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经典设计案例分享

学术   2024-12-16 00:01   北京  

【“新教材大单元”系列公益直播】周鑫、陈群:人教版初中英语和沪科版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设计案


·【关注】第十一批华师研究员及学科特聘专家招募开始

·2024年秋季新教材大单元和“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硬核成果

伴随着2024年秋季新教材全面投入使用,如何“进行新教材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每一位教师需要思考和深入研究的课题。分享华师专家和区域、学校基地研究成果,提供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落地实施路径,助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我们特于2024年10月29日—2024年12月19日进行16期的“新教材大单元系列”公益直播分享,每周二、周四晚上 19:30 播出,有通识专题报告,义务教育所有学科案例分享(元旦后推出高中案例)。


HUASHI



此次公益直播四大亮点:


集华师专家集体智慧——汇聚华师特聘专家、研究员及北京、山东、内蒙古、 吉林、黑龙江、安徽、山西等十几个省市区域、学校名师智慧。

聚新教材大单元设计——立足《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系统阐释“课程方案下大单元教学设计”、“目标与评价任务”、“教学结构化活动”、“‘教-学-评’一致性课时实施”、“总结与反思”、“学生学习工具”等策略,并结合 2024 年秋季新教材进行大单元示范案例设计分享。

学科精品案例展示——名家、名师小学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科学、美术、音乐、体育等和初中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全学科典范案例详细解读呈现。

世纪超星平台直播——华师教育研究院与超星创新教育研究院主办,通过超星学习通系列在线公益直播,世纪超星全方位技术支持。


12月12日晚,华师教育研究院新教材大单元系列14期公益直播——华师教育研究院基地校优秀教师,山东省微山县昭阳街道第一中学周鑫进行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第6单元《Day in the life》大单元教学设计分享和华师教育研究院学科特聘专家,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陈群进行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三章《光的世界》大单元教学设计分享。


周鑫:华师教育研究院基地校优秀教师,山东省微山县昭阳街道第一中学。班主任,英语教研组长,级部主任。设计的英语校本课程获得山东省优质案例二等奖,信息技术教学融合案例获济宁市优质案例一等奖,获山东省优质案例三等奖;曾被评为济宁市教学能手、济宁市全员大家访先进个人、济宁市优质课一等奖,微山县四有好老师、微山县名师、微山县教育教学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多次主持和参与省市级课题,在国家教育期刊发表过多篇论文。


课程标准分解


总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1.发展语言能力。能够在感知、体验、积累和运用等语言实践活动中,认识英语与汉语的异同,逐步形成语言意识,积累语言经验,进行有意义的沟通与交流。

2.培育文化意识。能够了解不同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发展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

3.提升思维品质。能够在语言学习中发展思维,在思维发展中推进语言学习;初步从多角度观察和认识世界、看待重物,有理有据,有条理地表达观点;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使思维体现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

4.提高学习能力。能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目标,保持学习兴趣,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在学习中注意倾听、乐干交流、大胆尝试;学会自主探究,合作互助;学会反思和评价学习进展,调整学习方式;学会自我管理,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乐学善学。

课程目标

本大单元目标:

1.听辨并准确认读/s//z//ʃ//ʒ//tʃ//dʒ//θ/ /ð/这四组音素;能够识别句子中需要重读的单词,能在连贯的语流中正确把握重音变化。

2.能够通过听获取有关日常活动的具体时间。

3.what timewhen疑问词,询问朋友的生活日常,并能正确介绍自己的生活日常。

4.在听、读、看的过程中,能识别含有时针和分针的钟表图显示的具体时刻。

5.能够根据阅读文本所提供的信息梳理出Timo星期二的日常生活轨迹,并制作成结构化图表。

6.能归纳what timewhen询问时间的句式。

7.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时间顺序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

1.能够通过阅读了解芬兰中学的日常作息。尝试进行跨文化比较,理解他们与我国中学生在课程设置、课外活动、早晚作息等方面的异同。

2.对比Timo的作息时间,增进文化认知和尊重多元文化的能力。

3.通过对不同生活方式的比较和反思,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生活观念。通过合理规划时间,珍惜时间,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

1.观察语篇形态认识并描述日常活动的记叙文,理解关于Timo学校一天的事实性信息。

2.理解关于Timo学校一天的事实性信息;梳理、归纳出主题图和结构图

3.理解作者希望学生们培养合理的生活作息习惯。

1.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地表现自己。

2.根据自评,师评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更正。

3.积极地参与 采访活动,并给出报告。小组合作,共同探索。


内容分析整合



学情分析


原有知识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积累了部分基数词和日常活动的词汇。通过前五个单元的学习基本掌握了一般现在时态。

