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忠文:马厂冈与伍乔墓

文摘   文化   2024-11-28 17:31   中国  

点击上方"同步悦读"免费订阅

             匕

散  文

马厂冈与伍乔墓

■ 朱忠文

“冈”,汉语释义为高起的土坡,同 “岗”。一个土岗如同一部厚重的历史书,记述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演变。一个古岗,就是一段历史碎片,就是一幅风情画卷。庐江古岗,无一例外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讲述着不一样的传奇。

在庐江,以“岗”(“冈”)命名的地名有很多,如:泥河镇的“胜岗”,冶父山镇的“铺子岗”,乐桥镇的“杨岗”等等。此文主要谈谈坐落在庐江县庐城镇岗湾街道马厂村,曾被曹操赐名的“马厂冈”。

马厂冈位于庐江县城东南,是由黄陂湖南边湖岸与合肥到铜陵高等级公路闭合起来的一块大约三十平方公里的地方。其名由来已久,据说是拜曹操所赐。

相传三国时期,曹操为了进攻濡须(三国时古城,现安徽省无为市城北边,东南孙权曾建有“濡须口”,为战时港口,蒋钦、周泰、朱桓、骆统、朱然先后担任濡须督而镇守此地),于黄陂湖中操练水军,在县城南门县河中设立了水码头。其县河、湖南岸广阔的草地山岗,就自然开辟成曹军养马、放马、驯马、赛马之所。在这片土地的北侧有大洗马塘、小洗马塘。往南十里有盔头,均与当时的曹军战马传闻相关。马厂在近代一直作为当地行政辖区的名称,新中国成立以后为公社名称和驻地,1992年撤区并乡以后,保留作为村名。而在县城,原有一个曹操圈马的马厂巷,在高拐,直通县医院北后门,如今已随岗湾片区改造而消失在新的中心城里了。

沿着马厂冈周围的历史遗存,大都与曹操有关。那时,庐江全境均属曹魏。而庐江老乡周瑜却在江南为孙吴政权服务。曹魏与孙吴在庐江境内一分为二,设置了南北两个扬州刺史部,两个庐江郡。有专家学者推论,从中国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上来看,赤壁之战后,庐江县城及黄陂湖大概都在孙吴政权的辖内。此时,周瑜极有可能偕夫人小乔回过阔别的家乡,同时,也可以说明,周瑜卒于巴丘后,何以能归葬故里。

上世纪80年代,我少年读书的马厂中学(现在的马厂小学),就在马厂冈。其时岗上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流水潺潺,曲径通幽,旖旎迷人。站在岗头,可远观县河上的片片白帆,亦可瞭望庐城的幢幢高楼。冈的周围是大片的农田,一条窄窄的碎石路,像一根泥色的带子弯弯曲曲绕过马厂冈,通过老南门大桥,可抵西门湾。一条不宽的沟渠,像一个银色的带子从田畈中穿过,直流县河。

我和我的老家乡民们到庐城办事或赶集,基本上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水路,从县河口坐船通过县河经八字口、钓鱼台、马厂冈到老南门大桥;一条是旱路,沿着黄土路,经过石婆岭、福泉山、钓鱼台、马厂冈到老南门大桥,距离均为15华里左右。

来来回回的走的多了,我对马厂冈渐渐产生许多遐想:1800年前的马厂冈,应该是人山人海、旌旗招展、马叫人欢。从遥远的北方赶过来的曹军,踌躇满志,准备荡平东吴,一统天下,史称曹操四征东吴。无奈遭吴将朱桓坚守,朱桓临敌不惧,亲自率部众抵御曹军,适时发起迅猛反击,焚毁曹营,战败撤军。在濡须口曹操无功而返,只留下一大串地名和曹丞相壮志未酬的无奈,被史家写进方志,供后人凭吊咏叹。

曹军离开马厂冈约900年后,庐江历史上唯一的一位状元伍乔,选择了在此安葬。

庐江县的前身为秦汉时期古舒县。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502519年),始设庐江县,舒县废。舒县在历史上存在了700余年。自秦朝起,舒县一直作为庐江郡治,郡县治均在县西南大城畈(在今庐江县柯坦镇)。

今县治庐城镇,曾名潜城、集成镇、城关镇,历史悠久,为千年古城。南北朝时,改舒为潜,南宋罗泌著《路史》:“庐江南二里有濡城,即灊(古灊县为今霍山县上元街村)所迁居,今庐江之灊也”。又《大清一统志》:潜城在庐江城南二里。《左传》:公子烛庸帅师围潜即此,故邑名潜川。考故潜城在今县河(潜川)西南荷碧塘一带。

清光绪《庐江县志》:“今县治大概始于六朝,南北分争,邑为戎马之冲,因徙于偏隅以避之。”据《太平寰宇记》:唐中宗景龙年间(707710年),县治移至今所(县西北今方店一带)。唐光化年间(898901年),淮南节度使、吴王杨行密在此建紫芝坊宅第,后舍为光化寺(即今庐城镇金刚寺)。按宋祝况《重建县治记》:晋宋以还,为庐郡,隋大业中改为县。周世祖时,陈留谢公为令,“遂因农隙,爰徙公衙于县南百余步崇明馆而创之。所建大厅、门楼、更楼、两廊、柱廊、夹厅、暖室、厨屋、西房、曹房、马苑及主簙衙室,共约一百余间。”盖自后周(951-960年)以前,已邑于此。其时庐江县城初具雏形,应该是人丁不多,市井冷寂,临近庐城镇的马厂冈却依然茂林修竹、山花烂漫、曲径通幽、流水潺潺。

