率的国家。降低生育率和提高可耕作土地总面积的工作不可松懈,并且要在持续解决的过程中与时俱进,更新矛盾本质,推进更为现实可行的政府决策,才能够让千千万万个类似鲁亨盖里的小镇在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表 卢旺达生育率
受教育程度
近五年来,卢旺达的北方省份,六岁以上未受教育的女性自2014年以来有所下降,从19%降至15%,男性这一比例也从13%降至11%。其中,鲁亨盖里市未受教育的男性比例下降最为显著,从11%降至5%。无论它的男性或者女性,最高教育水平达到初高中的占比在北方城市里程度均是最高的。
图 鲁亨盖里小镇按所达到的最高受教育水平的女性人口百分比分布情况
图 鲁亨盖里小镇按所达到的最高受教育水平的男性人口百分比分布情况
从全国的小学数量来看,鲁亨盖里的教育水平尚可,虽不如首都基加利以及繁华的西方区那样多,但是平均在85所以上。
图 卢旺达各省份小学数量
国际关系与中卢外交
(一)国际人道援助
举世震惊的种族大屠杀不仅让卢旺达成为国际媒体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国际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的重要目标国。作为发展援助委员会的重要成员国,德国与西方社会一道,在反思卢旺达发生大屠杀原因与国际社会在这一事件中几乎静默无为的责任的同时,对于如何通过经济发展等手段促进卢旺达民族国家重建、防止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也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大量国际援助涌人卢旺达。从总体上看,卢旺达发展援助问题大大得到缓解。
(二)中卢友好关系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充分人道主义精神的国家,自然积极响应国际组织的号召,主动及时地对卢旺达实施援助。中国在卢旺达的一些援助项目,如卢旺达外交部大楼、卢旺达国家体育馆、中国路桥公司援建的公路、中国土木公司援建的卢旺达国家体育馆、福建农林大学农业示范中心援卢竹编项目、援助东方省农村小学项目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援助卢旺达医疗队等,都是中国在农业、医疗、道路等方面施以慷慨援手,作为回报,卢旺达也会分享其国内珍稀的矿物资源,双方无疑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共赢。
图 卢旺达体育馆
(三)鲁亨盖里技校
为支持卢旺达政府的人力资源和技能开发战略,中国在鲁亨盖里援建了一所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3月投入使用以来,吸引了大量的学生。不仅如此,该学校还与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签署协议,达成了一致合作的意见。鲁亨盖里小镇借助中方先进的师资和设备,帮助小镇培养能够满足当地企业所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
“我们要学习中国的成功经验,增强卢旺达的人才竞争力。”卢旺达教育部人力资源发展局总干事杰罗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用“优秀”一词来形容卢中两国的职业教育合作。他认为,中国在人才培养领域的支持是卢旺达工业化难得的机遇。
图 穆桑泽职业技术学院全景
经验总结
(一)虚心学习,博采众长
从落后的贫困时期,到现在从整个非洲大陆脱颖而出,离不开国家总统卡加梅的真知灼见,颁布了一系列政策,解救了无数在痛苦中挣扎的贫农。除了最重要的民族矛盾问题,灾后的经济建设工作是改革重心,卡加梅主要通过推行市场经济、私有化、贸易自由化、大量吸引外资等系列措施来推动经济发展,“照抄、复制、吸收”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
作为中国的“兄弟国”,卢旺达能够从那个黑暗的时代中重新崛起,GDP实现三倍增长,绝对离不开中国的帮助。中国不仅以低廉的利息拨了大笔资金,还在当地兴建基础设施,修路搭桥,给鲁亨盖里小镇援建了职业技术学院,以及投资其零售业、工业和酒店业等等。
这样对外开放的态度,虚心求教的身姿,使得小镇快速发展,也让卢旺达成为非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二)绿色环保,持续发展
在鲁亨盖里,无论是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旅游业,或是公民生存之本的农业,都依靠着小镇优美的自然之景,丰富的生物资源。乘着生态建设的东风,小镇却并不滥用资源,而是建立绿色环保的生态意识,大力保护生态文明,倡导镇民环保生活。中国也早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理念,从非典到埃博拉病毒,再到新冠疫情,人类一次次用生命来试探大自然的底线,最终达成的共识是,只有保护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守护人类的健康,更好地创造人类的未来。
(三)民族矛盾,身份认同
自从卢旺达大屠杀发生以来,整个国家的民族种类变得空前复杂:逃难者、胡图人、图西人、施暴者等等,如何让在历史和现实重击下四分五裂的城市重新凝聚在一起?此时,公民的身份认同变成是极为重要的事情。
为使得国家重新建构,政府颁布了强调国民认同的新宪法,废除民族歧视的政策,再为了能够与传统历史背景相结合,鲁亨盖里等城市纷纷设立团结和结营,就是针对特定人群的公民教育活动,并在每个村庄设置盖卡卡法庭,即由集体认同的长者在村民的见证下,完成历史罪犯的审判。这种将自上而下的政策推进与自下而上的民众参与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保证了这一政治安排的效力与活力,不会滋生新的民族分离主义倾向。