原有方法梳理:1.在听说活动中,能够用英语正确表达时间。

2.借助小组活动,能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日常活动。

3.通过学科项目化活动,完成邮件、作息表、采访记录等书面材料。

新知呈现:1.熟练、准确地表达时间。

2.掌握有关日常活动的动词短语,准确表述日常活动。

3.准确使用特殊疑问词what time和 when询问日常作息。

4.了解地域差异带来的作息安排不同,尊重文化差异,养成健康的作息习惯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学习障碍预测 :1.对于复杂的时间表达,比如差几分到几点如何逆读时间,可能感到困惑和难以掌握。

2.难以区分用what time和 when询问作息安排的不同。

3.在描述日常活动时,可能难以组织语言,做到逻辑清晰、表达准确。

突破策略:1.通过谜语和钟表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感知时间的表达。

2.通过听力、阅读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活动,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了学校日常安排的表达。

3.借助集体采访活动,提升了学生运用目标语言的能力。


大主题或大任务



大单元目标



大单元学业评价



大单元设计理念及思路



大单元教学结构图



大单元课时规划表



教学评一致性课时案例



大单元学习结果及反思改进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同时可以提供及时的评价反馈,以便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方法。但是教学评一体化对学生的适应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可能导致部分学生适应困难。

大单元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大单元的学习任务,可以发展自己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但是在大单元教学中,有些学生可能由于对学科知识的兴趣度不高,导致学习动机不足,难以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这种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更完整的知识结构。有些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可能没有很好地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够清晰,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陈群:华师教育研究院学科特聘专家,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中学物理、小学科学教研员,合肥市基础教育研究院长丰分中心副主任,合肥市物理学会理事。曾获安徽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一等奖,合肥市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合肥市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所带班级评为优秀班集体,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指导青年教师参加合肥市优质课大赛多次获一等奖,创导全县小科学家培养工程,荣获合肥市首届人才培养创新奖。



课程标准分解


1.1课标摘录

内容要求:

2.3.3 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实验,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例5 探究并了解光束在平面镜上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例6 通过光束从空气射入水(或玻璃)中的实验,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2.3.4 探究并了解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2.3.6 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

例9 观察红、绿、蓝三束光照射在白墙上重叠部分的颜色。

学业要求:

1.能通过实验,了解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光的折射特点以及色散;能运用这些概念和规律,解释常见的光现象,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知道光线、平行光是物理模型;能运用这些模型分析常见的光现象;能在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时引用证据,具有科学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能在交流中指出不当之处,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3.能完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实验;能发现身边与光现象有关的问题;在探究光学问题过程中,能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能与他人交流探究过程与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4.能体会到光的利用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具有探究光现象的兴趣和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分享我国古代光学取得的成就和现代光学技术的应用,逐步养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提示:

1.教学策略建议

(1)建议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创设学习情境,进行光学内容的学习。

(2)渗透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例如,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光线等物理模型,体会物理模型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寻找证据,归纳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3)注重问题导向,合理设计探究活动。在探究光的传播规律等学习活动中,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留出恰当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科学方法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引导学生解释得出结论的理由,并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反思与交流。

(4)充分利用科学史料,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

2.情境素材建议

讨论分析“楼台倒影入池塘”“潭清疑水浅”等诗句所反映的光学原理。

学业质量:

1.能通过探究性实验,了解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光的折射特点以及色散;能运用这些概念和规律,解释常见的光现象。

2.知道光线、平行光是物理模型;能运用这些模型分析常见的光现象,能引用证据分析简单的光学问题,初步形成引用证据进行论证的思维方式;获取信息同时有判断其可靠性和合理性的意识,能从物理学视角对不合理说法进行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

3.能针对生活中的光现象提出要探究的物理问题;能针对问题制定合理的探究方案,会正确使用相关实验器材;在探究中,能正确记录现象和收集证据,形成结论并作出解释;能与他人交流探究过程与结果,撰写简单的科学探究报告。

4.能初步认识科学本质,体会物理学发展对人类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开展课堂讨论等活动,能认识光的利用给人类带来的光明与便捷,具有探究光现象的兴趣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能分享我国古代光学取得的成就和现代光学技术的应用。

1.2课标分解

学什么:1.光的反射2.平面镜成像3.光的折射4.光的色散

学到什么程度:1.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和光速;会用光线及平行光等模型分析常见的光学问题;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体会光的反射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2.实验探究并了解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能运用成像特点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3.通过实验,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能解释自然界与生活中的光折射现象。4.通过色散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

