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松:露天电影,抹不去的乡愁

文摘   文化   2024-11-26 17:31   中国  

点击上方"同步悦读"免费订阅


纪  事

露天电影,抹不去的乡愁

■ 王成松


前几天在小区看了《地道就》和《地雷战》两部红色电影,都是反映抗日战争的经典影片。尽管都是黑白的,但经过现代技术处理后清晰度比以前好多了。不光有老人带着孙子看,居然也有年青人,因为露天电影在他们出生之前就早已不兴时了,也想瞧个新鲜。随着白幕布上《八一电影制片厂》激动人心的音乐声与硝烟弥漫的枪炮起伏声,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把我这个五零后又拽回到儿时看露天电影的情景。
记得上小学时,我们平时娱乐活动无非是玩一些什么滚铁环、打花片、打陀螺、跳房子、钻生产队草堆洞躲猫猫、用腿斗鸡……因地制宜的土玩意。看电影对我们来说那是可遇不可求的。当时公社还没有放影队,是县电影公司派人下乡放。我们长临河公社周围这一大片都是由放影员王启龙负责,他因长期从事放影工作技术好,后来还手把手为我们公社放影队培养了专职放影员。
放影员王启龙人很随和,老家也是我们长临河公社的。与我舅舅从小就进出一个老大门,关系从小就好。我每次见他都按规矩叫声舅舅。他当时最受孩子们欢迎,只要他哪个村子去放电影,哪个村子里小孩子就跟着电影机后面屁颠屁颠跑着瞧热闹。早些年我们村子还没有电,放电影自带发电机有时也出故障,需要到二公里外公社排灌站里去接电。那么多电缆抬着拉着是需要很多人共同来完成的。到时大队干部会下个通知,把全大队好几十个“五类分子”(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右派)集中起来分配任务。不光要分段负责拉好电缆,还要负责看护好电缆。
我们大队当时叫罗洪大队,呈一字长型。放电影大多时候都在位于中间学校边王西队稻场子上。首先竖起两根粗长毛竹,用麻绳把银幕四角在毛竹上固定拴起来,然后放影员打开放影机光源通过镜头对准银幕调整好焦距与上下左右位置就行了。王西队离我家非常近,我一般早早就扛着长板凳去占个好位置。那时候放的电影绝大多数都是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故事片、也有少数社会主义国家进口影片、农村题材影片……但我们最喜欢还是战斗片,最好希望能从上场打到下场才过瘾。
当时按规定在放影正片子前先要放幻灯片,上面是一条条印制好《毛主席读录》,有预先配制好浑厚的男低音同步朗读。紧跟着就放影《新闻简报》。然后还要放其它一些宣传片。如当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宣传片、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典礼宣传片、计划生育知识宣传片、农业科技知识片……但时间不能太长,不然下面就有不耐烦声音了。有时大队干部还顺便下发个通知。
每当那些经典战争正片开始放映时,人群都变得鸦雀无声。特别是年青人与小孩都伸长脖子聚精会神地紧盯着影幕不放,那时放电影都是用胶带片子,一部电影通常有三四盘胶带。每当放到精彩时要换片,或者在放影过程中因白炽灯温度过高把胶带烧坏了。大家都把眼睛睁大焦急地等待着,生怕错过了每一个精彩画面。每当看到银幕上敌人,特别是日本“鬼子”残害我们老百姓时,大家的心里都非常的难过,有的在底下痛骂:“小‘鬼子’简直太坏了”。我们虽然人小,但也有拳拳爱国之心。恨不得能端挺机关枪把这些日本“鬼子”统统打死就好了。最后我们打了胜仗,把敌人打败了大家都很高兴。
每次电影散场了,但总还有几个小孩子意犹未尽围着放影机转个不停久久都不愿离去,胆小的这里看看那里瞅瞅,胆大的用手到处去摸,什么都感到新鲜好奇。最有趣的有一次一个三岁上下小男孩,电影散场了硬拖着家里大人一路小跑到影幕后面,东瞧瞧西看看嘴里反复嘟嘟囔囔地说道:“人呢?……人搞哪里去了?呜……呜……”大人看他急哭了只得哄他说:“他们都回家睡觉去了,嘛晚(明晚的意思)我们再来好吗?”这才破涕为笑。把在边上看热闹人笑的前仰后合。上面的所说的看电影是在家门口,如果在外村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有一次听说三公里外的大宣村放一部新的战斗片《红日》,大人们都还在田里干活没回家,我们几个“吃粮不打仗”半大孩子早就扒几口剩饭勾肩搭背结伴去了。到了广场上一看,正面摆满了长长短短板凳都插不进去脚,我们个子矮从边上就是踮起脚尖也看不到,心里急的就像猫抓似的。不知谁出了个不错的主意:“不行到反面去看”,结果跑去看了一会,总认为有一点别扭,不过又说不出什么理由来。但紧随象征着《上海电影制片厂》音乐声响起时,别扭不别扭都无所谓了。轰隆轰隆的枪炮声早把我们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场景,随着电影快结束时影幕上出现了国民党七十四师张灵甫被打死的画面,就知道我们解放军打了大胜仗。