中国同样也是民族多样化的国家,针对民族冲突的情况有独到的政策条款。不可否认的是,没有一个地方的经验可以精准复制,但是鲁亨盖里民族冲突治理中体现出的一点最值得我们深思,那就是国族建构说到底是民心工程,能够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同和拥护才是成败的根本。
结语
鲁亨盖里作为卢旺达国家一座不可忽视的小城,不仅依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其夯实的农业出口产业和火热的旅游业更是国家经济重要的一节。从鲁亨盖里的经济、文化、农业生产等方面出发,探讨这个小国最值得称道和讨论的争议问题,例如种族矛盾、土地和人民、国际交往等,了解鲁亨盖里小镇人民的生活现状,更能理解卢旺达飞速发展的本质原因。综合来看,近几年卢旺达在新任领袖“卡梅加”的领导下,大力地发展经济,推行坚定的反腐政策,创造求真务实的政治基础环境,以上种种造就了这个短短几十年在废墟中重生的国家。
反思自身,中国也是经历了种种磨难而依旧砥砺前行的国家,而且同样是农业之国,鲁亨盖里之所以是卢旺达最具潜力的城市之一的原因,就在于其找准了自身的特色产业,中国也应该立足于每一个乡村独特的本土产业,结合现代化发展道路,充分发挥本土化乡村城镇的特色文化优势。中国也同鲁亨盖里一样经历着“地少人多”的困境,中国应当学习其政府调整土地结构、优化土地性能、合理分配土地的经验。更值得一提的是,鲁亨盖里成为一座著名的旅游小镇的原因,就是来自于整个国家和国民对于自然资源的保护成就,中国也应当坚守此道,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给乡村建设带来更多的发展可能性。
每个国家都有一段奋斗的历史,缅怀沉重的历史,努力奋发美好的现在,展望宏远可期的未来,“十年磨一剑”,卢旺达将自己磨励成了一颗熠熠生辉的“非洲之星”!
供稿|上海财经大学世界特色小镇课题组成员
上海财经大学2020级法学专业本科生 李梦格
校对|俞金玲 审核|韩慧敏 编辑:李晨
如若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相关推荐
研究院简介
INTRODUCTION
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上海财经大学响应长三角一体化与长江经济带发展两大国家战略成立的高水平学术机构和高端智库。2019年4月,教育部长江教育创新带人文社科创新合作体秘书处与我院同时在上海财经大学成立,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许涛兼任秘书处秘书长与研究院院长,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中国城市百人论坛成员、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张学良兼任研究院执行院长。2019年12月,研究院成功获批成为上海一类高校智库。
研究院自成立以来,主动对接国家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开展高水平理论研究、决策咨询、社会服务、政策储备与人才培养。上报或完成中央及各地有关部门专报280余篇,其中获国家级、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60余篇,相关部门采纳160余篇,决策影响力凸现;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40余项,论文发表于nature子刊、《管理世界》等国内外权威期刊50余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重要媒体发表理论文章30余篇,出版《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中国城市群研究丛书》等系列著作,编制长三角系列地图与系列指数,并联合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及相关职能部门连续4年共同打造“上海与全国主要城市区域联动指数”,协办长三角国际论坛、主办60余次高端论坛、研讨会、学术报告,学术与社会影响力持续放大。同时,研究院创新性地将智库思政、智库党建与智库育人相结合,走出一条“智库党建”、“智库育人”新路径。
关注我们
电话:
021-65903058
邮箱: iyrs@mail.shufe.edu.cn
更多相关链接
往期推荐:
院内新闻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综合规划处与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党委、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师生党支部书记开展联组活动
专家观点 | 张学良教授在苏州外贸中小企业促进会2024年度盛典作主题演讲
智库文摘 | 张学良《光明日报》光明时评:长三角一体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样本
智库文摘|《上观新闻》张学良、刘晓畅:提升长三角区域安全发展能力,重在把握“生命线”“压舱石”和“定盘星”
《文汇报》两会特刊 | 服务国家战略,把课题与论文写到中国大地上
《文汇报》两会特刊 | 高水平推进长三角高等教育协调发展
千村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