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剧作家翁偶虹
程派名剧《锁麟囊》的作者翁偶虹说过这样的话 :出现一个新的剧目,必然有完成这个剧目的作者,这些作者,一部分是演员自己编写剧本,一部分是演员与文人合作编写剧本。
其实,在京剧的初始阶段,很多的剧本,都是稍微识点字的艺人编写的,由于文化教育程度受限等等原因,所以,一些艺人编写的老本子,水平有高有低,但毕竟文化人参与的时候不多,所以,早期“乱弹”戏的本子,普遍文学性都不很强,这其中会有水词,词不达意,内容荒谬,朝代人物混乱等等诸多问题。
京剧《大登殿》
不过好在京剧等这些被冠以“花部乱弹” 的剧种,多是注重艺人技艺的展示,所以,剧本的诸多问题,只要不影响大的观瞻,就有意无意地被保留了下来,成了乱弹戏的一种特色。
对于京剧来说,剧本也不都是粗陋不堪,一些在仕途上不成功的文化人下海唱戏,他们所编写的本子,还是很不错的。最著名的就是卢胜奎编写的全部连台本戏《三国志》。
这是一个系列,据说是从桃园结义开始到最后三国归晋,也有人说没有那么多,卢本三国,只是从刘备马跳檀溪起,至取南郡为止,只有36本。
卢胜奎(确凿生卒年为:1822年——1889年),江西人(一说安徽人)。绰号“卢台子”。他出身仕宦之家,自幼酷爱戏曲,常与剧界人士交往,因考试不中遂入梨园,下海唱戏。
他登台以后,因为悟性很高,表演出色,即为三庆班主大老板程长庚看重赏识,约其入三庆班学艺,他进班社以后,主要学习的是余三胜的路子,结果因其唱演出色很有才华,所以越来越红。
他取艺名 “胜奎”,是因为当时的名伶张二奎很是红火,他励志要在艺术上超过“奎”,这个好像和“盖叫天”改艺名的原因差不多。当然,也有人说是因为他主要学的是余三胜和张二奎,所以他各取一字,取名“胜奎”。当时,还是后辈的谭鑫培常与他配戏,做功身段亦受其影响。
卢胜奎唱腔平整稳练,他以念白与做功见长,唱功亦稳实淳朴。所演老生戏讲究剧情戏理,后世称为“奎派” 。因为他扮演的诸葛亮颇具政治家气度,时称“活孔明”。
相传有一次,三庆班演出《空城计》,扮演司马懿的净角到该上场却不见人影,这让饰演诸葛亮的卢胜奎在城楼上没法下场,但才思敏捷的他并未慌张,他即兴编了108句西皮大慢板,在城楼上演唱,推延时间,让他人及时联络救场。
京剧《空城计》
这108句唱词唱了多长时间,我们已经无从考证,想来一个多小时是绝对有了!这家伙,不知道台下有没有鼾声如雷的。
这个超长版京剧唱词一直保留到现在,只是因为唱词实在太长了,后世没人学唱,但其唱词典雅,颇具文学性,和一般地方戏的那种大段废话水词,没完没了的那种唱词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看这唱词,是将一本《三国》一口气唱掉了一大多半,足见其本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文化修养。
上面说了,作为京剧前辈艺人的卢胜奎,他除了技艺高超,艺术精湛以外,在编写剧本上也是高人一头,因为他除了编《三国戏》,还编过描写薛仁贵征东的24本《龙门阵》和其它一些剧目,其中不少流传至今,成为京剧保留剧目。
除这位卢胜奎卢先生之外,其他戏曲艺人们,自己编本子的还是有不少的,比如说前辈艺人胡喜禄与张喜子、王长寿编写的《五花洞》,沈小庆编写的《恶虎村》,裕云朋编写的《樊江关》、《甘露寺》,汪笑侬编写的《马前泼水》、《刀劈三关》,王瑶卿编写的《天河配》、《万里缘》、《棋盘山》,欧阳予倩编写的《人面桃花》、《宝蟾送酒》、《馒头庵》等。
至于演员与文人合作的也有不少例子。比如说四喜班的《雁门关》、《梅玉配》,就是掌门梅巧玲与一位候补知县杨静秋共同编写的。
还有春台班的《混元盒》、《绿牡丹》,也是班主俞菊笙请文人辅助编写而成。
那么到后来的 “四大名旦” 与一些著名的文化人合作,编写了大量的剧本,就更不用说了。其中樊樊山,李释戡,罗瘿公以及齐如山,金仲荪,陈墨香,吴幻荪,翁偶虹等,这些文人编写的剧本最为著名文化属性也更多一些。随着文化人的参与,京剧剧本的文学性也就有了质的飞跃和提高。
欢迎关注荷露团珠谈戏说戏聊戏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荷露团珠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