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树金:故乡的河

文摘   文化   2024-12-01 17:30   中国  

点击上方"同步悦读"免费订阅

             匕

散  文

故乡的河

■ 葛树金


故乡的河,是芡河。

芡河,古称沙水,亦称濮水。《水经•渠水注》:“(沙)水东注,即濮水也,俗谓之父水也。”

芡河,故道久已不寻。今芡河源于涡阳县,向东流经利辛县、蒙城县,至怀远县荆山以西注入淮河。芡河上游的河道窄窄浅浅,说是河却更似溪坎湿地,水草芦苇裹拽着河水静静的东流,自“立仓”入怀远境,过“万福”后的下游,河道洞开、河湾密布,河岸线也躁动、跳跃了起来,曲曲折折的环抱着临水而居的人民,形成了众多的“台”“岗”“圩”“咀”等河岸村落,我的老家便在“张咀杨圩”。

芡河是我童年时光的栖息地,也是众多孩童情感意识、价值判断萌发的土壤。我们的父辈、祖辈口口相传、循循善诱的故事也总缺不了芡河。

对于我,芡河最初是一座窄窄长长的石板小桥,每逢年与节妈妈便会领着我和哥哥穿过它,穿过它便是外婆家。石墩、石板是小桥的主要构件,两块并排渐次延伸整齐有序的铺就在浅浅的河湾里,不美也不壮观。但那时年幼的我走在上面总是提心掉胆,读书不多的母亲也总是会说起小桥的往事:家境殷实的兰玉莲与落魄书生魏学士一见倾心,趁月夜在小桥幽会,相约私奔时,魏学士被河水冲走,投河自尽的兰玉莲得救后被逼嫁人,大婚之日,投身魏学士坟内……

纯朴而不加润色的语言,经过祖辈代代相传幻化成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兰桥会”。这方土地便有个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兰桥”。

如今这座桥早已没入河湾的水底埋于淤泥,可故事还在,人们依然会提起,但究竟是“门当户对”“父母之命”还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似乎不那么重要,祖辈的判断,我们的选择总会有它该有的样子。也许这个样子会千差万别,但情感是相通的。

故乡的河,是芡河!

芡河的往事,芡河的美也不止于“兰桥会”,自兰桥沿河上行不远便是“找母桥”。

民国四年《重修蒙城县志》记载,“枣木桥”在城东南九十里,系东南界。南接凤台,东接怀远,三县地界相接。立有碑,民间称之为“找母桥”。北依芡河的“找母村”因此得名,找母村也因为“找母桥”“撵母桥”“缠脚寺”而久负盛名。

朱山心念母亲,辞官踏上八年寻母路。朱元璋寻母至“阎王渡”遇霸道渡主被阻,在好心人帮助下渡河撵母。忠勇而又悲催的北宋将领刘金定命丧“缠脚布”留下无头尸体,赵匡胤将其厚葬于此,并建庙纪念,后人称“缠脚寺”。传说终究不是信史,或许有失真,但或许这就是朴实的人民围绕着芡河而进行言传身教的一种方式,就像小说戏曲需要矛盾冲突一样,没有矛盾冲突就缺少了跌宕起伏,就难以扣人心弦。在这里芡河便是矛盾冲突的产生点,有了冲突他们要表达与传承的忠孝伦理便清晰通俗而沁人心脾了。

芡河,是故乡的河!

是河……,可又不仅仅是河!她有流动而又清澈的水,有晶莹剔透的银鱼,还有暖暖的传说与故事。她是沿岸人民情感的寄托,或爱情,或忠孝。

芡河,是故乡的河!跳动的俨然不仅是波光粼粼,更是不朽的音符!

葛树金,安徽省怀远第二中学历史教师,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喜欢历史的厚重与文学的清新,喜欢以文字记录生活。


延伸阅读——
征稿:全民阅读      书香中国
年终盘点:全国各大报刊发表一览(关于微刊)
关于写作和投稿的几点建议
《作家天地》文学期刊把“同步悦读”作为选稿基地

特别关注——投稿指南(点击下方阅读)

《军绿》面向全国征稿
《曾在军旅》图书征稿启事
菱湖杯“文旅中国”面向全国征稿
投稿邮箱:tbyd2016@163.com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并阅读更多文章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关注投稿指南

同步悦读书
《同步悦读》是一个面向全国发布的新媒体,旨在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中国,目前拥有一个庞大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团队和读者群体。《同步悦读》秉承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的理念,引导阅读兴趣,激发创作热情,培养文学新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读者的拥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