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鑫培,湖北黄陂人,京剧“伶界大王”,是一位让皮黄京剧从(雄浑)壮美,逐渐过渡形成到(婉约)优美的“里程碑”式艺术大师。
“伶界大王”谭鑫培
他的艺术极其全面,文武兼备,无论四功五法、唱腔身段,都达到了造诣非凡、精湛超群的境界,并且创立了京剧自形成以来,第一个被公认的京剧流派:“谭派”。
谭鑫培的影响,可以用当时一些诗词文字,以及名人的赞语来形容。有《竹枝词》这样写道:“国家兴亡哪管得,满城争唱叫天儿,供奉内廷恩遇隆,金钱屡赐未医穷。就中最有愉心事,确是堂堂四品翁”(诗词里后几句说的是,西太后喜欢谭的玩意儿,对他恩赏有加,加封四品顶戴的事情),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也曾撰诗称赞他是:“四海一人谭鑫培,声名廿纪轰如雷”。
梁启超诗赞谭鑫培
那么我们说起谭鑫培的艺术,就不能不说说,在谭之前京剧的风格是个什么样子。
早期的京剧,可不是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那是以豪放为基调的声腔艺术。当时的《都门杂咏》有诗云:“时尚黄腔喊似雷!”,“黄腔”指的就是当时风靡一时的皮黄戏。
晚清时期,京剧有重要的三大代表人:程长庚,余三胜,谭鑫培。在谭年纪比较轻的时候,引领京剧老生唱腔的舵手,是号称安徽省潜山人,清代以徽剧字音唱念京剧的代表人物程长庚。
程长庚的演唱,嗓音洪亮挺拔,念唱大气沉雄,高亢浑厚,善用脑后音和丹田气,歌声响遏行云,吐字饱满发音厚实,但他的唱腔比较平直不饰花哨,有一种古朴的韵味。程长庚时代的演唱风格多数都是如此,这也是京剧早期的一种普遍风格。
那么与之同时代的余三胜,他是湖北罗田县九资河镇人,他是奠定徽剧以生行为主角的艺术家,皮黄从豪放到婉约,最早其实是从余三胜就开始了。
那时候的徽调唱腔也是遵循“实大声洪”的特点,难免声调高响平直而缺乏韵味和技巧,余三胜,他结合汉剧、昆曲、秦腔等剧种的长处和优势,对皮黄进行改革,同时这种唱腔有别于徽、汉唱腔特点而又有新的发展和尝试,其唱腔既能激越高昂,又兼有浓郁深沉悠扬婉转的特点。
由于他的不懈努力,使皮黄声腔的表现力音乐性,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和丰富。
在大老板程长庚使用徽音唱念皮黄的时代,京剧有意识地使用湖广音中州韵,主要是余三胜和后来余的学生谭鑫培为主导,余对京剧早期的声腔丰富上居功至伟!
余三胜泥人雕塑
谭鑫培的出现,以及他所呈现的艺术形式和样式,都和当时传统的皮黄戏有了很大的区别,他继承和发展了程长庚,余三胜的艺术,一改以往皮黄戏乱弹流行的唱腔唱法,对字音,唱腔,身段,剧目都进行了更加精细的加工和整理,很多的内容去伪存真,更加精雕细刻。他结交文人墨客,用文化的介入和渗透,让京剧更加细腻和工整,脱离粗鄙粗俗的风格。
京剧在谭鑫培之前都是以演唱“洪钟大吕”的豪放派为主流的,那么自从“四海一声雷”的谭鑫培出现以后,这种局面就得到了扭转,以谭腔为主导的“婉约优美派”逐渐成为了京剧的主流艺术,以至于延续和影响到了今天。
当然,他的这种改革,虽然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欢,但势必也会受到一些喜爱旧式唱法形式的内外行的反对。以至于他的老师,大老板程长庚,就说他的唱腔是“靡靡之音,亡国之声,不守成法,外造天魔!”。程给谭的唱腔下了一个非常可怕的评语:“唯子声大甘,近似柔靡,乃亡国之音也。我死之后,子必独步,然吾恐中国从此无雄风也”。
非常令人遗憾的是,大老板的话,后来都得到了印证,并且谭之后更是越来越严重。
说谭鑫培为靡靡之音,我们今天听谭老板的唱片,那股刚劲挺拔的劲头却是后人所没有的,不光如此,谭大王的调门今天的艺人也是望尘莫及。那么反观今天的京剧,嗓音越来越窄,调门越来越低,唱腔越来越萎靡不振,矫揉造作,那种喷薄的力度,慢慢地在几代人身上基本看不见了。
这种对前辈艺人的理解和继承的不够,实际,从余叔岩、言菊朋就开始了,到了奚啸伯、杨宝森,简直就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们以后的弟子门人,也多师法这种越来越矫揉造作的风格,精雕细刻,古朴的唱法在与谭鑫培同时代的汪桂芬,王凤卿的唱腔里还能见到,而在今天的京剧里已经基本荡然无存!如此,使京剧在继承上越走越偏,一代不如一代,嗓音唱法劲头力度,都不能和前辈艺人比。
谭鑫培(右)王瑶卿合演《南天门》
这里,有风格的变化而引起的转变,有前辈艺人的苦后辈吃不了吃的不够,有理解上的偏差和误区而引申到艺术的偏差和谬误,有放纵自己所谓个性而不能见贤思齐,盲目自大、井底之蛙而害艺术逐渐衰退等等诸多原因。所有的一切倒是也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此,今天的京剧已经和那个时代无论形神都南辕北辙,越离越远!如果大老板程长庚听见或者看到今天的艺人的演唱不知道会作何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