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素养导向,积极探索大单元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式学习
年尾与年首相接,继承与创新并进。2025年1月20日,华师教育研究院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专家分享会。与会人员为华师专家代表:院长房涛,副院长刘术红,华师教育研究院特聘专家、北京市骨干校长、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二中学原校长王玉辉,华师教育研究院特聘专家、山东省无棣县原教育局副局长王炳新,华师教育研究院特聘专家、山东省昌乐县新城中学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王洪春,华师教育研究院特聘专家、天津师范大学康万栋教授,华师教育研究院特聘专家卜庆振,华师教育研究院特聘专家高俊英。各位专家分别就上一年的工作以及感悟进行分享。
第一篇:激情与拼搏
HUASHI
华师教育研究院自建院起便致力于传播先进的文化与理念,多年来不断探索,始终走在教育的前沿,更是在24年初推出抖音新媒体项目,由王玉辉校长担任主播。
王玉辉校长分享了在抖音方面的投入和经历,包括物质准备、小视频录制、课程制作、直播销售等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成长,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的同时,在抖音上也取得一些成就点,如关注人数达到10.1万,最高在线人数达到5344等。
面对未知的领域,最难得的是要有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坚韧的毅力。通过抖音练就了自己一颗强大的内心,抖音的探索与教师培训工作可以说是互相促进,互相给予底气。通过抖音给家长提供培训,让他们受益,是一件非常开心和快乐的事情。
第二篇;实践与成长
HUASHI
王炳新局长分享了2024年的工作总结,包括参与的活动、投入的收获等。在服务实践中成长,梳理学习任务群的前世今生,在争议中规范学习任务群教学。
虽然专家在引领中国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近40年的语文课程改革乏善可陈,没有取得显著成果。语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单篇课文或学群的教学设计与课标相背离,以及高考语文的难度过大。专家建议,要正确把握学习中心教学的本质,突破单篇课文精讲细节的固定模式,减少灌输式讲解,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要关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因为它是高中语文课标从演化而来的。
对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和如何让学生教得轻松、学得快乐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创新理念、方法、抓手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同时,强调了语文教学的新生产力在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在具体措施上,包括创设情境、利用生活经验、建立评价机制等。此外,还提到了整本书阅读在巩固识字、拓展数字方面的作用,以及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
第三篇:改革与发展
HUASHI
康万栋教授主要在以下几方面提出建议:教学任务实施、课程方案推进、大单元教学、华师教育研究院参与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等方面的工作。强调了教师需要有底气,了解学习中的前世今生,并调出自己的东西。同时,提到了2025年的工作计划,包括小课题指导、研究型教师答辩、学校文化建设、学校课程建设等。在指导活动中,专家们需要帮助教师明确发展方向,提炼有价值的研究课题,解决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困惑,帮助他们实现二次成长。
第四篇:进阶与感恩
HUASHI
王洪春老师分享他在华师的学习经历,感谢华师提供的学习平台。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参加了14次活动,其中现场指导8次,教学设计6次,还做了几次公益报告。他还提到了一些参与活动的项目主任,如聂主任对学校文化的熟悉和专业性,以及张璐在广东连平中学主持项目介绍时的精心准备。
此外也分享在外出学习、读书和参加培训等方面的经历和感受。与房院长一起参加了大兴机场的展览会,并在博物馆的途中细心观察。还提到了自己在学业上的进步,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并阅读了一些关于人工智能的书籍。此外,认为将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是值得借鉴的,可以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卜庆振老师主要分享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五个书籍,分别是ACG学习模型、让学生创造着长大、学校整体课程规划、大概念教学15讲和新课程的关键词。这些书籍对本人有很大启发,尤其是ACG学习模型,它提出了学生学习的三个阶段:习得、连接和迁移。
强调了学科本质的重要性,同时提到了新课程和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影响。还分享了他在阅读教学、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新教材变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如何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第五篇:氛围与融入
HUASHI
高俊英校长作为新成员首先分享了在华师的工作经历和对华师家风的理解。认为华师家风体现在敬业、高效、协作和务实等方面,这些特点使得华师在当前经济形势疲软的情况下依然保持高需求度。还分享了自己在华师的收获,包括教师成就、校长成功、学校成为品牌等。同时也表达了对华师大家庭的感激之情,并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第六篇:总结再启航
HUASHI
在会议的最后,房院长对华师教育研究院2025年部分工作重点进行阐述:
1.学校顶层设计及课程建设:提炼学校文化,构建顶层设计;结合学校办学理念以及资源条件,制定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明确学校育人目标,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合理开发校本课程,构建课程实施的具体策略,实施好"一校一案"。
2.素养导向教学改革与实施:引领学校落实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理念要求,坚持素养导向,积极探索大单元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式学习,基于真实情境、问题驱动、任务开展、活动实施、成果反馈等方式,形成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的方法策略。
3.评价方式与方法优化: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方法多元原则,探索实施基于证据的评价、增值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提高作业设计水平。开发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强化考试、备考、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实施的一致性(教学评一体)。
4.校本教研内涵提升与管理:通过学期一册三研,引领教师高站位、立体式宏观备课。开展教材单元三研、观备课,重点落实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建模、学程案编写与使用,课后说课的微观设计与实施,助力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
5.国家级课题成果梳理与出版:安排基地教师参与中国教育学会十四五重点课题"核心素养导向教学设计十三本专著出版"
6.筹备学校文化共同体与专家库建设。按主题研讨,基地指导,梯次引领,阅读月读,参会研讨,成果输出,规范管理专家团队建设
7.华师暑期寒假高端研修培训:继续举行华师领军教师全国暑期、寒假研修班,做好大单元教学成果高端论坛、中、高考九大学科备考报告、优秀基地学校成果展示等。
8.云端直播及网络矩阵宣传:与超星教育合作继续进行公益直播,专家引领,基地学校研究型教师案例长线,在大单元教学、项目式学习、教学评一致性系列直播,华师视频号、微信号、抖音号、网站等网络矩阵宣传推
9.研究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初高中课程衔接贯通培养研究等
行耕不辍,奋楫争先,在崭新的2025年,华师人将秉承优良传统,继续奔走在教育一线,为国家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