怎么学:1.亲身体验,结合生活现象进行思考。2.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和分析讨论实验结论。3.引导学生解释得出结论的理由,并进行过程评估、反思和交流。


内容分析整合


教材版本对比

单元知识逻辑结构

单元内容分析

在运动学和声学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本章进入光学的学习,因此章名为“光的世界”,与上一章“声的世界”相对应。沪科版教材章首页借助光穿过树林给人们带来梦幻般神奇的景色,提出本章要研究的核心问题:探究五彩斑斓光世界中光的传播规律和颜色的形成。本章介绍光传播的基本规律和最常见的光学现象,使学生初步了解五彩斑斓光世界的奥秘,同时也为下一章透镜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单元分为两部分。第一、二节为第一部分,介绍光的反射定律及其应用;第三、四节及跨学科实践活动为第二部分,介绍光的折射及其应用。从几何光学角度,光的传播规律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第一节先介绍直线传播规律,以此为基础,然后安排新课标要求的探究类学生必做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最后在反射定律的基础上介绍镜面反射与漫反射,节名“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突出了“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内容要求;第二节以反射定律为基础,先安排新课标要求的探究类学生必做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然后介绍它在生活中的应用,节名“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体现了“探究并了解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内容要求;第三节先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然后介绍生活中的折射现象,节名“光的折射”体现了“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内容要求;第四节以折射规律为基础,先研究色散现象,然后介绍色光混合,节名“光的色散”体现了“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内容要求。章末安排跨学科实践活动“创作七彩梦幻般的彩虹”,既是对章首页问题的回应,也是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深化。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学生进人初中物理学习时开始接触的探究类实验。掌握其科学方法和内容,可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是本单元重点。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对学生有较大难度,是本单元的难点。


学情分析


已知内容分析

已知内容分析:通过对七年级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在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和色散等方面有一定了解。60%多的孩子都能够说出生活中的光现象并能够给予分类。几乎全部学生都亲身经历看到彩虹现象,能够说出彩虹是如何形成的只有15%。初中教学需加强这些深入概念的教学,进一步了解光的反射、折射等相关现象物理原理及应用。

新知内容分析

本单元介绍光传播的基本规律和常见的光学现象,使学生初步了解五彩斑斓光世界的奥秘,同时也为下一章透镜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本章主要讲述的是光现象,如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对于生产生活中的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的应用,更应指导学生多观察,多了解,多渠道搜集相关资料,这样不仅有利于本节的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此外,光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节教材从生活场景走进物理学习,又从物理学习走进社会应用,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

学习能力分析

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过程,已经历了简单科学探究实验的过程,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然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但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其次控制变量、转换法等学习方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所涉及,这为本章内容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方法基础。

学习障碍分析

1.建构光线物理模型,进行光学作图是难点,学生需要掌握如何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规律作出正确的光路图。同时,学生还要能够根据光路图分析并解释光学现象。

2.学生差异性,部分学生对光的认识停留在对日常生活现象的感知阶段,缺乏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解释实际生活和自然界中的现象,对具体概念的理解存在认知困难。

障碍突破策略

1.采用直观演示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激光笔、平面镜等教具,展示光的传播路径,引导学生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提供难易适度的任务和挑战。课后服务个别指导和作业分层设计,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给予及时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自信心。


大主题或大任务



大单元目标



大单元学业评价



大单元设计理念及思路



大单元教学结构图



大单元课时规划表



教学评一致性课时案例



大单元学习结果及反思改进


促进知识结构化:通过大单元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整合和深化所学知识,形成更为完整和系统的知识体系。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更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促进素养提升:大单元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水平。

激发学习兴趣:大单元学习通过设计有趣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进一步加强单元之间的关联性:在设计大单元时,要注重单元之间的关联性。同时,要关注单元与学科、跨学科以及现实世界的关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注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通过设计有趣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和需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完善学习评价与反馈机制:建立有效的学习评价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所在。通过评价结果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持续发展。



12月17日(周二)晚19:30,华师教育研究院“新教材大单元系列”第15期公益直播——华师教育研究院基地校优秀教师,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伊金霍洛分校张丽媛进行科粤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大单元教学设计分享;华师教育研究院基地校优秀教师,山东省临沂第四十中学高敏敏进行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微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分享,欢迎“转发分享+扫码观看+互动交流+观后反馈”!




房涛学习与分享
房涛:华师教育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学校特色建设、文化建设、学校课程建设、课标分解,教材整合,大单元设计、教学评一体化、教师专业成长、班主任研究、学习兴趣与学法指导等研究。联系方式:13810717462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