最难忘的一次是我大概在读小学四五年级,下午放学时大舅来我家无意中说王启龙今晚在施口村放打仗片子《南征北战》,我听说是打仗片子激动了一下,心里痒痒的想去看又怕大人不答应。大舅看出我心思对我母亲说:“真想看就给让他去吧,到施口反正是顺着大圩埂跑也不远。并告诉我到了施口村子里你就找放电影的王启龙舅舅,他也认得你,让他给你找个好位子就行了。”我母亲看我没吃晚饭给我拿了十几片山芋干子叮嘱我说:“真饿了就吃儿块吧。”我到了施口村不费事就在队长家找到王启龙舅舅。他们一帮人正在吃着饭,还没等我喊他,他倒先高兴的一惊地叫着我小名说:“小三子看电影瘾真大,晚饭没吃吧?”我脱口就说:“我什么也没吃。”马上就有人舀了饭给我,我也不知道客气几句就狼吞虎咽美滋滋地吃了起来。放电影时王启龙舅舅还在放影机边上专门找个高脚凳子给我坐着,看着银幕上我们解放军英勇战斗的激烈场面,听着震耳欲聋的枪炮声。想着今晚不光看了一场好看的电影,最高兴还吃了两大碗有鱼有肉的饭。想着想着就禁不住吃吃地笑了起来,因为在那个年代能吃上一顿有肉有鱼的饭只有逢年过节才会有的。
那时电影片子更新的很慢,有时候一部新片子要等县城放过至少一个月才能轮到我们乡下放。由于平时也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在十里八乡只要听说是放电影,也不管什么片子只要不是离得太远我们都会跑去瞧个热闹。尽管放来放去大多数都是些老片子,但仍然左一遍右一遍看的津津有味。看多了听多了,对于电影中一些耳熟能详经典台词我们在无形中记得了不少。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怎么一晃近六十年就过去了,物是人非。曾经给我们儿时带来了无数次欢乐的放映员王启龙老先生,也在去年以九十多岁高龄寿满天年了。我也已从一个不明事理半大小子糊里糊涂临近古稀之年了。有的东西可能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淡忘了,但露天电影作为剪不断忘不掉的乡愁,在少年时代就已在我脑海里打下了深深烙印。每当回忆起来时还能信手拈来几句。

王成松,肥东人氏,蜗居合肥。喜欢涂鸦,只图片趣。热爱生活,心胸坦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不忘初心,感恩社会。螺丝虽小,永不生锈。同步悦读,广交师友。

延伸阅读——
征稿:全民阅读      书香中国
年终盘点:全国各大报刊发表一览(关于微刊)
关于写作和投稿的几点建议
《作家天地》文学期刊把“同步悦读”作为选稿基地

特别关注——投稿指南(点击下方阅读)

《军绿》面向全国征稿
菱湖杯“文旅中国”面向全国征稿
投稿邮箱:tbyd2016@163.com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并阅读更多文章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关注投稿指南

同步悦读书
《同步悦读》是一个面向全国发布的新媒体,旨在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中国,目前拥有一个庞大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团队和读者群体。《同步悦读》秉承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的理念,引导阅读兴趣,激发创作热情,培养文学新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读者的拥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