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梁靠谱」
「行业+自媒体」,一直都是我最看好的组合。
我心里面的第一梯队天选IP人,也是本身就具备服务能力的,比如老师、各种咨询师等等,通过自媒体平台去放大线上流量,继而增加营收。
所以在我心里,绝大多数传统行业,都是适合做自媒体的,毕竟平台的日活,微信的免费触达,这种体量,不是线下的自然流能够比拟的。
一篇创始人IP的小红书笔记爆了,就是几十万的阅读,一条店铺服务的视频号爆了,就是几百万的观看,一个公众号文章爆了,这上万的阅读量。
你说要是把这些触达的任务,放到线下的门店和见面,要几年的时间成本,要多少房租、要多少人员的工资以及物料损耗?
正常To C的营销和引流成交,依赖于新媒体渠道,是比较有确定性的,那么To B的营销呢?To B的出海呢?这是最近我学员问我的问题。
比如说,给公司和工厂端做原料的供应商;比如说给医院的康养机构供应器械的机械商;比如给公司做梳理和盘点的营销机构等等。
这类公司,做新媒体有没有意义?
基于以下几个原因,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很多人服务于企业,就认为是在跟企业对话,但其实服务To B的本质,还是在跟那个C对话。
如果是公司老板,那么他的终极目标无非就是「提效降本」,多赚钱、少花钱,外加点面子、排面、情绪价值啥的。
如果是一个中层,上面有管事的呢,他除了要让公司和部门的业绩增加之外,把钱花在刀刃上、在公司作出业绩、在老板面前建功立业、甚至他促成这个单子有返点等等,都是他的「利益点」。
所以在销售和谈判的时候,去分析对方的利益点,然后来有的放矢、针对性成交,这是很重要的。
所以B端公司的话事人,也会参加活动,也会进社群学习,也会刷自媒体账号,大家都在寻求发展,那么你在公域、圈子、自己的私域去做内容,吸引和成交这些人,这个路径就是可以跑得通的。
靠谱我,除了做C端社群,很多时候也会去线下或者在线上,做公司和小团队的培训和销转路径的建立,这些甲方客户,很多都是圈子里认识和转介绍的。
我记得有一部电视剧叫《北京女子图鉴》里,戚薇饰演的女主教训下属说:
「知道公司为什么花那么多钱让我去相亲吗?你去吊金龟婿,我是去寻觅客户的。」
图 | 电视剧《北京女子图鉴》 截图
很多人读EMBA也是一样的,找客户、甚至找老公。
另外,虽然企业营销依赖于资源,但老板们其实也会有「换人」的需求。
尤其是,如果服务差不多,那么就喜欢选便宜的,如果价格差不多,就想选服务好的。
所以所有做老板生意的人,不论是公司装修、财税规划,如果你能在朋友圈说点共情的、理解的、夸奖的话,比如说:「感谢这个时代,还有这样愿意创业、不甘平庸、不被世界所改变的人。」
比如说关注关怀甲方们的流年、运势、财运、政策解读等等,都会让人觉得感受很好。
所谓成交,无非就是问题的解决和情感的愉悦,为什么老板们都喜欢「红颜知己」,就是因为情绪和心情上得到了熨帖,人家就愿意在这个上面花钱啊。
所以单纯去关注端茶递水天气好,是没用的,要有灵魂层次上的共鸣,像什么呢?
《人民的名义》里,育良书记为什么喜欢也读《万历十五年》的高小凤?
图 |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 截图
谋事,找不缺钱的人,做事,找缺钱的人,没钱的人你给钱,有钱的人,你就要用情绪价值来换钱了。
另外,像一些To B服务公司的「创始人故事」,也是很好用的,你知道中国人虽然很喜欢劝下海的人从良,但也会「为了情怀买单」。
比如你创业是为了子承父业、为了家族荣耀,有很多的困难和不得已,那么对方是会有心理投射的,这就是「个人品牌,大于一切品牌」。
最后,现在的人喜欢上网搜索,连来医院看病的患者都说,先上小红书搜过了,所以在买东西和决策的时候,也更喜欢做功课。
尤其是现在的公司领导人和决策人,很多都比较年轻,是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所以在签合同和达成协议的时候,如果看到你们公司的自媒体粉丝多、评价好,那也是会在决策部分加分的。
所以经营一个账号,是真的会让你的商业价值增加,这种效应,又大又久。
另外,商业变幻莫测,谁能保证现在不做To C的企业,永远都不做To C呢?那你说,你是等做了产品再现做渠道啊,还是提前把客户囤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