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戏曲如何才能吸引现代观众呢?当今这个时代,从氛围到环境到宣传到方方面面看,我个人觉得好像不太容易 ,我先说说原因再说说应该怎么办。
实际老戏这种东西,喜欢的推不走,不喜欢的拽不进来,你要问缘由,好像也没有缘由,说不清楚。
对于改开以后的戏曲不景气,有人想了好多办法,比如李世济,她有一次就说,她在台上演戏,看见台底下白花花的头发,于是就决定一定要“改革”,要“与时俱进”,自那以后,她和她老头就开始大删大改程派,说是以此来适应年轻人的喜好,但实际情况是,她乱改老程派的经典,不但没把不喜欢戏的年轻人吸引来,还把一些喜欢戏的也给推走了不少。
李世济演《文姬归汉》
所以你说让传统戏曲去迁就现在的新时代观众,做出一系列妥协,以为这样就能吸引新时代的现代观众,那是妄想!是反有这种想法的人,我劝你们还是歇歇吧,没什么用。
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很难培养,有人说为什么有的人通过有些演员艺人,也慢慢地喜欢了,那是他骨子里就有这种喜欢老物件的基因,一但某个机缘触发了,就会起作用,而现代社会的绝大多数人,他自身作为中国人的那点基因,已经都快荡然无存了,你想让这样的人说有一天,因为你宣传几句,进个校园演几场,就指望他们开始喜欢老戏,喜欢传统艺术,那是不太可能的 ,我们身边这样的人还少吗,是不是。
今天的传统不被大多数人接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很多搞这一行的人瞎搞,把本来就“苟延残喘”的老传统艺术,直接搞进了“ICU”!这样的人内外行都有。
我们在媒体,或者一些人的口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过去的东西太老了。不破不立,一定要把过去老的东西全部抛弃。运用像现代的声,光,电啥的丰富和发展戏曲,只有这样和现代接轨,才能吸引现代观众年轻观众喜欢戏曲。
表面看这些话,感觉好像很合理,但是实际不是那么回事儿,也经不起推敲。但是这种说法流毒根深蒂固,大家可以看看现在搞的新戏曲,无论是官家的还是民间的,无论是京剧还是地方戏曲,无不被这种歪理邪说所误导!
新编戏没人看,没人看继续搞,前仆后继,反正有人拨款不花他的钱,搞一回他说不定还能挣点儿钱。戏曲就这样被不破不立,大改大拆,奋力向前!但古老的戏曲面临着的,就是奄奄一息和濒临死亡的境地。
新编戏
我们拿京剧举例。梅兰芳大师说过这样的话,戏曲改革呢,要“移步不换形”。那意思,就是往前走可以,但是不能把它真正的神韵,真正的形象,真正的样子给改变了,意思就是他的基石不能变。改革完善的是它不足的地方。
结果很多人就把这个经给念歪了。当时梅先生提出这个论点的时候,就遭到了很多的人的大批斗,当然,那个时代极左。后来梅先生也做了道歉,但是从此以后,梅先生什么话都不讲了。
梅兰芳大师用他的一生的经验告诉了研究戏曲的人们一个真理,但是人们并没有珍惜,都在自以为是。现在很多的新编戏为什么都以失败告终,什么原因呢?就是没有遵守移步不换形这个道理。
有很多人说老的东西得改,不改的话怎么前进?得彻底改,得和西方戏剧接轨,得学斯坦尼斯,布莱希特。结果轨也接了戏曲却越来越玩完了,更加没人看,这不值得反思吗?
所以我的意思特别明确。戏曲要想吸引当今时代的观众,还得在演员的技艺上下功夫。旁枝末节那些什么声光电,什么和西方接轨都是胡扯,救不聊戏曲。如果人们不相信,可以拭目以待。
欢迎关注荷露团珠谈戏说戏聊戏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荷露团珠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本公众号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