据《嘉庆一统志》记载,“伍乔墓在庐江南马厂冈。”清光绪《庐江县志/冢墓》卷十六:“伍乔墓在庐江县马场冈,居民耕田得碑为验。其母墓在柴埠渡南岗(今庐江县泥河镇境内),有碑。”庐江近现代诗人陈诗曾有诗赞马厂曰:“马厂冈同柴府渡,伍乔母子葬其间。南唐文物曾兴起,未可千秋视等闲。”诗中所说伍乔,是唐宋之间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状元,也是庐江历史上唯一的一位状元。

伍乔自幼聪颖异常,且好学。时值少年,便口出豪言:“淮人无出己右者。”他不满足当地的师资和学习条件,便溯江而上,到庐山求学,苦节自奋。南唐大保十三年(955),开科大试。伍乔在僧人资助下,只身赴金陵赶考。结果不负众望,他一举中试,初选入围,名列第三。根据南唐科考惯例,主考官要宴请初试入围者,且要现场赋诗作文。一开始,按初试成绩,第一名宋贞观坐首席、第二名张洎、第三名伍乔依次而坐。酒过数巡,伍乔呈上自己的新作《八卦赋》,主考官阅罢,连连拍案叫好,并立马邀伍乔坐首席,宋贞观、张洎次之。不久,复试出榜,伍乔名列之一,荣登皇榜之首。当朝皇帝中主李璟也是一个大诗人,御览伍乔的《八卦赋》,赞其文字清丽精炼,逻辑结构严谨,实为难得的好文章,便降旨将其文刻于碑石,立于国学门外,“以为永式”。他先后担任歙州司马、翰林考功员外郎、户部员外郎等职。时南唐已亡,伍乔不愿入北宋为仕,隐居于九华山。宋开宝九年(968)南唐亡。伍乔不愿入北宋为仕,隐于九华山。晚年回归故里,病卒,享年70余。

伍乔为何选择在马厂冈安葬,我觉得可以从其诗文中窥其一斑:伍乔的文学作品,多以山野景物书写生活情怀,崇尚闲云野鹤式的隐逸生活,在《南唐书》、《十国春秋》、《全唐诗》、《补五代史艺文志》等诗文集中均有收录。

他的诗作基本不反映重大题材的现实生活,多抒写自己的生活情趣。他喜欢选用山、水、竹、林、苔藓、闲云、野鹤、雾霭、月光等意象入诗,营造一种清幽闲淡的意境。他的答友人、游览题咏之诗句,多透露出他对闲云野鹤式隐逸生活的倾心向往。诸如:“向竹掩扉随鹤息,就溪安石学僧禅。”“鹤和云影宿高木,人带月光登古坛。”“更疑独泛渔舟者,便是其中旧隐人”等。伍乔诗作的另一特点是“幽细”、“寒苦”。其代表作有《冬日道中》:“去去天涯无定期,瘦童羸马共依依。暮烟江口客来绝,寒叶岭头人住稀。带雪野风吹旅思,入云山火照行衣。钓台吟阁苍洲在,应为初心未得归”。

伍乔诗中所常用的意象如:山、水、竹、林、苔藓、闲云、野鹤、雾霭、月光等,十分暗合马厂岗的山貌地情,想来伍乔的童年及少年的生活环境也与此关系密切(一个人的童年及少年生活环境,对其性格的形成及审美取向有极大的影响)。而马厂冈过去的历史场景,与其所处时代有着极大的相似性:时南唐已亡,北宋刚立,面对当时的纷乱的社会现状和一个传统文人的操守和坚持,伍乔遵从内心的召唤,不愿入北宋为仕而隐居九华山,他选择了对现世的逃避,想来其内心一定是痛苦的。同样,伍乔所处时代的900多年前,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在马厂冈因种种原因未能饮马长江,一统天下的曹丞相,内心一定也是痛苦的,只不过曹丞相选择的是面对而不是逃避。但他们二人的心境应该是一致的-----对所处时代均表现极大的不满。只不过一个选择出世,一个选择入世。

从其二人留下的诗词风格中可以看出,一个是慷慨悲凉,豪迈奔放;一个是幽细寒苦、浅吟低唱,但共同点均为抒情性极强。孰优孰劣,我觉得没有黑白之分,也没有高低之别。

正如当年明月在其小说《明朝那些事儿》的结尾说:“……很多兴衰起落、很多王侯将相、很多无奈更替,很多风云变幻……所谓百年功名、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与一件事情相比,其实算不了什么。这件事情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诚哉斯言!

朱忠文,安徽合肥庐江人,热爱文字和行走,在纸媒及网络已发文字数百篇(首)。


延伸阅读——
征稿:全民阅读      书香中国
年终盘点:全国各大报刊发表一览(关于微刊)
关于写作和投稿的几点建议
《作家天地》文学期刊把“同步悦读”作为选稿基地

特别关注——投稿指南(点击下方阅读)

《军绿》面向全国征稿
菱湖杯“文旅中国”面向全国征稿
投稿邮箱:tbyd2016@163.com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并阅读更多文章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关注投稿指南

同步悦读书
《同步悦读》是一个面向全国发布的新媒体,旨在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中国,目前拥有一个庞大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团队和读者群体。《同步悦读》秉承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的理念,引导阅读兴趣,激发创作热情,培养文学新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读者的拥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